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7.4.2 跨学科实践:指南针(第二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7.4.2 跨学科实践:指南针(第二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磁偏角的概念,明确地磁场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差异。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沈括与哥伦布的磁偏角发现,培养基于时间线的历史推理和科学比较能力。 3.科学探究:能设计并实施磁偏角测量实验,结合地理方法(北极星、影子)测定地理北极,完成跨学科实践操作。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同沈括的科学贡献,理解古代多元方位确定技术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与跨学科探究意识。
学习重点 1.磁偏角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沈括对磁偏角发现的历史意义。 3.土圭之法的原理及古代方位确定的智慧。
学习难点 1.磁偏角抽象概念的理解。 2.地理北极测定方法与物理磁偏角测量的整合操作。 3.土圭之法中太阳运动规律与影子方位关联的分析。
【课前预习】
一、磁偏角探究
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磁针 “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说明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______,存在______。
2.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_____同______的夹角,沈括发现磁偏角比哥伦布早______多年。
3.利用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所指的方向(地磁南极)与______的夹角,可粗略测量当地磁偏角。
二、土圭之法探究
4.中国古代确定方位的基本方法是______,其原理是通过观察______投射的杆影来确定方位。
5.在水平地面上竖直立一直杆,以杆为圆心画出一个圆,记录日出和日落时杆影顶部落在圆周上的两点,连接两点形成的直线为______方向,与之相垂直的直线为______方向。
【课中研学】
1. 地磁的 N 极在地理的哪个极附近?为什么指南针 N 极会指向地理北极? 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完全重合吗?这会导致什么现象?
最早记录磁偏角的科学家是谁?他在哪部著作中记载了“磁针微偏东”的现象?
3.沈括发现磁偏角的时间比哥伦布早多少年?这说明什么?③ 中国东部磁偏角约西偏 5°,航海时忽略这个角度会有什么影响?
4.简易测量磁偏角需要哪三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土圭之法确定 “东西方向” 的核心依据是什么?(提示: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6.对比土圭之法和指南针,哪种方法在阴天更适用?为什么?
【课堂总结】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填空题
1.沈括在《____》中记载磁针 “能指南,然常微偏东”,这一现象说明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完全重合,存在____。
2.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_____与地理子午圈的夹角,沈括发现磁偏角的时间比哥伦布早______多年。
3.中国古代确定方位的基本方法是______,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观察______投射的杆影来判断方向。
4.用土圭之法确定方位时,在水平地面竖直立直杆,记录日出、日落时杆影顶部的圆周落点,两点连线为______方向,与该方向垂直的是______方向。
5.测量磁偏角时,需先确定______方位,再测量小磁针 N 极(指地磁南极)与该方位的夹角,即为当地磁偏角。
6. 下列关于磁偏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磁偏角是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的距离
B. 磁偏角是地磁子午圈与地理子午圈的夹角
C. 地球上所有地区的磁偏角大小相同
D. 磁偏角是近代科学家首先发现的
7.土圭之法确定 “东西方向” 的依据是( )
A. 北极星的位置
B. 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规律
C. 小磁针的指向
D. 地磁场的分布特点
8.沈括对磁学的主要贡献是( )
A. 发明司南
B. 首次记载磁偏角
C. 发明指南鱼
D. 提出地磁场理论
9.下列人物中,最早发现磁偏角的是( )
A. 哥伦布 B. 沈括 C. 牛顿 D. 托勒密
10.用土圭之法测量时,杆影顶部在圆周上的日出、日落落点连线,对应的方向是( )
A. 南北 B. 东西 C. 东北 - 西南 D. 西北 - 东南
(拓展性作业)
11.古代航海中,船员若忽略磁偏角使用指南针,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 )
A. 指南针无法指向南北
B. 航行方向与目标方向出现偏差
C. 指南针磁性消失
D. 无法在阴雨天使用指南针
12.对比土圭之法与指南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依赖地磁场工作
B. 土圭之法在阴天也能准确使用
C. 指南针不受天气影响(阴雨天可使用)
D. 土圭之法的精度比指南针更高
13.磁偏角的存在,本质上是因为( )
A. 指南针制作工艺不精准
B. 地磁场的两极与地理两极不重合
C. 太阳磁场的干扰
D. 测量工具的误差
14.用土圭之法在北半球某地点测量方位时,正午时分杆影的指向是( )
A. 正东方 B. 正西方 C. 正南方 D. 正北方
15.古代船员使用指南针导航时,若要修正磁偏角的影响,需先( )
A. 确定当地磁偏角的大小和方向
B. 更换更精准的指南针
C. 观察北极星的位置
D. 记录太阳的运动轨迹
(探究性作业)
选做题:
三、综合题
16.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磁悬浮地球仪,球体内有一个条形磁体,其磁场方向与地磁场方向相同,下方环形底座内有一个电磁铁,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使地球仪悬浮在空中,图乙是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1)图甲所示的地球仪,上方是地理位置的北极,则球体内条形磁体的下方是它的 极;
(2)图甲中地球仪悬浮在空中这是根据同名磁极相互 的原理实现的;
(3)如图甲所示为一个磁悬浮地球仪,图乙是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开关闭合后,请在图乙中的括号内标出电磁铁的N极或S极以及电源的“+”或“-”极。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不完全重合;磁偏角
2.磁子午圈;地理子午圈;400
3.地理北极方位
4.土圭之法;太阳光
5.东西;南北
【作业布置】
1. 梦溪笔谈;磁偏角
2.磁子午圈;400
3.土圭之法;太阳光
4.东西;南北
5.地理北极
6.B
7.B
8.B
9.B
10.B
11. B(解析:磁偏角会导致指南针指向的 “地磁南极” 与实际 “地理北极” 有夹角,若忽略此夹角,航行方向会偏离目标方向,A、C、D 均不符合教材知识,指南针仍能指向南北、保持磁性,阴雨天可正常使用)
12.C(解析:土圭之法依赖太阳光,阴天无阳光时无法使用,B 错误;指南针依赖地磁场,土圭之法不依赖地磁场,A 错误;教材未提及土圭之法精度更高,且指南针更便携、受天气限制小,D 错误)
13.B(解析:磁偏角的本质是地磁场两极与地理两极不重合,与制作工艺、太阳磁场、测量误差无关,A、C、D 均不符合教材概念)
14.D(解析: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杆影会朝向正北方,这是土圭之法的天文原理,符合教材中 “太阳运动与杆影方位” 的关系)
15.A(解析:修正磁偏角需先明确当地磁偏角的大小和方向,才能调整指南针指向与地理方位的偏差,B、C、D 均不是修正磁偏角的核心前提,不符合教材逻辑)
16. (1)N
(2)排斥
(3)
【详解】(1)由题可知,球体内有一个条形磁体,其磁场方向与地磁场磁场方向相同。图甲所示的地球仪上方是地理位置的北极,根据地磁南(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可知,条形磁体的上端是S极,下端是N极。
(2)地球仪悬浮在空中这是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3)因为地球仪悬浮,所以条形磁体和电磁铁相互靠近的部分是同名磁极,则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流从下端进入电磁铁,从上端流出,所以电源的下端是正极,上端是负极,如下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