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朝阳未来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朝阳未来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测试卷
语文
2025.11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一、非连续文本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小题,
文字下乡(节选)
①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
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这一点,依我们上面所说的,还是不太能自圈其说,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
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
文宇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
②我在上一篇里说明了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
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在社会学上我们称之作Face to face group,.直译起来是西对面的社
群。归有光的项春轩记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声来辨别来者是谁,在“面
对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我们自已虽说是已经多少在现代都市里住过一时了,但
是一不留心,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你不坊试一试,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
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一
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报姓的.很少太太会在门外用姓名来回答文夫的发问,但是我们因为久习于这种·我
呀」·“我呀!·的回答也很有时候用到了门内人无法辨别你声音的场合.我有一次,久别家乡回来,在
电话里听到了一个无法辦别的“我呀”时,的确闹了一个笑话。
③“青姓大名”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用的。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
足够的“报名”,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
④文宇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网.我
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浪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
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刘派人来教,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
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枸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在
十多年前青年们讲恋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着写情书,很多悲刷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有这种
经验的人必能痛悉文宇的限制。
⑤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
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圈局中去看,所会引
起的反映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围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教的缺
隋。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⑥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
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已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的
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
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木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巴经
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⑧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
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米取文字呢?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