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高二上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6X3=48分)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牧民转场主要受(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图甲为山西省忻州市河头村黄土高原民居(窗户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为白色的麻纸,下面为玻璃),图乙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茅草屋。据此完成3~5题。3.图甲的窗户上面是麻纸、下面是玻璃的原因是( )A.夏季增强太阳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B.夏季削弱太阳辐射,冬季阻挡地面辐射,热量不易散失C.夏季增强大气逆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D.夏季增强地面辐射,冬季削弱地面辐射,热量不易散失4.“金”字形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的原因是( )A.防止蛀虫 B.抵御台风 C.美观大方 D.空气流通5.甲、乙两地民居景观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距海的远近 C.海拔 D.生活习惯下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据此完成6~8题。6.洋流M(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近年有增强的趋势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7.与M洋流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东南信风 D.极地东风8.受M洋流影响,N地河流( )A.冰期缩短,流速趋缓 B.水量增大,流量趋稳C.汛期缩短,含沙量趋少 D.水量减少,枯水期变长广东省佛山市飞鹅山地层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风化强烈、裂隙发育。随着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增多,雨季时极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2008年6月,飞鹅山Ⅲ号滑坡(下图)造成了巨大危害。与一般滑坡不同,该次滑坡形成了主、次两个滑坡体。据此完成9~10题。9.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主、次两个滑坡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雨量更多,强度更大 B.坡体存在强风化带C.裂隙发育,加剧坍塌 D.坡体地形异常陡峻10.通过“削坡+锚杆+抗滑桩+植草绿化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飞鹅山滑坡治理效果良好。下列关于飞鹅山滑坡的治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A.坡体上部建设锚杆抗滑桩 B.坡体分级设置截水排水沟C.坡面人工削坡减轻载重量 D.坡面采用植草绿化以护坡库布齐生态治沙模式获得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A.甘草种植 B.有机果蔬种植C.放牧牛羊 D.特色旅游12.下列关于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提供充足物资供应 D.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 200 m以上,下图为海南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海南岛热带云雾林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苔原14.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地质灾害多 D.风力强劲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为0.25~0.50米/秒。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立方米/秒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15.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 278立方米/秒降至6 888立方米/秒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16.根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二、综合题(52分)17.依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该地区山高谷深,虽然地处亚热带,却形成了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被誉为“天然温室”。近年来,攀枝花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其芒果产业因“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而闻名全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材料二: 攀枝花及周边地区干热河谷分布示意图。(1)结合地形与大气环流因素,简析攀枝花干热河谷气候中“干”和“热”特征的形成原因。(8分)(2)与海南、广西等传统芒果产区相比,指出攀枝花发展芒果种植业的优势与限制性条件。(6分)(3)请为攀枝花芒果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Ω”,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图1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图2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4分)(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6分)(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指标,受纬度、海拔、坡地面积等因素共同影响。某科考队对秦岭主峰太白山(主峰海拔3767.2米)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曲线反映了不同海拔段坡地面积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关系。太白山植被垂直带谱显著,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1)结合图示信息,说明物种丰富度在不同海拔段的变化规律,并从水热组合和坡地面积角度分析原因。(6分)(2)从气候条件(热量、降水)和植被类型角度,分析南坡物种丰富度一般高于北坡的原因。(6分)(3)从垂直带谱迁移、坡地面积效应及人类活动干扰等角度,阐述气候变暖对物种丰富度的潜在影响。(8分)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高二上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6X3=48分)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牧民转场主要受(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图甲为山西省忻州市河头村黄土高原民居(窗户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为白色的麻纸,下面为玻璃),图乙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茅草屋。据此完成3~5题。3.图甲的窗户上面是麻纸、下面是玻璃的原因是( )A.夏季增强太阳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B.夏季削弱太阳辐射,冬季阻挡地面辐射,热量不易散失C.夏季增强大气逆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D.夏季增强地面辐射,冬季削弱地面辐射,热量不易散失4.“金”字形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的原因是( )A.防止蛀虫 B.抵御台风 C.美观大方 D.空气流通5.甲、乙两地民居景观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距海的远近 C.海拔 D.生活习惯下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据此完成6~8题。6.洋流M(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近年有增强的趋势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7.与M洋流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东南信风 D.极地东风8.受M洋流影响,N地河流( )A.冰期缩短,流速趋缓 B.水量增大,流量趋稳C.汛期缩短,含沙量趋少 D.水量减少,枯水期变长广东省佛山市飞鹅山地层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风化强烈、裂隙发育。随着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增多,雨季时极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2008年6月,飞鹅山Ⅲ号滑坡(下图)造成了巨大危害。与一般滑坡不同,该次滑坡形成了主、次两个滑坡体。据此完成9~10题。9.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主、次两个滑坡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雨量更多,强度更大 B.坡体存在强风化带C.裂隙发育,加剧坍塌 D.坡体地形异常陡峻10.通过“削坡+锚杆+抗滑桩+植草绿化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飞鹅山滑坡治理效果良好。下列关于飞鹅山滑坡的治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A.坡体上部建设锚杆抗滑桩 B.坡体分级设置截水排水沟C.坡面人工削坡减轻载重量 D.坡面采用植草绿化以护坡库布齐生态治沙模式获得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A.甘草种植 B.有机果蔬种植C.放牧牛羊 D.特色旅游12.下列关于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提供充足物资供应 D.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 200 m以上,下图为海南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海南岛热带云雾林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苔原14.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地质灾害多 D.风力强劲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为0.25~0.50米/秒。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立方米/秒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15.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 278立方米/秒降至6 888立方米/秒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16.根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二、综合题(52分)17.依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该地区山高谷深,虽然地处亚热带,却形成了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被誉为“天然温室”。近年来,攀枝花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其芒果产业因“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而闻名全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材料二: 攀枝花及周边地区干热河谷分布示意图。(1)结合地形与大气环流因素,简析攀枝花干热河谷气候中“干”和“热”特征的形成原因。(8分)(2)与海南、广西等传统芒果产区相比,指出攀枝花发展芒果种植业的优势与限制性条件。(6分)(3)请为攀枝花芒果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Ω”,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图1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图2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4分)(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6分)(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指标,受纬度、海拔、坡地面积等因素共同影响。某科考队对秦岭主峰太白山(主峰海拔3767.2米)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曲线反映了不同海拔段坡地面积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关系。太白山植被垂直带谱显著,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1)结合图示信息,说明物种丰富度在不同海拔段的变化规律,并从水热组合和坡地面积角度分析原因。(6分)(2)从气候条件(热量、降水)和植被类型角度,分析南坡物种丰富度一般高于北坡的原因。(6分)(3)从垂直带谱迁移、坡地面积效应及人类活动干扰等角度,阐述气候变暖对物种丰富度的潜在影响。(8分)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高二上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答案和解析1.C 2.A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只有③全线等高线比较稀疏,山坡坡度较为平缓,适宜牲畜迁徙,而①②④都有部分路段坡度较陡,不利于牲畜迁徙。故选C。第2题,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夏季山上牧场草类茂盛,饲料丰富,气候温和;冬季山上草类枯死,气温很低,不利于牲畜越冬,山下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牲畜越冬。故选A。3.B 4.D 5.A 解析:第3题,由题可知,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白色的麻纸,起到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削弱到达屋内的太阳辐射,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能穿过玻璃到达屋内,玻璃透光有利于太阳辐射进入,玻璃阻挡地面长波辐射,热量不易散失。第4题,“金”字形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对防止蛀虫作用不大;其房屋结构本身不能抵御台风的侵袭,故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抵御台风意义不大;美观大方不是其考虑的主要原因;乙图民居地处海南,主要以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终年降水多,潮湿闷热,故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主要目的是加强空气流通,使居住条件更加凉爽舒适。第5题,两地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两地气候不同、热量条件不同,为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两地民居具有不同的特征。6.D 7.B 8.B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图中M是北大西洋暖流,洋流M自西南流向东北,A错误;全球变暖可能加速北大西洋附近冰川、冰原和海冰的融化,北大西洋暖流可能会随着全球变暖而减弱,B错误;上升补偿流属于寒流,北大西洋暖流不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C错误;暖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正确。第7题,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位于低纬地区,不可能形成M洋流,A、C错误;盛行西风位于中纬地区,所以该洋流是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B正确;极地东风所处纬度较高,风向与M洋流流向相反,D错误。第8题,根据分析M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具有增湿作用,增强沿岸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使N地河流水量增大,流量趋稳,B正确,D错误;温度升高会使河流冰期缩短,但不会使河流流速趋缓,A错误;暖流增湿会使该地区降水增加,汛期延长,也不会影响含沙量,C错误。9.B 10.A解析:第9题,飞鹅山Ⅲ号滑坡体表层的残坡积层、强风化带遇水易崩解,坡面岩土软化,导致岩体重力增加,诱发滑坡,故其最主要原因是坡体存在强风化带,B正确;降雨量多少、裂隙发育、坡体地形异常陡峻,均会对两个滑坡体产生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 第10题,坡体分级设置截水排水沟,加强排水,减少地表水下渗,B合理,不符合题意;人工削减坡体重量,减弱重力作用,C合理,不符合题意;坡面采用植草绿化以护坡,保持水土,D合理,不符合题意;坡体上部建设锚杆抗滑桩会增加山体重量,且效果不大,A不合理,符合题意。11.A 12.C 解析:第11题,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因为甘草种植一方面可以起到固沙固氮的作用,能使沙漠化的速度减慢,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牧草供养牛羊,还可以作为中药原料使用,土壤环境的改善和风沙的改善使得该地可以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由此可知甘草种植才是当地治沙模式的核心。第12题,该模式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脱贫和社会和谐发展,但是并不能提供充足的物资供应,故选C项。13.B 14.D 解析:第13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海拔每上升1 000 m,气温下降约6 ℃。1 200 m以上不可能出现所需热量高的热带雨林,A错误;1 200 m处,气温下降了约7.2 ℃,还没降低到针叶林和苔原的生长条件,所以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B正确,C、D错误。第14题,热量主要影响树木的种类而不影响形态,A错误;土壤贫瘠影响植株的高矮粗细,但不影响曲直,B错误;地质灾害对发生区的植株数目、形态产生影响,但材料中说的是整个云雾林,C错误;海南岛位于较低纬度,四周临海,风力大,尤其山顶或山脊处风力强劲,植株容易倒伏断裂,且在风的影响下树干弯曲,D正确。15.A 16.A解析:第15题,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 278立方米/秒降至6 888立方米/秒后,边滩体处的流速大幅减少,因此此处河流沉积作用强,形成边滩,而深槽区流速减小,流水侵蚀作用强,形成深槽,说明此时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而边滩体处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边滩体会扩大,A正确。第16题,据材料可知,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说明泥沙沉积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库具有蓄水拦沙的功能,三峡水库的运行使得长江中游河道的来沙量减少,因此导致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A正确。17.(1)“热”的成因:河谷地形封闭,地势低洼(海拔相对较低),热量不易散发;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显著,导致气温较高。“干”的成因:位于高大山地的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气流下沉增温,湿度降低;地形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明显,降水较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气候成因分析。关键在于理解“焚风效应”这一核心概念,并结合攀枝花特定的河谷地形进行作答。需从“热”(热量来源与聚集)和“干”(水汽来源缺乏)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并明确地形(背风坡、封闭河谷)和大气运动(下沉气流)所起的关键作用。(2)优势条件:①气候条件优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品质优良;冬季温暖,无霜冻,热量条件能满足芒果越冬。 ②错季上市优势:成熟期晚(8-11月),可填补国内芒果市场空档,市场竞争力强。 ③病虫害较少:冬季低温干燥,不利于病虫害越冬,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少。限制性条件: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旱季降水少,需依赖灌溉。②地形崎岖:山地为主,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困难。③地处内陆:距离东部主要消费市场远,对物流和保鲜技术要求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要求学生具备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优势应聚焦于其独特气候带来的品质和上市时间特点;限制性条件则需从自然条件(水资源、地形)和社会经济条件(位置、交通)等方面思考。答案需体现辩证观点。(3)①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发展芒果深加工(如果汁、果干、罐头),提高经济效益。②强化科技与品牌支撑:加强新品种选育与农业技术推广;利用“攀枝花芒果”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旅结合”,发展芒果采摘、观光等乡村旅游,实现多元化经营。 ④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应对季节性干旱;发展冷链物流,拓展销售市场。【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探究题,考查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答案不唯一,但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可从科技、品牌、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展开,每个建议需结合攀枝花当地的实际问题(如上市集中、地处山区等)提出,体现学以致用的能力。18.(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2)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3)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曲流主要形成于地形平坦地区,河流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河流的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道摆动。在地势平坦的平原或高原上河流侧蚀,凹岸形成;凸岸堆积,河流曲流形成;但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凹岸一般不会被切穿,河流曲流得以保存。因此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初期容易形成河流曲流,后期受地质抬升作用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河流落差增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河道变深形成峡谷,曲流形态被保留在峡谷中。第(3)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河流侧蚀和堆积作用明显,理应形成较多的曲流。但是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农耕便利,社会经济发达;该地区是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为防御自然灾害,人们对河流的改造较多。比如修筑防洪堤坝使河流的侧蚀和堆积减弱,难以自然形成曲流;对已经形成的曲流进行裁弯取直以便于泄洪和航运,曲流消失。19.(1)变化特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单峰曲线分布(2分)。在海拔13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加;在1300米左右达到峰值;在1300米以上,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2分)。成因分析:①低海拔段(<1300米):水热条件优越,但人类活动干扰较强,坡地面积较小,限制物种生存空间;随海拔升高,水热组合优化,坡地面积扩大,物种丰富度上升。②高海拔段(>1300米):海拔升高导致气温下降、热量不足,坡地面积减小,生境碎片化,物种适应能力降低,丰富度减少。(2)差异:南坡物种丰富度普遍高于北坡(2分)。原因:①热量条件:南坡为阳坡,太阳辐射强,光热条件优于北坡,支持更多喜暖物种生存。②降水条件: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更充沛,水分条件促进植物多样性发展。③植被类型: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复杂;北坡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3)垂直带谱迁移:气候变暖导致低海拔植被带向高海拔扩张,中海拔物种可能向上迁移,使高海拔段物种丰富度短期增加,但特有种生存空间受压。坡地面积效应:高海拔段坡地面积小,物种竞争加剧,可能导致部分物种灭绝,降低局部丰富度。人类活动干扰:气候变暖可能加剧农业开发、旅游活动向高海拔扩展,破坏原生栖息地,进一步减少物种丰富度。综合影响:短期内中低海拔物种丰富度可能上升,但长期来看,生境碎片化及气候适应性差异可能导致整体丰富度下降(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高二上期 11月月考地理试卷..docx 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高二上期 11月月考地理试卷.答案和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