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不等式( )x≥1的解集是   .
2.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以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实数 1 对应的点为圆心,斜边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 A,则点 A 所表示的实数是   .
3.若 , , ,则    .
4.给出下列语句:①延长线段AB到点C;②垂线段最短;③过点A画直线EF;④在△ABC中,若AB>AC,则∠B>∠C.其中是命题的有(只填序号)   .
5.如图,等边中,点为线段上一动点,为边作等边(、、顺时针排列).将沿对称得到,若,,则   (用含,的式子表示).
6.如图正方形网格,点A,B,C,D均落在格点上,则∠BAC+∠ACD=   °.
7.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4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
8.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满足不等式2x+y>8,则m的值是   .
9.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BAD=90°,AB=AD,BC=1,AC=6,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10.如图,在 中, 是 的平分线, 于点E,已知 ,则 的值为   .
11.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   .
12. 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有   个.
13.如图,在和中,点、、、在同一直线上,,,请添加一个条件,利用使,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
14.“x的3倍与5的差不小于﹣4”,用不等式表示为   .
15.等腰中,,平分,若,则   .
16.当k=   时,不等式(k+2)x|k|-1+5<0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17.如图,在 中,,,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则     度.
18.如图所示,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2,4,1,2,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
19.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则底角的度数是   度.
20.如图,在△ABC中,AC=8,BC=15,AB=17,AD平分∠CAB,则△ABD的面积为   。
21.小丽从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BC(AB=AC)中恰好剪出五个如图所示的小等腰三角形,其中BC=BD,EC=EF=FG=DG=DA,则∠B=   °.
22.若、、是三角形的三边,化简:   .
23.如图,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与一束经过光心的光线相交于点,点为焦点.若,,则的度数为   .
2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   度.
25.当   时,的解是非正数.
26.不等式的解集为   .
27.如图,点P在Rt△ABC的边BC上,从点P出发的光线PD经过边AC,AB两次反射后恰好回到点P,已知∠A=30°,∠B=90°,若∠CPD=4∠BPE=n°,则n=   .
28.在四边形中,,,,E是上一点,连接,,,,则的长为   
29.如图,根据图上标注的信息,求出a的大小是   。
30.已知等腰的底边,D是腰上一点,且,,则的长为   .
31.如图,点M是∠AOB平分线上一点,∠AOB=60°,ME⊥OA于E,OE=,如果P是OB上一动点,则线段MP的取值范围是   .
32.如图,,点E在上,.若,则的度数是   
33.已知锐角,如图,按下列步骤作图:
在边取一点,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交于点,连接.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交于点,连接则的度数为   .
3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3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落在上,若,则的度数为   .
36.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是   .
37.如图,在Rt△ABC中,DE是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连接BD,若∠CBD=26°,则∠A=   度.
38.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   .
39.把命题“锐角小于它的补角”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
40. 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那么∠A+∠P=   .
41. 不等式 的解集为   .
42.如图,在中,,分别以点C,B为圆心,以大于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分别交于点D,E,连接相交于点P.若,则的大小为   .
43.如图,△ABC中,∠BAC=75°,∠ACB=60°,AC=4,则△ABC的面积为   ;点D,点E,点F分别为BC,AB,AC上的动点,连接DE,EF,FD,则△DEF的周长最小值为   .
44.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ABC的顶点A在格点上,B是小正方形边的中点,∠ABC=50°,∠BAC=30°,经过点A,B的圆的圆心在边AC上.
(Ⅰ)线段AB的长等于   ;
(Ⅱ)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画出一个点P,使其满足∠PAC=∠PBC=∠PCB,并简要说明点P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   .
45.如图,在△ABC中,∠ACB=90°,D为边AB的中点,E,F分别为边AC,BC上的点,且AE=AD,BF=BD.若DE=2 ,DF=4,则AB的长为   .
46.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以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圆.若与线段有两个交点,则满足的条件是   .
47.如图:在△ABC中,AB=3cm,AC=4cm,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48.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与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M,作的延长线得到射线,作射线,有下面四个结论:
①;
②;
③射线是的角平分线;
④.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49.在正方形中,,点E、F分别为上一点,且,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50.如图,△ABC中,AB=AC, 分别以A、B为圆心, 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交于E、F,D为BC的中点,M为直线EF上任意一点, 若BC=4, △ABC的面积为10,则BM+MD的最小值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不等式( )x≥1的解集是   .
【答案】x≤﹣ ﹣2
【解析】【解答】解:( )x≥1,不等式两边同除以 得: ,即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求解即可,注意 .
2.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以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实数 1 对应的点为圆心,斜边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 A,则点 A 所表示的实数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半圆以实数 1 对应的点为圆心, 以为半径,
∴点A表示的实数是.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以斜边长为半径画弧,根据数轴上点的特征即可计算出结果.
3.若 , , ,则    .
【答案】70°
【解析】【解答】解:∵ ,
∴ , , ,
∵ , ,
∴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 , , ,接着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到答案.
4.给出下列语句:①延长线段AB到点C;②垂线段最短;③过点A画直线EF;④在△ABC中,若AB>AC,则∠B>∠C.其中是命题的有(只填序号)   .
【答案】②④
【解析】【解答】解:①延长线段AB到点C,没有对问题作出判断,不是命题,不符合题意;
②垂线段最短,是命题,符合题意;
③过点A画直线EF,没有对问题作出判断,不是命题,不符合题意;
④在△ABC中,若AB>AC,则∠B>∠C,是命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②④.
【分析】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据此判断.
5.如图,等边中,点为线段上一动点,为边作等边(、、顺时针排列).将沿对称得到,若,,则   (用含,的式子表示).
【答案】
【解析】【解答】解:作出关于AC对称的如图,

∵为等边三角形,


∵为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





∴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






故答案为:2a-b.
【分析】作出关于AC对称的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利用"SAS"证明,得到:根据角的运算证明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进而根据即可求解.
6.如图正方形网格,点A,B,C,D均落在格点上,则∠BAC+∠ACD=   °.
【答案】90
【解析】【解答】解:在△DCE和△ABD中,

∴△DCE≌△ABD(SAS),
∴∠CDE=∠DAB,
∵∠CDE+∠ADC=∠ADC+∠DAB=90°,
∴∠AFD=90°,
∴∠BAC+∠ACD=90°.
故答案为:90.
【分析】设AB与CD交于点F,易证△DCE≌△ABD,得到∠CDE=∠DAB,推出∠AFD=90°,然后结合外角的性质进行解答.
7.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4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4≤a<﹣3
【解析】【解答】解:,
解不等式①得,
解不等式②得,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因为不等式组只有4个整数解,为2,1,0,-1,
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不等式组的解法求出解集,再结合不等式组有且只有4个整数解可得,再求出a的取值范围即可。
8.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满足不等式2x+y>8,则m的值是   .
【答案】m<-6
【解析】【解答】解:,①+②得,,解得,x=2m-1,
把x=2m-1代入②得,,解得,y=4-5m,
将x=2m-1,y=4-5m代入不等式2x+y>8得4m-2+4-5m>8,∴m<-6,
故答案为:m<-6.
【分析】利用加减消元求出方程组的解,代入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9.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BAD=90°,AB=AD,BC=1,AC=6,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答案】21
【解析】【解答】解:过点A作AE⊥AC,过点D作DE⊥AE于E,
则∠CAD+∠DAE=90°,∠AED=90°,
∵∠BAD=∠CAD+∠BAC=90°
∴∠ACB=∠AED=90°,∠BAC=∠DAE,
在△BAC和△DAE中,
∴△BAC≌△DAE( AAS),
∴AE=AC=6,DE=BC=1,S△ADE=S△ABC,
∴S四边形ABCD=S△ACD+S△ABC=S△ACD+S△ADE=S梯形ACDE=×(1+6)×6=21,
故答案为:21.
【分析】过点A作AE⊥AC,过点D作DE⊥AE于E,通过AAS证明△BAC≌△DAE,得AE=AC=6,DE=BC=1,S△ADE=S△ABC,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转化成求梯形ACDE的面积,从而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求即可.
10.如图,在 中, 是 的平分线, 于点E,已知 ,则 的值为   .
【答案】6
【解析】【解答】解:∵DE⊥AB,∠C=90°,AD是∠BAC的角平分线,
∴CD=DE,
∴BD+DE=BD+CD=BC,
又∵AC=BC=6,
∴BD+DE=6,
故答案为:6.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DE,从而得出BD+DE=BD+CD=BC=6.
11.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   .
【答案】-1,0,1
【解析】【解答】解:,
解不等式①得:,
解不等式②得:,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0,1,
故答案为:-1,0,1.
【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不等式组的解法求出解集即可。
12. 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有   个.
【答案】2
【解析】【解答】解:1-x>2x-8
-3x>-9,
∴x<3,
∴1-x>2x-8的正整数解为1,2共2个,
故答案为:2.
【分析】首先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再从不等式的解集中找出适合条件的正整数即可.
13.如图,在和中,点、、、在同一直线上,,,请添加一个条件,利用使,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AC=DF,
理由是:∵BF=CE,
∴BF+FC=CE+CF,
∴BC=EF,
∵AC∥DF,
∴∠ACB=∠DFE,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故答案为:AC=DF.
【分析】根据利用“SAS”证明△ABC≌△DEF的判定方法即可得到答案。
14.“x的3倍与5的差不小于﹣4”,用不等式表示为   .
【答案】3x﹣5≥﹣4
【解析】【解答】解:“x的3倍与5的差不小于﹣4”,用不等式表示为3x﹣5≥﹣4.
故答案为:3x﹣5≥﹣4.
【分析】x的3倍可表示为3x,与5的差可表示为3x-5,不小于可以用“≥”表示,据此可得不等式.
15.等腰中,,平分,若,则   .
【答案】100°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
∵AB=AC,
∴∠C=∠ABC,
又∵BD平分∠ABC,
∴∠1=∠2=∠ABC,
∴∠C=2∠1,
∵∠2+∠C=180°-∠BDC,且∠BDC=120°,
∴3∠1=60°,即∠1=∠2=20°,
又∵∠BDC=∠A+∠1,
∴∠A=∠BDC-∠1=120°-20°=100°.
故答案为:100°.
【分析】由AB=AC,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C=∠C,又由BD平分∠ABC,∠BDC=120°,可求得∠1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的度数.
16.当k=   时,不等式(k+2)x|k|-1+5<0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答案】2
【解析】【解答】∵(k+2)x|k|-1+5<0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
解得k=2.
故答案为:2.
【分析】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17.如图,在 中,,,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则     度.
【答案】10
【解析】【解答】解:∵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AD=BD,AE=CE,
∴∠B=∠BAD,∠C=∠CAE,
又∵∠B=40°,∠C=45°,
∴∠B+∠C=85°,∠BAC=95°,
∴∠BAD+∠CAE=85°,
∴∠DAE=∠BAC-(∠BAD+∠CAE)=95°-85°=10°,
故答案为:10°.
【分析】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BD,AE=CE,再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可得∠B=∠BAD,∠C=∠CAE,再用角的运算求出∠BAD+∠CAE=85°,最后利用角的运算求出∠DAE的度数即可.
18.如图所示,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2,4,1,2,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
【答案】25
【解析】【解答】解:设中间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x、y,最大正方形E的边长为z,则由勾股定理得:
x2=22+42=20;y2=12+22=5;
∴z2=x2+y2=25;
即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为:z2=25.
故答案为:25.
【分析】设中间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x、y,最大正方形E的边长为z,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22+42=20;y2=12+22=5;即可得到z2=x2+y2=25。
19.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则底角的度数是   度.
【答案】或
【解析】【解答】解:当为顶角时,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底角为;
当为底角时,则底角的度数为,顶角的度数为,
则其底角的度数为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
由于是等腰三角形,因此分两种情况,即为顶角或底角时分别求解即可.
20.如图,在△ABC中,AC=8,BC=15,AB=17,AD平分∠CAB,则△ABD的面积为   。
【答案】40.8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DPAB于P,
因为AC=8,BC=15,AB=17,所以 AC2 + BC2 = AB2,所以ACB=90°,即DCAC,因为AD平分CAB,DCAC ,DPAB,所以DC=DP,设DC=DP=x,因为S△ABC=S△ACD+S△ABD,所以·AC·BC=·AC·DC+ ·AB·DP ,即AC·BC=AC·DC+AB·DP ,所以15×8=8 x+17x,所以x=4.8,所以S△ABD= ·AB·DP=×17 ×4.8=40.8
故答案为:40.8.
【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 AC2 + BC2 = AB2 判断三角形 △A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由于等式成立,确实满足勾股定理的条件,从而推出 ∠ACB 是直角。接着利用角的平分线得性质,求出面积.
21.小丽从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BC(AB=AC)中恰好剪出五个如图所示的小等腰三角形,其中BC=BD,EC=EF=FG=DG=DA,则∠B=   °.
【答案】67.5
【解析】【解答】解:设∠ECF=x,
∵EC=EF,
∴∠EFC=∠ECF=x,
∴∠GEF=2x,
∵EF=GF,
∴∠FGE=∠GEF=2x,
∴∠DFG=∠FGE+∠ECF=3x,
∵DG=GF,
∴∠GDF=∠DFG=3x,
∴∠AGD=∠GDF+∠ECF=4x,
∵DG=DA,
∴∠A=4x,
∴∠BDC=∠A+∠ECF=5x,
∵BC=BD,
∴∠BDC=∠BCD=5x,
∴∠ACB=∠BCD+∠ECF=6x,
∵AB=AC,
∴∠B=∠ACD=6x,
∵∠A+∠B+∠ACB=180°,
∴4x+6x+6x=180°,解得:x=,
∴∠B==67.5°.
故答案为:67.5.
【分析】设∠ECF=x,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A=4x,∠BDC=∠BCD=5x,进而得出∠B=∠ACD=6x,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4x+6x+6x=180°,解得:x=,进一步得出∠B==67.5°.
22.若、、是三角形的三边,化简:   .
【答案】
【解析】【解答】解:∵、、是三角形的三边,
∴a+b>c,b-a<c,c+b>a,
∴a+b-c>0,b-a-c<0,c+b-a>0,
∴,
故答案为:a+b+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a+b>c,b-a<c,c+b>a,再化简求解即可。
23.如图,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与一束经过光心的光线相交于点,点为焦点.若,,则的度数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






故答案为:.
【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利用角的运算求出,再结合,最后求出即可.
2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   度.
【答案】50或80
【解析】【解答】解:当三角形底角的外角是130°时,则底角为:180°-130°=50°,
∴顶角度数是180°-50°-50°=80°,
当顶角的外角是130°时,则顶角为:180°-130°=50°,
综上所述,顶角为50°或80°.
故答案为:50或80.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三角形底角的外角是130°时和当顶角的外角是130°时,据此分别解答即可.
25.当   时,的解是非正数.
【答案】
【解析】【解答】解:
关于的方程的解是非正数
故答案为:
【分析】先解方程,用含k的式子表示方程的解,根据方程的解是非正数可得不等式,解之即可。
26.不等式的解集为   .
【答案】
【解析】【解答】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得:
化系数为1: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不等式的解法求出解集即可。
27.如图,点P在Rt△ABC的边BC上,从点P出发的光线PD经过边AC,AB两次反射后恰好回到点P,已知∠A=30°,∠B=90°,若∠CPD=4∠BPE=n°,则n=   .
【答案】48
【解析】【解答】解: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ADE=∠CDP,∠AED=∠PEB,
在Rt△ABC中,
∵∠A=30°,∠B=90°,
∴∠C=60°,
设∠BPE=x,则∠CPD=4∠BPE=4x,
∴∠ADE=∠CDP=180°﹣∠C﹣∠CPD=180°﹣60°﹣4x=120°﹣4x,
∠AED=∠PEB=180°﹣∠B﹣∠BEP=180°﹣90°﹣x=90°﹣x,
∵∠A+∠ADE+∠AED=180°,
∴30°+120°﹣4x+90°﹣x=180°,
解得x=12,
∴4x=48,
∴∠CPD=4∠BPE=48°,则n=48.
故答案为:48.
【分析】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ADE=∠CDP,∠AED=∠PEB,由内角和定理可得∠C=60°,设∠BPE=x,则∠CPD=4x,∠ADE=∠CDP=180°-∠C-∠CPD=120°-4x,∠AED=∠PEB=90°-x,在△ADE中,由内角和定理可得x,据此不难求出∠CPD的度数,即n的值.
28.在四边形中,,,,E是上一点,连接,,,,则的长为   
【答案】5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F⊥CD交CD延长线于F,延长DF到G,使得FG=BE,
∵∠ABC=90°,AB∥CD,AF⊥CD,
∴∠ABC=∠C=∠AFC=90°,
又∵AB=BC=CF=6,
∴四边形ABCF是正方形,
∴AB=AF=6,∠BAF=90°
又∵BE=GF,∠B=∠AFG=90°,
∴△ABE≌△AFG(SAS),
∴AE=AG,∠BAE=∠GAF,
∵∠EAD=45°,
∴∠BAE+∠FAD=45°,
∴∠DAG=∠DAF+∠FAG=45°,
∴∠DAG=∠EAD,
又∵AD=AD,
∴△EAD≌△GAD(SAS),
∴DE=ED,
∵EC=4,
∴GF=BE=BC-CE=2,
∴CG=CD+DG=CD+DE=CF+CG=8,
设CD=x,则DE=8-x,
∵,
∴,
解得,
∴CD=3,
∴DE=5,
故答案为:5.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9.如图,根据图上标注的信息,求出a的大小是   。
【答案】120°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a-15°=45°+180°-a
2a=240°
a=12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a的大小即可。
30.已知等腰的底边,D是腰上一点,且,,则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为直角三角形,,
设,
是等腰三角形,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由勾股定理逆定理知△BDC为直角三角形,且∠BDC=90°,设AD=x,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AB=3+x,然后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31.如图,点M是∠AOB平分线上一点,∠AOB=60°,ME⊥OA于E,OE=,如果P是OB上一动点,则线段MP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MP≥1
【解析】【解答】解:∵点M是∠AOB平分线上一点,∠AOB=60°,ME⊥OA于E,OE=,
∴,
∵点M是∠AOB平分线上一点,
到的距离相等,
根据垂线段最短,即时,最小值为1,
则MP≥1
故答案为:MP≥1
【分析】先求出,,再求出到的距离相等,最后求解即可。
32.如图,,点E在上,.若,则的度数是   
【答案】
【解析】【解答】解:∵,
∴,
又∵,
∴,
∵,即,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直线平行性质可得,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33.已知锐角,如图,按下列步骤作图:
在边取一点,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交于点,连接.
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交于点,连接则的度数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作法得OD=OC,DO=DE,
∵OD=OC,
∴∠OCD=∠ODC=,
∵DO=DE,
∴∠DEO=∠DOE=40°,
∵∠OCD=∠CDE+∠DEC,
∠CDE=30°
故答案为:30°.
【分析】首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3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AC,如图所示,
在Rt△ABC中,AC=
∵在△ACD中, +12=52,
即AD2+CD2=AC2,
∴△ACD为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出△ACD为直角三角形,最后根据四边形ABCD的面积=S△ADC+S△ABC求出即可.
3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落在上,若,则的度数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及图可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BA=∠ACB=45°,
CDE为直角三角形,∠DEC=30°,∠EDC=60°,
,∠CBA=45°,
∠EAB=∠CBA=45°.
又∠AFC为EFA的外角,
∠AFC=∠AEF+∠EAF.
∠AFE=30°,∠EAF=45°,
∠AFC=∠AEF+∠EAF
∠AFC=30°+45°=75°.
故答案为:75°.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摆放问题,先分析各个三角板的角度,再利用内错角相等,求解出∠EAB=∠CBA=45°,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和相邻内角互补,解题。
36.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是   .
【答案】75°
【解析】【解答】解:如图,
∵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
∴AB∥CD,
∴∠3=∠4=45°,
∴∠2=∠3=45°,
∵∠B=30°,
∴∠1=∠2+∠B=30°+45°=75°,
故答案为75°.
【分析】根据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得出平行线,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得出∠2=45°,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即可。
37.如图,在Rt△ABC中,DE是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连接BD,若∠CBD=26°,则∠A=   度.
【答案】32
【解析】【解答】解:∵∠C=90°, ∠CBD=26°,
∴∠CDB=180°-∠C-∠CBD=64°,
∵DE是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A=∠ABD=32°,
故答案为:32.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DB=180°-∠C-∠CBD=64°,再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求出AD=BD,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38.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   .
【答案】70°
【解析】【解答】解:∵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
∴∠EAC= ∠DAC,∠ECA= ∠ACF;
又∵∠B=40°(已知),∠B+∠1+∠2=180°,
∴ ∠EAC+ ∠ECA= (∠B+∠2)+ (∠B+∠1)= (∠B+∠B+∠1+∠2)=110°,
∴∠AEC=180°﹣( ∠EAC+ ∠ECA)=70°.
故答案为:70°.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EAC=∠DAC,∠ECA=∠ACF,由内角和定理可得∠B+∠1+∠2=180°,由外角的性质可得∠DAC=∠B+∠2,∠ACF=∠B+∠1,两式相加可得∠EAC+∠ECA=110°,然后利用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
39.把命题“锐角小于它的补角”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
【答案】如果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把命题“锐角小于它的补角”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故答案为:如果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分析】根据命题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
40. 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那么∠A+∠P=   .
【答案】90°
【解析】【解答】解: 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平分线,∠ABP=20°,∠ACP=50°
ABP=CBP=20°,∠ACP=∠MCP=50°
ABC=2ABP=40°,ACM=2ACP=100°
A=ACM-ABC=100°-40°=60°
P=PCM-CBP=50°-20°=30°
A+P=30°+60°=90°
故答案为:90°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P=CBP=20°,∠ACP=∠MCP=50°,ABC=2ABP=40°,ACM=2ACP=10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ACM-ABC=100°-40°=60°,P=PCM-CBP=50°-20°=30°,则A+P=30°+60°=90°。
41. 不等式 的解集为   .
【答案】x<-2
【解析】【解答】解:7x+5<5x+1.
7x-5x<1-5
2x<-4.
x<-2.
故答案为:x<-2.
【分析】按照移项,合并,系数化1,即可得到结论.
42.如图,在中,,分别以点C,B为圆心,以大于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分别交于点D,E,连接相交于点P.若,则的大小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作图可知是的垂直平分线,
,CE=BE,

∴∠ADC=∠DCB+∠B=50°.
,CE=BE,
∴,
∴∠EAB=∠B=25°,
∴∠APC=∠EAB+∠ADC=25°+50°=75°.
故答案为:.
【分析】由作图可知,可得,继而可利用外角性质得∠ADC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可得AE=CE=BE,可得∠EAB=∠B=25°,再利用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43.如图,△ABC中,∠BAC=75°,∠ACB=60°,AC=4,则△ABC的面积为   ;点D,点E,点F分别为BC,AB,AC上的动点,连接DE,EF,FD,则△DEF的周长最小值为   .
【答案】6+2 ;
【解析】【解答】解:①如图,过点A作AH⊥BC于H.
∴∠AHB=∠AHC=90°,
∵∠BAC=75°,∠C=60°,
∴∠B=180°﹣∠BAC﹣∠C=45°,∠HAC=30°
∴BH=AH,

∴AH=BH=2 ,
∴BC=BH+CH=2 +2,
∴S△ABC= BC AH= (2 +2) =6+2 .
②如图,过点B作BJ⊥AC于J,作点F关于AB的对称点M,点F关于BC的对称点N,连接BM,BN,BJ,MN,MN交AB于E′,交BC于D′,此时△FE′D′的周长=MN的长.
∵BF=BM=BM,∠ABM=∠ABJ,∠CBJ=∠CBN,
∴∠MBN=2∠ABC=90°,
∴△B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M的值最小时,MN的值最小,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BF与BJ重合时,BM的值最小,
∵ ,
∴MN的最小值为 BJ= ,
∴△DEF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故答案为:6+2 , .
【分析】过点A作AH⊥BC于H,由内角和定理可得∠B=45°,∠HAC=30°,则BH=AH,HC=AC=2,由勾股定理求出AH,进而求出BC,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ABC;过点B作BJ⊥AC于J,作点F关于AB的对称点M,点F关于BC的对称点N,连接BM,BN,BJ,MN,MN交AB于E′,交BC于D′,此时△FE′D′的周长=MN的长,易得△B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BF与BJ重合时,BM的值最小,根据等面积法可求出BJ,进而求出MN,据此解答.
44.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ABC的顶点A在格点上,B是小正方形边的中点,∠ABC=50°,∠BAC=30°,经过点A,B的圆的圆心在边AC上.
(Ⅰ)线段AB的长等于   ;
(Ⅱ)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画出一个点P,使其满足∠PAC=∠PBC=∠PCB,并简要说明点P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   .
【答案】;取圆与网格的交点E,F,连接EF与AC交于一点,则这一点是圆心O,AB与网格线相交于D,连接DO并延长交⊙O于点Q,连接QC并延长,与B,O的连线相交于点P,连接AP,则点P满足∠PAC=∠PBC=∠PCB
【解析】【解答】解:(Ⅰ)AB= = ,
故答案为: ;
(Ⅱ)如图,取圆与网格的交点E,F,连接EF与AC交于一点,则这一点是圆心O,AB与网格线相交于D,连接DO并延长交⊙O于点Q,连接QC并延长,与B,O的连线相交于点P,连接AP,则点P满足∠PAC=∠PBC=∠PCB,
故答案为:取圆与网格的交点E,F,连接EF与AC交于一点,则这一点是圆心O,AB与网格线相交于D,连接DO并延长交⊙O于点Q,连接QC并延长,与B,O的连线相交于点P,连接AP,则点P满足∠PAC=∠PBC=∠PCB.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得AB= = ,即可求解;
(2)取圆与网格的交点E,F,连接EF与AC交于一点,则这一点是圆心O,AB与网格线相交于D,连接DO并延长交⊙O于点Q,连接QC并延长,与B,O的连线相交于点P,连接AP,则点P满足∠PAC=∠PBC=∠PCB,即可求解.
45.如图,在△ABC中,∠ACB=90°,D为边AB的中点,E,F分别为边AC,BC上的点,且AE=AD,BF=BD.若DE=2 ,DF=4,则AB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如图,延长FD到M使得DM=DF,连接AM、EM、EF,作EN⊥DF于N.
∵AE=AD,BF=BD,∴∠AED=∠ADE,∠BDF=∠BFD,∴2∠ADE+∠BAC=180°,2∠BDF+∠B=180°,∴2∠ADE+2∠BDF=270°,∴∠ADE+∠BDF=135°,∴∠EDF=180°﹣(∠ADE+∠BDF)=45°,∵∠END=90°,DE=2 ,∴∠EDN=∠DEN=45°,∴EN=DN=2,在△DAM和△DBF中,DA=DB,∠ADM=∠BDF,DM=DF,∴△ADM≌△BDF,∴BF=AM=BD=AD=AE,∠MAD=∠B,∴∠MAE=∠MAD+∠BAC=90°,∴EM= AM,在Rt△EMN中,∵EN=2,MN=DM+DN=6,∴EM= =2 ,∴AM=2 ,AB=2AM=4 ,故答案为4 .
【分析】根据90°和等腰三角形角的变换得2∠ADE+2∠BDF=270°,所以∠ADE+∠BDF=135°,∠EDF=45°,因为DE=2 ,所以作EN⊥DF于N,算得EN=DN=2;已知条件下想到倍长中线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故延长FD到M使得DM=DF,连接AM即依据“SAS”可得△ADM≌△BDF,一方面可利用∠MAD=∠B得∠MAE=90°得等腰直角三角形EAM和直角三角形ENM,另一方面也将AD的长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AM的直角边长。
46.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以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圆.若与线段有两个交点,则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 且
【解析】【解答】解:如图1,当时,
点是的中点,

此时与线段只有一个交点D;
如图2,当时,作,
,点是的中点,

,,



此时与线段有2个交点;
当时,作,
,,



此时与线段有2个交点,
综上所述, 且.
故答案为: 且.
【分析】当经过点C时,BD=BC,作,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E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当经过点A时,BD=AB,作,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CF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当时,此时与线段只有一个交点D,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C=AB=2,综上所述, 且.
47.如图:在△ABC中,AB=3cm,AC=4cm,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0.5cm<AD<3.5cm
【解析】【解答】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CE,则可得△ABD≌△ECD,得到AB=CE,在△ACE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结果.
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CE,
∵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
∴BD=CD,又AD=DE,∠ADB=∠CDE,
∴△ABD≌△ECD,
∴AB=CE,
在△ACE中,AC-CE<AE<AC+CE,即AC-AB<AE<AC+AB,
4-3<AE<4+3,即1<AE<7,
∴0.5cm<AD<3.5cm.
【分析】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一组全等三角形可得CE=AB,从而得到一个以3cm、4cm和2AD为三边的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不等式从而得到AD的范围。
48.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与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M,作的延长线得到射线,作射线,有下面四个结论:
①;
②;
③射线是的角平分线;
④.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答案】①③④
【解析】【解答】解:∵为的平分线,
∴.
∵,
∴,
∴,故①正确;
如图,过点M作于点F,于点G,于点H,
∵为的平分线,为的平分线,
∴.
又∵,
∴,
∴,即射线是的角平分线,故③正确;
假设,
∴.
∵为的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
∴,,
∴,即,
∴,即.
∵,
∴,
∴假设不成立,故②错误;
∵,
∴.
∵,
∴,


∴④正确.
综上可知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③④.
故答案为:①③④.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即可确定,故①正确;过点M作于点F,于点G,于点H,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出.即易证,得出,即说明射线是的角平分线,故③正确;利用反证法,假设,易证,即得出.由,可知,即说明不成立,故②错误;由,即得出.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得出,最后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论,可判断④正确.
49.在正方形中,,点E、F分别为上一点,且,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 AF ,
∵四边形ABCD正方形 ,
∴ AD = CD
又∵AE = CF
∴ DE = DF
在△ ADF 和△ CDE 中,
∴△ ADF ≌△ CDE ( SAS )
∴ CE = AF
∴ BF + CE = BF + AF
∴BF + CE 的最小值就是 BF + AF 的最小值
如图,作B 点关于 CD 的对称点G ,连接AG 交 CD 于 F 点则 F 即可满足 BF + AF 最小,
∵ AB =1
∴BC =CG =1,BG =2
∴ BF + CE = BF + AF =AG
在△ABG中,AG==
故答案为:.
【分析】由题意可以证明△ ADF ≌△ CDE ( SAS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F + CE 的最小值就是 BF + AF 的最小值,最后根据轴对称及最短路径问题即可求解.
50.如图,△ABC中,AB=AC, 分别以A、B为圆心, 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交于E、F,D为BC的中点,M为直线EF上任意一点, 若BC=4, △ABC的面积为10,则BM+MD的最小值是   .
【答案】5
【解析】【解答】解:连接AD,AM,如图,
∵AB=AC, D为BC的中点,
∴,
∵△ABC的面积为10,
∴,
∴AD=5,
由作法得EF垂直平分AB,
∴NA=MB,
∵MB+MD=MA+MD,
而(当且仅当A、M、D共线,即M点为EF与AD的交点时取等号),
∴MA+MD的最小值是5,
即BM+MD的最小值是 5.
故答案为:5.
【分析】连接AD,AM,利用三线合一得,结合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度,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出当A、M、D共线时MA+MD最小进行求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