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银川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
(注:班级、姓名、学号、座位号一律写在装订线以外规定的地方,卷面不得出现任何标记。)
一、积累运用(30分)
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前行,了解古代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学习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让我们更加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一)语境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 苏轼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读诗词,亦是读生活、读人生。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①“______,______”一反送别诗的悲戚之态,抒发虽远犹近的向上力量。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②“______,______”以扬帆破浪的气势表达自信乐观的豪迈气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③“______,______”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也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④“______、______”突破时空的阻隔,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了美好的祝愿;欧阳修《醉翁亭记》中⑤“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自然情趣。
(二)对联文化(3分)
2. 下面是一副描绘宁夏风光的对联,上联展现“塞上江南”的物产丰饶,下联需体现黄河文明的精神滋养。请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填写到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上联:杞果盈枝香塞北
下联:黄河入海___心田(泽/润/惠)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6分)
①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恰逢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居世界前列。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高光时刻”,宁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历史性时刻,这一天,宁夏终于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②在西夏陵博物馆的展厅里,采访团参观了《西夏历史文化史》和《西夏陵遗产价值专题展》等展览,从了解“西夏史”到探访西夏陵的“历史见证 文化交融”,亲眼所见______的鎏金铜牛、莹润光亮的绿釉鸱吻,展现了西夏与中原文明______的高超手工业技术;大量西夏文和汉文残碑,让人一窥西夏文字的复杂神秘与宋夏文化交流之深……这座西夏现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着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③贺兰山下,巨冢巍然,西夏陵纵使久经风霜却傲然挺立。“这片洪积扇戈壁,近40平方公里,被多条山间冲沟切分成4个自然板块,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等4类建筑遗址,出土可移动文物7100余件。”听着讲解员的介绍,采访团成员纷纷拿起手机记录西夏陵的非凡气势,也忍不住提问:为什么西夏陵既不长草,也不落鸟呢?
④“西夏陵所用的夯筑技术是我国自新石器时代沿用至今的主要建筑技术之一。”据讲解员介绍,从西夏陵的规模和建制来看,古代劳动者的智慧与毅力被充分展现。西夏陵陵塔以黄土混合砾石夯筑而成,夯层清楚、密实,硬度强,显示着西夏对这一技术的熟练掌握应用。如3号陵的陵塔,夯土瓷实,还加入了白石灰,加之北方雨水少,植物难有存活空间,这就是西夏陵“不长草,不落鸟”的原因。
3. 下列成语,填写在第②段“______”处最恰当的是( )
A. 入木三分 一脉相承 B. 入木三分 薪火相传
C. 栩栩如生 一脉相承 D. 栩栩如生 薪火相传
4. 第①段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5. 第③段说“西夏陵既不长草,也不落鸟”,请结合材料分析作者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四)语境运用(11分)
接触科学前沿,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科普则能助力我们打开眼界:当科幻变成现实,我们知道了想象的力量,只要敢于想象,一切皆有可能。
【科研科普·人工智能】
6. 在算法重构认知版图时代,AI是“帮手”而非“枪手”,依据你对句子的理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培根曾在《新工具》中警示:“跛足而不迷路者,胜过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之人。”纵观人类历史,从用火到造铁,从发明蒸汽机、内燃机到创造互联网,每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工具的应用,都会对人类经济社会造成“震颤”,______毕竟,当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是我们解锁更多原创性创新,走向前沿的好时机。
①然而人类文明伟大之处,就在于具有足够的智慧与韧性。
②以清醒的思辨力为刃,方能游刃有余。
③驾驭AI,亦是如此。我们须善假于物而不失本心。
④总能克服时代的“阵痛”,不断创造又“驯服”技术,趋利避害、更好造福自身。
A. ④③①② B. ①②④③ C. ④①③② D. ①④③②
【科学实践·5G科技】
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正处于青春年华,朝气蓬勃,要及时学习新知识,不断突破,不断进步。下面是小夏同学张贴在展板上的材料,请你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自“华为云”)
材料二:
5G研发攻关过程中,我国不仅攻克大规模天线等基础技术,还在网络架构、灵活空口等系统设计方面实现了主导,为5G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厂商在加快自身技术创新的同时,带动上下游厂商攻克一系列技术和产业化难关,推动网络、基站、芯片、器件、终端等产品加速成熟。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5G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折射出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有改动)
材料三: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博弈,习近平总书记从应对风险挑战的维度揭示科技创新的“倒逼逻辑”,提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从时代进步的维度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提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这是直面复杂多变内外部环境的清醒研判;“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敷衍自己的明天”“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最终要靠自己。
(选自“新华网”,有改动)
(1)阅读材料一,说说我国5G科技的发展趋势。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建设科技强国,企业应该怎么做。
【科技发展·太空探索】
①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9月26日1时35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出舱任务,出舱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②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这是首次由两名第三批航天员共同完成舱外作业任务。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四次出舱活动,成为我国执行出舱任务次数最多的乘组之一。
③目前,神舟二十号乘组已在轨驻留超过150天,按计划,后续还将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在中国空间站欢度国庆和中秋佳节。
8. 请给上面这则新闻拟定标题。
9. 家国团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如今我们的旅程已迈向星辰大海。请以【科技发展·太空探索】为背景,发挥联想,描绘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欢度中秋佳节的场景,并结合你的描绘,阐述这一佳节对中华民族而言,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与情感内涵。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2分)
古代登楼寄远的文章有很多,小原同学学完《岳阳楼记》后,又找到了一篇描写黄鹤楼的文章,作为拓展学习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古人登楼寄远的情怀。
黄鹤楼记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①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②,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③、东阳八咏④,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⑤退公⑥,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⑦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⑧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释】①费祎: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大将军。《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ì)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②巃嵸:高耸样子。③濑乡九柱:濑乡的老子祠。④东阳八咏:东阳的八咏楼。⑤逶迤:从容自得的样子。⑥退公:指公余休息。⑦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善诗赋。⑧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见到仙人驾鹤而至。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州城西南隅 隅:______
(2)观其耸构巍峨 观:______
(3)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胜:______
(4)乃可赏观时物 乃:______
11.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12. 请用“/”符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13. 请概括《岳阳楼记》与《黄鹤楼记》两篇文章通过登楼之景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二)(4分)
题江湖伟观
刘黼①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②,千年王气到钱塘③。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释】①刘黼(fú):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题目中的“江湖”,指钱塘江、钱塘湖。②魏阙:古代宫门外两旁高的建筑物,代指朝廷。③钱塘:临安的别称,今杭州;临安是南宋时期的都城。
14.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柳残、荷老、客孤,从物到人,给人以孤独哀伤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用“万井人烟”“千年王气”写出南宋朝廷统治下临安的太平景象,表达诗人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C. 尾联中“北望中原在何所”表达出诗人对故土收复无望迷茫与哀痛。
D. 诗歌描绘的临安城有荒凉之景,也有繁华之象,隐含着诗人对南宋朝廷安于现状的讽刺和不满,突出其忧国伤己的情怀。
15. 颈联中“归舟”和“夕阳”虽然是这幅江景图中的主要内容,但不可忽视句中的“远”字和“动”字,请从“诗中有画”的角度赏析这二字的妙处。
16.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阅读《艾青诗选》,我们会发现,1937~1945年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等。下面的两首诗歌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诗歌1: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
诗歌2: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凤,/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1938年11月17日
(1)任务1:简要表达阅读以上两首诗的感受。
(2)任务2:我们为什么要读艾青的诗歌?
(3)任务3:在今天,我们要用什么方法阅读现当代诗歌?请做简要推介。
(四)(10分)
跃出误区的艺术
①我这个人不大喜欢看电视,但是有些节目如冰上舞蹈却从不放过,甚至百看不厌。有些选手实力较弱,或是尚未达到公认的水准,如果他们的表演获得成功,我就会感到格外欣喜。有的新手初次参赛脱颖而出,有的选手屡遭挫折终于获胜,这两者与那些一帆风顺的名手连战告捷比较起来,总是给我更多的振奋与喜悦。
②然而,这还不是我爱看冰上舞蹈的主要原因。我之所以受冰舞的吸引,是因为从中受到过启迪。冰上舞蹈演员一旦登上冰场,立刻投入风驰电掣的表演,自然、流畅;偶有失误,跌倒了,立刻站起来,疾速起步,继续滑行,旋转,跳跃,保持优美的舞姿,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闪失一样。他们纠正失误的这种风度令我赞赏不已。我觉得这是一种跃出误区的艺术,真正高超的艺术。
③与冰场相比,生活中出现偏差或失误的时候自然更多。重要的是怎么样迅速地走出失误的困境:纠正错误要毫不拖延迟疑,而且应当干脆漂亮。是的,需要的恰恰是干脆漂亮,就像冰上舞蹈演员做的那样。
④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假如他固执己见,就会错上加错;反之由于过失而自责,过分痛苦,伤心,总是想:“这下全完了,生活没了奔头!”这种态度不仅使自己萎靡不振,而且使周围的人感到难堪。亲属、朋友和同学或同事之所以尴尬,并非由于失误者的错误本身所致,而是因为他对于纠正错误缺乏勇气和能力,这使得他们深深地感到不快。
⑤要自己正视自己的过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里往往需要处世的经验。一般说来,不一定非得当众检讨不可,那种做法,常常使失误者觉得难为情,并容易导致敷衍搪塞、文过饰非的现象发生。可取的态度是,做错了某件事以后,一旦发觉,立刻纠正,尽可能迅速,尽可能轻松地投入工作,继续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⑥周围的人没有必要迫使失误者承认错误,需要的是激发他的勇气,促使他以行动纠正过失。这就像观看体育竞赛的观众那样,对于那些在运动场上偶尔跌跤却即刻爬起来继续比赛的选手,要不失时机地热烈鼓掌,以资激励。
(选自《善与美书简》)
17. 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爱看冰上舞蹈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从中受到启迪,学习纠正失误的风度。
B. 冰上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偶有失误时,会立刻站起来继续表演,保持优美舞姿。
C. 生活中出现失误时,应该像冰上舞蹈演员一样,迅速纠正并干脆漂亮地继续前进。
D. 对于失误者,周围的人应该迫使他自己承认错误,这样才能帮助他真正改正。
18. 第②段“然而”和“之所以”能不能互换?请表明你的看法。
19. 文章第③段“纠正错误要毫不拖延迟疑,而且应当干脆漂亮”谈谈你的理解。
20. 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法国的“胜利”,你如何理解雨果的做法?结合本文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五)(13分)
怀彭荆风先生
衷龙达
①第一次读到彭荆风先生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雪天,在我们县城的一个小书店。银发如雪的店主人见我在书柜前翻阅良久,便凑过来,笑眯眯地递给我一本书:“‘薄薄子’(年轻人),一定读了不少书吧?我推荐你读一读彭荆风先生的文章《驿路梨花》。”我接过书,被文中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心想,彭荆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②多年后我从乡间调进县城工作,结识了不少从事文艺工作和热爱文学的朋友,对彭荆风先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他是位蜚声文坛的军旅作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先生祖籍萍乡,出生在鄱阳;他的父亲彭复苏先生担任过我们铅山县的县长,双亲都在铅山终老;他小时候跟家人一起住在铅山县城河口镇的小河沿,他一直把铅山当作自己的故乡深爱着……由是,敬仰之外、在心底又添了亲切之情和某种期盼。
③人说,有娘的人,总能够相见。
④2009年11月的一个下午,县文联主席打电话告诉我,彭荆风先生来铅山了,现在在文广局三楼为大家上文学课。我立即小跑着来到文广局,会场里坐满了人,讲课已在进行中。先生一头银发,面如暖日,目光如炬,声音洪亮,完全看不出已年届八旬。时值寒冬,窗外几株悬铃木的叶子在霏霏冷雨中打着寒战,然而三楼的课堂沉浸在温暖而热烈的氛围里。
⑤课后,彭荆风先生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说:“没想到铅山有这么多喜欢文学的年轻人。我看可以开一个班,就叫鹅湖文学习作班。我和女儿每年抽出一些时间来上课。”于是,我有幸成为班里的一员。此后三年的夏秋时节,老师都不远万里,从昆明来到铅山,义务给鹅湖文学习作班的学员上十天的课。他给我们讲小说与散文的区别,讲小说的结构、取材、情节、色彩、意境、悬念,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他还为学员们列阅读书单,读上百篇的学员习作并逐一点评。
⑥2011年夏,我去云南出差,途经昆明,心想怎么能错过拜访老师的机会!
⑦在电话里得知我要来,彭荆风先生很高兴,说我来昆明一趟不容易,不妨先到大观楼、滇池几个地方看看,再来接我。我按老师的建议一路漫游。昆明是一座色彩丰富的城市,印象最深的是花,红的紫的黄的白的,千娇百媚,馨香拂面,美得叫人心醉,许多花我都是头一次看见。老师的作品为什么那么鲜活,富有色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⑧那天下午,彭荆风先生在他的书房接待了我。几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柜上,里面摆放着老师各个时期的戎装照与生活照。照片上的老师和坐在木椅里的老师,都是那样慈祥而温和,暖阳照身。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金色奖牌在阳光里分外耀眼。
⑨晚上,我们在一处环境清幽的饭店共进晚餐,老师钟意为我点了几道云南的特色菜。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额颊上不住地冒着虚汗,这才从他的女儿那里知晓那日他身体抱恙。尽管如此,他还是热情地接待我这个晚辈,这让我愧疚不安。
⑩时间是一个小偷,再美好的人、再美好的事,都会被它一一盗走。2018年7月24日,我在手机里得知彭荆风先生仙逝的消息。未能前往昆明与敬爱的老师见最后一面,成了我心底抹不去的遗憾。
然而彭荆风先生并未走远。晨起,面对朝晖,我会想到《太阳升起》:夜晚,遥望明月,我会联想起《今夜月色好》。入夜有梦,我与恩师重逢,相聚于驿路梨花下。
21. 文中第②段说“由是,敬仰之外,在心底又添了亲切之情和某种期盼”,请分别解释“我”产生“敬仰”“亲切之情”以及“期盼”的原因。
22. 分析第④段划线句表达效果。
23. 第⑦段作者说“老师的作品为什么那么鲜活,富有色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24.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彭荆风先生的形象。
25. 文章结尾说“然而彭荆风先生并未走远”,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45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总会经历一些事,遇见一些人。也许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许是一份温暖的帮助,也许是一句点醒我们的话语……这些点点滴滴,塑造了今天的我们。
请阅读以上文字,从中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的故事,或说说你的感受,也可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内容充实,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不能使用试卷中的素材、不能透露考生的相关信息)
银川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
(注:班级、姓名、学号、座位号一律写在装订线以外规定的地方,卷面不得出现任何标记。)
一、积累运用(30分)
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前行,了解古代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学习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让我们更加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一)语境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题答案】
【答案】 ①. 海内存知己 ②. 天涯若比邻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⑨.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⑩. 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对联文化(3分)
【2题答案】
【答案】 ①. 润 ②. “润”字既贴合黄河水灌溉农田的自然属性,又暗含文化滋养的深层寓意,与上联“香”字形成味觉与触觉的通感对应,平仄协调,更能体现宁夏“塞上江南”的独特韵味。
(三)语言运用(6分)
【3~5题答案】
【答案】3. C 4. 画线句中“宁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历史性时刻”存在成分残缺问题,在“宁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历史性时刻”前加上“是/也是”。
5. ①建筑技术方面:西夏陵所用的夯筑技术是我国自新石器时代沿用至今的主要建筑技术之一,陵塔以黄土混合砾石夯筑而成,夯层清楚、密实,硬度强。如3号陵的陵塔,夯土瓷实,还加入了白石灰。②自然环境方面:北方雨水少,植物难有存活空间。
(四)语境运用(11分)
接触科学前沿,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科普则能助力我们打开眼界:当科幻变成现实,我们知道了想象的力量,只要敢于想象,一切皆有可能。
【科研科普·人工智能】
【6题答案】
【答案】D
【科学实践·5G科技】
【7题答案】
【答案】(1)信息传输率更高;网络速度更快,网络延迟更低;可以节省能源;网络通信技术更稳定;可应用业务范围更广。
(2)示例:建设科技强国企业应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以应对风险挑战;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克技术和产业化难关;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利用5G技术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发展·太空探索】
【8~9题答案】
【答案】8. 示例: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圆满完成第四次出舱任务。
9. 示例:场景描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的核心舱内,三位航天员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悬浮在舷窗边。窗外是深邃的宇宙与散发着柔光的地球,舱内则悬挂着一枚特制的“太空月饼”。由科研人员以低糖、高营养配方制成,表面印有“千里共婵娟”的字样。航天员通过天地通话系统,与地面的家人共赏同一轮明月,并在失重环境下轻轻“推”月饼相赠,寓意“天涯若比邻”。舱壁屏幕上播放着来自祖国各地的中秋祝福视频,一抹中国红的绸带在微气流中轻轻飘荡,与舱外的星辰交相辉映。
文化内涵阐述:中秋节对中华民族而言,承载着三重深厚的内涵:其一,“团圆”是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无论身处地球家园还是浩瀚太空,“共赏明月”的行为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与家族凝聚意识的体现。其二,“奋斗”与“守望”并存。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正是对“舍小家为大家”奉献精神的当代诠释,而中秋的月光则成为连接家国情怀的纽带。其三,“探索”与“传承”相融。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今日空间站内的中秋庆典,中华民族始终将浪漫想象转化为科学实践,并以节日为载体,在科技前沿延续千年文脉。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2分)
【10~13题答案】
【答案】10. ①. 角落 ②. 看,观赏 ③. 美好 ④. 才
11. ①. 费祎成仙后,曾经驾着黄鹤返回此地休息,于是就用“黄鹤”来命名这座楼。 ②. (穆公)有时从容自得地处理公务,有时乘车送别远行的客人,游览必定在这里,宴饮也必定在这里。
12. 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13. 《岳阳楼记》:范仲淹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黄鹤楼记》:阎伯理通过描写黄鹤楼的雄伟壮观以及穆宁在此处的活动,表达了对黄鹤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借穆宁的感慨,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二)(4分)
【14~15题答案】
【答案】14. B 15. “远”字描绘出江面辽阔,归舟在远处,拓展了画面空间,显悠远意境;“动”字将归舟在夕阳映照下,随波晃动的动态美展现出来,让画面鲜活。二字使江景图既有空间层次感,又富有动态生机,画面感十足。
【16题答案】
【答案】(1)①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对祖国深沉的爱。②两首诗都用意象来表达主题。③句式自由,语言精练,极具感染力。
(2)①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代表着一个时代,打着特定的历史烙印。②艾青的诗歌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它们记录民族深重的苦难,也唤醒人民心中的希望。
(3)①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②品味诗歌的语言。③把握诗歌的意象。④反复诵读,体味诗歌的情感。⑤体会诗歌的理性美。⑥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四)(10分)
【17~20题答案】
【答案】17. D 18. 不能互换。“然而”表示转折,强调前文并非主要原因;“之所以”引出原因,说明作者受冰舞吸引的根源。互换后逻辑混乱,无法准确表达文意。
19. 这句话强调纠错应迅速果断,避免因拖延而加重错误;同时要以积极的姿态继续前进,就像冰舞演员跌倒后优雅起身一样,展现从容与自信。
20. 示例:雨果虽为法国人,却未被民族主义蒙蔽,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批判了本国的“胜利”。这种做法与本文所倡导的“迅速纠错且干脆漂亮”一致,生活中我们亦当如此,犯了错误就要及时改正,跃出误区。
(五)(13分)
【21~25题答案】
【答案】21. 敬仰之情来源于彭荆风先生的文学成就和《驿路梨花》这篇文章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亲切之情来源于彭荆风先生的父亲担任过“我”的家乡铅山县的县长,先生幼时的生长环境和“我”相同;期盼之情来源于“我”希望能有机会见到彭荆风先生,并得到他的指导。
22. 通过环境对比,以窗外环境的寒冷,反衬室内课堂的温暖热烈,突出彭荆风先生讲课的感染力,同时烘托作者内心的激动与敬仰。
23. 彭荆风的作品鲜活、富有色彩,是因为他善于观察生活,从自然与生活中汲取灵感。
24. ①文学造诣深厚:他是一位蜚声文坛的军旅作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②热爱故乡,提携后辈:始终心系故乡,年届八旬依旧连续三年从昆明到铅山义务授课,为学员详细讲解文学创作技巧,批改习作;③平易近人,关爱晚辈:他待人真诚亲切,即使身体不适仍热情接待“我”这个晚辈。
25. 彭荆风先生虽已离世,但其文学影响和人格魅力依旧会通过他的作品和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得以延续,他给予“我”的影响非常深刻,让“我”能时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三、写作(45分)
【26题答案】
【答案】例文:
那次班会,我跨出了胆怯
成长路上,总有一些看似微小的尝试,却像一束光,照亮原本胆怯的角落。于我而言,第一次主持班会的经历,便是这样一次足以重塑自我的蜕变。
初二上学期,班主任提议让同学轮流主持班会,我看着名单上自己的名字,手心瞬间冒出冷汗。从小我就怕站在众人面前说话,课堂回答问题都要鼓足勇气,更别说独自主持四十分钟的班会了。我私下找老师想推脱,可老师拍拍我的肩:“试试吧,成长就是从不敢到敢的过程。”
接下来的一周,我每天放学后都留在教室练习。对着空座位念台词,模拟互动环节,可一想到班会课上几十双眼睛盯着我,声音就忍不住发颤。同桌看出我的紧张,主动陪我排练,还帮我设计了几个小游戏缓解气氛。我把台词写在卡片上,反复背诵到滚瓜烂熟,心里却依然没底。
班会那天,铃声一响,我的心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走上讲台时,我不敢抬头,盯着黑板边缘念开场白,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台下鸦雀无声,我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就在这时,我瞥见老师鼓励的眼神,同桌悄悄比了个“加油”的手势。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既然站在这里,就不能退缩。”
慢慢的,我抬起头,语速也平稳了许多。到了互动环节,有同学主动举手参与游戏,教室里响起阵阵笑声。我渐渐忘记了紧张,甚至能即兴说几句玩笑话。当班会在掌声中结束时,我才发现手心早已被汗水浸湿,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如今的我,早已不再是那个怯于表达的女孩。那次主持班会的尝试,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的大门。它让我明白,成长路上的胆怯就像一堵围墙,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一定能看到围墙外的阳光。那些看似艰难的尝试,终将成为塑造我们的力量,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