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武安一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期中考试高二化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32 Ag 108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能正确表示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B.
C. D.
2.下列实际应用与盐的水解知识无关的是( )
A.生活中电解食盐水制取消毒液 B.泡沫灭火器中使用硫酸铝与饱和小苏打溶液
C.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制备Fe(OH)3胶体 D.焊接时用NH4Cl溶液除锈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
D.当我们打开可乐瓶盖时立即有气泡冒出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5℃、101KPa条件下,12.25LSO2中所含原子数为1.5NA
B.1L0.1mol/L的 K2Cr2O7溶液中Cr2O72-离子数为0.1NA
C.23g有机物C2H6O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可能为4NA
D.完全转化为 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论是一步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相同
B.已知101kPa时,2C(s)+O2(g)=2CO(g) =-221kJ/mol则1mol碳完全燃烧时<-110.5kJ/mol
C.中和热测定实验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后,用水冲洗干净,为保证实验精确度,洗液应并入后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D.在一定条件下,将64gSO2氧化成SO3(g)时,实验测得放出热量为78.64kJ,已知SO2在此条件下的转化率为80%。则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O2(g)SO3(g) =-98.3kJ/mol
7.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5mol充入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4Z(g) △H<0,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如表:
t/min 2 4 7 9
n(Z)/mol 0.12 0.16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2min的反应速率:v(Y)=0.015mol·L-1·min-1
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的瞬间,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
C. 其他条件不变,若在9min时再充入0.6molZ,平衡时n(X)<0.2mol
D. 若在9min时再充入0.2molX、0.2molY和0.3molZ,则v正<v逆
8. 将0.1mol/L CH3COOH溶液加入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
A. 溶液中pH增大 B. CH3COOH的电离程度变大
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 CH3COO-的浓度变小
9.我国科研人员研发的海泥细菌电池不仅可以作为海底仪器的水下电源,还可以促进有机污染物(以CH2O表示)的分解,其工作原理如图,其中海底沉积层/海水界面可起到质子交换膜的作用,下列理论分析错误的是( )
A.a极发生还原反应 B.b极的电极反应为HS-- 2e- = S + H+
C.若b极区生成S,则a极区增加
D.在海泥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10.TiO2可以催化分解CO2实现碳元素的循环利用,其催化反应机理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催化剂TiO2被氧化 B.过程②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C.该反应为2CO22CO+O2,△H>0
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焓变,使CO2分解速率加快
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以得出相应实验推论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等浓度、等体积的Na[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 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
B 测定饱和Na2CO3溶液和饱和NaHCO3溶液的pH值 前者pH值更大 水解程度:CO32->HCO3-
C 向Zn-Fe-H2SO4原电池中的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Fe作为牺牲阳极保护Zn
D 向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有机层呈紫色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12.用一种具有“卯榫”结构的双极膜组装的电解池可实现大电流催化电解氯化铵废水,同时制得盐酸和氨水。工作时,H2O在双极膜界面处被催化解离成H+和OH- ,有利于电解反应顺利进行,装置如图所示(M、N 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膜是阳离子交换膜,b 膜是阴离子交换膜
B.Ⅰ 室生成氨水,Ⅱ 室生成盐酸
C.每生成0.1 mol HCl,双极膜处共有0.2 mol H2O解离
D.与平面结构相比,“卯榫”结构双极膜表面积大,更有利于电子通过
13.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HBr)的速率方程为v=k·cm(CH3COCH3)·cn(HCl)·cp(Br2)。其中k为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m+n++p”为反应级数,某温度下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初始浓度c/(mol L-1) 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
CH3COCH3 HCl Br2
① 0.80 0.20 0.0010 200
② 1.60 0.20 0.0010 100
③ 0.8 0.40 0.0010 100
④ 0.80 0.20 0.0020 40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增大c(Br2),能延长溶液颜色消失的时间 B.实验②和③的平均速率相等
C.实验①在 200s内的平均速率v (CH3COCH3)0.004 mol·L-1·s-1 D.反应级数为 2
14.室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氨水,滴加过程中随滴入氨水体积的变化和[,为、或]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示随pH的变化曲线 B.该温度下,
C.水的电离程度:点点
D.点溶液中:
15.(14 分)甲醇和乙醇都是重要的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研究其合成和燃烧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6.(14分)常温下,某小组同学研究了如下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氨水恰好被完全中和,所得溶液 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2)向稀硫酸中入氨水至,此时溶液中,则 。
(3)的稀硫酸与的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为中性,则 。
(4)下列哪些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酸 。
a.25℃时,0.1mol/L的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
b.25℃时,0.1mol/L的CH3COOH溶液的pH约为3
c.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比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消耗的NaOH溶液多
d.相同体积的pH均为4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醋酸溶液消耗的NaOH溶液更多
e.镁粉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如果向其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可以降低反应速率,但不改变产生气体的总量
(5)已知,常温下几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
①常温下,的溶液中,约为 。
②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判断,以下反应不能进行的是 。
A.
B.
C.
17.(16分)乙二酸俗名草酸,化学式为H2C2O4,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
(1)乙二酸的分步电离方程式为 。
(2)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取血液样品50.00mL,加适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可析出CaC2O4沉淀,将洗涤后的CaC2O4沉淀溶于强酸可得H2C2O4,将H2C2O4溶液稀释成250mL,再用0.010mol L-1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
①“滴定”过程中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 b c
②如图所示为第一次“滴定”结束时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a= mL。
③“滴定”达到终点的判断是 。
④“滴定”数据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 草酸溶液体积(mL) 标准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5.00 0.60 a
第二次 25.00 0.10 24.10
第三次 25.00 1.20 25.20
计算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为 mol L-1。
⑤下列操作可能造成测得的Ca2+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B滴定管未润洗即装入标准液
C.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的液体不慎溅出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3)乙二酸在实验研究和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25℃时,向10mL0.1mol L-1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 L-1NaOH溶液,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当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混合溶液显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②a点溶液中的pH=______。
18.(14分)异丁烯[CH2=C(CH3)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剂、橡胶、汽油添加剂和润滑油等。
Ⅰ.可由异丁烷直接裂解脱氢制备异丁烯,反应为:
(1)异丁烷、异丁烯、氢气的燃烧热数值如下表所示,则 。
物质
燃烧热/(kJ/mol)
(2)异丁烷的转化率和异丁烯的选择性(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当温度升高时,异丁烯的选择性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填标号)。
a.异丁烷在高温下裂解发生副反应 b.异丁烯在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
c.催化剂的活性增大 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研究人员尝试对该合成方法进行改进,在一定条件下加入适量空气可以采用异丁烷氧化脱氢法来制备异丁烯,反应方程式为 ,该方法 自发进行(填“一定能”“一定不能”“高温条件能”“低温条件能”)。
Ⅱ.甲醇与异丁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用X表示),反应方程式为 ,在一容积固定为2L的容器中充入甲醇和异丁烯,甲醇和异丁烯的初始物质的量均为2 mol,分别在和两个温度下发生该反应,异丁烯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4)该反应的 0(填“>”“<”或“=”),三点中反应平衡常数最大的是 (填字母)。
(5)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生成的X全部移走,在容器内重新达到平衡时X占容器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1-5AABCB 6-10CDACC 11-14DCCA
(14分,每空2分)
(1)CH OH(l) + O (g) === CO (g) + 2H O(g) ΔH =-638 kJ·mol
(2)-48.9 kJ·mol
(3)403
(4)C2H5OH-12e-+16OH-===2CO+11H2O 高
(5)-173.4 (E正+173.4)
16.(14分,每空2分)(1) < +H2ONH3 H2O+H+
(2)2a mol/L (3)1:10 (4) abde(5)7×10-6 mol/L B
17.(16分,每空2分)
(1)H2C2O4H++HC2O、HC2OH++C2O
(2) ①C ②20.60 ③当滴入最后半滴酸性KMnO4溶液,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④0.120 ⑤ BD
(3) ① 酸 ②.2.7
18. (14分,每空2分)
(1)(或134) (2)ab (3)一定能
(4) < B (5)减小 (6)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