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20分。
1.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清风徐来 B. 水落石出 C. 伐薪烧炭 D. 愚公移山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 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C. 用水银制作温度计 D. 用酒精作实验室燃料
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装入粉末 B. 倾倒液体
C. 检验氧气 D. 收集氧气
4.下列关于化学上的归类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氧气、冰水、过氧化氢溶液
B. 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
C. 缓慢氧化:蜡烛燃烧、人的呼吸、光合作用
D. 由分子构成:氧气、水、二氧化碳
5.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3属于空气污染物,而 2供给呼吸——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气体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第 1 页,共 10 页
6.氧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氧气制取、收集及性质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可通过分液漏斗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获得平稳气流
B. 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 导管口通入
C. 实验中明显的错误是没有在瓶底预留少量水
D. 实验时夹木炭的坩埚钳应该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7.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温度、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
图所示。其中 点打开了止水夹。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 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整个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B. 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C. 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 点后压强增大是因为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8.“漫天烟花耀盛世”国庆节期间多地通过燃放烟花祝贺祖国华诞,有关烟花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烟花的火药呈黑色,说明可能含有木炭粉
B. 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
C. 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磷粉
D. 燃放烟花后,有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硫粉
第 2 页,共 10 页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实
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 段滤纸条先变
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 段滤纸条更
快变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使用气球可缓冲管内气压
B. 实验一中观察到滤纸条变红,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C. 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该实验无法判断相同条件下氨气与空气的密度大小
10.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 排水法测定氧气的体积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第 3 页,共 10 页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40分。
11.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维方式。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1)变化Ⅰ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______(填“降温”或“升
温”)。
(2)该图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图______(填序号)。
(3)有关该物质的两个变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每个 分子由3个硫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变化Ⅰ、Ⅱ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分子
C.在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D.变化Ⅱ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
如图甲是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4)图甲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中酚酞溶液______,而 、 中液体无变化的现象,该变化的微观原
因是______。
(5)某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该实验中能观察到滤纸条上的酚酞液点______的
现象,该装置与图甲实验的装置相比,优点有______。
(6)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4 页,共 10 页
图中微粒表示离子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12.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从分类角度:
(1)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2)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填微粒名称)。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则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分
子数之比约为______。
从变化角度:
(4)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 196℃,氧气沸点 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
1
到的现象是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5
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5)变化Ⅰ发生的变化为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6)如图是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氨气( 3)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
B.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都不变
第 5 页,共 10 页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从环保角度:
(7)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13.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即反应快慢)的因素,化学学习小组以过氧
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三个小组均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
收集20 氧气所需的时间。
组:探究催化剂种类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各取10 10%过氧化氢溶液于注射器(此时注射器中无气体),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红砖粉
末、氧化铜( )各0.5 ,分别注入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图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试剂 二氧化锰 红砖粉末 氧化铜
时间/ 10 60 20
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锰、氧化铜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
(1)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质疑,认为需要再补充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红砖粉末有没有催化作用,其操
作为______。
组: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取10 5%过氧化氢溶液,加入0.5 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1。
乙同学:取10 2.5%过氧化氢溶液,加入0.5 氧化铜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2。
(2)实验结果 1______ 2(填“>”、“=”或“<”)。乙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
结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丙同学:对该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其原因是______。
组: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10 5%过氧化氢溶液和0.5 氧化铜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和50℃热水中,
记录时间分别为 3、 4,且 3 > 4。
(4)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______。
(5)反思:
①小聪同学认为,在上面的实验中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氧化铜和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应
补充实验证明这些物质在反应前后的______和______保持不变才行。
第 6 页,共 10 页
②通过测量各生成20 氧气所需的时间,也可以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反应快慢。
③实验中使用注射器时,应______(填“快速”或“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原因是
______。
14.“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新型肺炎”重症患
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也和“富氧空气”差不多,化学兴趣小组欲混制
“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
(2)如图1,集气瓶容积为250 ,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定体积的氧气体积分数为40%
的“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管______(选“ ”或“ ”)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120 水,再通入
氧气排出______ 水。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图2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 ,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
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图。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80 ;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
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8 。
(3)装入试剂前,应先______。
(4)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
(5)操作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6)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
第 7 页,共 10 页
(7)若操作①量筒读数时仰视,操作③量筒读数时俯视,则测得实验结果______(选填“偏大”、“偏小”
或“无影响”)。
实验三: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图:
(8)结合图3,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______。
(9)结合图4,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______。
实验四: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探究
(10)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
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5。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B.该实验证明,蜡烛、红磷与白磷燃烧时所需的氧气浓度为:白磷<红磷<蜡烛
C.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D.三个实验均需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第 8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物理;升温;
丙;

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从右向左依次变红;节约试剂、比较环保;

12.混合物;
氧分子;
4:1;
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
化学;


13.在试管中仅加入10 10% 2 2溶液,记录收集20 氧气所需的时间;
氧化铜
<;过氧化氢 → 水+氧气或 2 2 → 2 + 2;
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种类均不同,变量不唯一;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
①质量;化学性质;
第 9 页,共 10 页
②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③快速;防止缓慢推入时试管内产生较多气体使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难以推入
加热
14.高锰酸钾 →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
;80;
检查装置气密性;
点燃
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2%;
偏小;
一定范围内,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增大氧气的含量;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