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化学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乙烯与HCl气体催化加成反应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的快
B. 第一步的逆反应活化能比第二步的小
C. 两步反应的均小于0
D. 增大压强可以使该反应的增大
2.下,关于反应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的燃烧热为
B. 和的总键能之和大于的键能之和
C.
D.
3.“中国芯”的主要原料是单晶硅,“精炼硅”反应过程中理论上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过程Ⅰ、Ⅲ都是吸热反应
过程Ⅱ涉及的变化为
SiHCl3(g) SiHCl3(l) ΔH=+28 kJ·mol-1
C. 过程Ⅲ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iHCl3(l)+H2(g) Si(s)+3HCl(g) ΔH=+238 kJ·mol-1
D. 实际工业生产中,粗硅变为精硅的过程中能量不损耗
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C(g),将2 mol A通入2 L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若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5 min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8 mol。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mol·(L·min)-1]为 A. 0.24 B. 0.08 C. 0.06 D. 0.12
5.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措施与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措施中,其使用目的与速率无关的是
A. 夏天没有将牛奶放入冰箱中冷藏,易变质 B. 在月饼包装内放置抗氧化剂
C. 医疗上使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 用热水溶解食盐以加快溶解速率
6.在一定温度下,将0.4 mol A(g)和0.2 mol B(g)充入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时测得C(g)的浓度为0.060 mol·L-1,B(g)的物质的量为0.14 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2 B. 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30%
C.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
D. 反应前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之比为4∶5
7.下列图示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8.自由能的变化是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复合判据。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已知工业上常利用和来制备水煤气,化学方程式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温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 ,高温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C. ,低温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D. ,高温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9.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和N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SO2(g)+NO2(g)SO3(g)+NO(g) ΔH<0,测得SO3浓度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50 s时,SO3的生成速率为0.002 8 mol·L-1·s-1
B. 40~90 s时段:v正>v逆
C. 0~50 s的反应速率小于70 s~80 s的反应速率
D. 110 s时,反应已达到平衡
1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SiF4(g)+2H2O(g)SiO2(s)+4HF(g),下列不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SiF4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B. 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 4 mol H—O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F键断裂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11.关于反应 ,下列叙述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时A的百分含量,可知M点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 图2表示反应在一定温度下B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则x点是非平衡状态,且x点体系中B的百分含量有增大的趋势
C. 图3为C的百分含量,由图可知该反应的,且
D. 图4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该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度为0.1 mol L-1CH3COOH溶液,加冰醋酸,则增大
B. 浓度为0.1 mol L-1CH3COOH溶液,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
C. 浓度为0.1 mol L-1 H2SO3溶液,加水稀释,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浓度也增大
D. 浓度为0.1 mol L-1 H2SO3溶液,通入少量氯气,pH会增大
13.浓度均为、体积均为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弱酸,且的酸性比的弱
B. 时,同浓度的溶液分别中和两种溶液所消耗的体积相同
C. 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
D. ,若同时微热两种溶液(不考虑、和的挥发),则减小
14.我国科学家在一颗距离地球100光年的行星上发现了不可思议的“水世界”,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轰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但溶液仍然保持中性
B. 室温下,pH=4的盐酸溶液中,
C. 由水电离出的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 向水中加入固体后(溶液温度不变),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12 mol·L-1的溶液中:Na+、Al3+、Cl-、S
B. 在pH为1的溶液:K+、Fe2+、SCN-、N
C.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Mg2+、C、Al3+
D. 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Na+、Mg2+、S、
16.下列说法及相关方程式书写均正确的是
A. 水是弱电解质:
B. 硫酸氢钠在水中部分电离:
C. 碳酸氢钠在水中水解:
D. 醋酸铵在水中部分电离: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B. 溶液中,的数目小于2.0NA
C. 25℃时,为12的溶液中含有OH-数目为0.02NA
D. 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分子总数为0.2NA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50℃时,的纯碱溶液中,
B. 相同条件下,浓度均为的盐酸与溶液,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将水加热到100℃,测得其,则液体呈酸性
D. 常温时,的溶液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应先将其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B. 实验室盛放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C. 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 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体
20.电解质溶液有许多奇妙之处,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体会到它的乐趣。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a2CO3、NaHCO3两种盐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 常温下,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 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中:
c(Na+)>c(CH3COO-)>c(H+)>c(OH-)
C.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H4Cl和NH4HSO4两种溶液中,c(NH)前者小于后者
D.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5 mol·L-1,则此溶液可能是盐酸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21.Ⅰ.恒温恒容下,将2 mol气体A和2 mol气体B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xC(g)+2D(s),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 mol/L。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x=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Ⅱ.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4)氢气的转化率
(5)下列措施能使平衡体系中增大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B.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C.升高温度           D.再充入1 mol H2
Ⅲ.恒温下,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A中通入1 mol N2与1molH2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若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若在此温度下,向另一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B中按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1 mol、1 mol充入N2、H2、NH3,此时,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此时若没有达平衡,反应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2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Ⅰ.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1)、、HCl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写出一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
(3)有浓度相同的一瓶溶液和一瓶HClO溶液,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上述两溶液中,浓度    (填“>”、“<”或“=”)。
②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上述两溶液,分别与足量 溶液反应,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    HClO(填“>”、“<”或“=”)。
(4)往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恢复原来温度,溶液中的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将少量通入 NaClO 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下,的电离平衡常数为,估算下,溶液的
    ;该溶液中,的电离度    。
23.某同学用的溶液滴定待测盐酸的浓度。
(1)选用图中仪器 (填“A”或“B”)取待测盐酸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作指示剂,所选仪器在使用前需要
(2)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3)①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
②若出现下列情况,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填字母)。
a.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
b.滴定结束后,俯视液面读数
c.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d.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4)常温下,若用溶液分别滴定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已知醋酸钠溶液显碱性),如图所示:
请回答:达到B、D状态时,反应消耗的溶液的体积
a b(填“>”“<”或“=”)
24.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点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
(2)A、B、C、D四点KW的关系是     。
(3)从A点到D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升温         b.加入少量盐酸
c.降温         d.加入少量NaOH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25.(1)在101 kPa时,H2在1.0 mol 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 mol液态水,放出571.6 kJ的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了甲醇(CH3OH)与水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如图:
①反应Ⅰ的ΔH________0(填“<”“>”或“=”)。
②写出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30 mL 0.5 mol·L-1 H2SO4溶液与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于小烧杯中,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利用温度计记录某一次实验,最少需要测量________次温度。
③若实验中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总是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025-2026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化学答案
1.【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第一部反应的活化能高于第二步,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所以第一步比第二步慢,A错误;由图可知,第一步逆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二步的小,B正确;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大于0,C错误;对于确定的反应而言,反应热与压强无关,D错误。
2.【答案】C
【解析】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生成液态水时才能计算的燃烧热,A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和的总键能之和小于的键能之和,B错误;根据信息可知,C正确;生成液态水时放热更多,所以存在,D错误。
3.【答案】C
【解析】
4.【答案】D
【解析】5 min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由2 mol变为0.8 mol,
所以v(A)= =0.12 mol/(L·min),
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v(A)=0.12 mol/(L·min).
5.【答案】C
【解析】夏天没有将牛奶放入冰箱中冷藏,易变质,是因为冰箱外温度较高,变质速率加快,A不符合题意;放置的抗氧化剂可消耗月饼包装内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变质速率减慢,B不符合题意;医疗上使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与速率无关,C符合题意;用热水溶解食盐,溶解温度高,溶解速率快,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B
【解析】利用“三段式”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2A(g) + B(g) xC
起始浓度/(mol·L-1) 0.4   0.2   0
转化浓度/(mol·L-1) 0.120  0.060 0.060
平衡浓度/(mol·L-1) 0.280  0.140 0.060
根据相同时间内B(g)、C(g)的浓度变化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则有x=1,A错误;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100%=30%,B正确;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5.47,C错误;恒温恒容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p前∶p平=n前∶n平=(0.4 mol+0.2 mol)∶(0.14 mol+0.28 mol+0.06 mol)=5∶4,D错误。
7.【答案】A
【解析】调控酸式滴定管的滴加速度,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向内扣住玻璃活塞,手心空握,A操作符合规范;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B操作不规范;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C操作不规范;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该在试管上方竖直悬空,D操作不规范。
8.【答案】D
【解析】反应,,,高温下<0,能自发进行,D正确。
9.【答案】A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因此不能计算50 s时SO3的生成速率,A错误;根据速率与时间关系可知:在90 s后,SO3的浓度还在增大,说明此时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故在40~90 s时段:v正>v逆,B正确。
10.【答案】C
【解析】SiF4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即SiF4的浓度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该反应容器内气体压强是变量,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4 mol H—O键断裂表示消耗2 mol H2O,2 mol H—F键断裂表示消耗2 mol HF,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即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题述反应中,混合气体的质量是变量,变量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A为反应物,根据图像,M为平衡点,M点右侧,随温度升高,A%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项正确;图像中的曲线为平衡线,根据图像,x点没有达到平衡,在等压下,需要降低B的转化率,才能达到平衡,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x点体系中B的百分含量有增大的趋势,B项正确;当压强均为p2时,T1温度下比T2温度下先达到平衡,则,T1>T2,又升温,C%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当温度均为T1时,p2压强下比p1压强下先达到平衡,则,p2>p1,又加压,C%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即,C项正确;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即与时间的乘积,D项错误;答案为D。
12.【答案】B
【解析】浓度为0.1 mol L-1CH3COOH溶液,加冰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CH3COOH)↓,n↑,则== ↑,A不正确;弱电解质电离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H3COOH电离增强,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B正确;浓度为0.1 mol L-1 H2SO3溶液,加水稀释,虽然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增大,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溶液体积增大占主导地位,所以浓度减小,C不正确;浓度为0.1 mol L-1 H2SO3溶液,通入少量氯气,发生反应H2SO3+Cl2+H2O=2HCl+H2SO4,由弱酸变为强酸且酸的量增多,所以溶液的pH减小,D不正确。
13.【答案】B
【解析】根据图知,时,即V=V0,此时未加水稀释,的的,说明部分电离为弱酸,的,说明完全电离,为强酸,A错误;当时,即V=100V0,加水稀释了100倍,稀释过程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浓度均为、体积均为的、溶液所消耗的的物质的量相同,B正确;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C错误;,即V= 1000V0,加水稀释了1000倍,若同时微热两种溶液(不考虑、和的挥发),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加热促进HX的电离,则增大,不变,二者溶液体积相等,所以变大,D错误。
14.【答案】B
【解析】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但仍为中性,A正确;室温下,的盐酸溶液中,,,B错误;任何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与均相等,C正确;电离出的抑制了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减小,D正确。
15.【答案】A
【解析】=10-12 mol·L-1,则=10-2 mol·L-1,pH=2,即溶液呈酸性,所给离子能大量共存,A正确;在pH为1的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可把Fe2+氧化为Fe3+,Fe3+与SCN-生成血红色配合物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C错误;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在碱性条件下,Mg2+、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
16.【答案】A
【解析】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B错误;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的水解方程式:,C错误;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D错误。
17.【答案】C
【解析】1个H2O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含有的质子数为NA,A正确;Al3+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在溶液中,AlCl3的物质的量为2 mol,的数目小于2.0NA,B正确;25℃时,为12的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为1 L×0.01 mol/L=0.01 mol,数目为0.01NA,C错误;反应H2+I2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分子总数还为0.2NA,D正确。
18.【答案】B
【解析】该溶液的温度是,故,所以,A项错误;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则水的电离程度相同,B项正确;将水加热到,但所得液体仍呈中性,C项错误;两种溶液反应后过量,则溶液,D项错误;故选:B。
19.【答案】B
【解析】Fe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其晶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目的是通过增大溶液中H+的浓度来抑制FeCl3的水解,A项与水解有关;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具有较强的黏合性,能使玻璃塞与玻璃瓶颈黏连而打不开,B项与水解无关;泡沫灭火器中装有NaHCO3浓溶液与Al2(SO4)3浓溶液,二者混合时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产生CO2、Al(OH)3和H2O,起到灭火作用,C项与水解有关;AlCl3溶液受热时,AlCl3水解生成Al(OH)3和HCl,HCl挥发,最后蒸干得到Al(OH)3固体,D项与水解有关。
20.【答案】C
【解析】两种盐溶液中离子种类相同,阳离子为Na+、H+,阴离子为CO、HCO、OH-,故A错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CH3CO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OH-)>c(H+),故B错误;NH4HSO4电离产生的H+抑制NH的水解,c(NH)前者小于后者,故C正确;常温下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5 mol·L-1>10-7 mol·L-1,说明促进水的电离,而盐酸抑制水的电离,故D错误。
二、填空题
21.【答案】(1)0.6 mol/(Lmin)  (2)3  (3)BC (4)75%  (5)AD (6) 否 正反应
【解析】(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Δc(C)=1.2 mol/L,所以v(C)==0.6 mol/(L·min);
(2)平衡时Δc(B)==0.4 mol/L,Δc(B)∶Δc(C)=1∶3,则x=3;
(3)D为固体,所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容器恒定,则压强始终不变,A不符合题意;D为固体,所以未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会变,容器恒容,则密度会变,当密度不变时,说明达到平衡,B符合题意;未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会变,而气体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变,当其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符合题意;无论是否平衡,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均为2∶1,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C;
(4)据图可知,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Δc(CH3OH)=0.75 mol/L,根据方程式可知相同时间内Δc(H2)=2.25 mol/L,所以氢气的转化率为×100%=75%;
(5)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A符合题意;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不变,B不符合题意;该反应焓变小于0,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C不符合题意;再充入1 mol H2,平衡正向移动,增大,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D;
(6)恒温下,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A中通入1mol N2与1 mol H2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4mol,据此建立三段式:
则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向另一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B中按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1 mol、1 mol充入N2、H2、NH3,因Q==0.5<12.5,则此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2.【答案】(1)
(2) (3)< < (4)减小
(5)
(6) 1%
【解析】(1)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决定,由于K(CH3COOH)>K1(H2CO3)>K(HClO)>K2(H2CO3),故酸性CH3COOH>H2CO3>HClO>;
(2)碳酸的第一步电离平衡为H2CO3+H+,;
(3)①CH3COOH的酸性比HClO强,故CH3COOH溶液和HClO溶液的c(H+)浓度相同时,浓度c(CH3COOH)②由①知浓度c(CH3COOH)(4)若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减小,溶液中醋酸浓度增大,的值将减小;
(5)K1(H2CO3)>K(HClO)>K2(H2CO3),则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化学方程式:;
(6)T ℃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10-5,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很小,c(H+)≈c(CH3COO-),醋酸的浓度约为0.1 mol/L,即=1.0×10-5,得c(H+)=1.0×10-3 mol/L。电离度为。
23.【答案】(1)B 检查是否漏水
(2)22.60
(3)当滴入最后半滴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cd
(4)>
【解析】(1)A是碱式滴定管,B是酸式滴定管,盐酸呈酸性,需要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故答案为:B;滴定管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2)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由图可知最小刻度值为0.1 mL,所以本次读数为22.60 mL;
(3)①反应结束前,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为无色,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当滴入最后半滴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a.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n(NaOH)不变,n(HCl)不变,所以不影响测定结果,故a错误;b.滴定结束后,俯视液面读数,V(NaOH)偏小,测定值偏低,故b错误;c.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NaOH溶液滴在锥形瓶外,V(NaOH)偏大,测定值偏高,故c正确;d.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V(NaOH)偏大,测定值偏高,故d正确;故答案为:cd;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pH(盐酸)<pH(醋酸),据图可知左侧的图为盐酸的滴定图,右侧的图为醋酸的滴定图,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醋酸应该稍微过量,B、D溶液都呈中性,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较少,所以a>b。
24.【答案】(1)1×10-12 (2)C>B>A=D (3)b
【解析】(1)图中C点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1×10-6×1×10-6=1×10-12。
(2)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KW越大,温度相同时,KW相等,则A、B、C、D四点KW的关系是C>B>A=D。
(3)从A点到D点,温度不变,c(H+)增大,c(OH-)减小,则采取的措施可为加入少量盐酸,b正确。
三、实验题
25.【答案】(1)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2)①> ②CO(g)+H2O(g)===CO2(g)+H2(g) ΔH=-b kJ·mol-1或CO(g)+H2O(g)+2H2(g)===CO2(g)+3H2(g) ΔH=-b kJ·mol-1
(3)①玻璃搅拌器 ②3 ③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解析】(1)在101 kPa时,H2在1.0 mol 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 mol液态水,放出571.6 kJ的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2)由反应过程能量图像可知第一步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更高,该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由计算机模拟了甲醇(CH3OH)与水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图示可知反应Ⅱ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故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b kJ·mol-1或CO(g)+H2O(g)+2H2(g)===CO2(g)+3H2(g) ΔH=-b kJ·mol-1。(3)仪器a的名称是玻璃搅拌器;利用温度计记录某一次实验,最少需要测量3次温度,再求算平均值;若实验中测得中和热数值总是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