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第五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第五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贵州省黔南州平塘五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基础积累(20分)
1.(7分)阅读回答问题。
贵州,最不缺的就是高山。
西边的乌蒙山是云贵高原的jǐ① 梁。以它为起点,贵州的大地自西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倾斜,又有大娄山、武陵山、苗岭交错纵横,与湍行于山间的河流一同构成了万山林立、万水奔流的奇境。
高山,是气候的天然píng zhàng② 与分界。寒冷空气自北向南,在贵州一重又一重山地的阻隔下放慢脚步,撞上高大的乌蒙山时已成势不可当,与南方的暖湿气团jiāng③ 持在此,形成一道绵长的降雨带——这就是著名的“云贵准静止锋”,让贵州的空气里永远带着充沛的水汽。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倾斜
B.交错纵横
C.势不可当
D.充沛
2.(10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予独爱莲之出     。(周敦颐《爱莲说》)
③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⑤骊山四顾,    ,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 骊山怀古》)
⑥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⑦《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⑧《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3.(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选自他的《柳河东集》。
B.敬称是表示对对方尊敬客气态度的称呼,如“万岁”“陛下”“夫子”“大人”“令尊”。
C.冰心,现代文学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和散文集《寄小读者》《丑小鸭》等。
D.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菲菲小姐》和长篇小说《一生》等。
二、阅读能力(50分)
4.(3分)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指的是(  )
(他)应了下来。出衙门,同差人坐在一个茶馆里,吃了一壶茶,起身又要走。差人扯住道:“你往那里走?大清早上水米不沾牙。从你家走到这里,就是办皇差也不能这般寡刺!难道此时,又同了你去不成?”(他)道:“你家老爷叫我出去写呈子。”差人道:“你才在堂上说,你是生员。做生员的一年帮人写到头,倒是自己的要去寻别人?对门这茶馆后头,就是你们生员们写状子的行家,你要写就进去写。”(他)没法,只得同差人走到茶馆后面去。
A.《儒林外史》中的余持
B.《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
C.《水浒传》中的公孙胜
D.《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5.(2分)下面的语段分别是《简 爱》中有关简 爱的剧情,请你任选两句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①简 爱找到离开学校的新工作的方式是     ,工作是做家庭教师。
②简 爱与罗切斯特的第一次谈话中,在最后,罗切斯特提到了阿黛尔给他看的     。
③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简 爱在四个主要地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点是盖茨海德府、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和     。
6.(14分)现代文阅读。
木卫二是“宜居星球”吗?
在木星那引人注目的外表和体积的映衬下,木卫二(也称欧罗巴,木星的第四大卫星)看起来过于单调——它表面灰白,像台球厅里一颗破旧磨损的台球。然而仔细观察,这颗卫星的内部深处却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这是因为在木卫二的冰层下,很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全球性海洋,据专家推断,其水量是地球上的两倍。木卫二一直吸引着所有天文学家,这里,可能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宜居星球”。
木卫二是否真的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现在,人们启程寻找答案。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5日凌晨0时06分,一架名为“欧罗巴快船”的探测器被送入太空。探测器预计于2030年4月抵达木卫二。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最受关注的发射项目。
“欧罗巴快船”是NASA为行星任务所开发的有史以来最大探测器,价值50多亿美元。其太阳能电池阵列展开时跨度超过30米,发射时重量接近6000公斤。探测器由24个引擎提供动力,将对木卫二进行近50次飞越。
它会近距离观察这颗卫星的地质和化学性质,如果幸运的话,将能发现宜居性的明显特征。这项任务已筹备了几十年。此前研究提供的信息,让人们知道这颗卫星冰冻的外壳里藏着什么,但也留下了更多“诱人的线索”,以及更大可供发掘的空间。
这一探测器设计的初衷,其实并不是寻找生命的直接证据(譬如细菌、细胞)。但进展表明,它出发前已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有了‘欧罗巴快船’,我们就真的进入了天体生物学的新阶段。”该任务的项目科学家说。
1610年,天文学家伽利略首次发现了围绕木星旋转的4颗卫星,其中一颗就是令人着迷的木卫二。时至今日,人们已知晓木星拥有超过90颗卫星,但木卫二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
作为木星内侧的卫星之一,木卫二不断经历着来自巨大行星的强大引力拉扯。这种力量随着它周期性地接近和远离木星而变化,导致其内部物质也被反复压缩与释放,产生了潮汐加热效应。
直到20世纪90年代NASA的伽利略探测器近距离探访了木卫二后,人类才真正开始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深意。
最初,科学家们完全未预料到,在距离太阳如此遥远(超过7.5亿公里)、平均温度低至﹣170℃的地方,竟然还存在液态水。
然而,当伽利略号发现木卫二上存在次级磁场时,这一切都改变了。新发现强烈提示木卫二的冰层之下可能蕴藏着一片富含盐分的海洋——正是由于潮汐加热作用,这片海洋才能保持液态而不至于冻结成冰。这一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
更令人兴奋的是,后续研究表明,木卫二可能还具备支持生命存在的所有必要条件:不仅有温暖的咸水海洋,还有由木星辐射提供的化学成分和能量来源。
“这片海洋很可能为原始生命的孕育提供了理想环境,类似于地球上深海热泉周围的生态系统,那里也是地球最早生命形式出现的地方。”该任务科学项目副主管邦妮 布拉蒂解释道。
这些惊人的发现,让人们对探索宇宙中其他潜在的“宜居世界”充满了无限憧憬。
为完成使命,“欧罗巴快船”携带了摄像机、光谱仪、热成像仪、冰穿透雷达、磁力计等传感器,尽力收集有关这颗星球内外部的一切。
科学家相信,地球生命化学反应的基础,也可能出现在木卫二内部。但在木卫二上,氧化反应可能发生在表面,而还原反应可能发生在海底。
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如此热衷于研究它那被称为“混沌地形”的外观——这些地形看起来像是被巨人移来挪去的冰山,而这恰恰可能是液态水靠近地表导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木卫二羽流如此令科学家着迷,它们可以让人们直接“看到”这里发生的化学反应。如果水从地下喷涌而出,进入周围大气,“欧罗巴快船”就有机会取得水样。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人们就能找到生命的证据。“这不是生命探测任务。”对此,项目所有参与者观点一致,“它是在寻找一个可能存在生命的宜居环境。”
对于“欧罗巴快船”先进的分析仪器来说,木卫二就是“天堂”。每一个颗粒都可能得到剖析,然后告诉地球上等待的人们,这里究竟有什么。
(选自《科技日报》2024年10月16日第4版,有删改)
(1)若根据选文主要内容添加小标题,下列小标题排序与选文顺序一致的是    
①“欧罗巴快船”的任务目标
②科学家们的着迷与热衷
③NASA史上最大星际探测器
④很难想象可能存在液态水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2)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木卫二一直吸引着所有天文学家,这可能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宜居星球”。
B.“欧罗巴快船”会近距离观察木卫二的地质和化学性质,找到宜居特征。
C.虽然人们已知晓木星有多颗卫星,但木卫二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
D.科学家们相信,地球生命化学反应的基础,也可能出现在木卫二的内部。
(3)若要给本文选择一个链接材料,下列两则材料中哪一个合适?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一】
木星运动正逐渐变缓。同样,相同的引潮力也改变了卫星的轨道,使它们慢慢地远离木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受引潮力影响而使公转共动关系固定为1:2:4,并共同变化。在未来的数亿年里,木卫四也将被锁定,以木卫三的两倍公转周期来运行。
【链接材料二】
木卫二是太阳系中一颗与众不同的卫星。木卫二是太阳系中最明亮的一颗卫星,它之所以显得如此明亮是由于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冰壳,这层冰壳上布满了陨石撞击坑和纵横交错的条纹。木卫二的内部很可能是非常活跃的,在冰壳下面很可能隐藏了一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海洋,而这个海洋中极有可能存在着生命。
(4)下面是化学课代表(你)与同学甲在课后对这篇文章的研讨对话,同学甲有两个疑问,请你帮助他解决问,可结合本文观点来回答,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我们在化学课上学到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做了相关实验,这两个反应在木卫二上能实现吗?
你:①   
同学甲:就像“火星移民计划”那样,要是以后也有“木卫二移民计划”的出现,你会报名参加吗?
你:②   
7.(14分)阅读回答问题。
把“历史数据”转化为“当代记忆”
每一处工业遗产,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历史的天空”。
在这个时空中存在的物、行动的人、发生的事,赋予了这处工业遗产独特的印记,使之具有了纪念属性。在工业遗产保护中,如何将储存于其中的“历史数据”转化为“当代记忆”,让“历史的天空”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活化利用中充分展现工业遗产的多重价值?对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保护“一堆一器”的行动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新中国科技史和工业史上,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之作”、大名鼎鼎的“一堆一器”,作为我国建设的第一项原子能设施,生动标注着新中国的“硬实力”。从基础研究,到“两弹一艇”研制,再到和平利用原子能,“一堆一器”功不可没。通过报刊书本、影视荧屏,我们对“一堆一器”并不完全陌生。然而,当它们“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时,惊喜与感动依然油然而生,关于它们的故事与传奇、过往与现状,依然牵动人心。(批注补充① )
“一堆一器”,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这份“厚重”,不仅源自它们拥有的能够包裹冲撞的核能的坚实结构,更来自沉淀其中的科学力量和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拼搏精神。
伴随着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如今,“一堆一器”已成为历史坐标和守望者。但这并不代表湮没与荒废。借由“一堆一器”的推动而孕育生长的新生代技术与设施,延续着创造力,不断为它们注入新的内涵,让它们能够以新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再次“对接”。
坐落在“一堆一器”原址附近的中国核工业博物馆,就像是“一堆一器”敞开的心扉。这里以“一堆一器”为圆点,通过场景再造,构筑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包容度的公共文化空间。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展陈,钟情于新中国发展史的观者,可以重温中国科学家接力奋斗创造奇迹的故事,感悟“两弹一星”精神;渴望攀登科学高峰的少年,可以了解反应堆与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即便是随意浏览,也可以于不经意间被“科普”,了解到核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作用。
“神秘的核科技,神奇的核技术,神圣的核事业”,在“一堆一器”的讲述中得到了生动诠释。重大事件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园地……作为工业遗产,“一堆一器”在功能拓展中实现了价值增值,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批注补充② )
讲好“故事”,留住“记忆”,在完成工业遗产所承载的传承使命中,“一堆一器”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生机,充满了“活化”的力量。这个实例再次说明,“活化利用”是保护工业遗产、传承工业文明的重要途径。而“活化”的关键在于通过内涵的挖掘与外延的延展,使工业遗产走入当下的生活,与现代思维产生互动。
不管是携带着岁月特征的物质遗存,还是在时代风雨中形成的文化“内核”、精神现象,在新的时空、新的语境下,都需要找到适宜的、富有时代特色的叙事方法和呈现方式,让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者,也可以通过重温与追忆产生感知与想象,延续情感与记忆,从而得到丰富的文化体验。
拥有工业遗产,是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保护好工业遗产,传承在工业化进程中积淀文化与精神,则体现着我们对历史与文明的敬意、对未来的憧憬。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2日第8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一堆一器”的描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标注着新中国的“硬实力”。
B.这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
C.已湮没荒废,成为历史。
D.实现价值增益,丰富文化内涵。
(2)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一堆一器”对我国从基础研究,到“两弹一艇”研制,再到和平利用原子能功不可没。
B.当“一堆一器”“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时,惊喜与感动依然油然而生,依然牵动人心。
C.不断为“一堆一器”注入新的内涵,让其能够以新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再次“对接”。
D.讲好“故事”,留住“记忆”,在完成传承使命中,“一堆一器”再次获得了生机。
(3)选文有两处批注补充未完成,下面的链接材料最适合放在哪处?请完成选择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从引进外国技术,自行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改建,再到对外输出技术……“一堆”的追梦故事,也是“一器”的奋斗传奇。我国科技人员在101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为后来自主设计建造各型堆器培养人才、夯实根基。
(4)文章中的每一个材料都有相应作用。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段落 材料 作用
第4段 “一堆一器”,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这份“厚重”,不仅源自它们拥有的能够包裹冲撞的核能的坚实结构,更来自沉淀其中的科学力量和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拼搏精神 ①   
第8段 ②    举实例说明保护工业遗产、传承工业文明的重要途径
8.(10分)古文阅读。
朽木为琴①
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②都尽,声始发越③。予曾见唐初路氏琴④,木皆枯朽,殆⑤不胜指,而其声愈清。又尝见越⑥人陶道真畜⑦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吴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纹石为轸,制度音韵皆臻⑧妙。腹有李阳冰篆数十字,其略云:“南溟岛上得一木,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坚如石,命工斫⑨为此琴。”篆文甚古劲。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木坚如石,可以制琴,亦所未逾也。《投荒录》云:“琼管多乌樠、呋陀,皆奇木。”疑“伽陀罗”即“咭陀”也。
【注释】①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②木性:木材的本性,这里指木材所含的水分、营养物质等。③发越:激扬。④路氏琴:唐代著名制琴师路氏所制作的琴。⑤殆:几乎,差不多。⑥越:古代地名,指今浙江一带的部分地区。⑦畜:同“蓄”,文中是“收藏”的意思。⑧臻:达到。⑨斫(zhuó):砍削,这里指制作。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琴是用桐木来制作的,但桐木必须是生长多年的。
B.唐朝初年的路氏琴,木质都枯朽了,然而其声音却更加清亮。
C.用花纹石做弦柱,制作的样式和声律都达到美妙的程度。
D.四善,即材质要质量轻、质地疏松、材性脆、纹理粗糙。
(2)文中提到了哪些琴?请你找出并简要分析为何要写这些琴。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予曾见唐初路氏琴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而其声愈清 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吴僧智和有一琴 何陋之有(《陋室铭》)
D.谓之“四善”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9.(7分)阅读回答问题。
蝶恋花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
[宋]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②。金翠楼台,倒影芙蓉③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④老。
【注释】①蝶恋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名“鹊踏枝”,后用为词牌,改名为“蝶恋花”(取自南朝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王诜(shēn),字晋卿,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人,北宋画家、书法家、词人。②晚照:夕阳。③芙蓉:荷花的别名。④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1)下面的描述与原词不相符的一项是    
A.雨后初晴,夕阳晚照
B.池塘春色,风吹杨柳
C.园林富丽,风光无限
D.黄昏独坐,悄然孤寂
(2)本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不幸遭贬的苦闷,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请赏析“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的妙处。
三、综合运用(15分)
10.(15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由此开启了全面建成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1)逐梦苍穹,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下面是相关的新闻报道,其中有两处内容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
回望飞天路,奋进新征程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中国航天开启了新的征程。②2023年前三个月,成功实施14次发射,创历史新高。③目前,我国正在论证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深空互联网,在地月之间及星际实现数据信号的传递。④下一步,我国探测器还将前往太阳系边缘进行科学探测,火星采样,小行星采样,木星等行星探测任务也已经展开。⑤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深化。⑥中国正与世界各国一道,为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贡献中国力量!
(2)新的航天员组合、新的飞行任务、新的载人航天目标……神舟十六号的探宇之旅,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精彩篇章。请根据文意,选择合适的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齐“飞天”。作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载人飞行“首秀”,神舟十六号将在空间站驻留约5个月,①    。神舟十六号乘组将完成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轮换,②    ,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③    。在轨期间,神舟十六号将迎来两次对接和撤离返回,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对接和撤离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
A.并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
B.计划于2023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C.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任务
(3)“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北京开幕。下面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目前已正式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
②展览犹如一幅时光长卷,徐徐展开逐梦寰宇的壮阔征途。
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④三十年筚路蓝缕,中国载人航天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
⑤展览以“回望飞天路、奋进新征程”为主题,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
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也将如筑梦“天宫”一般如愿成真。
⑦月球是人类拓展和开发利用地外空间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
A.⑦③⑤①④②⑥
B.③⑤①④②⑦⑥
C.⑦⑤①③②④⑥
D.③⑤④①②⑥⑦
四、写作能力(60分)
11.(60分)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现在,你们即将踏上心之向往的新征程。……
请以“就现在,心更近”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1)明确“就现在”之前的状况并充分表现“心更近”的过程。(2)详略得当,突出“现在”的前后对比关系,明确“更近”的理由。(3)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20分)
1.【解答】答案:
(1)①脊 ②屏障 ③坚
(2)C
2.【解答】答案:
①秋风萧瑟(注意“萧”的书写)
②淤泥而不染(注意“淤”的书写)
③山随平野尽
④长歌怀采薇(注意“薇”的书写)
⑤阿房一炬
⑥沸腾的我(注意“腾”的书写)
⑦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注意“戎”的书写)
⑧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注意“絮”的书写)
3.【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不是冰心的作品。
故选:C。
二、阅读能力(50分)
4.【解答】这段文字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文中提到的“生员”“写呈子”“县尊”等信息,与《儒林外史》中所描绘的科举制度下的人物和场景相契合。在这个情节中,余二先生被无为州误认作要犯余持,知县让他写呈子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就有了上述片段中的情节。
故选:A。
5.【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①简 爱通过登广告的方式找到了离开学校的新工作,去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
②罗切斯特在与简 爱的第一次谈话的最后提到了阿黛尔给他看的几张速写,怀疑不是简 爱自己创作的,这伤了简 爱的自尊心。
③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简 爱在四个主要地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点是盖茨海德府、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和沼泽山庄。在沼泽山庄,简 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答案:
①登广告②几张速写③沼泽山庄
6.【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首先,需要梳理选文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内容确定每个部分的小标题。①选文先介绍了“欧罗巴快船”探测器的相关信息,包括其规模、发射时间等,这是关于NASA史上最大星际探测器的描述。②接着,文章阐述了“欧罗巴快船”的任务目标,即探索木卫二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③然后,文章提到科学家们对木卫二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感到惊讶,这是关于很难想象木卫二可能存在液态水的描述。④最后,文章描述了科学家们对木卫二的着迷与热衷,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研究木卫二的地貌和羽流等来探索其可能存在的生命环境。根据以上分析,小标题的排序应与选文顺序一致,即先介绍探测器,再阐述任务目标,然后提到液态水的可能性,最后描述科学家的着迷与热衷。因此,正确排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CD.正确。
B.有误,文章中提到“‘欧罗巴快船’会近距离观察这颗卫星的地质和化学性质,如果幸运的话,将能发现宜居性的明显特征”,但并未肯定地说一定能找到宜居特征,所以B项“找到宜居特征”的说法过于绝对,与文章内容不相符。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运用。
链接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木星及其卫星(包括木卫二)的轨道变化和公转共动关系,这与本文主要探讨的木卫二是否宜居、是否存在生命等核心内容关联不大。
链接材料二则详细介绍了木卫二的特性,包括其明亮的冰壳、内部可能隐藏的巨大海洋以及海洋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推测,这些内容与本文的主题紧密相关,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木卫二的背景信息和科学依据。
(4)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①根据文章中的描述,科学家相信地球生命化学反应的基础也可能出现在木卫二内部,但在木卫二上,氧化反应可能发生在表面,而还原反应可能发生在海底。这说明木卫二上确实有可能存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然而,由于木卫二的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这些反应的具体条件和过程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②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因人而异。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比如木卫二的环境条件、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人类的技术水平、移民的风险和挑战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来回答。
答案:
(1)B
(2)B
(3)选择链接材料二。因为链接材料二详细介绍了木卫二的特性,包括其明亮的冰壳、内部可能隐藏的海洋以及海洋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推测,这些内容与本文探讨的木卫二是否宜居、是否存在生命等主题紧密相关。
(4)①有可能。根据文章中的描述,科学家相信木卫二上也可能存在地球生命化学反应的基础,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虽然木卫二的环境与地球不同,但这些反应在特定条件下是有可能实现的。
②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虽然木卫二上可能存在生命,但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移民的程度。而且,木卫二的环境条件与地球截然不同,人类在那里生存会面临很多挑战和风险。所以,如果真的有“木卫二移民计划”,我会认真考虑,但不会自动报名参加。
7.【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原文表述为“但这并不代表湮没与荒废”,明确否定了“一堆一器”已湮没荒废的说法,与C项描述不相符。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原文表述为:“讲好‘故事’,留住‘记忆’,在完成工业遗产所承载的传承使命中,‘一堆一器’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生机。”D项省略了“如凤凰涅槃般”的修饰语,原文强调的是在完成传承使命中“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新的生机,即经历了某种变革或重生。
故选:D。
(3)本题考查材料的运用。
链接材料主要讲述了“一堆”和“一器”的追梦故事和奋斗传奇,以及我国科技人员在上面的攻坚克难和勇攀高峰,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第一处批注补充(①)前文主要介绍了“一堆一器”的知名度和重要性,但尚未详细阐述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链接材料正好可以补充这一点,讲述“一堆一器”的追梦和奋斗过程,以及科技人员的创新之路。第二处批注补充(②)前文主要讲述了“一堆一器”在功能拓展中实现了价值增值,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并强调了“活化利用”的重要性。这里更侧重于“一堆一器”的当代价值和活化利用的方式,而链接材料则更侧重于其历史背景和奋斗过程。因此,链接材料更适合放在第一处批注补充(①),以补充“一堆一器”的追梦故事和奋斗传奇,以及科技人员的创新之路。
(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作用。第4段材料内容:“一堆一器”,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这份“厚重”,不仅源自它们拥有的能够包裹冲撞的核能的坚实结构,更来自沉淀其中的科学力量和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拼搏精神。作用解析:这段材料主要强调了“一堆一器”作为工业遗产的厚重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物理结构上的坚实,更体现在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力量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层面的价值是工业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其得以传承和活化的重要基础。因此,这段材料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强调“一堆一器”作为工业遗产的厚重价值,特别是其背后的精神价值。
第8段材料结合“‘一堆一器’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生机”可得答案。
答案:
(1)C
(2)D
(3)选择第一处批注补充(①)。因为链接材料主要讲述了“一堆”和“一器”的追梦故事和奋斗传奇,以及科技人员的创新之路,这与第一处批注补充前文关于“一堆一器”的知名度和重要性的介绍相呼应,可以进一步补充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
(4)①强调“一堆一器”的厚重价值,特别是精神价值。②“一堆一器”获得生机。
8.【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根据“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可知,“四善”指质量轻、质地疏松、材性脆而不绵软、纹理光滑。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可知,作者举唐初路氏琴、越人陶道真的张越琴、吴僧智和的琴为例,说明制作古琴的木材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多年木性都尽,这样声音才激扬的特点。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曾经/增加。
B.不同,表示转折关系/表示修饰关系。
C.相同,拥有。
D.不同,代词,它/助词,不足音节,不翻译。
故选:C。
答案:
(1)D
(2)文中提到了唐初路氏琴、越人陶道真的张越琴、吴僧智和的琴。写这些琴是为了说明制作古琴的木材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多年木性都尽,这样声音才激扬。
(3)C
9.【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A.有误,“雨后初晴,夕阳晚照”错误,原文“小雨初晴回晚照”意思是“小雨初停云消散,夕阳照庭院”,选项把“小雨初停”说成“雨后初晴”,偷换概念,意思不同。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意思是“独自坐到天黄昏,人声寂静心绪少。时光~飞逝人渐老,红润面容已衰槁”,“坐到黄昏”是写词人的行为,结合前面“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可知,词人因被贬而流落异地,此.时回到京城,面对园林的美景,却无心欣赏,独自坐在园林中,这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人悄悄”是写环境的寂静,也是写词人内心的孤寂;“更应添得朱颜老”是词人的感慨,结合注释可知,词人被贬之后过了很长时间才回到京城,此时容颜已老,词人感慨时光易逝,容颜易老,同时又感慨仕途的险恶,人世的沧桑。
答案:
(1)A
(2)①“坐到黄昏人悄悄”写词人独坐黄昏,寂静无声,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②“更应添得朱颜老”是词人的感慨,流落归来,朱颜已老,对比往昔,更显悲凉之意。
译文:
小雨初停云消散,夕阳照庭院。金碧楼台,芙蓉池中倒影现。微风习习,杨柳亦依依。无数嫩荷尖尖角,好似翠钿。
如此园林,风景无限美。流浪归来,没了心情去赏欣。独自坐到天黄昏,悄悄庭院无一人。惆怅凄苦心烦闷,更添颜老人憔悴。
三、综合运用(15分)
10.【解答】答案:(1)第③句中的“论证”改为“计划”或“筹备”;第④句中的“也已经展开”改为“等行星探测任务也将陆续展开”。
(2)①B ②A ③C
(3)B
四、写作能力(60分)
11.【解答】例文:
就现在,心更近
曾几何时,我们是一群迷茫的少年,虚度着光阴,对未来的方向感到茫然无措。那时的我们,或驻足在原地等待机遇的降临,或漠视生活中的挑战选择逃避,总以为青春就是无尽的逍遥和放纵,却不知这样的青春如同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
当生活的风雨骤然袭来,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虚度光阴并不是青春的真谛,惜时好学、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驻足等待不是青春的姿态,昂扬前行、勇往直前才是青春该有的风采;漠视逃避不是青春的底色,勇于担当、面对困难不退缩才是青春最亮丽的色彩。那时的我们,心与心之间似乎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各自为战,孤独地行走在青春的旅途中。但就在现在,一切都悄然发生了改变。我们即将踏上心之向往的新征程,这份共同的追求如同一座桥梁,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在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学会了珍惜当下,不再让宝贵的时间从指缝间悄然溜走。我们一起探讨问题,分享彼此的知识和见解,共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发现,原来学习也可以如此快乐,如此充实,这份共同的经历让我们的心更加贴近,彼此之间的默契也愈发深厚。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昂扬前行。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再畏惧退缩,而是携手并进,共同克服。我们深知,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这份共同的坚持和信念,让我们的心更加紧密相连,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就现在,我们的心更近了。我们不再孤独迷茫,而是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我们相信,只要心更近,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在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携手同行,向着心之向往的新征程勇往直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