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界片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九年级科学(含答案+答题卷 1.1-3.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界片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九年级科学(含答案+答题卷 1.1-3.2)

资源简介

三界片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九年级科学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四大题,33小题。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Cu-64 Na-23 Zn-65
试题卷Ⅰ(选择题)
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四种变化中,哪一项变化与其它三项变化有本质的区别(  )
A.冰熔化成水 B.用木料制家具
C.蜡烛燃烧 D.把一块方糖研磨成粉末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B.浓盐酸挥发
C.海水晒盐 D.铁生锈
3.下列选项中所表示的物质的性质,可以确定该物质是酸的是(   )
A.闻一下有酸味 B.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
C.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D.该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4.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
A.蔗糖水 B.柠檬汁 C.食盐水 D.肥皂水
5.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紫甘蓝的汁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绿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  )
A.食盐 B.食用纯碱 C.山茶油 D.食醋
6.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的是(  )
A.Fe B.Na2CO3 C.CuO D.CaCO3
7.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  )
A B C D
8.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  )
A.密度小 B.导电性强 C.导热性好 D.比热大
9.对于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一定含有H元素 B.可使酚酞变红的都是碱溶液
C.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与碱溶液反应 D.酸与碱反应一定不产生沉淀
1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C.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 + 3O2=2SO2 + 2H2O
11.如图所示是小球从P处落到地面后反复弹起与落下的运动轨迹。A、B、C、D四个位置中,重力势能最大的为(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胃酸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但是胃酸过多,就会伤及胃、十二指肠黏膜,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药物治疗可以口服抑酸剂,饮食治疗可以适当食用的食物是(  )
A.苹果pH=3.4 B.萝卜pH=4.6 C.土豆pH=5.4 D.板栗pH=8.8
13.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都属于非金属的是( )
A.汞 碘 B.溴 硫 C.磷 金 D.碳 铜
14.家里的铁锅、菜刀等都是由金属或合金制成的。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黄金项链 B.黄铜 C.不锈钢 D.铁锈
15.覆盆子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C20H30O) 、维生素C等物质。维生素A属于(  )
A.有机物 B.碱 C.氧化物 D.盐
试题卷Ⅱ(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 每空2分,共50分)
16.“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做‘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小科同学在阅读了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朵紫色的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她又将另一朵紫色的喇叭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里,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肥皂水显   (填“酸性”或“碱性”) 。
(2)小科同学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                   。
(3)喇叭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     性质相似。
17.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如图所示)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1)列车利用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来获取电能。碳滑板通常用石墨制成,是
因为石墨具有 性;石墨在常温下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发生变化,说明其化学性质 。
(2)建设高铁铁轨和机车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高铁建设使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
A.锰钢铁轨 B.车头前的玻璃钢
C.铝合金车厢 D.车厢内塑胶地板
(3)部分同学暑假乘高铁外出游玩,他们准备了在高铁上吃的食物,有面包、牛奶、香肠、水果、矿泉水等,其中牛奶中富含 。(某种金属元素)元素以促进骨骼发育。
18.跳台滑雪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
(1)北京冬奥会上某运动员在跳台滑雪比赛时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该运动员沿跳台从A点到B点的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是 ;
(2)跳台采用的人造雪可循环利用,体现绿色奥运理念。造雪时不断吸入水,喷出粉状雪,该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19.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I2+Na2S=2NaI+S↓; Br2+2KI=2KBr+I2
由此可判断:
①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
②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
20.如图所示为小科对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
(1)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小科的分类整理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铁粉、氧化铜、氢氧化镁、硫化钠、氯酸钾、醋酸,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过程,并总结相应的规律。
(1)C→CO2→H2CO3→CaCO3
   ,   ,  。
(2)根据上述两个转化过程,请归纳出非金属及其相关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在下面方框内填入相应物质类别的字母)
A.非金属 B.酸 C.非金属氧化物 D.盐
22.阅读下列材料。
新型铸铁材料 蠕墨铸铁在高碳铁液中加入稀土合金,得到断口呈“花斑”状,石墨为蠕虫状蠕墨铸铁(又称蠕铁)。蠕铁是具有片状和球状石墨之间的过渡形态铸铁,片状石墨和球状石墨内部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蠕铁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耐高温、强度大、断面敏感性小)、导热率高和抗氧化性能的新型铸铁材料。蠕铁广泛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汽车制动零件、排气管等。国产蠕铁中的蠕化剂均含有稀土元素,如稀土硅铁镁合金、稀土硅钙合金等。国产蠕铁技术冲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助推我国发动机制造技术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回答下列问题:
(1)蠕墨铸铁从材料分类看属于   材料(填“有机合成”或“金属”)。
(2)蠕墨铸铁作为发动机材料主要是利用其独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片状石墨和球状石墨的组成元素   (填“相同”或“不同”)。
三.探究题(本题共7小题 每空2分,共42分)
23.如图是“铁粉和硫黄反应”的改进实验,将铁粉和硫黄混合物置于两块石英玻璃片之间,并铁粉与硫黄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产生红色火星,固体由棕灰色变为黑色。
(1)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   (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向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H2S)气体产生,说明铁粉和硫黄发生反应。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  剩余。
2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作出猜想】
①可能是Na2CO3溶液;
②可能是NaCl溶液;
③请你再作出一种猜想,猜想的物质与上面类别不同:可能是   溶液。
【设计并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Ⅰ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 理由   。
Ⅱ 另取样于另一只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溶质为碳酸钠。
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25.实验室有一包没有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老师告知同学其可能由氯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测该白色粉末的成分,科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样品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上述实验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
(2)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组成白色固体粉末的物质有   。
(3)步骤①中不能用 BaCl2 溶液代替 Ba(NO3)2 溶液,其理由是   。
26.17.小舟要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实验室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
【实验原理】Zn+H2SO4=ZnSO4+H2↑
【发生装置】根据反应条件与反应物状态,小舟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收集装置】为了得到干燥的氢气,小舟设计了如图丙的装置,装置中液体a可以是   。
27.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煦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   ,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煦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
28.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1)【实验分析】
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
(2)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外,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3)【反思评价】
小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 
(4)小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为排除氢气的干扰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其位置   。
【实验结果】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29.小舟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Ca(OH)2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小舟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①Ca(OH)2微溶于水;②FeCl3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Ca(OH)2溶液中OH-数量太少。
猜想三: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
(1)小舟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该现象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
(2)为增加OH的数量,换用浓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舟将FeCl3溶液遂滴滴加到饱和Ca(OH)2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   。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28题8分,27、29、30每题6分,共26分)
30.工业上利用Fe2O3和CO在高温下炼制铁(3CO+Fe2O32Fe+3CO2),试通过计算回答:
(1)用80吨Fe2O3和足量CO反应可炼得多少铁
(2)现在冶铁得到56吨铁需80%的赤铁矿石多少吨
31.在绍兴看见美丽中国,美丽绍兴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驾车前来休闲度假。某房车的总质量为3×103kg,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3km,用时2min,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
(1)高速上限速,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汽车的 (填选项)过大,减少车祸发生时的危害;
A.惯性 B.动能 C.势能 D.摩擦力
(2)通过计算判断该房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3)计算在这3km路程内房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32.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许仙取四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称量,几次试验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序 1 2 3 4
所取样品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2 0.4 0.5 0.5
(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选填“锌”或“稀硫酸”) 消耗完。
(2)50g样品与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3.往100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
(1)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发生反应。
(2)c点时溶液中溶质是 。
(3)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三界片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九年级科学答题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16.(1) (2)
(3)
17.(1)
(2) (3)
18.(1) (2)
19.(1)
(2)① ②
20.(1) (2) (3)
21.(1) , ,

(2)
22.(1) (2) (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2分)
23.(1) (2) (3)
24.【交流讨论】
【作出猜想】
【设计并实验】
25.(1)
(2)
(3)
26.【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27.(1) (2) (3)
28.(1)
(2)
(3)
(4)
29.(1)
(2)
(3)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30题5分,31、32、33每题6分,共23分)
30.(1)
(2)
31. (1)
(2)
(3)
32.(1)
(2)
(3)
33.(1)
(2)
(3)
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C D C B D C C A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D B D A
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 每空2分,共50分)
16.(1)碱性 (2)食醋(或白醋) (3)石蕊试液
17.(1)导电,很稳定;(2)AC;(3)钙;
18.(1)变小(2)凝固
19.(1)Cu+2AgNO3=2Ag+Cu(NO3)2;(2)Cl2>Br2>I2>S;B
20.氧化物;;硫化钠 氯酸钾
21.(1)C+O2 CO2;CO2+ H2O= H2CO3;H2CO3+Ca(OH)2=CaCO3↓+2H2O
(2)A;C;B;D
22.(1)金属;(2)物理;(3)相同;
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小题 每空2分,共42分)
23.(1);(2)-2;(3)铁
24.A;NaOH;NaCl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5.(1)过滤;(2)氯化钾、碳酸钾;(3)BaCl2 中有Cl- 影响氯化钾的检验
26.乙;浓硫酸
27.(1)锡、锌;(2)H2;(3)Fe2+、Cu2+
28.(1)A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2)收集尾气;
(3)CO2不一定来自CO和CuO的反应,可能是原来的CO2在B装置没有除尽;
(4)在DE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
29.(1)不支持
(2)产生红褐色沉淀
(3)FeCl3溶液显酸性,当FeCl3溶液过量时,产生的Fe(OH)3沉淀在酸性溶液中又消失了。
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30题5分,31、32、33每题6分,共23分)
30.(5分)(1)设用80吨Fe2O3和足量CO反应可炼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 2Fe+3CO2
160 112
80吨 x
x=56吨;
答:用80吨Fe2O3和足量CO反应可炼得56吨铁
(2)设得到56t铁需要80%的赤铁矿石质量为y,
3CO+Fe2O3 2Fe+3CO2
160 112
80%y 56
y=100吨;
答:治铁得到56吨铁需80%的赤铁矿石100吨。
31.(6分)(1)B(2)没有超速(3)9×106J
32.(6分)(1)稀硫酸
(2)50
(3)设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为x,
x=16.25g,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32.5%,
答: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33.(1)硫酸/H2SO4
(2)硫酸钠/Na2 SO4
(3)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150g-50g=100g;
设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x=16g;
则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答: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