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2)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3)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需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4)孙中山认识到,要完成革命,需要寻求新的革命力量的支持,在共产国际的促成下,孙中山决定外与苏联联合,内与共产党合作。2. 中共三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23年6月 广州(2)主要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政治、组织、思想上保持独立性3.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24年1月,广州。(2)主要内容: 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3)影响: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的区别3.黄埔军校的创建(1)创建: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东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2)特点: 这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校长 蒋介石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1、材料显示,为了完成革命,孙中山采取了哪些措施?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军创办黄埔军校。2、从材料2看,创办军校的宗旨是什么? 黄埔军校是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其宗旨表明只有具备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才能真正投入到革命斗争中。二、国民革命运动1.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5年,国民党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1926年,国民革命军唱着《国民革命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走上前线。2.北伐战争:1926~1927年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一路向两湖进攻,一路取闽浙,一路直趋江西 在湖北贺胜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攻占了南京,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铁军”)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观察地图,结合前文所学,说一说三大军阀主要的势力范围。 北伐军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张作霖的主要势力范围:奉天、黑龙江、吉林等地;吴佩孚的势力范围:湖北和湖南等地;孙传芳的势力范围: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北洋军阀总兵力约75万,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5万。敌强我弱;北洋军阀内部四分五裂,难以统一行动,便于北伐军对他们各个击破。结合当时的中国形势,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①北伐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统治为目的,符合历史潮流,是革命的、正义的战争。
②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③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首先主攻吴佩孚的作战方针,使北伐军取得主动权。
④广大官兵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与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⑤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和踊跃参战,各地工农运动的推动。3.结果: 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蒋 介 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这次政变中,仅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1000多人,失踪5000多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在这时英勇就义。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三、全国的统一1.背景: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2.实现统一: 1928年12月,东北保安司令张学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东北易帜”黑龙江易帜吉林易帜奉天易帜四、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1. 意义:(1)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3)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4)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2. 教训:(1)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等右倾投降主义者在国民革命后期以牺牲工农的根本利益来维持国共合作,把党对革命的领导权让给国民党右派,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最惨痛教训。(2)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陈独秀反对建立人民军队,压制工农武装,导致在蒋介石、汪精卫屠杀革命志士时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使革命最终失败。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创建
2.影片《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
A.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
3.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课堂练习4.关于黄埔军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  
B.军校尤其注重军事训练
C.军校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       
D.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成果
5.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湖南  
C.江西、湖北  D.江西、江苏
6.北伐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
A.张作霖  B.吴佩孚  C.孙传芳  D.袁世凯7.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8.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
①北伐的顺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武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B.黄花岗起义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抗日战争的战斗情景10.结合教材和材料回答:
资料1:民国四大美男是指民国时代最负盛名的四个美男子。一种说法是:周恩来、张学良、蒋介石、汪精卫。
资料2:七月一日,蒋介石下达“北伐部队动员令”:“本军继承先大元帅遗志,欲求贯彻革命主张,保障革命利益,必先打倒一切军阀,肃清反动势力,方得实行三民主义,完成国民革命。爰集大军,先定三湘,复规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继承遗志。
(1)他们当中在黄埔军校中担任过校长和政治部主任的人分别是谁?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从而使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的人是谁?
(2)从资料2“北伐部队动员令”中看,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3)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训?(1)蒋介石、周恩来、张学良。
(2)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共产党要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