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北魏律遵循汉魏以来礼法结合的法律发展趋势,法律不但严惩不孝的行为,还有“代昌宁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模拟考刑”的相关规定,即同系血亲成为法理意义上的共同体,父兄有犯,则子弟应“诣阙历史试卷请罪”,子弟有坐,则父兄宜“乞解所司”。据此可知A.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治理的创新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B.体现灵活务实的统治理念C.儒家思想已成为北魏的正统思想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D.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4.唐代,有人问孙思邈:“名医愈疾,其道如何?”孙思邈回答,天地和人体虽有不同,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但又有共同的规律,这就是“造化必然之理”,而“造化必然之理”就是气和阴阳五注意事项:行的变化之“道”。这表明孙思邈的医学理念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A.兼综百家而融为一体B.蕴含着理性主义精神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C.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D.彰显了民本思想光辉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这说明朱熹认为北宋制度设计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A.根本上杜绝了割据存在的隐患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B.统治者注重吸取历史教训1.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常被学者以天象作喻。其中,“繁星点点”C.州郡权力由中央掌握加强集权象征着文明初现时的多样与分散,“星河渐聚”则展现出文明汇聚、国家雏形初现的过程,而“银河横跨”则形象地展现出统一大帝国的辉煌。与“星河渐聚”相契合D.导致地方积贫积弱局面的历史阶段描述是6.王守仁提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其归要在于有益于利A.旧石器时代人类迁徙的广泛性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日:四民异业而同道。”这一主张B.新石器时代部落文化的多元性A.诠释了文人的民生治理观念C.青铜时代邦国联盟的逐渐形成B.强调阶层等级秩序不可逾越D.铁器时代大一统国家初步建立C.推动明代重农抑商政策转变2.《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D.表明耕读传家优于工商技艺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7.明清时期,山西票号在选择伙计时,确定了“用乡不用亲”的原则,一般只聘用同乡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人,并且要由当地有身份的乡绅或资质丰厚的商铺进行担保,担保人要对被保人负连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带责任。这一举措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A.增强了票号的社会信誉B.促进了商帮的形成发展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C.强化了儒家的伦理观念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三历史CR·第1页(共8页)高三历史CR·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