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解答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答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如图,已知△ABC中,点D、E在BC上,AB=AC,AD=AE。请说明BD=CE的理由。
2. 2023年杭州成功举办亚运会.吉祥物的周边产品深受群众欢迎.宸宸打算去官方旗舰店购买钥匙扣做纪念,钥匙扣一个36元,快递费6元,满268元包邮.
(1)设购买钥匙扣x个时,满足包邮条件.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   .
(2)买7个钥匙扣,能满足包邮吗?买8个呢?请说明理由.
3.如图,是的弦,是上一点,且,.求的度数.
4.如图,仪器ABCD可以用来平分一个角,其中,,将仪器上的点A与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落在角的两边上,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你认为这样合理吗 为什么
5.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②负数都小于0.
③过直线外一点作的平行线.
④如果那么
6.已知,如图,E在直线DF上,B在直线AC上,若.
(1)求证:.
(2)若,求∠GBA.
7.解不等式组: ,并求出它的正整数解.
8.已知 是 的三边长,化简 .
9.如图,已知点、、、在同一直线上,,,.
(1)求证:≌;
(2),,求的度数.
10.将一副直角三角尺 和 如图放置,其中 , , ,若 ,试判断 与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1.如图,点 , 在 上, , , ,试判断 与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2.求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
13.如图,△ACF≌△DBE,其中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
(1)若BE⊥AD,∠F=62°,求∠A的大小.
(2)若AD=9cm,BC=5cm,求AB的长.
14.如图,在△ABC中,∠B=∠C,FD⊥BC,DE⊥AB,∠AFD=158°,求∠EDF的度数.
15.如图,已知∠B=∠C=90°,AE⊥ED,AB=CE,点F是AD的中点.说明EF与AD垂直的理由.
解:因为AE⊥ED(已知),
所以∠AED=90°(垂直的意义).
因为∠AEC=∠B+∠BAE(   ),
即∠AED+∠DEC=∠B+∠BAE.
又因为∠B=90°(已知),
所以∠BAE=∠CED(等式性质).
在△ABE与△ECD中,
∠B=∠C(已知),AB=EC(已知),∠BAE=∠CED,
所以△ABE≌△ECD(   ),
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所以△AED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已知),
所以EF⊥AD(   ).
16.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有△ABC.若每个小方格边长均为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ABC中BC边上的高.
17.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对一个数学问题做如下研究:
(1)如图1,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等腰三角形ABE和等腰三角形ACD,使连结BD,CE,则BD与CE的大小关系为   .
(2)如图2,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D,∠EAB=∠CAD=90°,连结BD,CE,若AB=4,BC=2,∠ABC=45°,求BD的长.
18.解不等式组: ,并写出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19.如图,在中,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边的垂直半分线交于点,与相交于点,连接,,若的周长为,的周长为.
(1)求线段的长;
(2)连接,求线段的长;
(3)若,求的度数.
20.红糖是义乌特产,为促进销量,某批发商销售A、B两种包装的红糖,若购买9箱A种包装和6箱B种包装共需390元;若购买5箱A包装和8箱B包装需310元.
(1)A种包装、B种包装每箱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若某公司购买A、B两种包装共30箱,且A种的数量至少比B种的数量多5箱,又不超过B种的2倍,怎样购买才能使总费用最少?并求出最少费用.
21.有两种商品其单价总和超过100元,且甲商品的单价是乙商品单价的2倍少10元,设未知数,并用不等式表示出上述关系;
22.如图是一个工业开发区局部的设计图,河的同一侧有两个工厂A和B,的长表示两个工厂到河岸的距离,其中E是进水口,D、C为污水净化后的出口.已知米,米,求两个排污口之间的水平距离.
23.如图,一架25m长的梯子(AC)斜靠在与地面(OA)垂直的墙(OC)上,梯子底端离墙7m.
(1)这架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有多高?
(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m,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多少米?
24.如图,在钝角△ABC中,BC=9,AB=17,AC=10,AD⊥BC于D,求AD的长.
25.如图, 平分 , .
(1) 与 相等吗?为什么?
(2)若 , ,求 的度数.
26.以下是圆圆解不等式组
的解答过程.
解:由①,得,
所以.
由②,得,
所以,
所以.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是.
圆圆的解答过程是否有错误?如果有错误,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27. 如图,在中,的延长线于E,的延长线于F,M为BC的中点,分别连接ME、MF、EF.
(1) 若,,求的周长;
(2) 若,,求的度数.
28.如图,点 在同一直线上, ,过点 分别作 , , .若 与 交于点G,试证明 平分 ;
29.如图BD、CE是△ABC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上,CQ=AB.判断线段AP和AQ的大小、位置关系,并证明.
30.如图,是等边三角形,D是上一点,,,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1.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D,平分交于点E,若,求的度数.
32.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E在BA的延长线上,且EC∥AD.证明:△ACE是等腰三角形.
33.解不等式组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4.八年级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外出旅游,有名家长代表随团出行,甲旅行社说:“如果名家长代表都买全票,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名家长代表在内,全部按票价的折(即按全票的收费)优惠”,若全票价为元.请你通过计算说明:旅游人数在什么范围时选择甲旅行社费用较少?
35.如图,已知,,,请问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6.如图,在中,,,,垂直平分,交、于D、E,连接,则的周长是多少?
37.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多少米?
3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cm,其中一边长是4cm,求这个三角形的边长.
39.如图,在△ABC中,∠BAC=90°,CD//AB交BD于点D,已知∠1=32°,∠D=29°,试说明BD平分∠ABC.
40.如图,在中,是高,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求和的度数.
41.“六一”期间,各商场举行“六一欢乐购”的促销活动,其中甲、乙两商场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一次性购物超过100元,超过部分8折优惠;在乙商场一次性购物超过50元,超过部分9折优惠,顾客到那家商场购物花费少?
42.(1)计算:.
(2)如图,已知.如果,,求的长.
43.如图,等边△ABC中,过顶点A在AB边的右侧作射线AP,∠BAP=α(30°<α<120°).点B与点E关于直线AP对称,连接AE,BE,且BE交射线AP于点D,过C,E两点作直线交射线AP于点F.
(1)当α=40°时,求∠AEC的度数;
(2)在α变化过程中,∠AF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写出变化的范围;如果不变化,求∠AFE的大小;
(3)探究线段AF,C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44.如图,在中,边的垂直平分线交边于点,边的垂直平分线交边于点,垂足分别为点,点,已知,求的度数.
45.已知.
(1)如图甲,已知为直线上一点,,且位于直线上方.
当平分时,度数为 ▲ ;
点在射线上,若射线绕点逆时针旋转,请判断和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乙,是一个小于的钝角,,从边与边重合开始绕点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小于,当时,求:的值.
46.若一个不等式(组)A有解且解集为,则称为A的中点值,若A的解集中点值是不等式(组)B的解(即中点值满足不等式组),则称不等式(组)B对于不等式(组)A中点包含.
(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A:,以及不等式B:,请判断不等式B对于不等式组A是否中点包含,并写出判断过程;
(2)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C:和不等式组D:,若不等式组D对于不等式组C中点包含,求m的取值范围;
(3)关于x的不等式组E:和不等式组F:,若不等式组F对于不等式组E中点包含,且所有符合要求的整数m之和为12,求n的取值范围.
47.定义:使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同时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此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完美解”.
例:已知方程与不等式,当时,,同时成立,则称“”是方程与不等式的“完美解”.
(1)已知①,②,③,则方程的解是不等式 (填序号)的“完美解”;
(2)若是方程与不等式组的“完美解”,求的取值范围;
(3)若(,是整数)是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一组“完美解”,求整数a的值.
48.为等边三角形,射线经过点A,,画点B关于射线的对称点D,连接、交直线于点E.
(1)如图,当时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若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的度数.
49.已知直线MN∥PQ,点A在直线MN上,点B、C为平面内两点,AC⊥BC于点C.
(1)如图1,当点B在直线MN上,点C在直线MN上方时,延长CB交直线PQ于点D,则∠CAB和∠CDP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
(1)如图2,当点C在直线MN上且在点A左侧,点B在直线MN与PQ之间时,过点B作BD⊥AB交直线PQ于点D.为探究∠ABC与∠BDP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过点B作BF∥MN.请根据他的思路,写出∠ABC与∠BDP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3,在(2)的条件下,作∠ABD的平分线交直线MN于点E,当∠AEB=2∠ABC时,直接写出∠ABC的度数.
(3)如图4,当点C在直线MN上且在点A左侧,点B在直线PQ下方时,过点B作BD⊥AB交直线PQ于点D.作∠ABD的平分线交直线MN于点E,当∠BDP=2∠BEN时,请补充图形并直接写出∠ABC的度数.
50.我们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对垂四边形".
(1)如图1,四边形ABCD为"对垂四边形".求证:.
(2)如图2,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连接AE,BE,CE和DE,AC与BD交于点.若.求证:四边形ABCD为“对垂四边形”
(3)如图,四边形ABCD为"对垂四边形",,,求CD的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答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如图,已知△ABC中,点D、E在BC上,AB=AC,AD=AE。请说明BD=CE的理由。
【答案】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F⊥B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证明DF=EF,BF=CF,然后两式相减即可得到BD=CE.过点A作AF⊥BC,垂足为F,
∵AB=AC,AF⊥BC,
∴BF=CF(三线合一),
∵AD=AE,AF⊥BC,
∴DF=EF,(三线合一)
∴BF-DF=CF-EF,
即BD=CE.
【解析】【分析】 如图所示:过点A作AF⊥B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证明DF=EF,BF=CF,然后两式相减即可得到BD=CE.
2. 2023年杭州成功举办亚运会.吉祥物的周边产品深受群众欢迎.宸宸打算去官方旗舰店购买钥匙扣做纪念,钥匙扣一个36元,快递费6元,满268元包邮.
(1)设购买钥匙扣x个时,满足包邮条件.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   .
(2)买7个钥匙扣,能满足包邮吗?买8个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1)36x>268
(2)解:当x=7时,36x=36×7=252,不能包邮.
当x=8时,36x=36×8=288,能包邮.
【解析】【解答】解:(1) 设购买钥匙扣x个时,满足包邮条件.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36x>268.
【分析】(1) 根据满268元包邮可得,购买钥匙扣的费用要超过268,可列出不等式即可解答.
(2)求出买7个钥匙扣的钱是252<268,所以不包邮;求出8个钥匙扣的钱是288>268,所以能包邮.
3.如图,是的弦,是上一点,且,.求的度数.
【答案】解:连接.







,即.

【解析】【分析】连接,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出答案.
4.如图,仪器ABCD可以用来平分一个角,其中,,将仪器上的点A与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落在角的两边上,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你认为这样合理吗 为什么
【答案】解:合理。理由:在△ABC和△ADC中,
∵AB=AD(已知),BC=DC(已知),AC=AC(公共边),
∴△ABC≌△ADC(SSS),
∴∠BAC=∠D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即∠QRE=∠PRE。
∴AE就是∠PRQ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BC≌△ADC(SSS)得到∠BAC=∠DAC,即∠QRE=∠PR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5.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②负数都小于0.
③过直线外一点作的平行线.
④如果那么
【答案】解: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命题;
②负数都小于0,是命题;
③过直线l外一点作l的平行线,不是命题;
④如果a=b,a=c,那么b=c,是命题.
【解析】【分析】一般的在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有明显的判断词是或不是,据此逐个判断得出答案.
6.已知,如图,E在直线DF上,B在直线AC上,若.
(1)求证:.
(2)若,求∠GBA.
【答案】(1)证明:∵,(对顶角相等)
又∵,(已知)∴,(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解:由(1)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解析】【分析】(1)先证出可得,再利用等量代换可得,即可证出;
(2)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角的运算求出,再结合,即可求出.
7.解不等式组: ,并求出它的正整数解.
【答案】解:∵2(x+2)>3x,
∴2x+4>3x,
∴x<4,
∵ ,
∴3x-1≥-4,
∴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x<4 ,
∴正整数解为: 1,2,3 .
【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性质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则它们的公共解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最后在其解集中取正整数即可.
8.已知 是 的三边长,化简 .
【答案】解:∵a、b、c为△ABC的三条边长,
∴a+b-c>0,b-a-c<0,
|a+b-c|-|b-a-c|
=a+b-c-c-a+b
=2b-2c.
故答案为:2b-2c.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先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再去绝对值进行计算即可.
9.如图,已知点、、、在同一直线上,,,.
(1)求证:≌;
(2),,求的度数.
【答案】(1)证明:,


,即.
在和中,

≌.
(2)解:≌,



【解析】【分析】(1)根据直线平行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10.将一副直角三角尺 和 如图放置,其中 , , ,若 ,试判断 与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AE与BC平行.理由:
∵∠AFD是△AEF的外角, , ,
∴∠EAF=∠AFD-∠AED=75°-45°=30°,
又∵∠BCA=30°,
∴∠EAF=∠BCA,
∴AE∥BC.
【解析】【分析】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EAF=∠AFD-∠AED=30°,进而推出∠EAF=∠BCA,然后结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11.如图,点 , 在 上, , , ,试判断 与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 与 平行且相等,理由:
因为, .
因为 ,所以 .
又因为 ,
所以 .
所以 , .
所以 .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由 得到 ,推出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 ,由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
12.求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
【答案】解:解不等式①得x≤ ,
解不等式②得x≥﹣ ,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0,1,2
【解析】【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然后根据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的口诀求出不等式组的解,进而求出整数解.
13.如图,△ACF≌△DBE,其中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
(1)若BE⊥AD,∠F=62°,求∠A的大小.
(2)若AD=9cm,BC=5cm,求AB的长.
【答案】解:(1)∵BE⊥AD,
∴∠EBD=90°.
∵△ACF≌△DBE,
∴∠FCA=∠EBD=90°.
∴∠F+∠A=90°
∵∠F =62°,
∴∠A=28°.
(2)∵△ACF≌△DBE,
∴CA=BD.
∴CA-CB=BD-CB.
即AB=CD.
∵AD=9 cm, BC=5 cm,
∴AB+CD=9-5=4 cm.
∴AB=CD=2 cm.
【解析】【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CA=∠EBD=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BD,结合图形得到AB=CD,再利用线段得和差运算计算即可解答.
14.如图,在△ABC中,∠B=∠C,FD⊥BC,DE⊥AB,∠AFD=158°,求∠EDF的度数.
【答案】∵FD⊥BC,所以∠FDC=90°,
∵∠AFD=∠C+∠FDC,
∴∠C=∠AFD﹣∠FDC=158°﹣90°=68°,
∴∠B=∠C=68°.
∵DE⊥AB,
∴∠DEB=90°,
∴∠BDE=90°﹣∠B=22°.
又∵∠BDE+∠EDF+∠FDC=180°,
∴∠EDF=180°﹣∠BDE﹣∠FDC=180°﹣22°﹣90°=68°.
【解析】【分析】由垂直的概念可得∠FDC=90°,由外角的性质可得∠AFD=∠C+∠FDC,据此可得∠C的度数,由∠B=∠C可得∠B的度数,由余角的概念求出∠BDE的度数,由平角的概念可得∠BDE+∠EDF+∠FDC=180°,据此计算.
15.如图,已知∠B=∠C=90°,AE⊥ED,AB=CE,点F是AD的中点.说明EF与AD垂直的理由.
解:因为AE⊥ED(已知),
所以∠AED=90°(垂直的意义).
因为∠AEC=∠B+∠BAE(   ),
即∠AED+∠DEC=∠B+∠BAE.
又因为∠B=90°(已知),
所以∠BAE=∠CED(等式性质).
在△ABE与△ECD中,
∠B=∠C(已知),AB=EC(已知),∠BAE=∠CED,
所以△ABE≌△ECD(   ),
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所以△AED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已知),
所以EF⊥AD(   ).
【答案】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SA;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因为AE⊥ED(已知),
所以∠AED=90°(垂直的意义),
因为∠AEC=∠B+∠BAE(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即∠AED+∠DEC=∠B+∠BAE,
又因为∠B=90°(已知),
所以∠BAE=∠CED(等式性质).
在△ABE与△ECD中,
∠B=∠C(已知),AB=EC(已知),∠BAE=∠CED,
所以△ABE≌△ECD(ASA).
得AE=E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所以△AED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点F是AD的中点(已知),
所以EF⊥AD(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分析】证出∠BAE=∠CED,证明△ABE≌△ECD,得出AE=DE,可知△AED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16.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有△ABC.若每个小方格边长均为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ABC中BC边上的高.
【答案】解:(1)∵由勾股定理得:AB2=12+22=5,AC2=22+42=20,BC2=32+42=25,
∴AB2+AC2=B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2)∵AB2=12+22=5,AC2=22+42=20,BC2=32+42=25,
∴AB=,AC=,BC=5,
设△ABC的边BC上的高为h,
根据题意可得:AB×AC=BC×h,
∴,
解得:h=2,
∴△ABC中BC边上的高是2.
【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2、AC2和BC2,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出△ABC是直角三角形即可;
(2)设△ABC的边BC上的高为h,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AB×AC=BC×h,再求出h的值即可.
17.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对一个数学问题做如下研究:
(1)如图1,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等腰三角形ABE和等腰三角形ACD,使连结BD,CE,则BD与CE的大小关系为   .
(2)如图2,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D,∠EAB=∠CAD=90°,连结BD,CE,若AB=4,BC=2,∠ABC=45°,求BD的长.
【答案】(1)BD=CE
(2)解:∵△ABE和△A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AB=∠CAD=90°,
∴AE=AB,AC=AD,
∵∠BAE+∠BAC=∠CAD+∠BAC,
∴∠EAC=∠BAD,
在△EAC和△BAD中,

∴△EAC≌△BAD(SAS),
∴BD=CE,
∵AE=AB=4,
∴,
∵∠EBC=∠ABE+∠ABC=45°+45°=90°,
∴△EBC是直角三角形,
∴,
∴BD=6.
【解析】【解答】解:(1)∵∠BAE=∠CAD,
∴∠BAE+∠BAC=∠CAD+∠BAC,
故∠EAC=∠BAD,
在△EAC和△BAD中,

∴△EAC≌△BAD(SAS),
∴BD=CE;
故答案为:BD=CE.
【分析】(1)先根据题意求出∠EAC=∠BAD;根据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求解;
(2)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所对的边相等可得AE=AB,AC=AD;根据题意求出∠EAC=∠BAD;根据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BD=CE,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可求出EB和CE的值,即可求解.
18.解不等式组: ,并写出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答案】解: ,由①得,x≥﹣2;
由②得,x<1,
故此不等式的解集为:﹣2≤x<1,其整数解为:﹣2,﹣1,0.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在其公共解集内找出x的整数解即可.
19.如图,在中,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边的垂直半分线交于点,与相交于点,连接,,若的周长为,的周长为.
(1)求线段的长;
(2)连接,求线段的长;
(3)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解:是边的垂直平分线,

是边的垂直平分线,


的周长为,即

(2)解:连接,如图所示:
是边的垂直平分线,

是边的垂直平分线,

,,

(3)解:,

,,
,,

【解析】【分析】(1)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线段的和差和等量代换可得,再结合,可得BC=6cm;
(2)连接OA,先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A=OB=OC,再结合,,求出即可;
(3)先利用角的运算求出,再结合,,求出即可.
(1)解:是边的垂直平分线,

是边的垂直平分线,


的周长为,即

(2)解:连接,如图所示:
是边的垂直平分线,

是边的垂直平分线,

,,

(3)解:,

,,
,,

20.红糖是义乌特产,为促进销量,某批发商销售A、B两种包装的红糖,若购买9箱A种包装和6箱B种包装共需390元;若购买5箱A包装和8箱B包装需310元.
(1)A种包装、B种包装每箱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若某公司购买A、B两种包装共30箱,且A种的数量至少比B种的数量多5箱,又不超过B种的2倍,怎样购买才能使总费用最少?并求出最少费用.
【答案】(1)解:设A种包装每箱价格是m元,B种包装每箱价格是n元,根据题意得:
,解得:.
∴A种包装每箱价格是30元,B种包装每箱价格是20元.
(2)解:设购买A种包装x箱,总费用为y元,则购买B种包装箱,
∵A种的数量至少比B种的数量多5箱,又不超过B种的2倍,
∴,解得:,
∵x为整数,
∴当,19或20
∴当时,此时,费用为(元):
当时,此时,费用为(元);
当时,此时,费用为(元):

∴购买A种包装18箱,购买B种包装12箱,才能使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为780元.
【解析】【分析】
(1)设A种包装每箱价格是m元,B种包装每箱价格是n元,根据等量关系“ 购买9箱A种包装和6箱B种包装共需390元;若购买5箱A包装和8箱B包装需310元 ”建立方程组并求解即可;
(2)设购买A种包装x箱,总费用为y元,则购买B种包装箱,根据不等关系“ A种的数量至少比B种的数量多5箱,又不超过B种的2倍 ”建立不等式组并求出其整数解,再根据(1)的结果逐个计算总费用并比较即可.
(1)解:设A种包装每箱价格是m元,B种包装每箱价格是n元,
根据题意得:,解得:.
∴A种包装每箱价格是30元,B种包装每箱价格是20元.
(2)解:设购买A种包装x箱,总费用为y元,则购买B种包装箱,
∵A种的数量至少比B种的数量多5箱,又不超过B种的2倍,
∴,解得:,
∵x为整数,
∴当,19或20
∴当时,此时,费用为(元):
当时,此时,费用为(元);
当时,此时,费用为(元):

∴购买A种包装18箱,购买B种包装12箱,才能使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为780元.
21.有两种商品其单价总和超过100元,且甲商品的单价是乙商品单价的2倍少10元,设未知数,并用不等式表示出上述关系;
【答案】解:设乙商品的价格为x元,则甲商品的价格为(2x-10)元,
由题意得,x+2x-10>100.
即不等式为:x+2x-10>100.
【解析】【分析】设乙商品的价格为x元,则甲商品的价格为(2x-10)元,然后根据单价总和超过100元就可列出不等式.
22.如图是一个工业开发区局部的设计图,河的同一侧有两个工厂A和B,的长表示两个工厂到河岸的距离,其中E是进水口,D、C为污水净化后的出口.已知米,米,求两个排污口之间的水平距离.
【答案】解:∵,
∴,
∴,
∵,
∴,
∴,
∴米.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判断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
23.如图,一架25m长的梯子(AC)斜靠在与地面(OA)垂直的墙(OC)上,梯子底端离墙7m.
(1)这架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有多高?
(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m,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多少米?
【答案】(1)解:在Rt△AOC中,AC=25m,AO=7m,
所以CO==24(m).
答:这架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有24m高。
(2)解:因为OD=CO-CD=24-4=20(m),
在Rt△BOD中,BD=AC=25m,
所以BO==15(m)
所以AB=BO-AO=8(m).
答: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m。
【解析】【分析】(1) 在Rt△AOC中, 由题意易得AC=25m,OA=7m,接着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
(2)由 OD=CO-CD得OD=20m,在Rt△BOD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进行求解.
24.如图,在钝角△ABC中,BC=9,AB=17,AC=10,AD⊥BC于D,求AD的长.
【答案】解:设CD=x,则BD=9+x.
在Rt△ACD中,AC2=AD2+CD2,即102=AD2+x2①;
在Rt△ABD中,AB2=AD2+BD2,即172=AD2+(9+x)2②.
②-①,得:189=81+18x,
解得:x=6,
将x=6代入①,得:100=AD2+36,
解得:AD=8或AD=-8(舍去).
∴AD的长为8.
【解析】【分析】设CD=x,则BD=9+x,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102=AD2+x2①、172=AD2+(9+x)2②,利用②-①可求出x的值,将x的值代入①中即可求出AD的长度.
25.如图, 平分 , .
(1) 与 相等吗?为什么?
(2)若 , ,求 的度数.
【答案】(1)解:相等,理由如下:
∵ 平分 ,
.
∵ ,

(2)解:∵ ,则设 ,
由(1)知 ,
∴ .
∵ ,
∴ ,
解得 ,
∴ .
【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证明 与 相等;(2)设 ,根据(1)中的结论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26.以下是圆圆解不等式组
的解答过程.
解:由①,得,
所以.
由②,得,
所以,
所以.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是.
圆圆的解答过程是否有错误?如果有错误,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答案】解:圆圆的解答过程有错误,
正确的解答过程如下:
由①,得,
所以,
所以;
由②,得,
所以,
所以,
所以,
将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是.
【解析】【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不等式组的解法求解即可。
27. 如图,在中,的延长线于E,的延长线于F,M为BC的中点,分别连接ME、MF、EF.
(1) 若,,求的周长;
(2) 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解:∵CE⊥BA,BF⊥CA,
∴∠BFC=∠BEC=90°,
∵M为BC的中点,BC=8,
∴,.
又∵EF=3,
∴△EFM的周长=EF+FM+EM-3+4+4=11.
故△EFM的周长为11.
(2)解:∵∠BEC=90°,M为BC的中点
∴,
∴∠ABC=∠BEM=28°
∴∠EMC=∠ABC+∠BEM=56°
∵∠BFC=90°,M为BC的中点,
∴,
∴∠CFM=∠ACB=48°
∴∠BMF=∠CFM+∠ACB=96°,
∴∠EMF=180°-∠EMC-∠BMF=180°-56°-96°=28°
故∠EMF的度数为28°.
【解析】【分析】(1)先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求出EM和FM的长度,再结合EF的长度计算△EFM的周长;
(2)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出相关角度,进而计算∠MFE的度数.
28.如图,点 在同一直线上, ,过点 分别作 , , .若 与 交于点G,试证明 平分 ;
【答案】证明:∵AE=CF,
∴AF=CE,
∵DE⊥AC,BF⊥AC,
∴∠BFA=∠DEC=90°,
∵在Rt△BFA和Rt△DEC中,

∴Rt△BFA≌Rt△DEC(HL),
∴BF=DE,
∴在△BFG和△DEG中,

∴△BFG≌△DEG(AAS),
∴EG=FG,
∴BD平分EF.
【解析】【分析】由AE=CF,可推出AF=CE,再由DE⊥AC,BF⊥AC,AB=CD,推出Rt△BFA和Rt△DE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推出BF=DE,再证△BFG和△DEG全等,即可推出结论,
29.如图BD、CE是△ABC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上,CQ=AB.判断线段AP和AQ的大小、位置关系,并证明.
【答案】解: , ,
理由:如图,
∵ 、 是 的高,
∴ ,
∴ .
在 与 中,

∴ ,
∴ , ,
∵ ,
∴ ,
∴ ,
∴ .
【解析】【分析】 , , 理由如下: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CDB=∠CEA=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对顶角相等,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1=∠2,从而利用SAS判断出△ABP≌△AC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P=AQ,∠P=∠CAQ,进而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与及等量代换得出∠CAQ+∠PAD=90°,即∠PAQ=90°,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AP⊥AQ.
30.如图,是等边三角形,D是上一点,,,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是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
∴,,
∴是等边三角形.
【解析】【分析】利用“SAS”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即可得到是等边三角形。
31.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D,平分交于点E,若,求的度数.
【答案】解:,分别是、的角平分线,,.


,,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由,分别是、的角平分线,得到,和,得到,结合外角与内角关系,即可求解.
32.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E在BA的延长线上,且EC∥AD.证明:△ACE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证明:∵AD平分∠BAC,
∴∠BAD=∠CAD,
∵EC∥AD,
∴∠BAD=∠E,∠CAD=∠ACE,
∴∠E=∠ACE,
∴△ACE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D=∠CA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D=∠E,∠CAD=∠ACE,利用等量代换可得∠E=∠AC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证结论.
33.解不等式组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答案】解:对不等式组 ,
解不等式①,得: ,
解不等式②,得:x<4,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4,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解析】【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组的解法求解解集,再在数轴上画出解集即可。
34.八年级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外出旅游,有名家长代表随团出行,甲旅行社说:“如果名家长代表都买全票,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名家长代表在内,全部按票价的折(即按全票的收费)优惠”,若全票价为元.请你通过计算说明:旅游人数在什么范围时选择甲旅行社费用较少?
【答案】解:设学生人数为x时,选择甲旅行社更省钱.
甲旅行社的收费是:,
乙旅行社的收费是:,
由题意得,解得:.
旅行人数大于(人).
当旅行人数大于50人时,选择甲旅行社更省钱.
【解析】【分析】设学生人数为x时,选择甲旅行社更省钱,根据甲旅行社的优惠方案“如果10名家长代表都买全票,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可得甲旅行社收取的费用为(400+20x)元,根据乙旅行社的优惠方案“ 包括10名家长代表在内,全部按票价的6折(即按全票的60%收费)优惠 ”可得乙旅行社收取的费用为(240+24x)元,由甲旅行社收取的费用比乙旅行社收取的费用少建立不等式,求解可得答案.
35.如图,已知,,,请问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解: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
∴,
∵,
∴,
∵ ,

∴,
∴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分析】由垂直的定义可得∠C=90°,可得AB=AC=,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得是直角三角形 .
36.如图,在中,,,,垂直平分,交、于D、E,连接,则的周长是多少?
【答案】解:∵,,,
∴,即,
∴,
∵垂直平分,
∴,
∴.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可得,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周长进行边之间的转换.
37.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多少米?
【答案】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
其中 , , ,求BD的长,
过点D作 ,则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在 中, ,
答: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10米.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如图,过点D作 ,则四边形 是矩形,故可得AE,DE的长度,在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3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cm,其中一边长是4cm,求这个三角形的边长.
【答案】解:当腰长为4cm时,
∵周长为18cm,
∴底边长为:18-2×4=10,
∵4+4=8<10,
∴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当4cm为底边时,
腰长为(18-4)÷2=7,
∵4cm,7cm,7cm能组成等腰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边长为:4cm、7cm、7cm.
【解析】【分析】分别讨论4cm为腰或底边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结合周长即可得答案.
39.如图,在△ABC中,∠BAC=90°,CD//AB交BD于点D,已知∠1=32°,∠D=29°,试说明BD平分∠ABC.
【答案】解:∵CD//AB,∠D=29°,
∴∠ABD=∠D=29°,
∵∠A=90°,∠1=32°,
∴∠ABC=90°﹣32°=58°,
∴∠DBC=∠ABC﹣∠ABD=58°﹣29°=29°,
∴∠ABD=∠DBC,
∴BD平分∠ABC.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D=∠D=29°,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出∠ABC=58°,从而求出∠DBC=∠ABC-∠ABD=29°,得出∠ABD=∠DBC, 即可得出答案.
40.如图,在中,是高,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求和的度数.
【答案】解:∵是上的高,
∴,
又∵,
∴,
∵,平分,
∴,,
∵平分,
∴,
∴.
【解析】【分析】在中,根据两锐角互余得出,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41.“六一”期间,各商场举行“六一欢乐购”的促销活动,其中甲、乙两商场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一次性购物超过100元,超过部分8折优惠;在乙商场一次性购物超过50元,超过部分9折优惠,顾客到那家商场购物花费少?
【答案】解:设购物为x元,(1)当x≤50时,在甲、乙都不享受优惠,因此到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2)当50100时,
若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则
100+0.8(x-100)<50+0.9(x-50)解得,x>150
这就是说,累计购物超过150元时,甲商场购物花费少
若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则
50+0.9(x-50)<100+0.8(x-100)
解得,x<150
这就是说,累计购物超过100而不超过150元时,乙商场购物花费少
若到甲、乙商场购物花费一样,则
100+0.8(x-100)=50+0.9(x-50)
解得x=150
这就是说,累计购物150元时,甲、乙商场购物花费一样
【解析】【分析】 设购物为x元, 分三种情况讨论:(1)当x≤50时,在甲、乙都不享受优惠,因此到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2)当50100时, 若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 列出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即可求出累计购物超过150元时,甲商场购物花费少 ; 若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 列出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即可求出累计购物超过100而不超过150元时 ,甲商场购物花费少 ; 若到甲、乙商场购物花费一样, 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求出累计购物150元时,甲、乙商场购物花费一样 .
42.(1)计算:.
(2)如图,已知.如果,,求的长.
【答案】(1)解:原式

(2)解:,

∵,


【解析】【分析】(1)先根据任何非零数的0次幂都等于1及有理数的乘方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再计算出,然后计算BE+CE即可.
43.如图,等边△ABC中,过顶点A在AB边的右侧作射线AP,∠BAP=α(30°<α<120°).点B与点E关于直线AP对称,连接AE,BE,且BE交射线AP于点D,过C,E两点作直线交射线AP于点F.
(1)当α=40°时,求∠AEC的度数;
(2)在α变化过程中,∠AF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写出变化的范围;如果不变化,求∠AFE的大小;
(3)探究线段AF,C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BAC=∠ACB=60°,AB=BC=AC,
∵点B与点E关于直线AP对称,且BE交射线AP于点D,
∴BD=DE,BE⊥AP,
∴AB=AE,∠BAD=∠EAD,
∴AB=BC=AC=AE,
∴;
当∠BAP=α=40°时,如图1,
∴∠BAD=∠EAD=40°,
∴∠CAE=∠BAD+∠EAD﹣∠BAC=20°,
∴∠AEC=∠ACE=80°;
(2)解:当30°<α≤90°时,60°<2α≤180°,D,F在射线AP上,
∴∠BAD=∠EAD=α,
∴∠CAE=∠BAD+∠EAD﹣∠BAC=2α﹣60°,
∴∠AEC=∠ACE=120°﹣α,
∴∠AFE=180°﹣∠AEC﹣∠EAD=60°;
当90°<α<120°时,180°<2α<240°,D,F在点A的两侧,如图2,
∵点B与点E关于直线AP对称,且BE交射线AP于点D,
∴BD=DE,BE⊥AP,
∴∠BAD=∠EAD,AB=AE,
∵∠BAP=α,
∴∠EAP=∠BAP=α,AB=AC,
∴∠EAC=2α﹣60°,
∴∠AEC=∠ACE=120°﹣α,
∴∠AFE=180°﹣∠AEC﹣∠EAP=60°;
综上所述,当30°<α<120°时,∠AFE=60°,不变.
(3)解:当30°<α≤60°,连接BF,在FA上截取FH=FC,连接CH,如图3,
由(2)知∠AFE=60°,
∴△HFC是等边三角形,
∴∠HFC=∠FHC=∠FCH=60°,FH=FC=HC,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60°,BC=AC,
∴AP为BE中垂线,
∴BF=EF,∠FDE=90°,
又∵∠AFE=60°,
∴∠DEF=90°﹣∠AFE=30°,
∴EF=2DF=BF;
∵∠ACB=∠HCF=60°
即∠ACB﹣∠HCB=∠HCF﹣∠HCB,
∴∠ACH=∠BCF,
∴△ACH≌△BCF(SAS),
∴AH=BF,
∴AH=BF=EF=2DF,
∴AF=AH+HF=2DF+CF;
当60°<α<120°,连接BF,在FA上截取FH=FC,连接CH,如图4,
由(2)知∠AFE=60°,
∴△HFC是等边三角形,
∴∠HFC=∠FHC=∠FCH=60°,FH=FC=HC,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60°,BC=AC,
∵点B与点E关于直线AP对称,且BE交射线AP于点D,
∴AP为BE中垂线,
∴BF=EF,∠FDE=90°,
又有∠AFE=60°,
∴∠DEF=90°﹣∠AFE=30°,
∴EF=2DF=BF;
∵∠ACB=∠HCF=60°
即∠ACB+∠ACF=∠HCF+∠ACF,
∴∠ACH=∠BCF,
∴△ACH≌△BCF(SAS),
∴AH=BF,
∴AH=BF=EF=2DF,
∴AF=AH﹣HF=2DF﹣CF;
【解析】【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B=BC=AC=AE,∠BAD=∠EAD,∠BAD=∠EAD=40°,所以∠CAE=∠BAD+∠EAD﹣∠BAC=20°,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ACE=180° ∠CAE2 ,从而代入计算可得答案;
(2)因为α ( 30°<α<120° )是在变的,所以需要考虑特殊点的位置进行判断,把∠AFE表示出来即可,①当30°<α≤90°时,D,F在射线AP上,有∠BAD=∠EAD=α,CAE=∠BAD+∠EAD﹣∠BAC=2α﹣60°,∠AEC=∠ACE=120°﹣α,所以∠AFE=180°﹣∠AEC﹣∠EAD=60°;
②当90°<α<120°时,D,F在点A的两侧,有BD=DE,BE⊥AP,∠BAD=∠EAD,AB=AE,由∠BAP=α,得∠EAP=∠BAP=α,AB=AC,∠EAC=2α﹣60°,∠AEC=∠ACE=120°﹣α,∠AFE=180°﹣∠AEC﹣∠EAP=60°;故不变;
(3)当α( 30°<α<120° )变动时,对应的AF,CF,DF也随着变动,要求它们之间的关系,即需要把它们换到一条直线上计算,①当30°<α≤60°,连接BF,在FA上截取FH=FC,连接CH,如图3,
由(2)可得△HFC是等边三角形,有∠HFC=∠FHC=∠FCH=60°,FH=FC=HC,又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可证△ACH≌△BCF(SAS),即AH=BF,AH=BF=EF=2DF,得AF=AH+HF=2DF+CF;
②当60°<α<120°,连接BF,在FA上截取FH=FC,连接CH,如图4,由(2)可得△HFC是等边三角形,∠HFC=∠FHC=∠FCH=60°,FH=FC=HC,又由△ABC是等边三角形,用SAS证△ACH≌△BCF,即有AH=BF,AH=BF=EF=2DF,所以AF=AH﹣HF=2DF﹣CF.
44.如图,在中,边的垂直平分线交边于点,边的垂直平分线交边于点,垂足分别为点,点,已知,求的度数.
【答案】解:垂直平分边,垂直平分边,垂足分别为点,点,
,,,
,,

在四边形中,,

在中,

【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性质得出∠MAN,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C,即可知∠BAD+∠CAE,进而利用,即可求得的度数 .
45.已知.
(1)如图甲,已知为直线上一点,,且位于直线上方.
当平分时,度数为 ▲ ;
点在射线上,若射线绕点逆时针旋转,请判断和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乙,是一个小于的钝角,,从边与边重合开始绕点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小于,当时,求:的值.
【答案】(1)解:,在直线上,

,,
平分,


故答案为:;
当在的右侧时,射线绕点逆时针旋转,






当在的左侧时,射线绕点逆时针旋转,如图,
此时,而,则,则,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
(2)解:,,
,,


当在内部时,如图,设,
则,,
,,

解得,

当,在内部时,如图,
设,则,,




解得,
此时,,即,
则,故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在内部时,在外部,如图,
设,则,,
,,


解得,
,即,故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都在外部时,如图,
设,则,,
,,


解得,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运算,角的旋转定义的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求解代数式的值.
(1)①先求解,,再求解,,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②当在的右侧,射线绕点O逆时针旋转,求解,,结合 当在的左侧,射线绕点O逆时针旋转,如图,此时,而,则,则,不符合题意,舍去.
(2)由,设,可得,,,分情况讨论:当在内部时,如图,设,当,在内部时,如图,设,当在内部,在外部时,如图,设,当,都在外部,如图,再分别建立方程求解x,y之间的关系,再求解比值即可,
46.若一个不等式(组)A有解且解集为,则称为A的中点值,若A的解集中点值是不等式(组)B的解(即中点值满足不等式组),则称不等式(组)B对于不等式(组)A中点包含.
(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A:,以及不等式B:,请判断不等式B对于不等式组A是否中点包含,并写出判断过程;
(2)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C:和不等式组D:,若不等式组D对于不等式组C中点包含,求m的取值范围;
(3)关于x的不等式组E:和不等式组F:,若不等式组F对于不等式组E中点包含,且所有符合要求的整数m之和为12,求n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1)不等式B对于不等式组A中点包含,判断过程如下:
解不等式组A:,得:,∴A的解集中点值为,
∵在不等式B:范围内,
∴不等式B对于不等式组A中点包含.
(2)解:(2)解不等式组C:,得:,
解不等式组D:,得:,
∵不等式组D对于不等式组C中点包含,∴不等式组C和不等式组D有解,
∴,解得:,
∴当时,不等式组C的解集为,不等式组D的解集为,
∵C的中点值为,且D对于不等式组C中点包含,
∴,解得:,
又∵,∴.
先解不等式组C和不等式组D,根据不等式组有解,得出.
(3)解:(3)解不等式组E:,得:,
解不等式组F:,得:,∴E的中点值为,
∵不等式组F对于不等式组E中点包含,
∴,解得:,
∵所有符合要求的整数m之和为12,
∴整数m可取3、4、5,或、、0、1、2、3、4、5.
∴或.
【解析】【分析】(1)先解不等式组A,进而得出A的解集中点值,再根据“中点包含”的定义判断即可;
(2)先解不等式组C和不等式组D,根据不等式组有解,得出,求出C的解集中点值,再根据“中点包含”的定义求解即可;
(3)先解不等式组E和不等式组F,求出E的解集中点值,再根据“中点包含”的定义求得,然后根据整数m之和为12,得到的可能取值,进而得出n的取值范围即可.
(1)解:不等式B对于不等式组A中点包含,判断过程如下:
解不等式组A:,得:,
∴A的解集中点值为,
∵在不等式B:范围内,
∴不等式B对于不等式组A中点包含;
(2)解:解不等式组C:,得:,
解不等式组D:,得:,
∵不等式组D对于不等式组C中点包含,
∴不等式组C和不等式组D有解,
∴,解得:,
∴当时,不等式组C的解集为,不等式组D的解集为,
∵C的中点值为,且D对于不等式组C中点包含,
∴,
解得:,
又∵,
∴.
先解不等式组C和不等式组D,根据不等式组有解,得出,再求出
(3)解:解不等式组E:,得:,
解不等式组F:,得:,
∴E的中点值为,
∵不等式组F对于不等式组E中点包含,
∴,解得:,
∵所有符合要求的整数m之和为12,
∴整数m可取3、4、5,或、、0、1、2、3、4、5.
∴或.
47.定义:使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同时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此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完美解”.
例:已知方程与不等式,当时,,同时成立,则称“”是方程与不等式的“完美解”.
(1)已知①,②,③,则方程的解是不等式 (填序号)的“完美解”;
(2)若是方程与不等式组的“完美解”,求的取值范围;
(3)若(,是整数)是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一组“完美解”,求整数a的值.
【答案】(1)③
(2)依题意得,即∴.
将代入不等式组得,解得.
∴.
∴的取值范围为.
(3)解:∵是方程组的解,∴
将其代入不等式组得,解得.
∵a为整数,
∴,4,5,6,7.
∵为整数,
∴或7.
【解析】【解答】解:(1)∵,解得:,
∵①,∴,
②,∴,
③,∴
∴程的解是不等式③的“完美解”;
【分析】(1)先求得方程的解,再分别解三个不等式,再根据新定义的含义,作出判断,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得到,求得,得到,再建立不等式组,求得,得到,从而可得答案;
(3)先求解,将其代入不等式组得,解得.再确定a的整数值,即可得到答案.
48.为等边三角形,射线经过点A,,画点B关于射线的对称点D,连接、交直线于点E.
(1)如图,当时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若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的度数.
【答案】(1)解:①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截取,则点是点关于射线的对称点,连接、交直线于点E,如图:
②,证明如下:
在上截取,如图:
∵是等边三角形,

由对称可知:

∵,
∴,,

∴,
由对称可知:,,
∴,
∴是等边三角形,
∴, ,
在和中,

∴,
∴,
∵,
∴;
(2)的值为或.
【解析】【解答】(2)解:当是等腰三角形,①当时,如图:
∵垂直平分,
∴,
∴,
∴是等边三角形,
∴;
②当时,如图:
∴垂直平分,
∵垂直平分,

③当时,如图:
∴垂直平分,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是等腰三角形,的值为或.
【分析】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1)①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截取,连接、交直线于点E;
②在上截取,则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利用对称的性质可得:利用角的运算可推出,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根据,利用线段的运算可证明;
(2)分三种情况: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再结合三点共线的性质可求出角的度数.
(1)解:①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截取,则点是点关于射线的对称点,连接、交直线于点E,如图:
②,证明如下:
在上截取,如图:
∵是等边三角形,

由对称可知:

∵,
∴,,

∴,
由对称可知:,,
∴,
∴是等边三角形,
∴, ,
在和中,

∴,
∴,
∵,
∴;
(2)解:当是等腰三角形,
①当时,如图:
∵垂直平分,
∴,
∴,
∴是等边三角形,
∴;
②当时,如图:
∴垂直平分,
∵垂直平分,

③当时,如图:
∴垂直平分,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是等腰三角形,的值为或.
49.已知直线MN∥PQ,点A在直线MN上,点B、C为平面内两点,AC⊥BC于点C.
(1)如图1,当点B在直线MN上,点C在直线MN上方时,延长CB交直线PQ于点D,则∠CAB和∠CDP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
(1)如图2,当点C在直线MN上且在点A左侧,点B在直线MN与PQ之间时,过点B作BD⊥AB交直线PQ于点D.为探究∠ABC与∠BDP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过点B作BF∥MN.请根据他的思路,写出∠ABC与∠BDP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3,在(2)的条件下,作∠ABD的平分线交直线MN于点E,当∠AEB=2∠ABC时,直接写出∠ABC的度数.
(3)如图4,当点C在直线MN上且在点A左侧,点B在直线PQ下方时,过点B作BD⊥AB交直线PQ于点D.作∠ABD的平分线交直线MN于点E,当∠BDP=2∠BEN时,请补充图形并直接写出∠ABC的度数.
【答案】(1)解:结论:∠ABC=∠PDB.
理由:如图2中,
∵MN∥PQ,BF∥MN,
∴BF∥PQ,
∴∠PDB=∠DBF,
∵AC⊥BC,AB⊥BD,
∴∠ACB=∠ABD=90°,
∵∠CBF+∠ACB=180°,
∴∠CBF=∠ABD=90°,
∴∠ABC=∠DBF,
∴∠ABC=∠PDB.
(2)∠ABC=15°
(3)如图4中,图形如图所示,设BE交PQ于J.
∵∠BDP=2∠BEN,
∴可以假设∠BEN=x,则∠BDP=2x,
∵MN∥PQ,
∴∠BEN=∠PJE=x,
∵∠ABD=90°,BE平分∠ABD,
∴∠ABE=∠EBD=45°,
∵∠BDJ+∠BJD+∠DBJ=180°,
∴180°﹣2x+180°﹣x+45°=180°,
∴x=75°,
∵∠BCE=90°,
∴∠EBC=90°﹣75°=15°,
∴∠ABC=∠ABE﹣∠EBC=45°﹣15°=30°.
【解析】【解答】解:(1)如图1中,
∵AC⊥CD,
∴∠C=90°,
∴∠CAB+∠ABC=90°,
∵MN∥PQ,
∴∠PDB=∠ABC,
∴∠CAB+∠PDC=90°.
故答案为:∠CAB+∠PDC=90°.
【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条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2)结论:∠ABC=∠PDB.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
(3)设∠ABC=x,则∠AEB=2x,根据∠CBE+∠AEB=90°,构建方程求解即可;
(4)设BE交PQ于J.设∠BEN=x,则∠BDP=2x,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构建方程求解即可。
50.我们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对垂四边形".
(1)如图1,四边形ABCD为"对垂四边形".求证:.
(2)如图2,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连接AE,BE,CE和DE,AC与BD交于点.若.求证:四边形ABCD为“对垂四边形”
(3)如图,四边形ABCD为"对垂四边形",,,求CD的长.
【答案】(1)证明: (1) ∵四边形ABCD为“对垂四边形”,
由勾股定理得,
(2)解:,
∴四边形ABCD为“对垂四边形”;
(3)解:过点A作 ,交CD延长线于点H,
设 则
∵四边形ABCD为“对垂四边形”,
(舍去) ,)
∴CD的长度1.
【解析】【分析】(1) 由“对垂四边形”的定义得出, 则
,由勾股定理得 即可得出结论;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 由角的数量关系可得 可得 可得结论;
(3) 过点A作 交CD延长线于点H,设 则 由“对垂四边形”的定义可得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 由勾股定理可求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