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恩施市初级中学多校联考202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学科试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的是()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2.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对华通商扩展有限”的根本原因是()A.通商口岸太少B.关税税率太高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D.英国商品不适合中国3.下图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于鸦片战争十年后,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以该事件为开端的农民运动()A.提出了科学革命纲领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4.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据此推断,当时正在经历()当时《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新文化运动5,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中的“体”主要是指(A.教育思想B.练兵方法C.先进技术D.政治制度6.1895年的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直接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大规模侵华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7.费正清指出,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这更有效地证明,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改良的办法来使中国现代化,是绝无希望的。一八九五年的战败和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一八九八年的彻底破产,第一次大大地促进了革命变革。费正清认为()A.自上而下改良成效较为缓慢B.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C,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作用D.戊戌变法失败加速革命发生8。八年级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内容作了演讲,“黄海大战”“血染旅顺”“廊坊阻击战”“傀儡王朝”。该演讲内容体现的时代主题是()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民族危机的加剧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9。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其所指战役是()A.萍浏醴起义B.广西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10。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一观点表明辛亥革命(A.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B.实现了救亡图存的目标C.完成了经济发展的任务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11.《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B.列强争霸,相互残杀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D.军阀割据,连年混战12.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剧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0一1842年)调整甲午中日战争(1894一1895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八国联军侵华(1900一1901年)中期)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期)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1900一1901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