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8.1.2 电磁感应现象(第二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8.1.2 电磁感应现象(第二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理解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明确交变电流的定义、特点及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科学思维:分析发电机结构与工作过程,培养逻辑推理和模型建构能力(如线圈转动与电流变化的关联)。 科学探究:参与 “制作小发电机” 实验,探究交变电流的产生,提升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同发电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增强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学习重点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 交变电流的概念及特点。
学习难点 线圈转动时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发电机结构与电磁感应条件的关联理解。
【课前预习】
一、发电机的原理与结构
1.发电机是根据______原理工作的,它由______(不动部分)和______(转动部分)组成。
2.制作小发电机时,用漆包线绕成线圈,作为转动轴的两线头需______,放在磁体磁场中,就能通过转动产生电流。
二、交变电流
3. 随着线圈的转动,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流的______和______会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叫做______,简称______。
4. 交变电流的频率是指电流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单位是______(Hz),我国电网的交流电频率是______Hz。
三、发电机的能量转化与应用
5. 发电机工作时,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其机械能可以来自风、水的流动等。6. 从只能点亮灯泡的自行车发电机,到大型发电厂的发电机组,发电机推动了人类的______革命,实现了电能的大规模应用。
【课中研学】
1. 思考:发电站的核心设备是什么?它如何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 动手做:做一个小发电机
如图所示,用漆包线绕一个宽约1.5cm、长约2cm的矩形线圈,匝数为10圈左右。两线头伸直,留出约1cm,用刀片将漆皮刮掉,作转动轴,支在用曲别针做的支架上,在线圈下面放一块小磁铁。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发电机就做成了。
用纸做一个小风轮固定在转动轴上,将小发动机与灵敏电流计相接,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方向的变化。
将小发电机与电流传感器相接,吹动小风轮使线圈转动,通过计算机观察小电动机的发电情况。
3. 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分别指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线圈旋转时会产生交变电流?我国使用的交流电有什么特点?
5.发电机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课堂总结】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填空题
1. 发电机的工作核心原理是______,它能将输入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能。
2.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固定不动的部分,通常是磁体)和______(绕轴转动的部分,通常是线圈)。
3.发电机工作时,线圈在磁场中持续转动,产生的感应电流的______和______会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称为交变电流。
4.我国电网提供的交流电,频率为______Hz,意味着每秒电流的方向会变化______次。
5.水力发电机依靠水流推动涡轮机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线圈运动,其能量转化路径是:水流的机械能→______→电能。
二、选择题
6. 下列关于发电机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B. 基于电磁感应现象
C. 基于电流的磁效应
D. 基于分子电流假说
7.关于交变电流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电流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
B. 电流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
C. 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变化
D. 电流大小周期性变化,方向不变
8.发电机中 “定子” 的主要作用是( )
A. 绕轴转动切割磁感线
B. 提供磁场
C. 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产生感应电流
9.下列设备工作时,能量转化方式与发电机相同的是( )
A. 电动机 B. 电暖器 C. 动圈式话筒 D. 电磁铁
10.制作简易小发电机时,线圈两端的漆皮需要 “一端全刮、一端半刮”,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减小线圈电阻 B. 使线圈持续获得电流
C. 方便线圈固定 D. 增强线圈的磁性
(拓展性作业)
11. 某同学制作的小发电机,转动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始终不偏转,下列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线圈未切割磁感线
B. 线圈两端漆皮未刮除
C. 磁体磁性过强
D. 电路接触不良
12.发电机工作时,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会变化( )
A. 1 次 B. 2 次 C. 3 次 D. 4 次
13.下列关于发电机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风力发电机:风能→机械能→电能
B. 火力发电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 太阳能发电机:太阳能→电能(直接转化,不经过机械能)
D. 水力发电机:水能→机械能→电能
14.制作小发电机时,若将线圈匝数增加,其他条件不变,转动线圈时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感应电流消失 B.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变大
C. 电流方向改变频率变快 D. 线圈转动更费力
15.关于发电机与电磁感应条件的关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定子提供 “磁场”,转子的线圈作为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B. 转子提供 “磁场”,定子的线圈作为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C. 无需闭合电路,线圈转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D. 线圈静止时,只要磁场运动就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探究性作业)
选做题:
三、综合题
16.某小组制作简易小发电机后,发现转动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很小,请结合教材知识,提出 2 种可能的改进方法,并说明每种方法的原理。
17. 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迅速,已经建成几座核电站,其中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每年发电量约70%的电力供应香港,30%的电力供应广东电网。在保证输送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远距离送电采取高压送电的方式来实施。图1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图和远距离输电流程示意图。
(1)核电站中发电机是英国物理学家 在10年中做了多次探索,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这样产生的电流叫 ,根据这个发现,后来发明了发电机。
(2)关于远距离输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提高输电电压可以减小输电线电阻,从而减小输电损失
B.在输送电压一定时,输送的电功率越大,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越小
C.若能研制出常温下的超导体,用它制作远距离输电导线,将不需要高压输电方式
(3)若核电站的发电输出电功率为:,用10kV的高压进行输电,若此时输电线的电阻为5Ω,输电线上的热损耗功率为 W;在输送功率不变时,若改用1000kV的电压输电,则此时导线上的热损耗功率与原来导线上的热损耗功率之比为 ;
(4)远距离输电时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2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已知甲、乙两地的每根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电压表示数为3V,电流表示数为0.5A,则短路位置到甲地的距离为 km。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电磁感应;定子;转子
2.刮掉漆皮
3.大小;方向;交变电流;交流电
4.赫兹;50
5.机械;电
6.工业
【作业布置】
1. 电磁感应现象;电
2.定子;转子
3.大小;方向
54.0;100
5.发电机线圈的机械能
6.B
7.C
8.B
9.C
10.B
11. C(解析:线圈不偏转的原因需结合电磁感应条件 —— 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A 选项未切割磁感线、B 选项漆皮未刮除(电路不闭合)、D 选项电路接触不良(电路不闭合)均会导致无电流;C 选项磁体磁性过强会使电流变大,不会导致指针不偏转,故 C 不合理)
12.B(解析:教材明确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一周,会两次切割磁感线(改变切割方向),因此感应电流方向会变化 2 次,故 B 正确)
13.C(解析:太阳能发电机分为 “光伏型” 和 “光热型”,光伏型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无需机械能;但题目中 “发电机” 核心原理是电磁感应,需机械能参与,因此太阳能发电机(光热型)需经过 “太阳能→内能→机械能→电能”,选项 C 描述的 “直接转化” 不属于本课时所学的 “发电机” 范畴,故 C 错误)
14.B(解析:线圈匝数增加,切割磁感线的导体 “有效长度” 增加,感应电流大小变大,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变大;A 选项电流不会消失,C 选项方向变化频率与线圈转速有关,D 选项匝数增加不影响转动费力程度,故 B 正确)
15.A(解析:发电机中定子通常是固定的磁体(提供磁场),转子是转动的线圈(作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B 选项转子不提供磁场,C 选项需闭合电路,D 选项磁场运动时线圈相对磁场切割磁感线也能产生电流,故 A 正确)
16.改进方法及原理
方法 1:更换磁性更强的磁体。原理:教材中提到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有关,磁场越强,线圈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指针偏转角度越大。
方法 2:加快线圈转动速度。原理:感应电流大小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转动速度越快,切割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或 “增加线圈匝数”,原理:匝数越多,切割磁感线的有效导体越多,感应电流越大)
17. (1) 法拉第 感应电流
(2)C
(3) 1:10000
(4)15
【详解】(1)[1][2]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磁场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据此发明发电机。
(2)A.输电电压不影响输电线电阻(电阻由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决定),故A错误;
B.根据,输送电压一定,输送功率越大,电流越大,根据,电能损失越大,故B错误;
C.常温超导体电阻为,不用考虑电热损失,无需高压输电,故C正确。
故选C。
(3)[1]先根据求电流
输电线上的热损耗功率为
[2]输送功率不变,热损耗功率之比为
(4)检测电路输电线的总电阻
每根输电线每千米电阻,则导线长度为
短路位置到甲地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