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7.2.2电流的磁场(第二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7.2.2电流的磁场(第二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认识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其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理解磁化的微观本质,知晓磁性材料的广泛应用。 科学思维:能运用安培定则分析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提升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经历“猜想—实验— 归纳”过程,提高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安培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感受电磁学与生活、科技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习重点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特点。 2.安培定则的内容及应用。 3.磁化现象的理解与解释。
学习难点 1.安培定则的熟练应用。 2.物体磁性来源的微观解释。
【课前预习】
一、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______的磁场很像,它的两端也有______极和______极。
2.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附近的不同位置,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______极的指向就是该位置的磁场方向。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______。
二、安培定则
3. 法国科学家______总结出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方法:用______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______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______极。
三、物体磁性的来源
4. 物质由原子、分子等微粒构成,微粒内部存在______电流,使得每个这样的微粒都成为一个______小磁针。
5. 在大部分物体中,大量微型小磁针的指向______,物体不显磁性;在有的物体中,大量微型小磁针指向较为______,物体就具有了磁性。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四、磁化
6. 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作______。物体被磁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体内______按顺序 “整队” 的过程。
7. 能被磁化的物质大多数是含______、______、______的合金或氧化物,叫作磁性材料。
【课中研学】
1. 思考: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 N 极、S 极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请说出你的猜想依据(提示:结合“电流产生磁场”的旧知)。
2.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如图所示,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附近的不同位置,螺线管通电后,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画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
改变通过螺线管的电流方向,重新记录通电螺线管周围各位置的磁场方向。
根据探究情况,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和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3.对比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 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时,右手的 “四指” 和 “大拇指” 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如果四指方向反了,大拇指指向会怎样?
5.对于一个绕法复杂的螺线管(如双线绕法),如何快速确定电流的环绕方向?
1. 为什么说 “每个原子都相当于一个微型小磁针”?微型小磁针的 N 极、S 极由什么决定(提示:环形电流的方向)?
2.演示实验:磁化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如图所示,在一支试管中倒入铁屑,留出一定空隙,请按下面的顺序操作,有什么发现?
3.一块普通的铁块没有磁性,用磁铁靠近后就有了磁性,这个过程中铁块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堂总结】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填空题
1.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______的磁场相似,它的两端分别是______极和______极。
2.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其周围磁场的______会发生改变。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______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螺线管的______极。
4.物体内部的微粒存在______电流,使得每个微粒成为微型小磁针,这是物体磁性的来源。
5.大部分物体不显磁性,是因为内部大量微型小磁针的指向______;而磁性物体中,微型小磁针指向较为______。
6.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作______,能被磁化的物质大多含______、钴、镍等。
7.关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蹄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B.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
C.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无关
D. 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磁性最强
8.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时,右手四指弯曲的方向与(  )
A. 螺线管的绕线方向一致
B. 螺线管内部电流的方向一致
C. 螺线管外部电流的方向一致
D. 螺线管的运动方向一致
9.下列现象中,属于磁化现象的是(  )
A. 磁体吸引铁屑
B. 铁钉接触磁体后能吸引铁屑
C. 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
D. 小磁针在磁场中转动
10.物体不显磁性的原因是(  )
A. 物体内没有磁体
B. 物体内没有电流
C. 物体内微型小磁针指向紊乱
D. 物体内微型小磁针都不产生磁场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拓展性作业)
11. 关于物理学史的“之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奥斯特最早探究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法拉第最早结合实验推理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
C.沈括最早记述了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
D.伏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2. 下列说法与情景相符的是( )
A.甲:不同位置的小磁针N极指向不相同,说明磁场没有方向
B.乙:磁感线是立体分布,且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
C.丙: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D.丁:可以探究“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13.关于磁性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磁性材料应用广泛
B. 铁、钴、镍及其合金都能被磁化
C. 所有物质都能被磁化
D. 磁化现象是微型小磁针 “整队” 的过程
14.环形电流可以看作微型小磁针,这一观点能帮助我们理解(  )
A.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成
B. 安培定则的由来
C. 物体磁性的来源
D. 磁化的本质
15.下列实例中,利用磁化现象的是(  )
A. 用磁体指南北
B. 用电磁铁控制电路通断
C. 用磁化的缝衣针制作简易指南针
D. 用磁体吸引铁钉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探究性作业)
选做题:
三、综合题
16.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受到的重力,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3)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分布”的实验中,在螺线管周围摆放了一些小磁针,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的分布如图丙所示,此时小磁针 (选填“N”或“S”)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由实验现象可得: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的磁场相似。
17.设计实验探究 “磁化的铁屑是否能保持磁性”:
(1)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
(2)简述实验步骤;
(3)说明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铁屑是否保持磁性。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条形磁体;N;S
2.N;改变
3.安培;右;电流;N
4.环形;微型
5.紊乱;一致
6.磁化;微型小磁针
7.铁;钴;镍
【作业布置】
1.条形磁体;N;S
2.方向
3.电流;N
4.环形
5.紊乱;一致
6.磁化;铁
7.D
8.B
9.B
10.C
11.C
解析: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述了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比西方早了400多年。故C正确;
12.CD
解析:A.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不同位置小磁针N极指向不同,这表明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不同,而不是磁场没有方向,故A错误;
B.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假想的曲线,磁场存在于磁体周围空间,所以磁感线是立体分布的,但磁感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故B错误;
C.观察丙图,两个电磁铁中的线圈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线圈匝数不同,根据转换法知,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故C正确;
D.观察丁图,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断开电路时,小磁针不偏转,这就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D正确。
13.C
14.C
15.C
16.(1)338.5
(2)引力
(3) N 条形磁铁
解析:(1)如图甲,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分针指在5到6之间且偏向6;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1个小格代表,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秒表的读数为
(2)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受到的重力,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水分子与玻璃板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分子引力发挥作用,使得向上拉玻璃板时需要克服分子间引力,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3)[1][2]在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其两端相当于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磁感线分布情况也类似。
17.(1)器材:铁屑、条形磁体、铁钉、白纸;
(2)步骤:①用条形磁体磁化铁屑;②用磁化的铁屑吸引铁钉,观察是否吸引;③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用该铁屑吸引铁钉,观察现象;
(3)若磁化后铁屑能吸引铁钉,且一段时间后仍能吸引,说明铁屑保持磁性;若一段时间后不能吸引,说明铁屑不能保持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