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同步分层练习【基础篇】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D.降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3.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A. 把煤炭磨成粉末状进行燃烧B. 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C.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D. 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4.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5.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为扑火森林火灾,可将大火曼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能力篇】一、单选题:1.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D.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2.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杨sir化学,侵权必究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A. B.C. D.4.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二、填空探究题:1.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1)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杰认为小军设计的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小杰改进的装置如图2,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后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3)点燃酒精灯前先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3.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_____,上层内盏油温__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序号)。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拔高篇】1.在实验室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并进一步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实验时,室温为18°C,整套装置中C、E、F的试管中白磷浸没在水中,C、D、F装置浸入50°C的水中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2)在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剧烈反应,A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4)产生氧气后,则B到F的装置中的白磷或红磷能发生燃烧的是_____(选填B到F的装置编号)。(5)通过C、D装置的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要具备_____。杨sir化学,侵权必究2.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于是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1)实验______和实验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2)实验______和实验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3.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2)实验2,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同步分层练习答案【基础篇】:1.C 2.C 3.D 4.C 5.B【能力篇】:一、选择题:1.B 2.C 3.C 4.B 5.D二、填空探究题:1.(1)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2.P2O5 温度达到着火点 去除装置内原有空气3.(1)炷 油 三(2)放热 升高 蒸发(3)bcd【拔高篇】:1.检查装置气密性 2H2O2 二氧化锰2H2O+ O2↑ 控制反应的速率 C 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2.(1)②;④。(2)③;④。3.(1)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2)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人教版)九年级上01素养目标—明确要求02激趣导入—提高兴趣03要点精讲—典例精析04知识总结—加强记忆05练习应用—巩固提升素养目标0101020304知道燃烧是一种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变化,认识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控制变量思想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体会燃烧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养成安全用火的习惯以及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知道灭火的原理,学习常用灭火的方法,针对不同火情选择适当的灭火方法。激趣导入02回忆有关燃烧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现象 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典例精析要点精讲要点精讲03一、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什么 有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吗 火柴 石子 煤块 酒精需要可燃物要点精讲03一、燃烧的条件要点精讲03一、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实验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红磷不燃烧。实验结论:要点精讲03一、燃烧的条件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判断下述说法是否正确,简述原因。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定属性,不可改变水能灭火,是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要点精讲03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能否燃烧铜片上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水中的 白磷√√√√√√√能不能不能一、燃烧的条件要点精讲03实验现象①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②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③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 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对比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①③或③④燃烧需要氧气一、燃烧的条件要点精讲03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同时满足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热水的作用:隔绝空气,提供热量铜片的作用:导热要点精讲03缺点:污染空气安全吗?气球的作用?改进装置胶塞顶开缓冲气压防止胶塞顶开方法导引03控制变量可将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研究;再综合解决问题。一是控制温度、氧气等因素不变,通过不同可燃物(红磷、白磷)的实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二是控制温度可燃物等因素不变,通过有氧气或无氧气存在时的实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燃烧条件的探究多个因素(变量)控制变量法要点精讲03下面是一些防火和灭火的措施,请分析其应用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3)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使罐体降温。(4)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锅盖盖灭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放入较多的蔬菜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要点精讲03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缺一即可方法:①要有可燃物②要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移去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水浇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要点精讲03要点精讲031 2 3现象原因正常燃烧熄灭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氧气耗尽,所以蜡烛熄灭蜡烛与空气接触,所以持续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隔绝氧气而停止燃烧熄灭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要点精讲03要点精讲03设计、制作和使用灭火器时,应充分考虑装置和试剂的安全性(如盐酸有腐蚀性和挥发性),须经教师确认装置安全、可行。反应原理 注意事项 切勿让管口对着别人或自己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要点精讲03常用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要点精讲03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用来扑灭油、气体引起的失火要点精讲03使用方法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精密仪器失火要点精讲03使用方法水基型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引起的失火加强记忆知识总结知识总结04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燃料的燃烧巩固提升练习与应用练习应用05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2.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 )A.是液态物质 B.与氧气接触少C.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AD练习应用053.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 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C.隔离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有氧气C练习应用055.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B.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B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课题1第1课时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课标分析 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级学习主题“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知识难度较小,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素养目标 知道燃烧是一种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变化,认识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 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控制变量思想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体会燃烧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 知道灭火的原理,学习常用灭火的方法,针对不同火情选择适当的灭火方法。 养成安全用火的习惯以及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重点 难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回忆有关燃烧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现象 【教师给出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思考回答问题 温故而知新讲授新课 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有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吗 【教师播放视频】“燃烧条件实验” 分析燃烧的条件: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思考3】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提出问题】什么叫做着火点? 【方法导引】控制变量法: 多个因素(变量):可将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研究,再综合解决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问题: 需要可燃物; 石子不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着火点能不能改变! 通过实验设计,加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 下面是一些防火和灭火的措施,请分析其应用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3)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使罐体降温。 (4)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 【教师总结灭火的原理】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1)锅盖盖灭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放入较多的蔬菜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4)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加深对灭火原理的记忆,知道多种灭火方法。【实验探究】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 【注意】设计、制作和使用灭火器时,应充分考虑装置和试剂的安全性(如盐酸有腐蚀性和挥发性),须经教师确认装置安全、可行。 【提问】此装置的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装置的原理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灭火器。 对灭火器进行分类,并讲述其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巩固提升】: 燃烧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燃烧也是如此,由于人们使用不当常常引发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 警示: 1、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可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3、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灭火原理。 工作原理: 当把吸滤瓶底部朝上倒转过来后,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与小试管中的盐酸混合,立即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0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滤瓶中气压突然增大,使吸滤瓶中的液体随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滤瓶的侧管处喷射出来。 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和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达到灭火目的。 【资料卡片】介绍常见灭火器和它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 掌握灭火器的类型及其灭火原理、适用范围。课堂小结 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题1第1课时《燃料的燃烧》分层作业.docx 课题1第1课时《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 .docx 课题1第1课时《燃料的燃烧》课件PPT .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