4.14 露和霜(分层作业)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4 露和霜(分层作业)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4.14 露和霜(分层作业)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提到的露是一种( )。
A.水蒸气 B.小水滴 C.小冰晶
2.唐朝诗人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句,诗人写下这句诗的时候,室外的温度很可能( )。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3.露和霜的相同之处是( )。
A.形成于春秋夜晚 B.水蒸气遇冷形成 C.无色无味的
4.我们在制造“霜”的时候,要向冰水中加( )。
A.温水 B.盐 C.热水
5.霜降是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是秋季的最后一个( )。
A.节气 B.节日 C.气候
二、判断题
6.“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是三国时期曹丕的诗句,意思是秋风吹,秋天冷,草木凋零,露水凝结为白霜。诗句中的秋天应该是早秋。( )
7.装了热水的玻璃杯杯口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
8.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会结成一层“霜”,这与自然界中“霜”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 )
9.露、雾、霜是三种不同的物质。( )
10.露是从植物的叶子中渗出来的。( )
三、选择题
11.露一般在( )形成。
A.上午 B.夜间 C.午间
12.下列关于露和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霜和露都是在0 ℃以下的环境中形成的
B.霜的形成与水蒸气有关
C.霜和露都是能够自然形成的
D.霜和露都是水的一种形态
1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有一个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这个节气是( )。
A.白露 B.霜降 C.秋分
D.寒露
14.今年11月底,连续几天降雨后气温骤降,夜间气温已达到零摄氏度以下,周末清晨梓晗和爸爸去停车场开车出行,小明会在汽车引擎盖和挡风玻璃外侧上看到水蒸气凝华成的( )。
A.露 B.雾 C.霜 D.雪
15.冬天,放学回家的小李-进家门眼镜 上就蒙了一层白雾,白雾形成的原因是( )。
A.室外的冷空气遇到镜片后形成了小水珠
B.室内的热空气遇到冷的镜片后凝结成的小水珠
C.室内的热空气遇到冷的镜片后变成了小冰晶
四、简答题
16.今天是乐乐的生日。妈妈很早就起来了,在厨房里忙着准备生日宴会的食物。乐乐来到妈妈的身边,对妈妈说:“谢谢妈妈!”这时,妈妈指着准备煮的几枚生鸡蛋对乐乐说:“孩子,这些鸡蛋里有一枚是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你能找出来吗?不过,可不许用手摸啊!”乐乐想了想,很快就想到了办法。你知道他是怎么找到那枚鸡蛋的吗?
五、实验题
17.实验探究。
小旭想通过实验探究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1)他先在杯中放入碎冰,在杯下垫一块湿毛巾,再将冷水倒入碎冰中,并测量冰水的温度。在杯下垫一块湿毛巾,是为了( )。
A.降低水的温度 B.增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C.防止杯子打滑
(2)过一段时间 ,观察杯子的外壁,发现杯子的外壁( )。
A.出现很多小水滴 B.出现很多小冰晶 C.没什么变化
(3)小旭向冰水中加了些盐,并用温度计测量冰水的温度,发现冰水的温度 [填“变低”或“升高”]。这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 ℃,所以可以制造更 的温度。
(4)过一会儿再观察杯子外壁,发现杯子外壁出现 。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壁上的 变成了 ,说明 是水的固体形式。
(5)通过实验,小旭知道了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4.14 露和霜(分层作业)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B A B A B C B
1.B
【详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物体表面。水蒸气是气态,无法形成可见的露;小冰晶是固态,如霜或冰。诗句中的“露”是液态的小水滴。故选B。
2.C
【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结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霜的形成需要温度低于0℃。诗句中“人迹板桥霜”描述桥面结霜,说明当时气温低于0℃。故选C。
3.B
【详解】A.霜多出现在冬季。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0℃以上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霜是水蒸气在0℃以下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两者形成时温度不同,但都是水蒸气遇冷的结果。
C.正确,但题目更侧重形成原因的共同点。
故选B。
4.B
【详解】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固态冰晶。制造霜需要更低的温度,冰中加入盐会降低冰的熔点,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从而让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更低温下凝华成霜。加温水或热水无法达到更低温,故选B。
5.A
【详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霜降是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6.×
【详解】诗句中“露为霜”表明露水凝结成霜,霜通常在深秋或初冬气温更低时形成,而早秋气温较高,露水未达结霜条件。因此诗句描述的应为深秋,而非早秋。题目判断错误。
7.√
【详解】水有三态变化,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遇冷变成冰。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的小水滴发生凝结现象。装了热水的玻璃杯杯口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就属于凝结现象。故题干说法正确。
8.√
【详解】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小晶体,就形成了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会结成一层“霜”,这与自然界中“霜”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
9.×
【详解】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雪、冰晶、霜、雨等,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
10.×
【详解】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秋天的清晨,会看到植物叶子上有露珠,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11.B
【详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夜间地面温度下降,当温度降到使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就会在植物、地面等物体表面形成露。午间温度较高,不易形成;上午可能仍有露存在,但形成过程主要发生在夜间。故选B。
12.A
【详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所以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低,A说法错误。霜的形成与水蒸气有关、霜和露都是能够自然形成的、霜和露都是水的一种形态说法正确。
13.B
【详解】A.白露在9月初,不满足“秋季最后一个节气”的条件。
B.二十四节气中,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此时天气转冷,初霜出现,符合题干描述。
C.秋分在9月下旬,不满足“秋季最后一个节气”的条件。
D.寒露在10月上旬,不满足“秋季最后一个节气”的条件。
故选B。
14.C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所以今年11月底,连续几天降雨后气温骤降,夜间气温已达到零摄氏度以下,周末清晨梓晗和爸爸去停车场开车出行,小明会在汽车引擎盖和挡风玻璃外侧上看到水蒸气凝华成的霜。
15.B
【详解】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刚从室外进入的冷镜片时,会在镜片表面发生液化,形成白雾。
A. 室外的冷空气遇到镜片时,镜片温度可能更低,但此时小李已进入室内,镜片接触的是室内空气,而非室外冷空气,因此A错误。
B. 室内的热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后液化形成小水珠,符合实际现象,因此B正确。
C. 小冰晶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如霜),而白雾是小水珠,属于液化而非凝华,因此C错误。
故选B。
16.乐乐是通过观察鸡蛋的表面有无小水珠找到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鸡蛋的。刚从冰箱取出的鸡蛋表面有小水珠。
【详解】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鸡蛋温度较低,遇到常温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时,会发生凝结现象。这些小水滴会在鸡蛋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使得鸡蛋表面看起来湿润或有水珠。
17.(1)B
(2)A
(3) 变低 低于 低
(4) 小冰晶 小冰晶 小水滴 霜
(5) 露 霜
【解析】【小题1】在杯下垫一块湿毛巾,湿毛巾中的水分会蒸发,从而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为后续露和霜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蒸气。故选B。
【小题2】杯中放入碎冰和冷水后,杯子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在杯子外壁凝结成小水滴,这类似于露的形成。故选A。
【小题3】向冰水中加盐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会使冰水的温度变低,从而能制造更低的温度。
【小题4】加入盐后温度更低,杯子外壁的水蒸气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倒掉冰水后,杯子温度升高,小冰晶会熔化成小水滴,这说明霜(小冰晶是霜的一种表现)是水的固体形式。
【小题5】天气晴朗的夜晚,温度降低,地面附近水蒸气遇冷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水蒸气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