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临考冲刺卷(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临考冲刺卷(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临考冲刺卷
数 学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函数为二次函数的为(  )
A. B.
C. D.
2.若点 在反比例函数 是常数)的图象上,则下列点中也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B. C. D.
3.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b与二次函数y=ax2+b的大致图象为(  )
A. B.
C. D.
4.对于函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B.它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C.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D.点是函数图象上的点
5. 小明同学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函数y=(a、b为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学习函数的经验,可以推断常数a、b的值满足(  )
A.a>0,b>0 B.a>0,b<0 C.a<0,b>0 D.a<0,b<0
6.如图,在中,,,,在三角形内部放一个周长为的矩形,使得点、在斜边上,点、分别在直角边、上,则矩形的宽等于(  )
A. B. C. D.
7.如图,在中,,,,且,若,点是线段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8.在羽毛球比赛中,某次羽毛球的运动路线可以看作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其中出球点B离地面0点的距离是1m,球落地点A到0点的距离是4m,那么羽毛球到达最高点时离地面(  )
A.米 B.米 C.米 D.米
9.如图,已知位于第一象限,点A,B,C的坐标分别为,,.若双曲线与有交点,则k的最大值是(  )
A.1 B.2 C.5 D.
10.如图,是的重心,过的一条直线分别与AB、AC相交于G、H(均不与的顶点重合),,分别表示四边形和的面积,则的最大值是(  )
A. B.1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直线y=-2与抛物线y=-x2的交点有   个.
12.已知梯形的上下两底长度为4和6,将两腰延长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到两底边的距离之比是   .
13.如图,A为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一点, 轴于点 ,点P在x轴上,若 ,则k的值为   .
14.如图,在中,,,,为的中线,点在边上(不与端点重合),与交于点,若,则的长为   .
15.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ADE=60°,如果BD:DC=1:2,AD=2,那么DE的长等于   .
16.如图所示,E、F、G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AD、BC上的点,GF与CE交于点O,且 , , ,则 的值为   .
三、解答题(17、18、19题每题6分,20、21题每题8分,22、23每题9分,24、25每题10分,共计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菱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E,边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D.已知,
(1)求点D的坐标;
(2)若M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段上的一动点,作轴交于点N,连接求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M的坐标.
18.已知: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A点坐标为,点,抛物线经过点,M为它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的面积.
19.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 ,点E是对角线BD上一点, ,求证 .
20. 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
(1)求点A,点B的坐标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21.已知抛物线过点和,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2.数学小组想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在第一次测量中,小莉来回走动,走到点D时,其影子末端与树梢影子末端重合于点H,测得米.随后,组员在直线上平放一平面镜,在镜面上做了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在直线上的对应位置为点G.镜子不动,小莉从点D沿着直线后退11米到B点时,恰好在镜子中看到顶端E的像与标记G重合,此时米.如图,已知,,,小莉的身高为1.6米(眼睛到头顶距离忽略不计,平面镜的厚度忽略不计).根据以上信息,求树的高度.
23.如图,在△ABC中,BC=2,S△ABC=1.P是BC上任意一点(点P与点B,C不重合), AFPE的顶点F,E分别在AB,AC上.设BP=x, AFPE的面积为y.
(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2)上述函数有最大或最小值吗?若有,求当x取何值时,y有最大或最小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4.如图所示,
在△ABC中,D是AC上一点,,△BCD的周长是24 cm.
(1)求△ABC的周长.
(2)求△BCD与△ABD的面积比.
25. 综合与探究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C(0,﹣3)点,点P是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
(3)连接PO、PC,并把△POC沿CO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那么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OP'C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临考冲刺卷
数 学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函数为二次函数的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 右边不是整式,故选项错误;
B、 ,没有限制条件:a≠0,a、b、c为常数,故选项错误;
C、 ,是二次函数,故选项正确;
D、 ,没有限制条件:a≠0,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2+bx+c(a、b、c为常数且a≠0);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为y=a(x-h)2+k(a≠0),据此判断.
2.若点 在反比例函数 是常数)的图象上,则下列点中也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将M(-3,4)代入 ,得k=-3×4=-12,
正确的只有A:k=3×(-4)=-12.
故答案为:A.
【分析】将M(-3,4)代入 即可求出k的值,再根据k=xy解答即可.
3.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b与二次函数y=ax2+b的大致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一次函数系数a>0,二次函数系数a<0,相互矛盾,不符合题意;
B、一次函数系数a<0,b>0,二次函数系数a<0,b>0,符合题意;
C、一次函数系数a<0,二次函数系数a>0,相互矛盾,不符合题意;
D、一次函数系数a<0,二次函数系数a>0,相互矛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可得出a和b符号是否相同,再进行判断,如A、C、D选项中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系数a符号均不相同,即可排除,进而确定B选项符合题意.
4.对于函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B.它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C.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D.点是函数图象上的点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 ∵k=-2<0,∴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此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k=-2<0,∴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当x=-1时,y=2,∴点(-1,2)是函数图象上的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反比例函数,k=xy,当k>0时,图象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5. 小明同学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函数y=(a、b为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学习函数的经验,可以推断常数a、b的值满足(  )
A.a>0,b>0 B.a>0,b<0 C.a<0,b>0 D.a<0,b<0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x>0时,y<0,(x+b)2>0,
∴a<0,
当x=-b时,函数值不存在,
∴-b<0,
解之:b>0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函数图象和函数解析式,可知当x>0时,y<0,(x+b)2>0,可得到a的取值范围;当x=-b时,函数值不存在,可得到-b<0,即可求出b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6.如图,在中,,,,在三角形内部放一个周长为的矩形,使得点、在斜边上,点、分别在直角边、上,则矩形的宽等于(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过点A作于点H,交DG于点I,如图,
,,,
BC=10,
四边形DEFG为矩形,
四边形DEHI是矩形,
HI=DE.
AI=AH-HI=AH-DE,
设DE=m,
矩形 的周长为16,
DG=8-m,
解得
矩形DEFG的宽为
故答案为:B.
【分析】过点A作于点H,交DG于点I,利用等面积法求得AH的值,证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设DE=m,得到解得m的值,从而求解.
7.如图,在中,,,,且,若,点是线段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解得:(负值舍去),







过B作于H,




当时,PQ的值最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BD、AC,由AC2=AB(AB+BC)可得AB,过B作BH⊥AD于H,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H=AD,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H,由AD=3AP可得AP的值,由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可得当PQ⊥AB时, PQ的值最小,证明△APQ∽△ABH,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Q.
8.在羽毛球比赛中,某次羽毛球的运动路线可以看作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其中出球点B离地面0点的距离是1m,球落地点A到0点的距离是4m,那么羽毛球到达最高点时离地面(  )
A.米 B.米 C.米 D.米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将A(4,0),B(0,1)代入,可得b=,c=1,
故.则.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意可得A(4,0),B(0,1),将其分别代入中求出b、c的值即得解析式,根据最值公式求出最值即可.
9.如图,已知位于第一象限,点A,B,C的坐标分别为,,.若双曲线与有交点,则k的最大值是(  )
A.1 B.2 C.5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点A,B,C的坐标分别为,,.
∴设直线解析式为:,
将,代入可得:,解得:,
∴直线解析式为:,联立可得:,
∵双曲线与有交点,
∴,即,
∴k的最大值为.
故选:D
【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解析式,联立可得:,利用双曲线与有交点,利用根的判别式解答即可.
10.如图,是的重心,过的一条直线分别与AB、AC相交于G、H(均不与的顶点重合),,分别表示四边形和的面积,则的最大值是(  )
A. B.1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过O作MN∥BC交AB于N,交AC于M,过M作ME∥AB交GH于E
∵O是△ABC的重心,
∴,D是BC中点
∴BD=CD,
∵MN∥BC

∴,

∵ME∥AB







∵x为定值
∴当y越小时值越大
∴当时最大,此时GH∥BC
故答案为:A.
【分析】过O作MN∥BC交AN于N,交AC于M,过M作ME∥AB交GH于E,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得BD=CD,,证得,利用AAS证,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设可得故=,,即得,由于x为定值,当y越小时比值越大,可得当y=0时比值越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直线y=-2与抛物线y=-x2的交点有   个.
【答案】2
【解析】【解答】由题意抛物线 与直线 消去y得: ,
整理得 ,
∵ >0,
∴方程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抛物线 与直线 的交点个数为2个.
故答案为:2.
【分析】由题意抛物线 与直线 联立方程构成一元二次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定即可.
12.已知梯形的上下两底长度为4和6,将两腰延长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到两底边的距离之比是   .
【答案】2:3
【解析】【解答】解:如图,
梯形ABCD中,AD∥BC,AD=4,BC=6,
∴△EAD∽△EBC,
∵EN⊥BC,
∴EN⊥AD,
∴EM:EN=AD:BC=4:6=2:3,
即这个交点到两底边的距离之比是:2:3.
故答案为:2:3.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EAD∽△EBC,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即可。
13.如图,A为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一点, 轴于点 ,点P在x轴上,若 ,则k的值为   .
【答案】-4
【解析】【解答】解:设点A的坐标为(x,y),
∵A点在第二象限,
∴x<0,y>0,
∵AB⊥y轴,点P在x轴上, ,
∴ ×(-x)×y=2,
即xy=-4,
∴k=-4.
故答案为:-4.
【分析】由题意设点A的坐标为(x,y),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xy=-4,即可得出答案.
14.如图,在中,,,,为的中线,点在边上(不与端点重合),与交于点,若,则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如图倍长AD至G,使AD=GD,连接BG,
∵为的中线,
∴,而,
∴,
∴,,
∴,
∵,
∴,而,
∴,
∴,
∴,设,
则,
解得:,
∵,,,为的中线,
∴,,
∴,
设,
∵,
∴,
∴,
∴,
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分析】如图倍长AD至G,使AD=GD,连接BG,首先根据SAS判断出△ADC≌△G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BG=AC,∠CAD=∠G,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C∥BG,根据等边对等角及对顶角相等可得∠G=∠BEG,根据等角对等边得BE=BG,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可得A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算出BC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AD的长,再证△AEF∽△GEB,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建立方程,求解可得AE的长.
15.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ADE=60°,如果BD:DC=1:2,AD=2,那么DE的长等于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ABC为等边三角形,

∠ADE=60°,

BD:DC=1:2,AD=2,


解得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60°,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BAD=∠CDE,证明△ABD∽△DCE,设AB=BC=3a,则BD=a,BC=2a,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16.如图所示,E、F、G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AD、BC上的点,GF与CE交于点O,且 , , ,则 的值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过 作 于 ,连接EG、CF.
设 ,则 .
由题可得 , , , , ,

, ,

易证 .

又 ,可得 ,
又 ,
.
故答案为: .
【分析】过G作 于H,连接EG、CF,设 ,得到 , , , , ,推出△EGO∽△CFO,EG∥CF,可得 △EBG∽△CDF,推出 ,根据 即可得到结论.
三、解答题(17、18、19题每题6分,20、21题每题8分,22、23每题9分,24、25每题10分,共计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菱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E,边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D.已知,
(1)求点D的坐标;
(2)若M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段上的一动点,作轴交于点N,连接求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M的坐标.
【答案】(1)解:∵四边形为菱形,,
∴,,
∵,
∴,
∴,
∴,
∴,
∴,
∴,
∵边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代入解析式,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或,
∴点D的坐标为;
(2)解:如图,延长交轴于点,
设,其中,
∴,
∴当时,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当时,有,
把代入,得点的横坐标为,
∴点的坐标为.
【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得,,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的值,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得的值,进而得的值,于是得,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以及直线的解析式,联立两解析式,解方程组即可求出点坐标;
(2)延长交轴于点,设,利用轴交于点N,用坐标表示出的面积,通过二次函数的最值知识求其最大值及对应点的坐标.
(1)解:∵四边形OABC为菱形,,
∴,,
∴,
∴,
∴,
∴,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设的解析式为,
代入由,解得,
故的解析式为.
由解得或
∴点D的坐标为.
(2)解:如图,延长交y轴于点G.设,其中,

∴当时,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当时,,
将代入,得点M的横坐标为,
∴点M的坐标为.
18.已知: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A点坐标为,点,抛物线经过点,M为它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的面积.
【答案】(1)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0,5),(1,8),( 1,0),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y= x2+4x+5;
(2)解:过点M作ME⊥x轴,交BC于D,如图所示:
∵y= x2+4x+5
= (x 2)2+9;
∴M(2,9),
将y=0代入y= x2+4x+5,
得 x2+4x+5=0,
解得x1=5,x2=-1,
∴B(5,0),
设直线BC:y=kx+b,
把B(5,0),C(0,5),分别代入一次函数y=kx+b,
得,
解得
∴直线BC:y= x+5,
∵ME⊥x轴,交BC于点D,
∴把x=2代入y= x+5,
得y=3,
∴D(2,3),
∴MD=6,
∴S△MCB=S△CDM+S△BDM=.
【解析】【分析】(1)将点(0,5),(1,8),( 1,0)分别代入二次函数y=ax2+bx+c可得关于字母a、b、c的方程组,求解可得出a、b、c的值,从而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M作ME⊥x轴,交BC于D,如图所示:首先将(1)所求的抛物线的解析式配成顶点式可求出顶点M的坐标,根据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特点可求出点B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5,然后将x=2代入y= x+5,算出y的值,可得点D的坐标,最后根据S△MCB=可算出答案.
19.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 ,点E是对角线BD上一点, ,求证 .
【答案】【解答】证明:∵AD∥BC,
∴∠ADB=∠DBC,∠ADC+∠C=180°,
∵∠AEB=∠ADC,∠AEB+∠AED=180°,
∴∠AED=∠C,
∴△ADE∽△DBC.
【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ADB=∠DBC,∠ADC+∠C=180°,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可证得∠AEB+∠AED=180°,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可证得∠AED=∠C;然后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结论.
20. 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
(1)求点A,点B的坐标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答案】(1)解:把点代入中

点的坐标为
把点代入中

点的坐标为
把代入中
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解:的解集为或.
【解析】【解答】解:(2)由图象可知,当x<0时,直线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边;
又在点A和点B之间,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边,
∵A(1,9)和点B(9,1),
∴当1<x<9时,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边,
即:不等式的解集 为:当x<0或1<x<9.
【分析】(1)首先根据点A,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出m,n的值,再根据点A或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求出b的值,即可得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2)根据函数图象,找到直线在双曲线上边部分时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的解集.
21.已知抛物线过点和,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答案】解:抛物线过点和,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解析】【分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题中给2点的坐标,解析式中有2个未知数,因此可以代入点坐标列出2个等式,求得2个未知数,写出解析式。
22.数学小组想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在第一次测量中,小莉来回走动,走到点D时,其影子末端与树梢影子末端重合于点H,测得米.随后,组员在直线上平放一平面镜,在镜面上做了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在直线上的对应位置为点G.镜子不动,小莉从点D沿着直线后退11米到B点时,恰好在镜子中看到顶端E的像与标记G重合,此时米.如图,已知,,,小莉的身高为1.6米(眼睛到头顶距离忽略不计,平面镜的厚度忽略不计).根据以上信息,求树的高度.
【答案】解:设 ,,
,,,,
,,

又,


答:树的高度为米.
【解析】【分析】设DF=a,EF=x,则GF=9+a,HF=a+1,根据垂直的概念可得∠B=∠F=∠CDH,易得∠AGB=∠EGF,证明△ABG∽△EFG,△CDH∽△EFH,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x、a,据此解答.
23.如图,在△ABC中,BC=2,S△ABC=1.P是BC上任意一点(点P与点B,C不重合), AFPE的顶点F,E分别在AB,AC上.设BP=x, AFPE的面积为y.
(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2)上述函数有最大或最小值吗?若有,求当x取何值时,y有最大或最小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由,得,即.
同理,.
,即
(2)解:y有最大值,理由如下,
∴当时,有最大值,为.
【解析】【分析】(1)由四边形AFPE是平行四边形,可得PF∥CA,则可证出△BFP∽△BAC,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S△BFP=,同理可得:S△PEC=,最后根据即可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先把(1)中得到的y与x的函数关系式化成顶点式,然后由a=-<0,可得x=1时,y有最大值即可解答.
24.如图所示,
在△ABC中,D是AC上一点,,△BCD的周长是24 cm.
(1)求△ABC的周长.
(2)求△BCD与△ABD的面积比.
【答案】(1)解:∵,且∠C=∠C,
∴△CBD∽△CAB,
∴,即
∴△ABC的周长为36 cm;
(2)解:∵△CBD∽△CAB,

∴△BCD与△ABD的面积比为4 : 5.
【解析】【分析】(1)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CBD∽△CAB得到,即,从而即可求解;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即可求解。
25. 综合与探究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C(0,﹣3)点,点P是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
(3)连接PO、PC,并把△POC沿CO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那么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OP'C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把B(3,0)、C(0,﹣3)代入y=x2+bx+c,得
,解得,
∴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
(2)解:如图1

作PF⊥x轴于F点,交BC于E点,
因为四边形ABPC的面积=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BPC的面积;
而三角形ABC的面积不变,
所以当三角形BPC的面积最大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的面积也最大;
令y=0,则x2﹣2x﹣3=0,
解得:x1=-1,x2=3,
所以A(-1,0)B(3,0)
∴AB=4,又OC=3
∴S ABC=;
BC的解析式为y=x﹣3,设E(m,m﹣3),P(m,m2﹣2m﹣3).
PE=m﹣3﹣(m2﹣2m﹣3)=﹣m2+3m=﹣(m﹣)2+,
S△BCP=S△BEP+SCEP=PE×FB+EP OF
=EP OB
=×3[﹣(m﹣)2+]
当m=时,S最大=×3×=,
m2﹣2m﹣3=﹣,
此时P(,﹣);
所以此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的面积也最大;
S四边形ABPC= S△BCP+ S ABC=6+
∴此时P点的坐标(,﹣),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为 .
(3)解:存在.理由如下:
作OC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于点P,垂足为点E,如图2

则PO=PC,
∵△POC沿CO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
∴OP'=OP,CP'=CP,
∴OP'=OP=CP'=CP,
∴四边形POP'C为菱形,
∵C点坐标为(0,﹣3),
∴E点坐标为(0,﹣),
∴点P的纵坐标为﹣,
把y=﹣代入y=x2﹣2x﹣3得x2﹣2x﹣3=﹣,
解得x=,
∵点P在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
∴x=,
∴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b,c的值即可求解;
(2) 作PF⊥x轴于F点,交BC于E点,因为四边形ABPC的面积=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BPC的面积,而三角形ABC的面积不变,所以当三角形BPC的面积最大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的面积也最大, 令y=0,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得三角形ABC的面积,由直线BC的解析式可设 E(m,m﹣3),P(m,m2﹣2m﹣3),根据 S△BCP=S△BEP+SCEP =EP OB 得到关于m的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3) 作OC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于点P,垂足为点E, 则PO=PC,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 OP'=OP=CP'=CP, 进而得到
四边形POP'C为菱形, 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点C的坐标求得点E的坐标以及点P的纵坐标,从而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得到x的值并取符合题意的x的值,从而求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