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迭兴、宗教斗争与历史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阿拉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客观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主观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查士丁尼主持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承认奴隶制
C.东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D.固步自封、穷兵黩武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3.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主要贡献是( )
A.保存并传播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B.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4.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作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是( )
A.帝国建立者的名字 B.帝国著名学者的名字
C.帝国内的著名建筑 D.帝国首都的名字
5.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机构编纂法典,主要目的是( )
A.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B.建立完整的罗马法律体系
C.给后世留下罗马的文化遗产
D.恢复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
6.528年,东罗马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法典。这部法典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7.在拜占庭帝国之前的法律体系中,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而《罗马民法大全》通过法律条文对奴隶的权益作出有限保护,例如限制主人对奴隶的随意处置,承认奴隶在特定条件下的诉讼权。这反映出( )
A.奴隶通过起义获得基本权利
B.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
C.法律对人性尊严的初步关注
D.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合法性
8.《罗马民法大全》规定:“奴隶一经解放,成为自由人,除受恩主权限制外,享受与生来自由人一样的市民权。”这反映了《罗马民法大全》( )
A.维护贵族权益 B.改善奴隶地位 C.强调证据第一 D.主张重罪轻罚
9.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最大贡献是( )
A.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发明了象形文字 D.传播了伊斯兰教
10.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 )
A.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11.阅读目录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把握书籍内容主旨。以下最适合作为下图单元标题的是( )
第三单元________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古代亚非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欧洲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12.某法典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在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方面,该法典也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人权宣言》
C.《罗马民法大全》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3.某中学正在进行历史知识抢答赛,题目给出了如下提示信息,据此判断这道题目的答案有可能是( )
·首都:君士坦丁堡 ·统治时间:公元4世纪末—15世纪中叶 ·版图范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法学成就:《查士丁尼法典》
A.西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4.下面是某历史小组的研讨笔记,他们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西欧庄园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宗教起源与发展 B.庄园兴起与鼎盛
C.欧洲封建时代到来 D.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二、材料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09年,罗马开始建立A,A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两名执政官,每年由选举产生,但统治实权仍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把持,一切重大事务均须经元老院议决。
材料二 公元前27年,屋大维攫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罗马进入B时代。
材料三 人民起义愈演愈烈。3世纪中期爆发的巴高达运动,虽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此后,奴隶、贫农不断起义。4世纪末,日耳曼人中的一支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多次打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于395年分为东、西两部分。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述中,古代罗马历史上的A、B时期分别称作什么?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A、B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3)527年,继任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是谁?他的立法成就是什么?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法典的前言中炫耀自己是“强大之君主、巴比伦太阳之光、光芒照耀于苏美尔及阿卡德全境、四方咸服之王”,还将这部法典刻在黑色的石柱上。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决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某人在一次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它颁布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四 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
——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材料五 “一个好皇帝……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以便在战时和平时都有法可依,得到正确指导。”
——《法理概要》序言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何在?这部法典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是在谁执政时期?当时,最高权利机构是什么?其中“全体公民”指的什么人?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一时期颁布的哪一法律文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的“它”的颁布在当时及在整个罗马法史上的意义。
(4)基于材料三的认知,罗马帝国为处理适用于外来人口以及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关系而颁布了哪一法律?概括指出罗马帝国时期在法律建设方面的成就。
(5)材料四中的“好皇帝”是谁?是哪一帝国的皇帝?指出他在位时候,组织编纂的综合性法律文献名称及其在世界法学史上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D A A C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C D C
1.D
2.D
3.A
4.D
5.A
6.A
7.C
8.B
9.B
10.A
11.B
12.C
13.D
14.C
15.(1)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区别: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权力掌握在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手中,实行贵族共和制;罗马帝国时期,国家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实行君主专制
(2)原因:人民起义不断(如巴高达运动)日耳曼人入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等(写出四点,言之有理即可)
(3)皇帝:查士丁尼;立法成就: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16.(1)人物:汉谟拉比;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确立社会秩序;意义:《汉谟拉比法典》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史料。
(2)人物:伯里克利;机构:公民大会;“公民”: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3)时期:公元前5世纪;文献:《十二铜表法》;意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4)法律:万民法。
成就:形成万民法与公民法并存体系;编纂《查士丁尼法典》。
(5)皇帝:查士丁尼;帝国:拜占庭帝国;文献:《罗马民法大全》;意义: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