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7月18日2时,6号台风“烟花”在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25日12时30分在浙江舟山普陀区登陆,对我国东部地区产生较大影响。下图分别示意台风“烟花”的移动路径和强度(气压、风速)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风“烟花”势力最强盛的时段是( )
A.18日20时~19日08时 B.21日20时~23日02时
C.25日14时~26日02时 D.29日08时~30日14时
2.台风“烟花”在台湾岛附近由西行转向北移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海洋气温骤降 B.台湾岛山脉阻挡
C.人为气象干预 D.副热带高压影响
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条件不同,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数量较北坡丰富,是因为南坡( )
A.海拔高,水热组合复杂 B.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
C.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 D.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4.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于北坡,主要是由于南坡( )
A.阳坡,太阳辐射强 B.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C.坡陡,积雪易下滑 D.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塔若错和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11月至次年5月盛行西南风,大风日数多,湖泊东岸降雪量明显高于西岸;6~10月风力较弱,主导风向不明显。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东岸雪期缩短,而大雪频次却有所增加。下图示意塔若错和纳木错湖面温度与气温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5月,与纳木错相比,塔若错( )
A.湖面辐射弱 B.大气辐射强 C.潜热输送少 D.空气对流强
6.近年来,塔若错、纳木错等湖泊东岸大雪频次增加,主要是因为( )
A.湖面封冻期缩短 B.太阳辐射减弱
C.湖面风力减弱 D.极端低温频率增加
狍(páo)子生活在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北极村自然保护区内,以当地自然乔木植被为主食,夜伏昼出,狍子的外出觅食活动密度具有一定时间规律。下图是北极村自然保护区狍子的不同季节野外活动密度统计图。活动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动物的数量(单位:只/平方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北极村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植被和生态特征,正确的是( )
A.高山草原草甸:匍匐低矮 B.寒温带针叶林:四季常绿
C.常绿的硬叶林:蜡质叶片 D.落叶阔叶林:季相变化明显
8.关于甲、乙两季狍子活动情况及其原因,正确的叙述是( )
①甲季的活动时间分散——树叶太少②乙季的活动中午集中——黑夜漫长
③甲季的活动开始较早——气候温暖④乙季的活动结束更晚——食物缺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 )
A.未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 B.未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有过沉积间断
C.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 D.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无地壳升降运动
10.断层线①②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特点是( )
A.①西侧岩层相对下沉 B.①东侧岩层相对北移
C.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D.②西侧岩层相对南移
11.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表现为( )
A.断层形成早于岩浆活动 B.P地层沉积早于水平挤压
C.水平挤压晚于岩浆侵入 D.K地层的沉积早于J地层
“天上静止锋,地上乌蒙山,滇黔两重景,由此两边开”,这是对云贵高原隐形分界线—昆明准静止锋的描述。某研究团队在云贵高原(26°N附近)设立观测站,记录昆明准静止锋的昼夜移动现象。数据显示:7:00锋面位于观测站西侧(昆明方向),天气阴冷潮湿;14:00锋面移至观测站东侧(贵阳方向),天气转晴。下图为昆明准静止锋沿26°N分布位置频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天上静止锋,地上乌蒙山,滇黔两重景,由此两边开”,据图推测乌蒙山大致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该观测站记录的锋面昼夜移动现象,主要反映的地理原理是( )
A.冷空气在河谷夜间堆积增强 B.副热带高压周期性东退西进
C.太阳辐射日变化引起冷暖势力消长 D.山谷风环流增强导致锋面东西摆动
2024年10月10日(农历九月初八)上午10时04分,第十二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启东站(121.7°E,31.8°N)比赛正式开赛。来自全球22支顶尖车队、131名职业骑手逐梦金秋启东。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来自比利时的一名骑手获得冠军。下图为某网友拍到的开赛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启东站开赛段的骑行方向是(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5.冠军骑手抵达比赛终点时,其家乡比利时(4.21°E,50.51°N)的时间( )
A.已过清晨 B.已过正午 C.已过傍晚 D.已过午夜
16.比赛当天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关系可表示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11月25—30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气旋席卷东欧多国。地中海北部、东部及黑海等地区遭受了一次快速降温和暴风雪过程。黑海西北部沿岸的甲地属于重灾区。暴风、强降雪和风暴潮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下图示意该地区某时刻的天气形势。
(1)图示时刻,该区域有暖锋过境。在图中用箭头标注甲地风向,并用暖锋符号在适当位置绘出暖锋。(4分)
(2)分析该气旋沿图中路径移动的原因。(6分)
(3)分析甲地成为本次风暴重灾区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安第斯山脉(左图)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右图为赤道附近安第斯山垂直带谱。

(1)分析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6分)
(2)指出图中山脉雪线东、西两坡的差异,并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3)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十分干燥,结合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上图),说明当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自1950年以来,有记录的“三重”拉尼娜事件仅发生过三次,其中第三次出现在2020—2023年,此次“三重”拉尼娜对秘鲁沿岸气候和渔业影响较大。下图示意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北半球冬季赤道太平洋(2°S—2°N)次表层海温异常(实际温度与其长期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值)及20℃等温线(粗线)深度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次表层海温的变化与表层海温异常中心的变化一致。
(1)据图推测2020~2022年拉尼娜最强的年份,并说明理由。(6分)
(2)据图说出2021年20℃等温线深度的东西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3)说明此次“三重”拉尼娜对秘鲁沿岸气候(气温、降水)和渔业的主要影响。
(6分)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D A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C A D B
17.(1)绘图如下所示:风向为偏北风;暖锋。
(2)地处西风带,气旋随西南风向东北方向移动;气旋南部、西部、东部气压高,北部气压相对较低,气旋沿图中路径向偏北方向移动。
(3)气旋登陆之前途经黑海,水汽补给充足,降雪量大;海面摩擦力小,风速大;位于暖锋锋前,暖湿气流抬升幅度大,降雪强度大;地势低平,低压槽过境时强风引发风暴潮,造成洪涝灾害。
18.(1)所处低纬度,水热充足;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不同海拔水热状况不同。
(2)差异:东坡雪线比西坡低。
原因:赤道附近,东、西坡热量差异小;东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3)过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19.(1)最强的年份:2020年。理由:相较2021年和2022年,2020年次表层海温负异常大致分布在赤道中东太平洋150°E以东的整个海域,冷中心区域更大、更稳定,说明该年拉尼娜最强。
(2)东西差异:西深东浅(或西部深度较东部大)。原因:西部暖水堆积,(暖水、冷水由于密度差异形成稳定的分层结构,导致)热量向下传递受限,20℃等温线深度较大;东部受秘鲁寒流和上升流影响,冷水上涌,20℃等温线深度较小。
(3)赤道太平洋东岸海温负异常,寒流势力加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沃克环流增强,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减少;沿岸上升流增强,海表饵料增多,渔业增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