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八角楼初级中学教联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八角楼初级中学教联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角楼初级中学教联体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 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小题24分)
(  )1.19世纪60—90年代,长江上频繁出现外国军舰的身影,它们不仅是军事存在,更是心理威慑的工具。这种“浮动的炮台”使得清政府在内政外交上不得不更加屈从于列强意志。这一状况始于
A.《南京条约》签订 B.《天津条约》签订 C.《北京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  )2.以下为晚清洋纱进口价格(按包计)数据柱状图,这一现象
A.说明外国商品竞争力弱 B.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表明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导致国家经济负担加重
(  )3.有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事件”
A.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B.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实现农民的土地愿望 D.提出符合实际的纲领
(  )4.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要想通过水下考古进一步了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历史信息,最合适的打捞发掘地点为如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5.四位同学分析下表中清政府大举借款的原因,合理的是
借款时间 借款对象 借款额(白银)
1895年7月 俄、法 9896.8万两
1896年3月 英、德 9762.2万两
1898年2月 英、德 1.128亿余两
A.甲:为了建设北洋水师 B.乙:为了缴付对日赔款
C.丙:为了发展近代工业 D.丁:为了镇压金田起义
(  )6.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A.推翻帝制 B.自强求富 C.君主共和 D.救亡图存
(  )7.漫画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漫画《“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落实
C.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8.2025年寒假档电影《唐探1900》热播,剧本讲述20世纪初美国唐人街一桩牵涉中国华人命案的探案过程。以下对剧情线索的历史背景解读正确的是
①外交官奉老佛爷之命缉拿孙文等——辛亥革命的筹划
②佛头被联军洗劫,运往西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清朝大臣送礼给西方使节——清廷修复与西方列强因义和团运动恶化的关系
④秦福凭借相传的中医四诊法和福尔摩斯的推理破案——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黄兴为在1911年4月某场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撰写挽联。上联为: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下联为: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挽联纪念的起义
A.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斗志 B.加快了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C.促成了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D.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序幕
(  )10.“痛只痛,甲午年,打下败阵。痛只痛,庚子岁,惨遭杀伤。痛只痛,割去地,万古不返。痛只痛,所赔款,永世难偿……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该资料出自
A.太平天国的告民书 B.维新派的变法宣言 C.革命党人的宣传册 D.北洋政府改革方案
(  )11.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一观点表明辛亥革命
A.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B.实现了救亡图存的目标
C.完成了经济发展的任务 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  )12.19世纪中期以前,清朝在对外文书中多自称“大清”,而西方列强则称其为“Chin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文件中开始接受“中国”这一称谓,并逐渐在外交场合使用。这一变化表明清政府
A.天下观在逐渐缓慢转型 B.彻底放弃传统华夷观念
C.主动融入西方外交体系 D.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二、非选择题(13题8分,14题8分,15题10分,16题10分,共4大题36分)
13.(8分)【中国近代外交】
材料一: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在外交文书上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统治危机,中国并没有放弃内部的矛盾而达到一致对外,清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内部的安定,这便导致了中国近代外交陷入了双重困境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外国公使进入北京,再随着帝国主义的强迫,中国向西方国家派驻了公使,这种一来一去在形式上有了互换使节的建制,但在根本上并没有平等可言,只是侵略者对清政府无理压迫的结果。
——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主要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双重困境”及呈现的特点。(6分)
14.(8分)【大城市的发展】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来,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将近代中国开埠通商城市从清政府的专制机制中强行分离开来,出现了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与欧美等国的城市化相比,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滞后,原因在于中西方城市现代化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动力:中国社会内部未能自发地产生发展现代化的动力;中国城市化与半殖民地化同步进行等等。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二:1889年张之洞督鄂,汉口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一跃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1889年前,汉口的直接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只有数十万两、数百万两不等,到1905年已突破3500万两;间接贸易1880年为4220万,而1904年已突破1亿两大关。除了传统的英国银行外,德国、法国、俄国、日本的银行等也纷纷来汉设立分行。张之洞倡办实业,创办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张之洞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兴办新式学堂,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湖北还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新式教育令国人瞩目。
——摘编自陈锋《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总结汉口早期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原因。(4分)
15.(10分)【国家观的形成】
“国家观”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民众、统治阶级对国家的认识与归属感。中国传统社会虽有国家之名,但不过是家的放大,并无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意义。
材料一:他(严复)站在西学的角度对国家问题给予了全面的阐释。中国要能存在下去,必须建设一个能够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民族国家。国家是由亿万民众组成的,国家富强,就是民众的富强,民众的状况决定了国家的状况。国家的演进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图腾社会、宗法社会和军国社会,其中中国尚处于宗法社会阶段,军国社会的楷模则是君主立宪的英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国家体制是立宪国家和专制国家,而立宪明显好于专制。要实现真正的立宪国家,需要在民智、民德、民力等方面达到要求才行,而当时中国民智未开而急于行立宪政治,则容易导致国家的动乱。
——摘编自林建华《论严复的国家观》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对于国人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成型的“国家观”概念。近代以来,战争敲开了紧闭已久的国门,也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国人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逐渐萌发并传播。有识之士并没有沉浸在国将不国的悲痛中,而是积极唤醒国人。梁启超在《时务报》中表达了自己的民权和主权意识,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官员也开始接受并运用“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内容。1898~1912年是清政府大厦终倾、中华民国日出东方的时期,是近代化的新型国家在废墟上建立的时期。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国家主权,意味着我国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摘编自秦磊《中国近代国家观的形成与发展:1898~1912》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站在西学角度阐释的国家观内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国家观形成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6分)
16.(10分)【爱国者的选择】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许多仁人志士关切国家前途与命运,在关键时刻选择挺身而出,有的反抗侵略视死如归,有的探寻出路不遗余力,有的一心谋求文化改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担当,是当之无愧的爱国者,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
材料一:
国家形势 个人选择
鸦片泛滥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选择禁烟销烟
黄海海战中定远舰危急 邓世昌选择与舰同沉
强大法军进犯中越边境 冯子材选择英勇抵抗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康有为选择变法救国
张謇选择办实业救国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孙中山选择革命救国
材料二:梁启超在《爱国论》中写道:“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在避难日本期间,梁启超走向了以思想影响社会,构造国民思想,以服务于社会变革的文化改造活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梁启超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商植桐、郭瑞军《论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共和爱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的当代价值》
认真阅读并分析以上材料,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拟写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论述充分,史实无误,总结到位,不少于100字。2025一2026学年上学期八角楼初级中学教联体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小题24分)
题号
123456789101112
答案BBACBD DCACD A
二.非选择题(13题8分,14题8分,15题10分,16题10分,共4大题36分)
13.(8分)【中国近代外交】
(1)(2分)变化:
①专门外交机构从无到有。②外交文书从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任答一点2分)
(2)(4分)“双重困境”:
①外部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②内部阶级矛盾激化,统治危机加剧。(4分)
(2分)特点:
①屈辱性。
②被动性。③不平等性。(任答一点2分)
14.(8分)【大城市的发展】
(1)(4分)特点:
①起步较晚。
②发展相对滞后。
③无内部动力。
④与半殖民地化同步进行。(任答两点4分)
(2)(4分)原因: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商的吸引。
③张之洞督鄂的努力。
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任答两点4分)
15.(10分)【国家观的形成】
(1)(4分)内涵:
①应建设近代民族国家。②国家由民众组成且与民众息息相关。③国家演进要经历三阶
段。④国家体制立宪好于专制。⑤实现立宪须开启民智。(任答两点4分)
(2)(4分)背景:
①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近代西方国家观念的传播。(西学东渐)
③近代有识之士的宣传与运用。
④中华民国的建立。(任答两点4分)
(2分)影响:
①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②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任答一点2分)
16.(10分)【爱国者的选择】
评分标准:
观点:观点明确且正确得2分,没有观点、不成观点或观点有误不得分。
论述:紧扣观点的论据两例或两例以上、论述逻辑严密且无知识性错误得6分,论述脱
离观点或孤例论证得3分,字数不够、语言不畅、乱抄材料的,酌情赋分。
结论:总结到位且有升华的得2分,只是观点重复的总结得1分,无总结不得分
【示例】(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如:个人选择影响国家命运;国家前途需要个人关切等。)
观点:国家形势影响个人选择。(2分)
论述:鸦片输入摧残国人体质,致使军队战斗力下降,对此,林则徐从国民健康与国家
利益出发,选择力主禁烟,并亲赴广东虎门销毁鸦片,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3分)对外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以及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加剧了民不聊生,
加深了民族危机,国难当头,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图强,张塞选择了实业救国,孙中山选择了
投身革命,他们探索着中国救亡图存的出路,体现了有识之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3分)
结论:可见,国家形势深刻影响着个人选择。(1分)作为中学生,应发奋学习,关心
国事,让人生选择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