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濠城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核心素养化学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濠城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核心素养化学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濠城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核
心素养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小题,共 45分。
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让人感受到冬日里的酒香和朋友的情谊。下
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蒸煮大米 B. 米酒酿制 C. 天空下雪 D. 火炉烧炭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液态空气 B. 二氧化锰 C. 五氧化二磷 D. 二氧化碳
3.实验室进行加热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工具,避免直接触碰。进行该操作时,为防止热烫应张贴的图标是
( )
A. B. C. D.
4.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
A. 张青莲 B. 徐寿 C. 闵恩泽 D. 拉瓦锡
5.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试剂 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液体 D. 称量固体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蜡浮于水面上,其密度比水小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D.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第 1 页,共 11 页
7.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水 B. 氯化钠
C. 铜片 D. 干冰
8.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指导着农耕和生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水:早春时节,细雨蒙蒙。降雨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B. 清明:百花齐放,香味扑鼻,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大暑:烈日炎炎,暑气蒸腾,说明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
D. 寒露:露水凝结,白霜渐生,此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减小
9.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硒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79,质子数为34,则
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13 B. 79 C. 45 D. 34
10.在《哪吒2:魔童闹海》里,无量仙翁使用天元鼎炼制仙丹,经古人记载炼丹时是将红色的氧化汞
( )粉末放入丹炉中加热,此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11.氯酸钾是一种在日光照射下易发生爆炸的白色晶体,它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为:氯酸
二氧化锰
钾 → 氯化钾+氧气。下列关于氯酸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加热
A. 氯酸钾应避光通风保存
B. 存放氯酸钾的柜子应张贴如图标志
C. 实验室制取氧气后的产物是纯净物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2.下列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1 页
A. 酱油和醋——闻气味,利用物理性质
B. 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利用物理性质
C. 酒精和水——取样点燃,利用化学性质
D. 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的小木条,利用化学性质
13.下列表示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④中浓氨水变红 B. ③中酚酞溶液变红②中酚酞溶液不变红
C. ①中无明显现象,④中迅速变红 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在盛有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第 3 页,共 11 页
C.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8分。
16.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硫元素______、铝元素______、镁离子______。
(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筷子发明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生活中常用“筷子”搅动食物,筷子的这种作用与化学
实验中的______(填仪器名称)相似。
②放烟花是重要的春节习俗。烟花中含有木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该过程属于
______氧化(选填“剧烈”或“缓慢”)。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8分。
17.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相关流程如图1,分离塔中发生的变化如图2。
第 4 页,共 11 页
(1)经过滤器得到的洁净空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上述流程中,分子筛可除去空气中的水和______。
(3)结合分离塔中发生的变化如图2,完成以下问题:
①该过程利用了液态氧和液态氮的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判
断依据是______。
②分离塔升温过程中,首先分离出的气体是______(填字母)。
.氮气 .氩气 .氧气
③分离出的氧气一般加压后储存在______色的钢瓶中;分离出的氮气常用作______,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
腐。
(4)工业上选用空气作原料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写一条)。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碳③可吸入颗粒物 2.5④二氧化氮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8分。
18.阅读下面短文,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长期的太阳风给月壤注入了大量氦 3,这是一种未来可能应用于热核聚变发电的清洁能源。月壤
中还含有天然的铁、铅、铜、锑等矿物颗粒,月球水以气态水和固态水的形式存在。
材料2:经质谱仪测定,在月球黑暗处发现有极微量的气体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氖气和氩气
等。日出时,月球表面有极微量的甲烷和氨气产生。0℃时,氢气、氦气和氮气的分子运动示意图如下
图,当天体中气体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20%时,该气体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月
球表面气体分子的脱离速率均为2.4 1。
(1)氦 3原子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图能正确表示氦 3原子的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
第 5 页,共 11 页
(2)气态水的分子间的间隔比固态水的______(填“大”或“小”),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
变化的是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3)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属于______结构(填“相对稳定”或“不稳定”)。
(4)由图分析,0℃时,上述三种分子中平均速率最小的是______,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00℃。月
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氢气、氦气等气体分子,所以不存在稳定大气,结合资料信息说明其原因:______。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0分。
19.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性质检验
ⅰ.写出图1中仪器的名称: ______。
ⅰ.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图1中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若用排水
法收集氧气,当______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ⅰ.收集一瓶氧气并进行性质检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 ______ (填字母),放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光
氧气具有氧化性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火星四射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第 6 页,共 11 页
(2)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 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二氧化碳( 2)、水( 2 )反应生成氧气( 2)和白色固
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原理分析: 2 + 2 → 2 3 + 2; 2 + 2 → + 2。
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2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______(填颜色变化
)时,则基本失效。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0分。
20.某校化学社团为社团迎新准备了“大象牙膏”趣味实验(如图)。在实验时发现泡沫未出现“牙膏”状喷
射效果,于是他们对该实验再次进行了探究。
任务一:“大象牙膏”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使发泡剂(洗洁精)喷涌而出。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产生的泡沫要远离明火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相同
任务二:探究“大象牙膏”喷射形成的条件
【实验探究】以“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为比较牙膏喷出效果的标准,设计了以下实验:在同样规格的
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 过氧化氢( 2 2)溶液、5滴洗洁精、4 催化剂溶液,完成实验,记录如表。
第 7 页,共 11 页
2 2质量分数 “牙膏”喷出瓶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浓度/% 温度/℃
/% 口所需时间/
① 氯化铁 10 10 20 48
② 高锰酸钾 10 20 5
③ 酵母 10 10 20 10
④ 酵母 5 10 20 42
⑤ 酵母 10 10 40 3
⑥ 酵母 10 5 20 30
【解释与结论】
(2)实验①、②、③是探究催化剂种类对“牙膏”喷射效果的影响,则表中 为______。
(3)通过控制变量,对比实验______(填实验序号),可知催化剂浓度会影响“牙膏”喷射效果。
(4)通过表格分析,缩短“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的一种方法:______。
(5)写出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反思与评价】
(6)在实验②中,小明观察到锥形瓶内有黑色固体产生,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经检验该黑色物质为二氧化
锰,所以判断高锰酸钾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理由是______。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2分。
21.计算题
(1)以下是小明同学使用量筒的过程:
①小明欲量取13.5 稀盐酸,他应该选择______(选填“10 ”或“25 ”)的量筒。
②在量取液体时他的视线应该和______保持水平。如果他仰视读数,实际量得的盐酸______(选填“>”、
“<”或“=”)13.5 ;如果小明同学第一次正确读数是20毫升,小明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是13.5毫
升,请问小明实际上倒出的稀盐酸______(选填“>”、“<”或“=”)6.5 。
(2)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
第 8 页,共 11 页
已知锆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0,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 × 10 26 。求:
①锆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②计算一个锆原子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第 9 页,共 11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2+;
①玻璃棒;
点燃
②碳+氧气 →二氧化碳;剧烈
17.混合物;
二氧化碳或 2;
①沸点;物理;没有生成新物质;
② ;
③蓝;保护气;
空气来源广泛,成本低(答案不唯一);

18. ;
大;化学;
第 10 页,共 11 页
8;相对稳定;
2;0℃时,氢气、氦气等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 20%,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9.锥形瓶;
ⅰ、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点燃
ⅰ、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硫+氧气 →二氧化硫;
黄色变为白色
20. 。
10。
③④。
提高催化剂浓度。
氯化铁
过氧化氢 → 水+氧气;分解。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等,质量和化学性质改变
21.①25 ;②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
①51;40;②1.5 × 10 25
第 11 页,共 1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