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
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程度能够反映其发展战略导向。从经济史的角度看,很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导向战略实现了经济赶超。出口导向战略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从中获得贸易利益、规模经济,技术外溢效应,最终拉动本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相对于出口导向带动高速经济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进口替代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无法有效推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快速增长。
我国过去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典型的出口导向战略。但出口导向战略也有一些缺陷,比如,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外资依存度过高、经济安全风险大,关键核心技术受限、内需亟待开拓等问题,这就要求经济体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增长型,经济,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挖掘内需潜力,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最终迈向高收入国家。
因此,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基础上,加上国外经济部门,就构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
(摘编自周跃辉《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
材料二: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在我国,除基础研究投入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外,还有一块急需补强的短板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根据《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在抽查的46.41万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仅有3.88万件(约占8.4%)发生过转让或许可。在欧美国家,这一指标在40%以上。
“不到10%的转化率,我认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王建宇说。我国相当多的专利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但这些专利中,真正实现转化的比例不大。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唐石青说,专利或是对自己的产品形成支撑,或是拿到市场上去交易。而我国很多专利申请后,申请人发了论文、评了职称,“使命”就终结了。
(摘编自《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五组典型数据透视双循环突破点》)
材料三:有人说,世界上有三张闪亮的名片来自中国,这三张名片都属于中国的光伏领域: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
十年前,很多关键原材料在外,关键设备在外,90%以上的市场在外。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高纯晶硅产量成全球第一,占全球大概65%以上的产量,电池组件占全球70%以上的产量。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把中国和美国在全球有领先,有竞争力的各项产业进行了比较,做了个圆饼图。中国的光伏行业,光伏产品是麦肯锡认为中美之间中国绝对领先的产业,是中美之间唯一一个顶满饼图外框的产业。所以整个行业的同仁们;真正回想十年前的状况和现在中国光伏行业所取得的地位的话,大家心里面会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
大家都看到了光伏,我们技术的进步,有我们努力的部分,但是所有的光伏行业应该看到这一点,由于我们光伏产业的蓬勃兴起,全世界的光伏创新的团队都为中国产业在服务。所有的人、所有的技术都给你提供。比方说隆基,我需要什么技术,不光是隆基的团队在研发,全球的团队知道隆基需求这样的技术,就给你做这样的研发,就给你提供那样的服务,这是一个很好的局面,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局面。没有哪一个说我先进的光伏技术,我不想给隆基,不想给天合,不想给中国的光伏企业,那它就没有用武之地。就是你自己强大了,你真正是这个市场的主宰,如果你不是这个市场主宰的时候,你就没有这种机会。
(选自央视《对话·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是双循环发展最典型的范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口导向,进口替代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基本方式,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导向,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B.出口战略导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资源型出口为主,一类是以制成品出口为主,它们都能拉动本国经济发展,但发展快慢有别。
C.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选择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更为正确,因为这样才容易获得国际贸易利益,发展规模经济等。
D.发展中国家既要坚持拥有出口导向战略的核心思想,又要避免出口导向战略的缺陷,像中国这样建构国内国际双循环较为理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采取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B.据权威报告,中国2019年抽查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仅有约8.4%发生过转让或许可,这与欧美国家差距悬殊,这一短板急需补强。
C.发展需要创新。也能吸纳更多的创新成果,中国光伏产业的蓬勃兴起,让全世界的光伏创新团队都为中国产业在服务。
D.外资依存度过高,经济安全风险大,关键核心技术受限等都是出口导向战略的缺陷,要克服这些就只有依靠本国的科技进步。
3.材料二说:“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山楂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到了秋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着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唯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有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
母亲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
(选自《当代》)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他的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他”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系。
B.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地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C.“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中受到震撼。
D.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倍感温暖。
5.简要概括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其作用。
6.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乱,季羔逃之。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季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又曰:“于此有室。”季羔乃入焉。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也,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略删减)
材料二:
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节选自《列子·仲尼篇》)
7.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曩者A君治臣B以法令C先人D后臣E欲F臣之G免也H臣知之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怨,指报复仇怨,其中“报”与“捷报频传”的“报”意思不同。
B.私,意谓偏向,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词义不同。
C.居,意谓坐下,与“居则曰:不吾知也”中的“居”词义不同。
D.贰,意谓背叛,有二心,与“且贰于楚也”中的“贰”用法相同。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羔对犯罪的守门人施行了刖刑,后季羔临难,守门人令他钻狗洞为难他。
B.守门人认为,季羔审理他的案件时既做到了公正执法,又做到了心存不忍。
C.季羔临危不越墙,不钻洞,斯文体面地脱离了险境,律己示人有君子之风。
D.孔子点评学生时赞其所长,亦不避其短,重视学生的德才发展和为人处世。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孔子家语·致思》)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11.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四位弟子在为人方面有哪些共同特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中杂兴(其六)①
陆游
遣信邀邻父,随宜具小餐。
草燔豚肉美,瓮压酒醅浑。
易致商山皓②,难招楚泽魂。
嗟予亦衰矣,心事与谁论?
[注]①本诗写于嘉定三年,诗人85岁,闲居山阴。②商山皓: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四位蛰居商山的隐士,年龄都八十多岁。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邀请邻父来聚餐却无须精心准备,可见诗人平时不拘礼节,邻里关系和睦。
B.酒食算不上精致,但一个“美”字写出了知足,一个“压”字体现了豪气。
C.喝酒时诗人想起古代的隐士与投江的屈原,感慨他们全都消逝并被人遗忘。
D.诗歌由生活场景切入却不囿于个人情感的书写,对国家时局也有所关注。
13.尾联与前面诗句构成强烈反差,表达复杂的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记·大学之道》有言“ , ”,这告诉我们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天子百姓概莫能外。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素来气度豪迈,对自己的才干充满自信,在《将进酒》中也有类似表达,“ , ”。
(3)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常与季节更替、时间流逝、羁旅游子、凭栏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联,因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比如唐诗里的诗句:“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东江大道,塔吊、卡车等工程机械的轰鸣声______。或是去年年底直通港澳直升机航线的开通,或是不久前穗港澳出入境大楼的落成,这片珠江与东江交汇口区域都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新华穗港城直升机客运站的投入使用,穗港澳跨境直升机航线的正式运营,使广州飞港澳的时间______至30分钟。另外,即将开通的广州至香港尖沙咀、香港机场、澳门机场的水上客运航线,使穗港澳往返只需90分钟。“穗港码头”的涅槃重生,( ),促进了香港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孵化,助力广州开发区从“制造”到“智造”______。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______的缩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绝于耳 压缩 华丽转身 日新月异
B.萦绕耳畔 压缩 闪亮登场 日新月异
C.萦绕耳畔 缩小 华丽转身 一日千里
D.不绝于耳 缩小 闪亮登场 一日千里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或是去年年底直通港澳直升机航线的开通,或是不久前穗港澳出入境大楼的落成,这片珠江与东江交汇口区域都吸引了很多人关注的目光。
B.或是去年年底直通港澳直升机航线的开通,或是不久前穗港澳出入境大楼的落成,这片珠江与东江交汇口区域都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C.无论是去年年底直通港澳直升机航线的开通,还是不久前穗港澳出入境大楼的落成,都让这片珠江与东江交汇口区域吸引了很多人关注的目光。
D.无论是去年年底直通港澳直升机航线的开通,还是不久前穗港澳出入境大楼的落成,都让这片珠江与东江交汇口区域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的目光。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香港科技创新优势和广州先进制造业优势实现了叠加
B.香港先进制造业优势和广州科技创新优势实现了叠加
C.实现了香港科技创新优势和广州先进制造业优势的叠加
D.实现了香港先进制造业优势和广州科技创新优势的叠加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林语堂曾说:“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材料二: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主角们冲破前半段的阴霾,也在后半段的平稳中引领希望。无论是在疫情中,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疫情平稳后,各行各业奋力拼搏的精英、领袖,都用光芒照耀着人们。可在舞台中央照耀的人,终究是少数,更多的是像你、像我,默默努力过好平凡生活的配角。
班级计划举行主题班会,围绕“主角”与“配角”展开讨论,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自身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①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新发展格局建构的突出问题:过去40多年,我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战略,目前凸显出来的科技自立自强“缺陷”情况比较典型;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本身还存在很多短板,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既有研究成果转化率低;②科技自立自强还具有特殊作用:创新与发展具有相互依存、互促互进的关系,通过自主创新谋求发展,借助发展促进自身创新﹑吸纳外部创新成果是光伏领域发展的经验与智慧。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B.“出口战略导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资源型出口为主”错误,根据“出口导向战略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从中获得贸易利益、规模经济,技术外溢效应,最终拉动本国经济发展”可知,以资源型出口为主的模式不属于出口导向战略范畴。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D.“要克服这些就只有依靠本国的科技进步”错误。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模式能帮助我们避免这样的相对狭隘。原文说“大家都看到了光伏,我们技术的进步,有我们努力的部分,但是所有的光伏行业应该看到这一点,由于我们光伏产业的蓬勃兴起,全世界的光伏创新的团队都为中国产业在服务。所有的人、所有的技术都给你提供。”同时,原文的解决办法是“这就要求经济体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增长型,经济,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挖掘内需潜力”。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句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在材料二,是针对我国发展问题给出的解决办法。
由材料一“我国过去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典型的出口导向战略。但出口导向战略也有一些缺陷,比如,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外资依存度过高、经济安全风险大,关键核心技术受限、内需亟待开拓等问题”可知,我国过去的发展是一种典型的出口导向战略,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新发展格局建构的突出问题。
由材料二“我国相当多的专利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但这些专利中,真正实现转化的比例不大”可知,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本身还存在很多短板,既有研究成果转化率低,需要注意。
这两个方面是我国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材料三“大家都看到了光伏,我们技术的进步,有我们努力的部分,但是所有的光伏行业应该看到这一点,由于我们光伏产业的蓬勃兴起,全世界的光伏创新的团队都为中国产业在服务”可知,科技自立自强还具有特殊作用,我国科技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会自主创新谋求发展,与外部资源互促互进,通过借助发展促进自身创新﹑吸纳外部创新成果是光伏领域发展的经验与智慧。
由此可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可以解决我国存在的一些问题,存进国内循环,可以让我国科技在国际上更好的发展,塑造国际循环的主动地位。因此“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
4.D 5.(1)形象:①和蔼;②富有爱心。
(2)作用:①推动情节的发展,写张老师通知砍山楂林以及故事结束后的言行,使小说展开自然,线索更清晰。②烘托母亲的形象,揭示红山楂的内涵。③深化主旨,使本文的感情不仅超越了母爱,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大爱。 6.(1)全文围绕“红山楂”展开叙事,由“玩山楂和拾山楂”、“砍山楂和护山楂”等一系列情节构成;(2)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凝聚了父母的爱心,闪烁着血色母爱,还闪动着能使冰冻之心变温暖的人性美的火花。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阅读题干,明确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选项,然后快速提取文本相关信息,仔细读文本,再细致深入地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D项,“情节曲折离奇”说法错误。小说围绕“红山楂”展开叙事,由玩山楂、拾山楂、砍山楂、护山楂、品山楂等一系列情节构成,情节连贯自然,水到渠成,并没有曲折离奇。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从题干“简要概括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其作用”可以看出,本题共设两问。一是简要概括张老师的人物形象。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到文中圈出描写“张老师”的内容,明确人物的身份和特点。从“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这处肖像描写,可以看出张老师身材微胖,温和善良的一面。从听完“他”叙述自己母亲的不幸遭遇后,张老师“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和“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可以看出张老师富有爱心的一面。二是分析“张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本文来看,“张老师”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要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和读者几个角度进行思考。从情节来看:因为有了张老师通知砍山楂林这一情节,才有了下文他讲述母亲和山楂故事的内容,使小说展开更自然,线索更清晰。从人物形象来看:听完他的讲述,张老师眼里噙着泪花,并号召大家一起重新体味父母的心这一情节,以及故事最后“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这一句话,不仅写出了张老师富有同情心的一面,同时烘托了“母亲”这一伟大的形象,揭示红山楂的内涵。在主旨和读者感受方面,使本文的感情不仅超越了母爱,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大爱。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标题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如下:先由表及里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形象、情节、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本题设问“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并要求“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在文中找到包含“红山楂”的句子,再由表及里理解其含义。如“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和“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由这些内容可知,“红山楂”表面是指:被同学拿来玩耍的,被父母拿来卖掉的,被他捡起来捂红的,被老师和同学品尝的那些山楂。而深层含义是指父母对他无私的爱和他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作者以“红山楂”为标题,从情节角度来看,因为标题“红山楂”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红山楂”展开叙事,用玩山楂、拾山楂、砍山楂、护山楂、品山楂等一系列内容组织情节。从主题角度来看,是因为标题“红山楂”表面是指:①被同学拿来玩耍的山楂。②父母为生活和供他上学,卖的那些山楂。③山楂林被砍后,那些被他捡起来捂红的山楂。④他讲述完自己经历后,被老师和同学品尝的那些山楂。但“红山楂”背后,也凝聚着父母对他无私的爱和他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同时,通过同学听故事前后对山楂的不同态度,也凸显了人性之美,深化了主旨。
【点睛】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1、侧面烘托,个性鲜明。小说次要人物能够将本来单调的故事情节烘托得活灵敏现,凸显人物个性,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愈加鲜明清晰。2、牵线搭桥,推进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常常要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常常也要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经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推进情节的开展。他们的呈现担当了某个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作用。3、渲染氛围,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会出现一些大众局面,这些局面中的大众,大多都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但又正是因为这些次要人物的呈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详细的环境,起到了渲染氛围、提升感情基调的作用。4、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小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效劳的,更是为提醒小说主题效劳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描写貌似平淡轻松,实则包含着厚重的力气,既添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5、自身作用。如次要人物是第一人称“我”,就多了见证和增加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7.CEH 8.B 9.A 10.(1)上天降下像您这样的君子,您的道德本来就这样(高尚),这就是我爱戴您的原因。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 11.①有一定的专长;②不知道变通,过于拘执。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以前你是用法令治理大家,先刑罚别人然后才是我,本意是想免我的罪,我知道(意味先用法定罪于别人,让他看见不敢犯罪)。
“曩者君治臣以法令”为状语后置句,相当于“曩者君以法令治臣”,其后C处断开;
“先人后臣”意思上对比,结构上并列,表意完整,其后E处断开;
“欲臣之免也”中“也”句尾表停顿,其后H处断开。
故选CEH。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报复;消息。句意:这正是你报仇的好机会。/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
B.错误。都是“偏向”之义。句意:您难道偏向我吗?/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向我。
C.正确。坐下;平日,平时。句意:(你)坐下!/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
D.正确。都是数次作动词,背叛,有二心。句意:这就是他们拜我为师而没有二心的原因啊。/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守门人令他钻狗洞为难他”错,守门人令他钻狗洞是帮助他逃跑,不是为难他。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固”,本来;“所以”,……的原因;“悦”,爱戴。
(2)“虽”,即使;“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貌”,表面上。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回之仁,贤于丘也”“赐之辩,贤于丘也”“由之勇,贤于丘也”“师之庄,贤于丘也”可知,有一定的专长;
②由“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可知,不知道变通,过于拘执。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季羔作卫国的最高司法长官,砍了一个犯人的脚。不久卫国有人作乱,季羔出逃。正好是那个被砍脚的人守门,他对季羔说:“那里有个矮墙残破了,你从那逃吧。”季羔说:“君子不翻墙。”他说:“那里有个地洞。”季羔说:“君子不钻洞。”守门人又说:“这里有个密室。”季羔才进去。随后追捕他的人找不到就放弃了。季羔将离开,对守门人说:“我当初不能违背王法,所以才砍了你的脚,现在我落难了,这正是你报仇的好机会,而你却三次救我,这是为什么呢?”守门人说:“断足本来就是我应得之罪,没什么可说的。以前你是用法令治理大家,先刑罚别人然后才是我,本意是想免我的罪,我知道(意味先用法定罪于别人,让他看见不敢犯罪);等我的案子判了罪定了,要行刑的时候,您非常严肃没有喜色,看您的脸色我又知道;您难道偏向我吗?上天降下像您这样的君子,您的道德本来就这样(高尚),这就是我爱戴您的原因。”
材料二:
子夏问孔子说:“颜回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颜回的仁爱超过我。”子夏问:“子贡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贡的论辩能力超过我。”子夏问:“子路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路的勇敢超过我。”子夏问:“子张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张的庄重严肃超过我。”子夏离席站起来问道:“既然是这样,那么这四个人为什么还要拜您为师呢?”孔子说:“(你)坐下!我告诉你。颜回仁爱,却不懂严厉;子贡善辩,却不懂必要的沉默;子路勇敢,却不知必要的退让;子张严肃庄重,却不能谦同随和。把他们四个人具有的本事合在一起来和我交换,我也不答应。这就是他们拜我为师而没有二心的原因啊。”
12.C 13.①宴会上吃肉喝酒,气氛欢快,但想到年岁已老仍一事无成,心情变得沉重;表明诗人闲居山阴却不甘沉寂,仍怀有报国之志。
②与邻父对饮,十分热闹(关系和睦);因心事无人理解,又感到无比落寞;表达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难遇知音的痛苦。
【导语】陆游的《夏中杂兴(其六)》通过描写朴素而温馨的邻里聚会,呈现了一幅悠闲宁静的生活画面。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能从简单的食物与酒中得到满足,展现出淡泊的心境。然而,在回忆历史典故时,他流露出对古人的怀念和对个人心事无处倾诉的惆怅,情感上由满足转向感慨,勾勒出他对国家时局的关心及人生无常的深思。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感慨他们全都消逝并被人遗忘”曲解原意。这两句的大意是:“当今像商山四皓这样的隐士是很容易邀请过来的,但像屈原一样以身报国的国士却很难见到了”;表达诗人对朝廷苟且偷安、人们安守现状感到不满。“招魂”,原意招回死者的灵魂,这里指重新弘扬屈原以身报国的传统。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①诗前面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生活画面,邀请邻居共餐,享受美酒佳肴,似乎是安逸的生活写照。但尾联“嗟予亦衰矣”却流露出诗人因年老体衰而感到的孤寂,想到年岁已老仍一事无成,心情变得沉重;表明诗人闲居山阴却不甘沉寂,仍怀有报国之志。
②诗歌前面写与邻父对饮,十分热闹,邻里关系和睦;尾联的“心事与谁论”表明诗人因心事无人理解,又感到无比落寞;表达他希望能与人讨论自己关于国家和人生的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但周围无人能够理解或分担。前后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知音难觅的复杂感情。
14.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示例一: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示例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示例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庶、壹、材、鸿雁、度、文。
15.A 16.C 17.C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萦绕耳畔”,形容某个声音在耳边久久回响。此处指工程机械的轰鸣声鸣响不断,故选“不绝于耳”。
第二空,“压缩”,加以压力,以减小体积、大小、持续时间、密度和浓度等。“缩小”,多指由大变小。此处指飞行时间的减少,“压缩”更合适。
第三空,“华丽转身”,一般指由一种形象、角色、模式、类型改变为另一种形象、角色、模式、类型,也可指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一般具有褒扬的色彩。“闪亮登场”,喻指一个人经过刻意装扮或悉心安排后进入某个行业,又泛指一种新事物以引人注目的形式出现。此处强调的是广州开发区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应选“华丽转身”。
第四空,“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文中更多强调的是“新”,故选“日新月异”。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二:
一是误用选择关系关联词“或是……或是……都……”,应改用条件关系关联词“无论……还是……都”;
二是搭配不当,“吸引……关注”搭配不当,应改为“吸引……目光”或“引起……关注”。修改正确的只有C。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香港拥有的是“科技创新优势”,广州拥有的是“先进制造业优势”排除BD两项;此外,根据上下文,句式选择“实现了……叠加”与上下文衔接更紧密,而且AB两项的表达均导致前一分句有语病。
故选C。
18.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
作文材料由两则构成。第一则材料是林语堂的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人生只有由你自己来主演,别人是代替不了你的,你也不能永远生活在别人的荫蔽下充当配角。你需要独立,有主见,活出自己的个性,担负起自己该担负的责任,这样你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才不枉来人世走一遭。第二则材料是针对2020年疫情而言,有主角有配角。舞台中央的主角们奋力拼搏,舞台后面的配角们也在默默奉献。也就是说,两则材料的共性就在谈“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关于“主角与配角”的作文,需要分析的是“主角”重要还是“配角”重要呢?二者应该是什么关系?因此,关于二者的关系,你可以认为主角重要,你也可以认为配角重要,当然也可以认为二者都重要。如果想写成议论文,可以选择相应的事例,比如我们航天团队,设计者、研究者是主角,但是在幕后有很多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他们虽然是配角,但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就像是航天飞船一样,少了一个螺丝钉,都不能飞上天。配角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写作记叙文,也可以记叙一个关于主角与配角的故事,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自己对于主角与配角关系的认识。故事具有可读性,符合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要求即可。
因为是主题班会的发言稿,具体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及要求。如称呼、落款等等。
立意:
1.甘做人梯,当好配角。
2.为甘做配角的人点赞。
3.勇做红花,敢于担当。
4.勇立潮头,引领时代。
5.多元让世界更美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