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3.3海水的运动 -教学课件+导学案+分层练+思维导图—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3.3海水的运动 -教学课件+导学案+分层练+思维导图—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 水循环
水汽输送
降 水
蒸发
下渗
地下径流
陆地 海 洋
海陆间循环
(


) (



)植 物 水 蒸 腾
素 素
陆地内循环
蒸 发 降 水
海洋 海上内循环
☆ 海水的性质
(





)
温度:反应 海水冷热状 况;热量来 源—太阳辐 射
海水温度
分布:垂直——表层水 温最高,1000米以内 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 度较大;
水平——全球海洋表层 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
减 ;
季节——同一海区,夏 季水温高于冬季水温。
影响:
( 1 ) 影 响 海洋生物分 布 ;
( 2 ) 影 响 海洋运输;
(3)调节 大气温度。
世界大洋 平均盐度 为35‰
海水盐度
分布:
(1)海水温度越高,盐度越高;蒸 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2)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 和两极递减
(3)近岸海水温度受入海径流影响
(4)盐度最高:红海;盐度最低: 波罗的海
海水密度
水平——随纬度增高 而增大;
垂直——中低纬度一 定深度内均匀,高纬 度随深度变化小
海啸——海底地 震、火山爆发或 风暴潮—— 潮汐——海水 周期性涨落, 作用——潮间带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 影响——促进高低纬间热
水下滑坡坍塌引 强风使近岸 白天涨落为 采集、养殖,潮 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量、水分交换;暖流增温增
起的海水波动( 海面水位急 潮 ,夜晚涨落 汐发电,钱塘江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 湿,寒流降温减湿;寒暖流
甚至形成巨浪) 剧升降 为汐 大潮 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交汇处多渔场
海浪 潮汐 洋流
☆ 海水的运动(共50张PPT)
第三章 第三节
地球上的水—海水的运动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
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新课导入
1.区域认知: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海浪、潮汐和洋流的地理分布规律。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海啸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地理实践力:利用图表资料,描述潮汐规律在港口建设和航运中的应用。
4.人地协调观:通过讨论,总结人类如何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1.海浪、潮汐和洋流的基本概念及成因。
2.洋流对渔场分布和海洋航行的影响。
重点
1.理解寒暖流交汇对浮游生物繁殖的作用机制。
难点
重难点导航
1.
海浪
2.
潮汐
3.
洋流
目录
海水运动的形式
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
海浪、潮汐、洋流
海浪
定义: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浪的地理要素示意
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例如,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浪条件与人类活动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海浪种类与表现形式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海浪灾害与海岸防护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海浪作用力与海岸防护措施
荷兰地势低平,近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历史上多次遭受海水侵袭。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强风引发了风暴潮,适逢涨潮,大浪与上涨的潮水叠加,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由于风暴潮发生在夜间,熟睡中的居民未能及时接到警报进行撤离。海浪涌过多处海防堤坝,侵入内陆。
案例——1953 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1 800余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此次灾害后,荷兰加强对风暴潮的研究,立即着手建造多层挡潮闸以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其他温带沿海国家也开始重视对风暴潮的防御。
案例——1953 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潮汐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潮汐定义与形成原理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潮汐现象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潮间带采集养殖
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
潮汐能源发电
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
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
案例——钱塘江大潮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浙江海宁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
案例——钱塘江大潮
人类在海边的活动往往和海水运动密切相关;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相关预报查询海水运动的信息;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人们开展相应活动
讨论下列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赶海 游泳 观潮 船舶进出港口
在上述活动中选择一项,思考除潮汐外,还需要了解有关海水的哪些信息。
活动——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讨论下列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赶海:选在大潮时最好,并明确潮汐涨落的时间,选在涨潮前和退潮后为宜;
游泳:了解潮汐涨落的时间,最好避开涨潮和退潮时;
观潮:最好选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赶在涨潮时;
船舶进出港口:选在涨潮时为宜。
活动——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上述活动中选择一项,思考除潮汐外,还需要了解有关海水的哪些信息。
如游泳,除了潮汐外,还要了解海水的温度、深度、清洁状况和海底状况。
活动——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洋流
第一章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洋流的规模巨大,远超过河流的流量
洋流的定义
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
洋流流向与性质分类
知识拓展——世界洋流分布图
知识拓展——世界洋流分布图(简图)
10℃
15℃
20℃
20℃
15℃
10℃
暖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
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北半球
南半球
知识拓展——洋流与等温线关系判读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著名渔场分布(拓展)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
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但是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影响很大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拓展)
纽 芬 兰 岛 位 于 北 美 大 陆 的 东 海 岸。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案例——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课堂小结
小结
小结
课堂小练
2023年8月24日,日本当地时间13时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右图为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的洋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②处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C.③处的表层海水温度最低
D.④处为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渔场
2.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海水运动
B.海水蒸发增加
C.提高海水密度
D.危害海洋生物
D
D
1.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①处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日本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错误;②处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③处纬度位置较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C错误;④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大的渔场,D正确。所以选D。
2.答案:D
解析:日本排放核污水中含有有害成分,主要影响海洋生物,对海水运动、蒸发、密度影响不大,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解析
3.“无风三尺浪”是对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下列关于海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涨落现象也属于海浪
B.风是形成海浪的唯一动力
C.风速与海浪大小呈正相关
D.海浪对渔业作业并无影响
4.下图为某海域等水温线和洋流分布示意图,甲洋流的流向和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分别是( )
A.向北流,降低气温
B.向低纬流,增大湿度
C.向南流,减小湿度
D.向高纬流,升高气温
C
A
3.答案:C
解析:风速与海浪大小呈正相关,C正确;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属于潮汐运动,A错误;风是形成海浪的主要动力,但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也能引起海浪,B错误;海浪造成的颠簸对海洋渔业作业有影响,D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等水温线的分布,越向北水温越高(向北为低纬度),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结合箭头所指方向,甲洋流向北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南半球的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故选A项。
解析
5.下列关于海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浪是海水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产生的
B.风暴潮不是海浪
C.海啸只能由地震、火山爆发引起
D.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6.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
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D
C
5.答案:D
解析:海浪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风力引起。风暴潮是巨大的海浪。海啸还可能由水下塌陷引起。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故选D。
6.答案:C
解析: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海浪、潮汐和洋流。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水下塌陷引起的巨浪。潮汐是海水受日月引力作用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把白天的涨落称为潮,晚上的涨落称为汐。
解析
下图为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及流向)。读图,完成第1~2题。
7.图中( )
A.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B.大洋西岸的洋流流向均为自南向北
C.大陆东岸的洋流均属寒流
D.大洋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
8.有关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因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大渔场
B.b洋流可以将污染物扩散到巴西沿海
C.c洋流水温较高,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安全
D.d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分布一定有影响
D
D
7.答案:D
解析:读图,图中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A错。大洋西岸的洋流流向均为自北向南,B错。大陆东岸的洋流均属暖流,C错。大洋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D对。
8.答案:D
解析:洋流对沿岸影响主要是对沿岸气候的影响,a洋流因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大渔场,A错。b洋流可以将污染物扩散到澳大利亚沿海,B错。c洋流水温较低,是寒流,C错。d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分布一定有影响,D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解析
Thank you
谢谢观看
谢谢聆听(共44张PPT)
地球上的水
海水的运动
课堂导入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
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了解不同海域海水运动的差异性,理解其背后的地理、气候等因素。例如认识到不同纬度、不同大洋海域的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形成对海洋环境的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
通过了解海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从而树立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意识,比如根据洋流规律开展渔业活动,预防海啸、风暴潮等灾害。
人地协调观
通过观察、实验或模拟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海水运动的现象,如观察海浪形态、潮汐涨落,或通过实验模拟洋流运动等,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培养学生从地理、物理等多学科角度综合分析海水运动的能力。理解海水运动的成因、过程及影响,如分析风力、地球自转、月球引力等因素对海浪、潮汐、洋流的作用,以及海水运动对气候、海洋生物资源分布、航海等的影响。
综合思维
核心素养
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
海浪、潮汐、洋流
海水运动的形式
海浪
第一章
海浪的地理要素示意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海浪条件与人类活动
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例如,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浪种类与表现形式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海啸袭击沿海地区
地震时海啸开始
海浪灾害与海岸防护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海浪作用力与海岸防护措施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潮汐
第一章
潮汐定义与形成原理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地球
EARTH
太阳
月球
MOON
地球基础平均海平面
太阳
地球
EARTH
月球
MOON
农历
初一
月球
MOON
农历
十五
地球基础平均海平面
引力
离心力
大潮
大潮
地球
EARTH
太阳
月球
MOON
农历
初一
月球
MOON
农历
十五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地球
EARTH
太阳
小潮
小潮
地球
EARTH
太阳
农历
初七
农历
廿二
小潮
小潮
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潮间带采集养殖
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
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
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
潮汐能源发电
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潮水涨落与历史战争
诺曼底登陆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
就是在综合考虑天气、海况等因素后,利用潮汐规律,把登陆时间选择在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月圆之夜
案例:钱塘江大潮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
钱塘江口位置示意
案例:钱塘江大潮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
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河水顶托海水的作用明显,又逢东南风盛行,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浙江海宁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
活动: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在海边的活动往往和海水运动密切相关;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相关预报查询海水运动的信息;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人们开展相应活动
讨论下列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赶海:选在大潮时最好,并明确潮汐涨落的时间,选在涨潮前和退潮后为宜;
游泳:了解潮汐涨落的时间,最好避开涨潮和退潮时;
观潮:最好选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赶在涨潮时;
船舶进出港口:选在涨潮时为宜。
在上述活动中选择一项,思考除潮汐外,还需要了解有关海水的哪些信息。
如游泳,除了潮汐外,还要了解海水的温度、深度、清洁状况和海底状况。
洋流
第一章
洋流的定义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洋流的规模巨大,远超过河流的流量
洋流流向与性质分类
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
洋流与等温线关系判读
10℃
15℃
20℃
20℃
15℃
10℃
暖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
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判断半球
1
20℃
18℃
北半球
20℃
18℃
南半球
判断流向
2
判断性质
3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20℃
18℃
20℃
18℃
北半球
暖流
寒流
暖流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影响很大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
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但是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形成海雾影响航运①寒、暖流交汇处②寒流流经中低纬度海区③暖流流经中高纬度海区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 20 世纪 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课堂小结
海域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通常用波能流密度表示,波能流密度数值越大,波浪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几内亚湾及邻近海域1979—2020年的年均波能流密度等值线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月份中,图示北半球海区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导致图中虚线框内等值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湾形态
C.陆地径流 D.岛屿分布
C
D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 )
A.初八 B.十六
C.廿一 D.廿八
4.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B
C
5.推测白令海峡常年性海流的流向及北冰洋海水水位、海水性质( )
A.由南向北,北冰洋水位低盐度高 B.由南向北,北冰洋水位低密度大
C.由北向南,北冰洋水位高密度大 D.由北向南,北冰洋水位高温度高
6.结合图文说明白令海海冰范围变化带来的影响( )
A.海冰面积减少,海水结冰析盐现象减弱 B.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多,增加海面长波辐射
C.极地东风更干燥,抑制白令海水汽蒸发 D.结冰析盐使海水密度增加,海水下沉减弱
7.对于M处海—气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增强海—气潜热输送 B.寒流流经,海—气热传导减弱
C.冬季盛行风更强,海—气作用弱 D.夏季盛行风更强,海水蒸发强
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与北冰洋之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下图示意2011、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依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B
A
A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谢谢观看
谢谢聆听3.3海水的运动
梯度分层
基础巩固:课堂衔接,回归教材,夯实根本
拔高提升:进阶训练,聚焦核心,提炼重难
思维拓展:情景构建,素养提升,高阶训练
海域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通常用波能流密度表示,波能流密度数值越大,波浪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几内亚湾及邻近海域1979—2020年的年均波能流密度等值线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月份中,图示北半球海区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导致图中虚线框内等值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湾形态 C.陆地径流 D.岛屿分布
海水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表层海水的运动形式中( )
A.海浪都是由风导致的 B.洋流具有周期性变化
C.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D.风暴潮是地震导致的
4.下列关于潮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涨潮时更适合军事登陆
B.一天中海水的涨落时间间隔约24小时
C.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导致的
D.阳历每月初潮水涨得最高
5.与“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有密切关联的因素包括( )
①江口形状
②地球与太阳、月球的位置关系
③海水温度
④盛行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西北印度洋11月至次年3月常吹东北季风,4~10月盛吹西南季风,每年6—8月为印度洋季风转换期。鸢乌贼广泛分布在西北印度洋,因其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成为远洋渔业捕捞的重要对象。下图为“我国远洋渔业集团某鸢乌贼作业渔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作业区域位于( )
A.红海 B.波斯湾 C.阿拉伯海 D.孟加拉湾
7.据材料推测,鸢乌贼喜( )
A.高温高盐 B.高温低盐 C.低温高盐 D.低温低盐
8.正常年份,图中作业区域鸢乌贼捕获量高峰出现在(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读我国渤海、黄海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海域最不易结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⑤海域风浪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震荡水柱式发电主要利用波浪的水平和垂直运动驱动涡轮机转动发出电力,是目前利用最为广泛的波浪能发电技术,国内建有多个试验电站。下图为我国近海波浪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1.根据震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原理推测,我国南方海域同样装机容量下,震荡水柱式发电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造成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域面积 B.洋流强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温度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人类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下图是9月某日浙江一水文站潮水位变化过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图中潮、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时段属于潮,乙时段属于汐 B.甲时段属于潮,丙时段属于汐
C.乙时段属于潮,丁时段属于汐 D.丙时段属于汐,丁时段属于潮
14.丙时段,适宜在当地开展的人类活动是( )
A.大型满载船舶进港 B.紫菜采集
C.开采海底油气资源 D.休闲观潮
海水运动有多种形式,成因也各有异同,且对地理环境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海水运动的形式与太阳辐射关联性较小的有( )
①风浪
②潮汐
③海啸
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下列关于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是寒流
B.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温度变化较大,不易形成渔场
C.洋流速度较慢,对海洋航运影响较小
D.洋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每年中秋节前后,杭州湾至钱塘江口风助潮涌,潮借风威,形成“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下图为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中秋节前后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①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为典型的喇叭状海湾
②中秋节前后,太阳、月球、地球近乎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海水主要受太阳引潮力的影响,引力最大
③夏季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④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对潮水顶托作用明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若仅考虑潮差因素,图中四个潮水站最适合建潮汐发电站的是( )
A.七堡 B.盐官 C.澈浦 D.乍浦
地中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间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随着直布罗陀海峡海底不断隆起,距今约600万年前,海峡最终闭合,地中海与大西洋分离,迅速干涸,成为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约60万年后,地中海与大西洋再次连通,重新变为海洋。直布罗陀海峡的开合对地中海周边甚至全球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图示意地中海及周边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据材料可知直布罗陀海峡闭合前,地中海( )
A.径流汇入大于海区蒸发 B.外海补给大于径流汇入
C.海区蒸发小于海区降水 D.外海补给小于海区降水
20.地中海干涸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河流侵蚀增强,流程增长 B.导致地中海气候区面积增大
C.阻断了物种的交流与演化 D.利于地中海各类变质岩形成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下图示意红海及周边地区。
材料二: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1)海水运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基本形式。
(2)C线中数值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出现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材料二中ABC中代表海水温度的是______,代表海水盐度的是______,代表海水密度的是______。
(4)分析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域的原因。
22.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州半岛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半岛的西南部的苞西盐场为广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6-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下图为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示意图(‰)。
海水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当河水中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就成为咸潮。
(1)A、B两处海区盐度较低的为,主要原因是。
(2)珠江口咸潮多季节节位,主要自然原因是。
(3)B区域港口可以根据潮汐表合理安排轮船的进出港:进港/出港时应选择(高或低)潮位;(涨潮或落潮)时进港;(涨潮或落潮)时出港。
(4)请分析苞西盐场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盛行风是波浪动力的主要来源,图示北半球海区夏季(7月)时受西南季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于海洋表面摩擦力小,所以经过当地海域的夏季风风力较大,风浪较大,波浪能资源最丰富,C正确;其他季节,风力相对较小,波浪能相对不丰富,A、B、D错误。
2.答案:D
解析:根据等值线判断规律中“凸高为低”和等值线数值可知,虚线框内等值线数值相对较小且主要向高值方向凸出,说明该海域波浪相对较小,风力较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虚线框内有岛屿分布,岛屿会对海面上的风产生一定的阻力,加大摩擦力,减小风力,D正确;虚线框内与其附近地区的大气环流无显著差别,A错误;海湾形态不会造成该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B错误;陆地径流对海面上的风力影响很小,C错误。
3.答案:C
解析:海浪分为风浪、涌浪和近岸波,风浪是由风引起的,非风作用下为涌浪,A错误;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较稳定,B错误;海岸地貌是在构造运动的基础上,受海浪的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浪形态,其中海浪作用是塑造海岸最活跃的动力因素,C正确;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使局部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涨潮时,海水水位较高,更适合军事登陆,A正确;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海水有两次涨潮和落潮,因此海水涨落的时间间隔大约是12小时,B错误;潮汐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导致的,C错误;在农历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天体对海水的引力达到最大,潮水涨得最高,D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日、月、地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大,②正确;钱塘江口呈现喇叭状,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使得潮水叠加,①正确;此时沿海一带吹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一致,助长了潮水,④正确;与海水温度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红海的位置与图中所示经纬度及海域轮廓不相符,A排除;波斯湾的形状和位置特征与图中不符,B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印度洋北部,且经纬度大致符合阿拉伯海的范围,C正确;孟加拉湾位于印度东部,与图示位置不同,D排除。故选C。
7.答案:A
解析:阿拉伯海周边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候炎热,海水蒸发量大,盐度相对较高;同时该海域纬度相对较低,温度较高。所以从地理位置分析,鸢乌贼喜高温高盐,A正确;高温低盐、低温高盐、低温低盐都不符合其活动特点,BC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鸢乌贼喜高温高盐,由材料可知,每年6—8月为印度洋季风转换期,此时西南季风逐渐取代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形成的离岸流,会把表层海水吹走,导致深层海水上涌。深层海水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吸引了大量鸢乌贼聚集,从而形成了鸢乌贼的捕获量高峰。B正确,ACD排除。故选B。
9.答案:D
解析:四地中纬度最低的是④,受太阳辐射影响相对最大,且④海域受明显的暖流影响,水温相对较高,另外④相对于②③地更远离陆地,受冬季陆地低温影响最小,且由于远离陆地,海水较深,海水流动性好,所以最不易结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D
解析:⑤海域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风浪较大;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海岸,风浪较小;春季、秋季处于冬、夏季风的过渡季节,风浪较冬季小。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比春季风、秋季风、冬季风都大,因此夏季波浪能最丰富,震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量最多。
12.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南方海域等深线更靠近陆地,海水更深,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更密集,北方海域等深线距离陆地较远,海水较浅,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更稀疏,所以海水深度是影响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C正确;海域面积南北差异较小,A错误;没有反映洋流强度的相关信息,B错误;海水温度对波浪能影响较小,D错误。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乙时段属于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丁时段属于汐,C项正确。
14.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丙时段潮水退去,潮水位较低,紫菜出露,适宜紫菜采集,B项正确;大型满载船舶此时不宜进港,容易搁浅,A项错误;开采海底油气资源与潮汐无关,C项错误;观潮一般选择涨潮时,而不是落潮时,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引起的,和太阳辐射关联性小;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等引起的破坏性海浪,和太阳辐射关联性较小;而风浪和洋流主要是受到风的影响,风为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太阳辐射关联性较大。故选B。
16.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是暖流,A错误;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易形成渔场,B错误;洋流对海洋航运影响较大,除了影响航运速度和燃料消耗,洋流是否会引发海雾、是否挟带冰山等都会对海洋航运产生较大影响,C错误;洋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D正确。
17.答案:A
解析:联系已学可知,中秋节前后,正值农历十五前后,太阳、月球、地球近乎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居中,此时海水主要受月球引潮力的影响,引力最大,②错误;读图可知,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为典型的喇叭状海湾,潮水易进难退,①正确;夏季风吹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③正确;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正值丰水期,水量丰富,对潮水顶托作用明显,④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8.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七堡的潮差为6.03-5.63-0.40;盐官的潮差为601-2.71-330;澈浦的潮差为5.19-0.62-4.57;乍浦的潮差为6.01-2.71-3.30。若仅考虑潮差因素,图中四个潮水站澈浦的潮差最大,最适合建潮汐发电站,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海峡闭合后地中海与大西洋分离,而地中海迅速干涸,推断干涸的原因是闭合后该地蒸发远大于降水和径流之和,AC错误;因而推断闭合前地中海主要补给来源为外海,即外海补给大于径流汇入,B正确D错误。故选B。
20.答案:A
解析:闭合后海区干涸,形成深达3000多米的盆地,这造成河流落差增大、流速加快、侵蚀增强,同时河流可以流向盆地深处,流程增长,A正确;地中海干涸后,内部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增强,地中海气候区面积减小,B错误;海域面积消失,陆地连通后,促进了欧洲和非洲物种的交流与演化,再次连通后,该地生物物种大幅度提升,C错误;海洋干涸大量物质在盆地内部发生沉积,因而有利于沉积岩的形成而非变质岩,D错误。故选A。
21.答案:(1)波浪 潮汐 洋流
(2)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
(3)A C B
(4)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周围河流少,几乎无淡水汇入,稀释作用弱;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运动的形式包括波浪、潮汐和洋流。
(2)C代表海水盐度,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最高。
(3)根据所学知识,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A代表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是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所以C代表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大致呈负相关,大致由赤道向两极增大,所以B代表海水密度。
(4)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海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烈;.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流,降水稀少;红海周边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几乎无淡水汇入,稀释作用弱;红海海域狭长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综上所述,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域。
22.答案:
(1)BB处位于珠江入海口,陆地径流的汇入稀释海水盐分
(2)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3)潮涨潮落
(4)海水的盐度较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位于沿海地区,滩涂面积广,地形平坦。
解析:(1)由图可以判断A、B两地都位于海湾处,而B处有河流(珠江)注入,A处没有入海河流,结合盐度的影响因素(因两地纬度、气候等因素相差较小,排除热量、降水等因素),可以判定B处受河流影响,稀释海水盐分,盐度较低。
(2)根据材料信息“涨潮时,海水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判断咸潮现象是海水倒灌入河,而只有当河水水位较低时才会导致海水倒灌;珠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又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冬季降水少导致河水水位低,进一步导致河水水位低于海水水位,易发生咸潮。
(3)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轮船进港、出港时应选择高潮位,此时航道较深,有利于航行;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以便充分利用潮汐涨落,既节省燃料,也有利于航行安全。
(4)对于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要分析气温、降水、风、海水盐度等要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处于热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同时盐度曲线显示当地的海水盐度相对较高;文字信息也有所提示,“6-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盛行偏南风”,偏南风即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摩擦力小,故风力较大;且该地西部和南部有山脉阻挡,为偏南风的背风坡,故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较强。位于沿海地区,滩涂面积广,地形平坦,晒盐场地广阔。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重难分析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强调学习要结合图表资料;3.“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核心内容4.行为动词是“说明”,注意要说出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的同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对学习层次要求较高 综合思维 综合分析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海水运动的作用,把握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 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认知 对比不同海域海水运动差异,理解区域环境对海水运动的影响及区域关联性
人地协调观 认识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应对海洋灾害的人地和谐理念 难点 海浪、潮汐和洋流的内涵
地理实践力 通过观察海浪、绘制洋流图等活动,提升运用地理工具探究海水运动的能力。
知识点一 海浪
1.了解海浪的概念
(1)定义: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 力形成的。
(2)四要素:波峰、波谷、波长、波高。
答案:1、(1)风;
2.掌握海浪的分类
按照成因,海浪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1)风浪: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
(2)涌浪:风浪传到无风的海区,或风停息以后的余波。
(3)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巨浪。
(4)潮波:在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波浪。
(5)近岸浪或拍岸浪: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区时,受到海底摩擦作用,海浪的能量很快衰减,出现破碎和倒卷,是我们平常在海边所见到的海浪。
3.理解海浪的影响
(1)海浪是塑造 地貌的主要动力
海浪具有极大的能量,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海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向陆地退缩,海岸地带泥沙沉积减少;海浪作用弱,则海岸线向海洋前进,海岸地带泥沙沉积增多。
(2)海浪产生的不利影响
海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海洋工程等有很大影响,如大的海浪能掀翻船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3)海浪也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
人类可以利用风浪发电。
答案:3、(1)海岸;
4.海浪的防御与利用措施
(1)密切关注海浪预报,合理安排滨海及海上活动。
(2)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海岸。
(3)选择合适的沿岸海域建设冲浪运动场所。
(4)开展技术研究,利用海浪发电。
知识点二 潮汐
1.了解潮汐的概念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 和 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 ,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 ,合称潮汐。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答案:1、月球;太阳;潮;汐;
2.了解潮汐的动力
潮汐的动力是 。引潮力是一个天体对另一个天体不同部位的引力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受力天体发生变形。在引潮力的作用下,虽然整个地球都会发生变形,但海洋比固体地球变形明显,而且容易流动(大气变形则难以察觉),正是在陆地和海岸的衬托下,小幅度的海面(水位)升降才得以成为明显可见的现象。
地球同时受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月球质量虽然远小于太阳,但它与地球的距离比太阳与地球的距离近得多,因此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月球引力、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二力的合力)引起的。
答案:2、引潮力;
3.根据涨落程度的不同可将潮汐分成 、 。
①大潮: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大致在 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图a),一般为农历初一、十五前后,故称朔望大潮。
②小潮:月球、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成 时,引潮力相互削弱(图b),一般为农历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故称两弦小潮。
答案:3、大潮;小潮;同一条直线;直角
4.理解潮汐的影响
影响地貌 引起海面升降,塑造海岸地貌
海水制盐 在涨潮时打开闸门,让海水自动流入盐田,退潮时关上闸门,把海水晒干,便可制盐
海上航运 轮船在涨潮时进港,在潮水将退时出港
潮汐发电 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以势能的形式保存,在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其他 影响海港与海岸工程建设、海上军事活动、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等
知识点三 洋流
1.了解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又叫 。
答案:1、海流;
2.掌握洋流的分类
按照海水温度,洋流可分为 和 。
分类 概念 流向 等温线变化
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 的海域的洋流 多由低纬流向高纬 流经海域比周边水温高,等温线 凸向低值方向
寒流 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 的海域的洋流 多由高纬流向低纬 流经海域比周边水温低,等温线 凸向高值方向
答案:2、暖流;寒流;
3.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实例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活动 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交汇 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如秘鲁附近的上升补偿流) 秘鲁渔场
(2)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影响 成因 实例
航行速度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速,节省时间;逆洋流航行则相反 北美洲至欧洲的海洋航行去程与返程的航线差异
航行安全 寒、暖流交汇往往形成海雾,影响航行安全;来自极地地区的寒流可能挟带冰山漂向较低纬度海区,威胁航行安全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②不利影响:扩大了污染范围。
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波浪的高度要在1m左右,最低不少于30cm。左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冲浪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波浪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
A.日月引力 B.海底摩擦 C.风力作用 D.地转偏向力
2.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当地(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
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 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
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小明同学打算利用暑假去大连老虎滩游玩,在临行前查阅了游玩当天(202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五)的潮汐表(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一周前(8月4日)相比,8月11日的( )
A.高潮位更高,低潮位更低 B.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高
C.高潮位更低,低潮位更高 D.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低
5.若小明想去海滩赶海拾贝,最适宜选择的时段是( )
A.4:00~5:00 B.10:00~11:00 C.15:00~16:00 D.18:00~19:00
6.若小明想在海边游泳,最危险的时段是( )
A.9:00~10:00 B.13:00~14:00 C.15:00~16:00 D.16:00~17:00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7.依据左图中所示等温线分布,可推测A处所示海域在右图中的位置及洋流性质为( )
A.甲处、暖流 B.乙处、寒流 C.丙处、寒流 D.丁处、暖流
8.左图中所示洋流会导致附近区域( )
A.航船航速减慢 B.沿岸降水增加 C.形成著名渔场 D.沿岸气温降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海水的运动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其中波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风力作用产生的,C正确;潮汐是因为引力产生的,排除A;洋流是因为风力、地转偏向力、密度等因素产生的排除D;海底摩擦是减小波浪的因素,排除B。故选C。
2.答案:D
解析:依据图表,风力越大,波浪越高,因为冬季风力最大,所以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冬季,排除ABC,故选D。
3.答案:A
解析:风力越大,波浪越高,波峰越高,能量越大,A正确,BC错误;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排除D。故选A。
4.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8月4日为农历七月初八,8月11日为农历七月十五,此时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较大,形成大潮,潮差较大,因此高潮更高,低潮更低,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由生活经验及材料可知,赶海应选择在落潮时,潮差越大,低潮越低,随着海水的下降,来不及退走的海洋生物会比较多,更适合赶海。4:00-5:00之间、17:00-18:00之间正在涨潮,不适宜赶海,A、D选项错误。10:00-11:00之间,正在落潮,但潮高较高,不适宜赶海,B选项错误。15:00-16:00正在落潮且潮高较低,适合赶海,C正确。选C。
6.答案:B
解析:在海里游泳落潮时的危险远大过涨潮,容易被推离岸边较远的地方。13:00-14:00之间、15:00~16:00之间都正在落潮,而13:00-14:00潮差更大,风浪更大,因此更加危险,选B。
7.答案:D
解析:左图所示洋流由高水温处流向低水温处,为暖流,其流向为自北向南,应位于南半球,由此判断可知,丁处的巴西暖流符合该特征,D正确;甲处为墨西哥湾暖流,其流向为由南向北,A错误;乙处为西澳大利亚寒流,C错误;丙处为日本暖流,其流向为由南向北,C错误。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顺洋流航行能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会减慢航速,A错误;由于左图洋流为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加,气温升高,B正确,D错误;单一的暖流流经不能形成大型渔场,C错误。故选B。☆水 水循环
水汽输送 植物
降水 降水蒸腾 蒸发 降水
蒸发
表径流 蒸发
下渗 陆地
海洋
地下径流 陆地内循环
陆地 海洋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 海 水的性质
地 海水温度 海 水盐度 海 水密度
地 球 上球上的水 温 度:反应 分 布:垂直——表层水 影响:: 世界大洋 分布:: 水 平——随纬度增高 的 海水冷热状 温 最高,1000米以内 ((1)) 影响 平 均盐度 ( (1))海海水水温温度度越越高高,盐度越高;蒸 而 增大大;;况 ;热量来 海 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 海 洋生物分 为35‰ 发 量越大,盐度越高 垂直——中低纬度一
水 源 —太阳辐 度 较大;; 布; ((2))表表层层盐盐度度由由副副热带海域向赤道 定深度内均匀,高纬
射 水平——全球海洋表层 ((2)) 影响 和两极递减 度随深度变化小
水 温由低纬向高纬递 海 洋运输输;; ( (3))近近岸岸海海水水温温度度受受入海径流影响
减 ;; ( (3))调调节 ( (4))盐盐度度最最高高::红红海海;;盐盐度度最最低低::
季节——同一海区,夏 大气温度度。。 波罗的海
季水温高于冬季季水水温温。。
海 啸——海底地 潮 汐——海水
震 、火山爆发或或 风暴潮—— 周 期性涨落落,, 作 用——潮间带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 影 响——促进高低纬间热
水下滑坡坍坍塌塌引引 强 风使近岸 白 天涨落为 采 集、养殖,潮 域 流向水温低的的海海域域;; 量、水分交换;暖流增温增
起 的海水波波动动(( 海海 面面水位急 潮 ,夜晚涨落 汐发电,钱塘江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 湿,寒流降温减湿;寒暖流
甚 至形成巨巨浪浪)) 剧剧 升降 为 汐 大 潮 域 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交汇处多渔场
海 浪 潮汐 洋 流
☆ 海 水的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