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本溪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八年级期中检测
地理试卷
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4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中国疆域辽阔,读图,结合所学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跨南、北半球,跨纬度广
B.我国少部分地区位于寒带
C.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D.我国是一个内陆国
2.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A.同一时刻,不同景象 B.同一季节,不同衣着
C.同一座山,不同景观 D.同处平原,不同耕作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愈发严峻,2022年人口已开始负增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读图,完成下列3-4小题。
3.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2012年 B.2016年 C.2021年 D.2022年
4.下列政策,从长期看有助于促进人口出生率提升的是( )
①提高生育津贴 ②教育双减,降低教育成本
③提升女性受教育水平 ④增加女性就业岗位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净化海水等生态功能。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工作,成为世界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读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分布图(2019年),完成下面5-6小题。
5.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 )
A.渤海沿岸 B.黄海沿岸 C.东海沿岸 D.南海沿岸
6.拥有2个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
A.闽、桂 B.桂、粤 C.闽、粤 D.浙、台
因地理环境差异,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结合下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景观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
A.藏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傣族
8.该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黑龙江省 D.内蒙古自治区
读济南和五道梁气温、降水资料,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
9.对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道梁4月份平均气温高于济南
B.五道梁8月份平均降水量高于济南
C.济南8月份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
D.济南4月份平均降水量低于五道梁
10.形成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位置 B.海陆位置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球自转影响 D.纬度高低不同
12.关于图中季风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西北季风,来自太平洋
B.②是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
C.③相比,③影响我国降水范围更广
D.③是冬季风,难以越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未来我国将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读图,据此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从西安到成都,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内蒙古高原 ②祁连山 ③秦岭 ④四川盆地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4.西安到成都的高铁施工难度大,主要原因是该铁路段( )
A.穿越众多的河流和山脉 B.经过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C.穿过的地区为高寒气候区 D.穿过的地区人烟稀少
15.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郑州到兰州的高铁跨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长江在重庆附近的流向由东北向西南
C.银川到西安的高铁经过少数民族自治区
D.大同到西安的高铁经过亚热带地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每空1分)
16.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但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开展了一次“夸夸我家乡”的比赛活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
【我的家乡邻国多】
(1)甲同学的家乡在______(填省级行政区全称),是我国位置最西的省级行政区,距离东部的太平洋很遥远。和邻省青海省相比,甲同学家乡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是______。
【我的家乡冰雪多】
(2)乙同学的家乡冬季银装素裹,在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中纬度最______(选填“低”或“高”),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位于该省级行政区。
【我的家乡热量足】
(3)丙同学的家乡完全位于______(五带),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
【我的家乡邻居多】
(4)丁同学的家乡与______个省级行政区相邻。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7分)
材料一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于2016年10月推出“漫步中国”专辑其中一条漫步路线是“走胡线”。(“胡线”即“胡焕庸线”,是指黑河、腾冲两地的连线)
材料二 “走胡线”为四个地段:东北段,山西段,陕西段,西南段。下图为“走胡线”示意图。
(1)B______(山脉)与______(河流)构成了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界限是______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也是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走胡线”的山西段和陕西段主要位于______—(地形区),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南部人口______(稀疏/稠密),从自然因素分析,“走胡线”以东人口主要分布地区的地形类型以______、丘陵为主。
18.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我国为例探究“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请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6分)
探究主题: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
探究资料:中国地形图(图1),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图2),黄河、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图3),黄河、长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图4)。
探究过程:
(1)古有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形容黄河,今有歌词“你从雪山走来……”赞美长江,说明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势都很高,两河均发源于______(地形区)。
(2)长江与黄河的______游都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因为______。
(3)据图4分析,长江、黄河的汛期都集中出现在______季:请从气候方面分析长江流量大于黄河流量的原因______。
(4)黄河、长江下游都形成了面积较大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种现象表明______对地形有塑造作用。
19.某校地理小组通过网络了解到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城市看海”“汽车变船”等现象,因此,开展了“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的实践活动,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任务一: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研究地面状况对吸水、渗水的影响。
【实验材料】长方形多孔木槽、斜木架、草皮、不透水砖、脸盆、酒水壶等
【实验步骤】
①将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多孔木槽固定在相同倾角的斜木架上;②将甲、乙脸盆分别放在多孔木槽正下方;③将草皮、不透水砖分别铺在多孔木槽里;④将洒水壶里的水用相同的速度和水量分别浇在草皮、不透水砖上;⑤观察甲、乙脸盆里的水量。
【实验结论】
(1)下雨时能吸水、渗水的是______。(填“草地”或“不透水砖”)
【实验现象】
(2)甲、乙两个脸盆内水量较多的是______。
任务二:图表分析,发现规律
(3)如图所示,从干湿地区角度看,“海绵城市”主要位于湿润区和______读图,判断北京市吸水、储水功能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__季。
任务三:寻找措施,解决问题“海绵城市”运用生态城市理念,打造海绵体,下雨时吸水,储水,净水,渗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4)“海绵城市”可以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与其原理相似的措施是______(填“兴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缓解某些城市______问题。
本溪市2025—2026学年上八年级期中地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5CACBD6—10BDBCA11—15BBCA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6.(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对法——对外
处于边疆,邻国众多,适合发展对外贸易
(2)高(3)热带 琼(4)八(8)
17.(1)秦岭 淮河 1月0℃ 800(2)黄土高原(3)稠密平原
18.(1)青藏高原(2)上 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3)夏 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比黄河丰富(4)河流
19.(1)草地(2)甲(3)半湿润区 夏(4)兴建水库 内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