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丰台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丰台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一地理 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A C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16.(12分)
(1)(1分)慢(1分)
(2)(4分)相同点:地球与月球内部都划分为三个圈层(1分);壳层都是最薄的圈层(1分);壳层均由固体构成(1分)等。
不同点:月幔厚度的占比大于地幔(月核厚度的占比小于地核)(1分);月核和地核物质成分不同(月核内可监测到横波,而地核内横波消失)(1分)等。
(异同各2分,言之有理即可)
(3)(5分)月球自转周期远长于地球(1分),昼夜温差过大(1分),液态水难以留存(1分);月球质量和体积远小于地球(1分),无适合人类呼吸的大气层(1分)。
(4)(2分)大气圈为生物圈的植物提供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原料,通过降水为植物提供水分(1分),生物圈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圈释放氧气(1分)。
或:水圈为生物圈内动植物提供水、无机盐、生存环境等(1分),生物圈为水圈提供有机物(1分)等。
17.(10分)
(1)(3分)地壳(1分) 地下深处岩层压力大(1分) 温度高(1分)
(2)(4分)
火山爆发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1分),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高,进而导致近地面气温增高(1分),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增高,进而导致近地面气温增高(1分),近地面气温增高导致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增高(1分)。
(3)(3分)干热岩能源清洁可再生,对环境污染小(1分);可以利用干热岩供暖或发电,利用方式多样(1分);钻井深度较深,技术要求较高(1分)。
18.(11分)
(1)(4分)与海南省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1分),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1分),气温较低。
天气晴朗,阴天少(1分),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1分),太阳辐射强;或污染轻,大气透明度高,尘埃杂质少(1分),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1分),太阳辐射强。
(2)(4分)拉萨地处谷地(1分),白天热量不易散发,气温较高,水汽蒸发量大(1分);夜晚谷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到谷底(1分),谷底暖湿空气上升冷却(1分),易成云致雨。
(3)(3分)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是水的运动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动力之源;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满分1分)
人类生产: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提供能量(1分)等。
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供人们使用(1分)等。
19.(11分)
(1)(6分)甲(1分) 乙(1分) 太阳辐射透过温室大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1分),大棚阻截了部分地面长波辐射(1分),大气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升温(1分),同时大棚阻挡了室内外空气流动,把热量保存在大棚内(1分),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2)(1分)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1分)
(3)(2分)延长在阳光下的暴晒时间(1分);将实验时间调整到正午太阳辐射更强时(1分);在水中加入一瓶黑墨水(1分)等。
(4)(2分)丙(1分) 土壤和水的热力性质差异(土壤比水降温快)(1分)
20.(11分)
(1)(2分)减少(1分) 减弱(1分)
(2)(5分)顺时针(1分) 热水、冰块两处冷热不均(1分),热水处空气膨胀上升,冰块处空气冷却下沉(1分),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1分),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1分),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3)(4分)白天,鄱阳湖升温慢,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空气由高压的湖面流向低压的陆地,形成湖风(1分);同时受城市热岛影响,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与湖风叠加(1分),使湖风增强。夜晚鄱阳湖降温慢,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由高压的陆地流向低压的湖面,形成陆风(1分);陆风与城市热岛环流方向相反(1分),削弱了陆风。
1丰台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夸父一号”是我国发射的太阳探测卫星,围绕地球运转,用于观测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此,完成第1-2题。
1.“夸父一号”所属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可观测宇宙
2.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引起地表温度的持续升高 B.诱发地震活动与火山喷发
C.造成全球各地区出现暴雨 D.干扰卫星导航和空间通信
2024年5月,科考人员在山西省阳泉市发现大量距今约3.1亿年-2.9亿年的鳞木类化石。图1为地质年代表示意(部分),图2为鳞木生存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第3-4题。
图1
图2
3.该鳞木类化石所在地层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第四纪 B.侏罗纪 C.石炭纪 D.寒武纪
4.据图推测,鳞木生存的环境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水源稀少 C.冰原广袤 D.高寒缺氧
图3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图3
5.图中甲代表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6.图中
A.大气圈以水汽和悬浮物为主 B.水圈是规则且不连续的圈层
C.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各外部圈层之间的界线明确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计划于2025年10月底返回地球。图4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
图4
7.神舟二十号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所经大气层
A.气压逐渐降低 B.密度逐渐增大
C.气温持续上升 D.水汽含量减少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B.平流层以云、雨、雪、雷电等天气为主
C.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对于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D.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为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
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6为2025年9月23日与24日北京市丰台区天气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图5 图6
9.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②→③→④ B.②→④→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与23日相比,24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①增强,④减弱 B.②增强,③减弱
C.①减弱,④增强 D.②减弱,③增强
图7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3题。
图7
11.城市热岛环流
A.近地面气流由中心区向郊区 B.冬季和夏季环流强度相同
C.中心区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D.昼夜间方向发生明显转换
12.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出现气温差异,主要由于中心区
①农田面积广 ②人口密度大 ③建筑物密集 ④汽车数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缓解图示现象的合理措施是
A.在郊区大幅增加水体面积 B.在城郊之间规划通风廊道
C.降低城市中心的建筑高度 D.在城市中心布局工业企业
中央气象台2024年11月24日发布寒潮预警。图8为11月24日20时和11月25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4-15题。
图8
14.11月24日20时到25日20时,华北地区
A.雾霾持续加重 B.气压明显升高
C.气温迅速回升 D.风力显著增大
15.11月25日北京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5分。
16.(12分)某同学对比地球与月球,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月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球相似,科学家借助月震波(纵波、横波)来研究月球的内部分层、物质密度。图9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10为月震波传播速度与月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
图9 图10
(1)根据图10,整体而言,月球内部圈层中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 (快或慢)。(1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地球与月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异同。(4分)
该同学将地球与月球的基本数据制成表1。
表1
地球 月球
天体类型 行星 卫星
质量 5.965×1024kg 7.342×1022kg
直径 约12742km 约3476km
表面温度 平均约14℃ 平均约-180至150℃
自转周期 1天 27.32天
(3)结合表1,说明与地球相比,月球不适宜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原因。(5分)
地球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交换关系。例如:大气圈通过降水为水圈输送水等物质,水圈通过蒸发向大气圈输送水汽等。
(4)请再举出一实例,说明任意两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2分)
17.(10分)某校地理实践小组参观了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深地塔科一井工程。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深地塔科一井拉开了中国“万米深井”时代的序章,钻井深达10910米,自上而下穿透了白垩纪等12个地层。该井底温度高达220℃,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该工程发现了丰富的油气显示,打开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的油气宝藏。
(1)深地塔科一井钻探深度到达地球内部圈层的 层,钻井过程中需要应对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等。(3分)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钻井资料发现:白垩纪发生过大规模火山爆发,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引发气候变化,是距今最近的高二氧化碳浓度、高海平面和高气温的“三高”时期。
(2)结合图11,绘制逻辑框图说明“三高”的形成过程。(4分)
图11
该小组通过查阅我国的钻探历程发现,除油气资源外,黑龙江省的松科二井钻探工程发现了一种高温干热岩体,可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
(3)干热岩是一种新型地热能源,请对干热岩的开发利用进行评价。(可从资源类型、利用方式、技术要求等多角度评价)(3分)
18.(1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2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13为拉萨位置示意图。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
图12
图13
(1)与纬度较低的海南省相比,说明西藏自治区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的原因。(4分)
(2)结合相关地理原理解释“拉萨夜雨”的原因。(4分)
(3)分别从地理环境、人类生产、生活三个角度,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3分)
19.(11分)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习大气相关知识时,用四个玻璃箱设计了对比实验,在晴天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图14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单(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计读数统计(单位:℃)
玻璃箱 10:10 10:30 10:50
甲 26 28 30
乙 26 27 28
丙 26 29 32
丁 26 28.5 31
图14
(1)北京郊区果农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南方水果,其中原理可以通过 与 (填玻璃箱的编号)的对比实验来验证。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6分)
(2)甲、丙对比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分)
(3)要想让丁玻璃箱内的气温上升得更加明显,请列举两种可行方法。(2分)
(4)该实验结束后,若将丙与丁放置在阴凉处,继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下降较快的是 ,并说明理由。(2分)
20.(1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江西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区湖陆风现象较显著。图15为鄱阳湖位置示意图。
图15
(1)近年来,鄱阳湖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增加,使得鄱阳湖水量 ,湖陆风的强度 (增强或减弱)。(2分)
为研究湖陆风的成因,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大气热力环流模拟实验,图16为模拟实验示意图。
图16
(2)通过上图所示模拟实验,可以观察到烟气主体的运动方向大致呈 (顺时针/逆时针)流动。据此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5分)
(3)研究发现,鄱阳湖周边城市地区湖风风速高于陆风风速,解释原因。(4分)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