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十二校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吉安市十二校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1898年,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租期99年。结合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
A.英国通过渐进方式扩大在港殖民范围
B.清政府始终坚持武力抵抗英国侵略
C.新界租借标志着香港被完全割让
D.列强仅通过条约形式侵占中国领土
2.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1840年6月,由16艘兵船、4艘武装汽船、28艘运输船以及六七千名海陆士兵组成的英国军队,从开普敦、印度等地抵达广东海面,战争爆发。这场战争( )
A.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宣告了中国制度变革的失败 D.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
4.1860年,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同时,江苏巡抚派专员到上海找英法领事求救,同时两江总督也逃到上海找外国公使商议,共同出兵江南剿匪。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政府与英法联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清政府对英法联军主动求和以保全江南
C.江南官员试图借助外国势力镇压太平天国,以维护地方统治
D.清政府内部出现分裂,部分官员勾结列强对抗朝廷
5.历史学者指出:“1860年,当英法联军的铁蹄踏破北京城门时,这场战争对清王朝的冲击已远超单纯的军事失败,而是对帝国统治权威的致命打击。”下列史实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为商埠 B.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
C.咸丰帝仓皇出逃承德避暑山庄 D.外国公使开始常驻北京
6.下图是《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该图所示现象( )
A.说明林则徐实行禁烟的成果显著 B.成为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C.说明清朝的对外通商口岸减少 D.导致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快速瓦解
7.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相比,其时代赋予的显著新特点是( )
A.利用宗教组织形式发动群众 B.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
C.提出了反抗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施政方案
8.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坚持传统伦理,局部学习西方技术
B.全盘否定儒学,全面效法西方制度
C.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教育体系
D.发动社会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9.“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其成立后的近四十年中共翻译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种、工艺制造21种、工程4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种等。”该材料反映出洋务运动( )
A.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B.推动了早期现代化进程
C.促进了海防的建设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0.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据此可知( )
【人物】 【官职】 【牺牲时间和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 副将 1841年1月广州沙角大角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2月广州虎门
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 总兵 1841年10月浙江定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1年10月浙江镇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年6月上海吴淞
海龄(满族) 副都统 1842年7月江苏镇江
A.抗击了英法联军的侵略 B.导致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C.推动了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D.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1.下图是1899年美国杂志《PUCK》上刊登的一则漫画,漫画中人物的脚下是中国地图(Map of China),围绕地图的欧洲五国(德、意、英、俄、法)正准备用剪刀裁剪中国地图,远处的奥匈帝国皇帝正在磨刀霍霍,中间站立者则是试图阻止这一行动的美国总统。美国阻止的原因是( )
A.美国想要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美国力图维护自身的霸主地位
C.美国力图开拓中国市场 D.美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12.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使中国整个沿海地区都被开放 B.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D.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13.1899年4月28日,日本强迫清政府正式签订了《福州口日本专用租界条约》,并要求清政府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据此,日本把福建省强占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事件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B.中国开始面临边疆危机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革命党人伟大精神震动全国
14.社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公车上书后,康梁等人组织“强学会”、“南学会”,重扬士人关注国事之风,在此影响下,以自强救国为宗旨的各类新式社团大量涌现。据此可知维新派社团( )
A.开启了推翻政府和集会结社的先河 B.增进了知识分子和底层劳苦大众的联合
C.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D.加速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分化
15.史料记载:“19世纪末,中国传统科举制度束缚人才发展,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废除八股取士,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实用人才。”这一诉求成为戊戌变法的( )
A.经济领域改革的延伸 B.政治体制变革的次要内容
C.军事近代化的配套政策 D.教育改革的核心措施
16.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等启蒙思想家猛烈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批判旧伦理,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强调戊戌变法( )
A.是洋务运动的延续和深化 B.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性质
C.仅关注军事与经济领域的改革 D.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为目标
17.义和团运动期间,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一口号最能说明( )
A.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清醒认识
C.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已经完全被遏制
D.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18.《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最能直接说明这一结论的条款是( )
A.赔款白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作保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9.下表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 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 天津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A.建立了农民政权 B.反抗外来侵略 C.制定了革命纲领 D.反对清朝统治
20.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列史料主要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北京珍贵图书文物,如著名的《永乐大典》等均被洗劫一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A.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①《中国鸦片史》 ②虎门销烟遗址 ③ 圆明园遗址 ④《资政新篇》
(1)史料主要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材料中所列的史料分别属于哪一类,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 。
(2)某班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你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②虎门销烟遗址和③圆明园遗址分别与哪两次侵华战争直接相关?请简要说明这两次战争对中国主权造成的共同危害。
22.中国近代史是一段民族危机深重与国人救亡图存的历史,让国人深感耻辱,又展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痕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② 1841年 广东三元里抗英
③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⑤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洋务运动
⑥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⑦ 1898年 戊戌变法
⑧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1)请从上表中找出标志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的事件(写出事件名称)。
(2)请你从上表中给出的历史事件中任选两个或以上的事件,围绕所选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与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规范。)
23.铭记屈辱史,奋斗新征程。
材料一:
《时局图》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864年)
材料三 (新闻报道)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受阅部队官兵士气高昂,东风-41洲际战略导弹、歼-20隐形战斗机等一大批国产新型主战装备首次公开亮相,集中展现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纪念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必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1)材料一《时局图》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中国的社会状况?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社会状况的表现。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运动在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中的作用。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说说从近代“百年屈辱”到今日“大国阅兵”的沧桑巨变带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历史启示?
三、材料题
2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交织着民族屈辱与抗争救亡的壮阔史诗。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次行动”,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6年,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作诗《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 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其中“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3)请问“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4)如材料四所示两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两个类似事例(需包含人物名称及其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C
6.B
7.D
8.A
9.B
10.D
11.C
12.D
13.C
14.C
15.D
16.B
17.B
18.C
19.B
20.C
21.(1) 文献史料:①④ 实物史料:②③
(2)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腐败(政治腐败)。
(3)战争:鸦片战争(或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割让香港(岛/九龙),丧失大片领土;损害中国贸易主权: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使中国贸易主权被破坏。
22.(1)事件:洋务运动。
(2)
示例一: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观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1842年爆发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独立主权完整性遭到了破坏,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再次惨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并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一次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并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示例二: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观点:落后就要挨打。
论述:鸦片战争中,清军战斗力低下,武器装备等均落后于英国,导致清军在战争过程中节节败退,最后以战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仍然落后于英法联军,统治者也懦弱无能,咸丰帝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仓皇外逃,清政府仍然以失败告终,令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成功迈入了资本主义国家行列,而中国仍然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清政府再次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结论:由此可见,落后的国家无法抵御强国的侵略,必然会在战争中失败。
23.(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后(或《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表现:列强在中国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运动:洋务运动。
作用: 积极性: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求强求富的目标。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意思相近即可)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要与时俱进,坚持对外开放,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国家实现富强。……言之有理即可。
24.(1)战争:鸦片战争。 含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史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或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事例: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吴淞口誓死抗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