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科学独立作业(1.1-2.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科学独立作业(1.1-2.1)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科学独立作业(1.1-2.1)
1.(2025七上·柯桥月考)下列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B.全球气候变暖该怎么解决?
C.北极的极光是最壮观的风景吗?
D.人工智能会彻底取代人类吗?
【答案】C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 科学问题通常是指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的问题,涉及自然现象、因果关系或可量化的现象。而非科学问题则涉及主观判断、价值观念或个人偏好。
【解答】A、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问题,属于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的研究范畴,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来探究生命的起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全球气候变暖该怎么解决?这也是一个科学问题,涉及气候学、环境科等领域,科学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来研究解决方案,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极的极光是最壮观的风景吗?这个问题属于主观判断,因为“最壮观”是一个基于个人感受和审美偏好的评价,无法通过科学方法验证,因此不属于科学问题,故C符合题意;
D、人工智能会彻底取代人类吗?这是一个涉及未来预测的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5七上·柯桥月考)梅雨时节,天气多变,小科利用气温计对气温变化进行研究。如图是某天上午 8:00 小科观察到的气温计内液面位置,其读数为()
A.20.5℃ B.25.0℃ C.30.5℃ D.35.0℃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进行读数。
【解答】 图中温度计的主刻度是20℃和30℃,中间有10个小刻度,则每小刻度代表1℃。液面位于第5个小刻度(即25℃)附近。
故答案为:B。
3.(2025七上·柯桥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测量温度
C.点燃酒精灯 D.读体积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图中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防止污染。
【解答】A、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故A错误;
B、测量温度时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故B正确;
C、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5七上·柯桥月考)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离。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故选:A。
5.(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小科同学在三个不同位置测量 1 元硬币的直径,测得 L1=25.1 mm,L2=25.2 mm,L3=25.3 mm,则该一元硬币真实直径最接近的值为()
A.25.1 mm B.25.2 mm C.25.3 mm D.25.4 m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通过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 一元硬币真实直径最接近的值为。
故答案为:B。
6.(2025七上·柯桥月考)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右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  )
A.3 米 B.3 分米 C.3 厘米 D.3 毫米
【答案】C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可以先估测“咫”与“尺”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解答】 女子一拃约18厘米,男子一拃(尺)约21厘米,两者相差3厘米 。
故答案为:C。
7.(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下四个图不能用常见刻度尺直接测量的是()
A.立定跳远成绩
B.大树王的周长
C.课本的长度
D.海底的深度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水深测量通常需要借助专业工具(如声呐、测深绳等),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测量。
【解答】A、可以用卷尺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故A不符合题意;
B、可以用卷尺测量大树王的周长,故B不符合题意;
C、可以用直尺测量课本的长度,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底深度较深,不能用常见刻度尺直接测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5七上·柯桥月考)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食盐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D.合作与交流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 提出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现象。
2. 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提出可能的解释或预测。
3.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明确如何验证猜想。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
5. 分析与论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6. 评估与反思:评估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反思可能的改进。
7. 合作与交流:与他人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并完善结论。
【解答】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是小科提出的实验方案,还没有开始实行,可知属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环节。
故答案为:C。
9.(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视野要实现从图甲变到图乙,移动装片后应调节图丙中的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物镜转换器;②反光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
【解答】从甲到乙,放大倍数变大,移动装片后应转动①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故答案为:A。
10.(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如图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如图④将小铁块放入塑料空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塑料盒漂浮在水面上,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将铁块放入塑料盒内,塑料盒浸没,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可求得塑料盒的体积,铁块在塑料盒内,对实验没有影响。
【解答】①可以测出水的总体积,④可以测出塑料盒和水的总体积,则塑料盒的体积为
④-①=51mL-42mL=9mL。
故答案为:D。
11.(2025七上·柯桥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2.8 升=2.8 升×1000 毫升=2800 毫升
B.1.3m2=1.3m2×10000=13000cm2
C.2.5m3=2.5×1000000cm3=2500000cm3
D.2.4 米=2.4×1000=2400 毫米
【答案】C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换算单位时,新的单位要写在进率后面,不用写原来的单位。
【解答】A、2.8 升=2.8 ×1000 毫升=2800 毫升,故A错误;
B、1.3m2=1.3×10000cm2=13000cm2 ,故B错误;
C、1m3= 1000000cm3 ,则2.5m3=2.5×1000000cm3=2500000cm3 ,故C正确;
D、2.4 米=2.4×1000毫米=2400 毫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5七上·柯桥月考)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下表是 3 种不同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则科考队应当携带哪一种温度计(  )
温度计类型 测量范围
水银温度计 -39℃~357℃
酒精温度计 -113.5℃~78.4℃
煤油温度计 -30℃~150℃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三种温度计都可以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选择的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应大于要测量对象的温度变化范围。
【解答】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可知温度计的能够测量的最低温度要低于-88.3℃,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应选择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
故答案为:B。
13.(2025七上·柯桥月考)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操作涉及“先” “后”顺序问题。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安放装片,后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
B.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先将温度计移出水面,后读数
C.测量液体体积时,先用手将量筒拿起,后观察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试管等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容易炸裂,所以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解答】A、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顺序是:先对光(调节光源和光圈,看到白亮的视野),后安放装片(放置标本并调节焦距观察)。若先放装片再对光,可能因光线未调好而无法清晰观察,故A错误;
B、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不能将温度计取出后读数,应先读数后取出,故B错误;
C、测量液体体积时,正确的操作是:将量筒平稳放置桌面(不可手持,避免倾斜导致读数不准),后观察凹液面最低处(保持视线水平读取数据),手持量筒易晃动,影响测量精度,故C错误;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顺序应为:先预热(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炸裂)后集中加热(在需要加热的部位加强加热),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5七上·柯桥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结果与操作相符的是()
选项 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和水测量一块方糖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齐 正确
B 用皮卷尺测量大树周长时,用力拉紧皮尺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烧杯读数 偏大
D 测量一段细铁丝直径时,把铁丝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物体不能溶于水且要浸没在水中。
【解答】A、方糖能溶解在水中,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测量方糖的体积,故A错误;
B、用皮卷尺测量大树周长时,用力拉紧皮尺,会导致皮尺刻度之间的间隙变大,测得的结果偏小,故B错误;
C、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烧杯读数,示数会降低,可知测得的结果会偏小,故C错误;
D、测量一段细铁丝直径时,把铁丝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会导致总长度偏大,测得的直径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5七上·柯桥月考)取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红、蓝、银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 9:00~16:00 分别罩在相同数量、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时间后,测量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叶子大小.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  )
A.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时间的生长情况
B.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C.塑料薄膜的颜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D.番茄的生长速度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根据题意,本题是探究红、蓝、银灰、黑四色相同材质和规格的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故选:C。
16.(2025七上·柯桥月考)完成单位的换算或填入合适的单位:
(1) 科学教材的宽为1.85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 550   
(3)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 200   
【答案】(1)dm
(2)mL
(3)5×107
(4)m3
【知识点】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估测教材的宽度约为18.5cm,10cm=1dm。
(2)液体体积常用单位为毫升、升。
(3)1立方米等于十的六次方厘米。
(4)估测教室的长、宽、高,利用体积公式计算教室的体积,约为空气的体积。
【解答】(1)科学教材的宽度约为18.5cm,即1.85dm。
(2)矿泉水瓶的标准容积单位是毫升(mL),550 mL是常见的小瓶装容量。
(3)。
(4)普通教室的长、宽、高约为9m、8m、3m,体积约为,即约为200m3。
17.(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A-E是实验室常见的各种仪器,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写出C仪器的名称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需要垫上   。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填字母)。
(3)实验室中,试管一般常用于   (写出一种用途)。
【答案】(1)胶头滴管;石棉网
(2)E
(3)加热少量液体或者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2)没有药匙,也可以用纸槽取用固体粉末。
(3)加热试管时,试管内的药品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
【解答】(1)由图可知,C为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
烧杯不能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用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再加热。
(2)E是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3)试管可用作少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或加热少量液体。
18.(2025七上·柯桥月考)在科学观察和实验中,常用到测量。
(1)如图甲,在测量物块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cm。
(2)如图乙,测量结果合金块的体积为   cm3。
(3)如果小科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其余操作正确的情况下,把①②两图次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4)图丙是去年杭州冬日的一天中晚上最低气温和白天最高气温数值,由图可知当天的温度差为   。
【答案】(1)3.80(3.79—3.81)
(2)8.0
(3)偏大
(4)1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单位是厘米(cm),每小格代表0.1 cm(即1mm),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
(2)合金块的体积等于合金块与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
(3)根据(2)可知,总体积准确,水的体积偏小,则石块的体积偏大。
(4)示数越往上越大,说明温度在0℃以上,示数越往下越大,说明温度在0℃以下。
【解答】(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长度为9.80cm-6.00cm=3.80cm(要估测一位,3.79-3.81cm均可)。
(2)合金块的体积为:22mL-14mL=8mL=8cm3。
(3)把①②两图次序颠倒了,石块取出后带走部分水,导致①示数偏小,则石块的体积将偏大。
(4)由图可知最高温为14℃,最低温为-4℃,则当天的温差为14℃-(-4℃) =18℃。
19.(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两种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B.体温计的测量精确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高
C.如图温度计也可以测体温,并可取出来读体温值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2)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原理都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3)能否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酒精灯内焰的温度 并说明理由:   。
【答案】(1)B
(2)热胀冷缩
(3)不能,内焰温度远远超过了实验室温度计量程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酒精灯内焰的温度高于温度计的量程,会损坏温度计。
【解答】(1)A、沸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的量程,将体温计放入热水中,会导致体温计损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可知体温计的精确度更高,故B正确;
C、温度计不能取出读数,故C错误;
D、温度计使用后温度降低,液柱会降低,不需要甩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体温计和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这个原理制成的。
(3)酒精灯内焰的温度高于温度计的量程,所以不能用温度计测量酒精灯内焰的温度。
20.(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所示为胡克绘制的软木栓细胞,图乙则是小科通过显微镜绘制的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事实上,胡克观察到的是死亡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对应图乙中的结构是   (填写数字)。
(2)如果小科观察的是韭菜的叶肉细胞,那么决定韭菜具有特殊气味特点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填写名称)中。
(3)如果小科观察的是洋葱表皮细胞,请说明有一个结构是多余的,请说出它的名称及作用:    。
【答案】(1)①
(2)细胞核
(3)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⑤是细胞质,⑥是叶绿体。
(2)植物的性状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3)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例如洋葱表皮细胞中就不含叶绿体。
【解答】(1)事实上,胡克观察到的是死亡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即图乙中的①。
(2)韭菜的特殊气味由遗传物质决定,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含叶绿体。若图乙中的叶绿体是多余的,其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
21.(2025七上·柯桥月考)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以下是小科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眼睛需注视物镜的操作是下列哪个步骤____。
A.移动玻片
B.镜筒下降
C.调节反光镜
D.镜筒上升
(2)小科同学用低倍物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小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小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小黑点还在原处。根据这一现象,请判断小黑点最可能在   。
(3)小科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②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③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④将玻片向下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1)B
(2)目镜上
(3)③②⑥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镜筒下降时,为了防止压坏装片,眼睛要注视物镜;镜筒上升时,眼睛通过目镜 进行观察。
(2)小黑点是污物,一般可能存在与物镜、目镜或装片上。
(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否则可能会导致观察不到物像。
【解答】(1)显微镜操作中,注视物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时压碎玻片。因此,这一操作通常发生在镜筒下降的过程中。
故答案为:B。
(2)移动装片时,小黑点不动,说明小黑点不在装片上。换用高倍物镜后,小黑点仍在原处,说明小黑点也不在物镜上(因为换物镜后小黑点应消失或移动)。因此,小黑点最可能在目镜上(因为目镜未更换,且小黑点不随装片和物镜变化)。
(3)从甲到乙,即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要先将A移至视野中央。甲中A在视野上方,其实际位置是在视野下方,所以应将装片向上移动,直至A出现在视野中央。
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再调节细准 焦螺旋使像变清晰,若视野变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故答案为: ③②⑥。
22.(2025七上·柯桥月考)对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的观察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解决问题。
(1)如图是一个量杯和一个量筒,其量程都是100mL (设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 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h/4(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科想用排水法测同一块不规则小矿石的体积(估计体积约20cm3),分别用量杯和量筒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忽略测量前后矿石表面水分及细线的影响);则测得的矿石的体积更精确的是   (填“量杯”“量筒”或“一样精确”)。
【答案】(1)大于
(2)量筒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量杯的外形进行分析,可知刻度下疏上密,则体积为量程四分之一的液体液面高度大于量杯的四分之一。
(2)根据量杯的刻度下疏上密和量筒刻度均匀进行分析。
【解答】(1)量杯横截面积下小上大,加入25mL的液体,液面的高度将大于。
(2)量筒刻度下疏上密,测量液体的体积较小时,由于刻度之间间隙较大,读数会不够准确,而量筒上下同宽,刻度均匀,可知测量 体积约20cm3小石块的体积时,量筒的精确度更高。
23.(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如图甲、乙和丙)。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甲图是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小科从下往上在玻璃管上标记了A、B、C三个温度刻度。则三点中表示温度最高值是   点(填“A”“B”或“C”)。
(2)如图丙是固体温度计,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焊在一起。已知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指针会偏向A侧时。此时环境温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如图丁是小科根据图乙的原理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时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够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答案】(1)A
(2)下降
(3)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者将玻璃瓶变大或改用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解题时需要注意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不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2)指针会弯向长度更短的金属一侧。
(3)提高精确度,即使液柱移动更明显,可以通过增多液体、更换更细的玻璃管以及更换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来实现。
【解答】(1)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当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气体膨胀,将液柱向下压,液面下降;温度降低时,气体收缩,液柱上升。因此,液面位置越低(如A点),表示温度越高;液面位置越高(如C点),表示温度越低。
(2)温度降低时,由于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铜的形变量更大,铁比铜长度长,指针偏向A侧。
(3)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取决于液体的膨胀系数和玻璃管的粗细。若液柱移动不明显,可通过以下改进提高灵敏度:
1. 换用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如酒精代替水);
2. 减小玻璃管直径(相同体积变化时液柱高度变化更明显);
3. 增大玻璃泡容积(容纳更多液体,膨胀量更大)。
24.(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有个两岁的弟弟,发现弟弟的的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与自己不太相同。他通过上网搜索,得到如图甲的信息(备注:两岁4头表示:正常情况下人在两岁时,人的身高和头部高度比例是4:1)。
(1)小科通过上网获得的信息,采用图甲进行记录,小科主要采用的记录方法是____。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语音记录法
(2)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   。
(3)小科还想知道人的身高与臂展的关系(如图乙),他找来卷尺测出自己的身高h为160.0cm,臂展长度l为162.0cm,于是小科立即得出结论,人的身高与臂展的比例关系约为1∶1,你认为小科的结论可靠吗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1)C
(2)人的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合理均可)
(3)一次测量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寻找不同年龄段的人,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故小科的做法不可靠(合理均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图形记录法:通过图像的方式记录信息。
(2)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部占身高的比例在减小。
(3)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测量不同的人,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1)由图可知,小科将获得的信息以图形的形式进行记录,可知采用的是图形记录法。
故答案为:C。
(2)图甲显示,两岁时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为4∶1,成年后为7∶1(即头部高度占比减小),说明随着年龄增长,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逐渐增大,但头部高度占身高的比例逐渐减小。因此,结论可表述为“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3) 科学结论需要基于多次实验或多样本数据,小科仅通过自身的一次测量就得出结论,未考虑个体差异(如臂展与身高的比例因人而异)或测量误差,因此结论不可靠。
25.(2025七上·柯桥月考)2025年是体重健康管理年,小科想通过长跑管理体重,跑了3km已是气喘吁吁。小科的叔叔则喜欢马拉松运动,每周坚持2次半马(20km),跑步时呼吸正常。小科上网查阅资料,研究表明:长跑运动员在比赛时通常保持高代谢水平,与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为了探究肾上腺素的作用,小科在医学院工作的叔叔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若干只、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
[实验步骤]①选取体重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10只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②给甲组小鼠注射0.01mL 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____。③将小鼠分别放入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放在相同环境中,记录两组小鼠每10分钟耗氧量(×103mL)。
(1)本实验中甲组小鼠是   (填“实验组”或“对照组”)。
(2)步骤②中应给乙组小鼠注射   。
(3)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小科得出了肾上腺素可提高小鼠代谢水平的结论,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
组别 1 2 3 4 5 每10分钟平均耗氧量
甲 2.5 2.6 2.5 2.4 2.5 2.5
乙 2.0 1.9 2.0 2.0 2.1 2.0
【答案】(1)实验组
(2)0.01mL(或者等量的)生理盐水
(3)甲组小鼠的平均耗氧量大于乙组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作出特殊处理的一组为实验组,甲组注射了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是实验组。
(2)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可知,乙组应注射与甲组等体积的液体。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耗氧量多,说明代谢水平高。
【解答】(1)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肾上腺素)处理的小组,对照组则接受对照处理(如生理盐水)。甲组注射了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是实验组;乙组作为对照,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 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乙组小鼠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3)由表中数据可知,注射了肾上腺素的甲组每10分钟平均耗氧量更多,说明甲组小鼠的代谢水平更高,即肾上腺素可提高小鼠代谢水平。
26.(2025七上·柯桥月考)在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科想要利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数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
(1)步距测量:小科先在湿地上按照正常方式走了一步,标记步距为s。下列测量方式正确的是____。
A.
B.
C.
(2)小科经过测量,得到并记录了这一步的步距为s=0.600米,小科用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
(3)有同学认为小科只测量一步的距离不够科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帮助小科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
【答案】(1)A
(2)厘米
(3)应该在学校操场上走100米,然后数出总的步数,求一个平均值更精确(合理均可)。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步距是指行走时两脚脚尖或脚跟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
(3)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减小误差。
【解答】(1)步距是指行走时两脚脚尖或脚跟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测量两个连续的脚印的同一位置(如脚尖到脚尖或脚跟到脚跟)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A。
(2)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最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在测量结果0.600米中,最后一位“0”是估读位,说明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0.01米,即1厘米。
(3)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测量多步(如10步)的总距离,再除以步数,得到平均步距或应该在学校操场上走100米,然后数出总的步数,求一个平均值更精确。
27.(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是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的纸蜻蜓。小科为探究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纸蜻蜓,并改变回形针的数量,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3次落地的平均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纸蜻蜓的下落轨迹呈直线型,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组别 翅身长度(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秒)
① 4 4 无 1.75
② 4 5 无 1.65
③ 5 4 无 1.60
④ 4 5 一枚回形针 1.53
⑤ 4 5 两枚回形针 1.42
(1)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2)由实验数据可知: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   。
(3)比较②④⑤三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   。
【答案】(1)秒表
(2)翅身长、翅尾长度和翅身负重
(3)纸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身负重有关,当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相同时,负重越重,下落越快
【知识点】时间的测量;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时间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2)结合表中数据,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翅身长度、翅尾长度、翅身负重对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负重对下落速度的影响。
【解答】(1)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时间,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比较①和②组(翅身长度相同,翅尾长度不同),翅尾长度增加,下落时间减少(1.75秒→1.65秒),说明翅尾长度影响下落快慢。
比较①和③组(翅尾长度相同,翅身长度不同),翅身长度增加,下落时间减少(1.75秒→1.60秒),说明翅身长度影响下落快慢。
比较②④⑤组(翅身和翅尾长度相同,负重不同),负重增加,下落时间减少(1.65秒→1.53秒→1.42秒),说明翅身负重影响下落快慢。
可知翅身长度、翅尾长度、翅身负重(或重量) 会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
(3)比较②④⑤三组实验数据,发现随着回形针数量增加(负重增大),下落时间逐渐减少,说明翅身负重越大,纸蜻蜓下落越快。
28.(2025七上·柯桥月考)实验室内有各种警告标志,请将下列警告标志及其对应的含义用线连接。
【答案】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 根据图像中的意义找到对应的含义,“骷髅头”表示当心中毒;“闪电“”表示当心触电。“火”表示当心火灾等。
【解答】图标一为当心有毒的标志;图标二为当心腐蚀的标志;图标三为当心触电的标志;图标四为当心火灾的标志,如图所示

29.(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所在的科学小组开展了“自制液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任务】自制液体温度计,并用于温度测量。
【项目准备】基础材料:塑料瓶、吸管、水、橡皮泥、刻度尺、记号笔。
【项目制作】小组同学使用水进行温度计的制作。将组装好的自制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一起放入水中,根据温度变化,标记好刻度。
【小组研讨】小科认为,用红墨水来制作效果会更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答:    。
【组间研讨】甲、乙和丙小组在展示时发现,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温度计,放入相同温度的水中,液面上升的速度丙最快,甲最慢;最终液柱高度:甲<乙<丙。请观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项目拓展】小科使用两套甲装置,分别装满红墨水和酒精。一开始吸管中液面相平,同时放入50℃的热水中,稳定后发现酒精最终液面的高度大于红墨水最终的液面。小科认为自制酒精温度计精确度高,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答:    。
【答案】同意,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丙中空气多,故液柱上升最高(合理均可);同意,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管中升高的液柱更高(合理均可)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柱高度变化量越大,说明该温度计的精确度越高。
【解答】使用红墨水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同意他的观点。
丙中空气的体积最大,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所以液柱上升最高。
同意他的观点,升高相同的温度,使用酒精液面高度变化更大,使用酒精制作温度计时刻度之间的距离更远,读数更精确。
30.(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所示,小科在科学实验中看到了一支滴定管,他仔细观察,发现滴定管为细长的玻璃管状容器,一端具有活栓开关,其上具有刻度指示量度。上方标注50mL, 字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比较了实验室中量筒的结构,发现了刻度的一些不一样,请说出其中一点不同:   。
(2)小科严格按照教师要求,从0刻度开始,打开活塞至关闭,此时液面如图乙所示。则该滴定管放出液体的体积为   mL。
(3)如果第一次读0刻度时平视,第二次时俯视刻度,则实际放出液体的体积比读出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案】(1)量筒没有0刻度或者量筒刻度上小下大(合理均可)
(2)21.5
(3)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可以从量筒没有零刻度或量筒刻度是自下而上逐渐变大而滴定管是自下而上之间变小进行分析。
(2)根据分度值和刻度下大上小进行读数。
(3)俯视视线在正确刻度上方,即读出的剩余液体的体积偏小,则放出的体积偏大。
【解答】(1)滴定管与量筒的主要区别在于:刻度方向:量筒刻度从底部向上递增,滴定管刻度从上向下递增; 0刻度位置:滴定管顶部有明确的0刻度线,量筒没有;滴定管刻度更精确,通常精确到0.1mL。
(2)滴定管读数应精确到0.1mL,刻度下大上小,由图可知,示数为21.5mL。
(3)第一次平视0刻度:读数准确,第二次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比实际液面高,会导致放出的液体偏多。
31.(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手上有体积相同的5个相同的玻璃球,他想知道一个小玻璃球的体积,但手里没有量筒,只有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容积为45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为均匀的圆柱体。他利用这个瓶子和适量的水进行了如下操作:
步骤1:先测量出,没放小球时,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5 厘米。
步骤2:小明将5个玻璃球轻轻放入瓶中,拧紧盖后再倒放,测得瓶中无水部分为2厘米。结合这些数据,进行下列计算:
(1)瓶子的底面积为多少
(2)瓶中水的体积为多少
(3)每个小球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S=v/h=450cm3/(10+5)cm=30cm2
(2)V水=Sh水=30cm2×10cm =300cm3
(3)V球总=Sh=30cm2×3cm=90cm3
V球=90cm3/5=18厘米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正放和倒放时,水的体积不变,可知瓶子的体积为底面积乘以高(10cm+5cm),则底面积等于体积与高的比值。
(2)由水正放时的液面高度与瓶子的底面积计算水的体积。
(3)小球的总体积等于减少的空气的体积,再用总体积除以小球的个数即可求得每个小球的体积。
32.(2025七上·柯桥月考)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A,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B对比后发现,当B的示数为10℃时,A 的示数为20℃;当B的示数为90℃时,A的示数为80℃。问:
(1)当温度计A 的示数为5℃时,温度计B的示数为多少
(2)当温度计B的示数为50℃时,温度计A的示数为多少
【答案】(1)设温度计B的示数为t1,则有,解得t1=-10℃。
(2)当温度计B的示数为50℃时,设A温度为t2,则有,解得:t2=5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信息先计算出B温度计示数变化量与A温度计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再设B的示数为进行等比例换算。
(2)解题思路与(1)相同,列出A与B温度变化量的比值,再设A的示数为t2计算A的示数。
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科学独立作业(1.1-2.1)
1.(2025七上·柯桥月考)下列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B.全球气候变暖该怎么解决?
C.北极的极光是最壮观的风景吗?
D.人工智能会彻底取代人类吗?
2.(2025七上·柯桥月考)梅雨时节,天气多变,小科利用气温计对气温变化进行研究。如图是某天上午 8:00 小科观察到的气温计内液面位置,其读数为()
A.20.5℃ B.25.0℃ C.30.5℃ D.35.0℃
3.(2025七上·柯桥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测量温度
C.点燃酒精灯 D.读体积
4.(2025七上·柯桥月考)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
5.(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小科同学在三个不同位置测量 1 元硬币的直径,测得 L1=25.1 mm,L2=25.2 mm,L3=25.3 mm,则该一元硬币真实直径最接近的值为()
A.25.1 mm B.25.2 mm C.25.3 mm D.25.4 mm
6.(2025七上·柯桥月考)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右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  )
A.3 米 B.3 分米 C.3 厘米 D.3 毫米
7.(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下四个图不能用常见刻度尺直接测量的是()
A.立定跳远成绩
B.大树王的周长
C.课本的长度
D.海底的深度
8.(2025七上·柯桥月考)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食盐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D.合作与交流
9.(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视野要实现从图甲变到图乙,移动装片后应调节图丙中的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如图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如图④将小铁块放入塑料空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2025七上·柯桥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2.8 升=2.8 升×1000 毫升=2800 毫升
B.1.3m2=1.3m2×10000=13000cm2
C.2.5m3=2.5×1000000cm3=2500000cm3
D.2.4 米=2.4×1000=2400 毫米
12.(2025七上·柯桥月考)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下表是 3 种不同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则科考队应当携带哪一种温度计(  )
温度计类型 测量范围
水银温度计 -39℃~357℃
酒精温度计 -113.5℃~78.4℃
煤油温度计 -30℃~150℃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三种温度计都可以
13.(2025七上·柯桥月考)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操作涉及“先” “后”顺序问题。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安放装片,后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
B.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先将温度计移出水面,后读数
C.测量液体体积时,先用手将量筒拿起,后观察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14.(2025七上·柯桥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结果与操作相符的是()
选项 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和水测量一块方糖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齐 正确
B 用皮卷尺测量大树周长时,用力拉紧皮尺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烧杯读数 偏大
D 测量一段细铁丝直径时,把铁丝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A.A B.B C.C D.D
15.(2025七上·柯桥月考)取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红、蓝、银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 9:00~16:00 分别罩在相同数量、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时间后,测量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叶子大小.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  )
A.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时间的生长情况
B.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C.塑料薄膜的颜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D.番茄的生长速度
16.(2025七上·柯桥月考)完成单位的换算或填入合适的单位:
(1) 科学教材的宽为1.85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 550   
(3)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 200   
17.(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A-E是实验室常见的各种仪器,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写出C仪器的名称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需要垫上   。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填字母)。
(3)实验室中,试管一般常用于   (写出一种用途)。
18.(2025七上·柯桥月考)在科学观察和实验中,常用到测量。
(1)如图甲,在测量物块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cm。
(2)如图乙,测量结果合金块的体积为   cm3。
(3)如果小科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其余操作正确的情况下,把①②两图次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4)图丙是去年杭州冬日的一天中晚上最低气温和白天最高气温数值,由图可知当天的温度差为   。
19.(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两种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B.体温计的测量精确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高
C.如图温度计也可以测体温,并可取出来读体温值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2)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原理都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3)能否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酒精灯内焰的温度 并说明理由:   。
20.(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所示为胡克绘制的软木栓细胞,图乙则是小科通过显微镜绘制的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事实上,胡克观察到的是死亡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对应图乙中的结构是   (填写数字)。
(2)如果小科观察的是韭菜的叶肉细胞,那么决定韭菜具有特殊气味特点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填写名称)中。
(3)如果小科观察的是洋葱表皮细胞,请说明有一个结构是多余的,请说出它的名称及作用:    。
21.(2025七上·柯桥月考)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以下是小科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眼睛需注视物镜的操作是下列哪个步骤____。
A.移动玻片
B.镜筒下降
C.调节反光镜
D.镜筒上升
(2)小科同学用低倍物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小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小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小黑点还在原处。根据这一现象,请判断小黑点最可能在   。
(3)小科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②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③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④将玻片向下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2.(2025七上·柯桥月考)对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的观察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解决问题。
(1)如图是一个量杯和一个量筒,其量程都是100mL (设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 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h/4(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科想用排水法测同一块不规则小矿石的体积(估计体积约20cm3),分别用量杯和量筒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忽略测量前后矿石表面水分及细线的影响);则测得的矿石的体积更精确的是   (填“量杯”“量筒”或“一样精确”)。
23.(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如图甲、乙和丙)。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甲图是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小科从下往上在玻璃管上标记了A、B、C三个温度刻度。则三点中表示温度最高值是   点(填“A”“B”或“C”)。
(2)如图丙是固体温度计,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焊在一起。已知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指针会偏向A侧时。此时环境温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如图丁是小科根据图乙的原理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时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够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24.(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有个两岁的弟弟,发现弟弟的的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与自己不太相同。他通过上网搜索,得到如图甲的信息(备注:两岁4头表示:正常情况下人在两岁时,人的身高和头部高度比例是4:1)。
(1)小科通过上网获得的信息,采用图甲进行记录,小科主要采用的记录方法是____。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语音记录法
(2)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   。
(3)小科还想知道人的身高与臂展的关系(如图乙),他找来卷尺测出自己的身高h为160.0cm,臂展长度l为162.0cm,于是小科立即得出结论,人的身高与臂展的比例关系约为1∶1,你认为小科的结论可靠吗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25.(2025七上·柯桥月考)2025年是体重健康管理年,小科想通过长跑管理体重,跑了3km已是气喘吁吁。小科的叔叔则喜欢马拉松运动,每周坚持2次半马(20km),跑步时呼吸正常。小科上网查阅资料,研究表明:长跑运动员在比赛时通常保持高代谢水平,与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为了探究肾上腺素的作用,小科在医学院工作的叔叔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若干只、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
[实验步骤]①选取体重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10只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②给甲组小鼠注射0.01mL 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____。③将小鼠分别放入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放在相同环境中,记录两组小鼠每10分钟耗氧量(×103mL)。
(1)本实验中甲组小鼠是   (填“实验组”或“对照组”)。
(2)步骤②中应给乙组小鼠注射   。
(3)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小科得出了肾上腺素可提高小鼠代谢水平的结论,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
组别 1 2 3 4 5 每10分钟平均耗氧量
甲 2.5 2.6 2.5 2.4 2.5 2.5
乙 2.0 1.9 2.0 2.0 2.1 2.0
26.(2025七上·柯桥月考)在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科想要利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数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
(1)步距测量:小科先在湿地上按照正常方式走了一步,标记步距为s。下列测量方式正确的是____。
A.
B.
C.
(2)小科经过测量,得到并记录了这一步的步距为s=0.600米,小科用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
(3)有同学认为小科只测量一步的距离不够科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帮助小科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
27.(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是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的纸蜻蜓。小科为探究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纸蜻蜓,并改变回形针的数量,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3次落地的平均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纸蜻蜓的下落轨迹呈直线型,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组别 翅身长度(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秒)
① 4 4 无 1.75
② 4 5 无 1.65
③ 5 4 无 1.60
④ 4 5 一枚回形针 1.53
⑤ 4 5 两枚回形针 1.42
(1)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2)由实验数据可知: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   。
(3)比较②④⑤三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   。
28.(2025七上·柯桥月考)实验室内有各种警告标志,请将下列警告标志及其对应的含义用线连接。
29.(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所在的科学小组开展了“自制液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任务】自制液体温度计,并用于温度测量。
【项目准备】基础材料:塑料瓶、吸管、水、橡皮泥、刻度尺、记号笔。
【项目制作】小组同学使用水进行温度计的制作。将组装好的自制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一起放入水中,根据温度变化,标记好刻度。
【小组研讨】小科认为,用红墨水来制作效果会更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答:    。
【组间研讨】甲、乙和丙小组在展示时发现,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温度计,放入相同温度的水中,液面上升的速度丙最快,甲最慢;最终液柱高度:甲<乙<丙。请观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项目拓展】小科使用两套甲装置,分别装满红墨水和酒精。一开始吸管中液面相平,同时放入50℃的热水中,稳定后发现酒精最终液面的高度大于红墨水最终的液面。小科认为自制酒精温度计精确度高,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答:    。
30.(2025七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所示,小科在科学实验中看到了一支滴定管,他仔细观察,发现滴定管为细长的玻璃管状容器,一端具有活栓开关,其上具有刻度指示量度。上方标注50mL, 字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比较了实验室中量筒的结构,发现了刻度的一些不一样,请说出其中一点不同:   。
(2)小科严格按照教师要求,从0刻度开始,打开活塞至关闭,此时液面如图乙所示。则该滴定管放出液体的体积为   mL。
(3)如果第一次读0刻度时平视,第二次时俯视刻度,则实际放出液体的体积比读出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1.(2025七上·柯桥月考)小科手上有体积相同的5个相同的玻璃球,他想知道一个小玻璃球的体积,但手里没有量筒,只有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容积为45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为均匀的圆柱体。他利用这个瓶子和适量的水进行了如下操作:
步骤1:先测量出,没放小球时,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5 厘米。
步骤2:小明将5个玻璃球轻轻放入瓶中,拧紧盖后再倒放,测得瓶中无水部分为2厘米。结合这些数据,进行下列计算:
(1)瓶子的底面积为多少
(2)瓶中水的体积为多少
(3)每个小球的体积为多少
32.(2025七上·柯桥月考)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A,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B对比后发现,当B的示数为10℃时,A 的示数为20℃;当B的示数为90℃时,A的示数为80℃。问:
(1)当温度计A 的示数为5℃时,温度计B的示数为多少
(2)当温度计B的示数为50℃时,温度计A的示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 科学问题通常是指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的问题,涉及自然现象、因果关系或可量化的现象。而非科学问题则涉及主观判断、价值观念或个人偏好。
【解答】A、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问题,属于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的研究范畴,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来探究生命的起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全球气候变暖该怎么解决?这也是一个科学问题,涉及气候学、环境科等领域,科学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来研究解决方案,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极的极光是最壮观的风景吗?这个问题属于主观判断,因为“最壮观”是一个基于个人感受和审美偏好的评价,无法通过科学方法验证,因此不属于科学问题,故C符合题意;
D、人工智能会彻底取代人类吗?这是一个涉及未来预测的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进行读数。
【解答】 图中温度计的主刻度是20℃和30℃,中间有10个小刻度,则每小刻度代表1℃。液面位于第5个小刻度(即25℃)附近。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图中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防止污染。
【解答】A、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故A错误;
B、测量温度时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故B正确;
C、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离。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通过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 一元硬币真实直径最接近的值为。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可以先估测“咫”与“尺”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解答】 女子一拃约18厘米,男子一拃(尺)约21厘米,两者相差3厘米 。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水深测量通常需要借助专业工具(如声呐、测深绳等),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测量。
【解答】A、可以用卷尺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故A不符合题意;
B、可以用卷尺测量大树王的周长,故B不符合题意;
C、可以用直尺测量课本的长度,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底深度较深,不能用常见刻度尺直接测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 提出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现象。
2. 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提出可能的解释或预测。
3.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明确如何验证猜想。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
5. 分析与论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6. 评估与反思:评估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反思可能的改进。
7. 合作与交流:与他人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并完善结论。
【解答】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是小科提出的实验方案,还没有开始实行,可知属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环节。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物镜转换器;②反光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
【解答】从甲到乙,放大倍数变大,移动装片后应转动①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塑料盒漂浮在水面上,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将铁块放入塑料盒内,塑料盒浸没,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可求得塑料盒的体积,铁块在塑料盒内,对实验没有影响。
【解答】①可以测出水的总体积,④可以测出塑料盒和水的总体积,则塑料盒的体积为
④-①=51mL-42mL=9mL。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换算单位时,新的单位要写在进率后面,不用写原来的单位。
【解答】A、2.8 升=2.8 ×1000 毫升=2800 毫升,故A错误;
B、1.3m2=1.3×10000cm2=13000cm2 ,故B错误;
C、1m3= 1000000cm3 ,则2.5m3=2.5×1000000cm3=2500000cm3 ,故C正确;
D、2.4 米=2.4×1000毫米=2400 毫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选择的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应大于要测量对象的温度变化范围。
【解答】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可知温度计的能够测量的最低温度要低于-88.3℃,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应选择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试管等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容易炸裂,所以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解答】A、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顺序是:先对光(调节光源和光圈,看到白亮的视野),后安放装片(放置标本并调节焦距观察)。若先放装片再对光,可能因光线未调好而无法清晰观察,故A错误;
B、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不能将温度计取出后读数,应先读数后取出,故B错误;
C、测量液体体积时,正确的操作是:将量筒平稳放置桌面(不可手持,避免倾斜导致读数不准),后观察凹液面最低处(保持视线水平读取数据),手持量筒易晃动,影响测量精度,故C错误;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顺序应为:先预热(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炸裂)后集中加热(在需要加热的部位加强加热),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物体不能溶于水且要浸没在水中。
【解答】A、方糖能溶解在水中,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测量方糖的体积,故A错误;
B、用皮卷尺测量大树周长时,用力拉紧皮尺,会导致皮尺刻度之间的间隙变大,测得的结果偏小,故B错误;
C、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烧杯读数,示数会降低,可知测得的结果会偏小,故C错误;
D、测量一段细铁丝直径时,把铁丝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会导致总长度偏大,测得的直径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根据题意,本题是探究红、蓝、银灰、黑四色相同材质和规格的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故选:C。
16.【答案】(1)dm
(2)mL
(3)5×107
(4)m3
【知识点】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估测教材的宽度约为18.5cm,10cm=1dm。
(2)液体体积常用单位为毫升、升。
(3)1立方米等于十的六次方厘米。
(4)估测教室的长、宽、高,利用体积公式计算教室的体积,约为空气的体积。
【解答】(1)科学教材的宽度约为18.5cm,即1.85dm。
(2)矿泉水瓶的标准容积单位是毫升(mL),550 mL是常见的小瓶装容量。
(3)。
(4)普通教室的长、宽、高约为9m、8m、3m,体积约为,即约为200m3。
17.【答案】(1)胶头滴管;石棉网
(2)E
(3)加热少量液体或者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2)没有药匙,也可以用纸槽取用固体粉末。
(3)加热试管时,试管内的药品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
【解答】(1)由图可知,C为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
烧杯不能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用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再加热。
(2)E是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3)试管可用作少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或加热少量液体。
18.【答案】(1)3.80(3.79—3.81)
(2)8.0
(3)偏大
(4)1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单位是厘米(cm),每小格代表0.1 cm(即1mm),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
(2)合金块的体积等于合金块与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
(3)根据(2)可知,总体积准确,水的体积偏小,则石块的体积偏大。
(4)示数越往上越大,说明温度在0℃以上,示数越往下越大,说明温度在0℃以下。
【解答】(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长度为9.80cm-6.00cm=3.80cm(要估测一位,3.79-3.81cm均可)。
(2)合金块的体积为:22mL-14mL=8mL=8cm3。
(3)把①②两图次序颠倒了,石块取出后带走部分水,导致①示数偏小,则石块的体积将偏大。
(4)由图可知最高温为14℃,最低温为-4℃,则当天的温差为14℃-(-4℃) =18℃。
19.【答案】(1)B
(2)热胀冷缩
(3)不能,内焰温度远远超过了实验室温度计量程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酒精灯内焰的温度高于温度计的量程,会损坏温度计。
【解答】(1)A、沸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的量程,将体温计放入热水中,会导致体温计损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可知体温计的精确度更高,故B正确;
C、温度计不能取出读数,故C错误;
D、温度计使用后温度降低,液柱会降低,不需要甩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体温计和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这个原理制成的。
(3)酒精灯内焰的温度高于温度计的量程,所以不能用温度计测量酒精灯内焰的温度。
20.【答案】(1)①
(2)细胞核
(3)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⑤是细胞质,⑥是叶绿体。
(2)植物的性状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3)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例如洋葱表皮细胞中就不含叶绿体。
【解答】(1)事实上,胡克观察到的是死亡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即图乙中的①。
(2)韭菜的特殊气味由遗传物质决定,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含叶绿体。若图乙中的叶绿体是多余的,其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
21.【答案】(1)B
(2)目镜上
(3)③②⑥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镜筒下降时,为了防止压坏装片,眼睛要注视物镜;镜筒上升时,眼睛通过目镜 进行观察。
(2)小黑点是污物,一般可能存在与物镜、目镜或装片上。
(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否则可能会导致观察不到物像。
【解答】(1)显微镜操作中,注视物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时压碎玻片。因此,这一操作通常发生在镜筒下降的过程中。
故答案为:B。
(2)移动装片时,小黑点不动,说明小黑点不在装片上。换用高倍物镜后,小黑点仍在原处,说明小黑点也不在物镜上(因为换物镜后小黑点应消失或移动)。因此,小黑点最可能在目镜上(因为目镜未更换,且小黑点不随装片和物镜变化)。
(3)从甲到乙,即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要先将A移至视野中央。甲中A在视野上方,其实际位置是在视野下方,所以应将装片向上移动,直至A出现在视野中央。
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再调节细准 焦螺旋使像变清晰,若视野变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故答案为: ③②⑥。
22.【答案】(1)大于
(2)量筒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量杯的外形进行分析,可知刻度下疏上密,则体积为量程四分之一的液体液面高度大于量杯的四分之一。
(2)根据量杯的刻度下疏上密和量筒刻度均匀进行分析。
【解答】(1)量杯横截面积下小上大,加入25mL的液体,液面的高度将大于。
(2)量筒刻度下疏上密,测量液体的体积较小时,由于刻度之间间隙较大,读数会不够准确,而量筒上下同宽,刻度均匀,可知测量 体积约20cm3小石块的体积时,量筒的精确度更高。
23.【答案】(1)A
(2)下降
(3)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者将玻璃瓶变大或改用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解题时需要注意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不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2)指针会弯向长度更短的金属一侧。
(3)提高精确度,即使液柱移动更明显,可以通过增多液体、更换更细的玻璃管以及更换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来实现。
【解答】(1)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当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气体膨胀,将液柱向下压,液面下降;温度降低时,气体收缩,液柱上升。因此,液面位置越低(如A点),表示温度越高;液面位置越高(如C点),表示温度越低。
(2)温度降低时,由于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铜的形变量更大,铁比铜长度长,指针偏向A侧。
(3)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取决于液体的膨胀系数和玻璃管的粗细。若液柱移动不明显,可通过以下改进提高灵敏度:
1. 换用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如酒精代替水);
2. 减小玻璃管直径(相同体积变化时液柱高度变化更明显);
3. 增大玻璃泡容积(容纳更多液体,膨胀量更大)。
24.【答案】(1)C
(2)人的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合理均可)
(3)一次测量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寻找不同年龄段的人,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故小科的做法不可靠(合理均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图形记录法:通过图像的方式记录信息。
(2)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部占身高的比例在减小。
(3)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测量不同的人,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1)由图可知,小科将获得的信息以图形的形式进行记录,可知采用的是图形记录法。
故答案为:C。
(2)图甲显示,两岁时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为4∶1,成年后为7∶1(即头部高度占比减小),说明随着年龄增长,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逐渐增大,但头部高度占身高的比例逐渐减小。因此,结论可表述为“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3) 科学结论需要基于多次实验或多样本数据,小科仅通过自身的一次测量就得出结论,未考虑个体差异(如臂展与身高的比例因人而异)或测量误差,因此结论不可靠。
25.【答案】(1)实验组
(2)0.01mL(或者等量的)生理盐水
(3)甲组小鼠的平均耗氧量大于乙组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作出特殊处理的一组为实验组,甲组注射了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是实验组。
(2)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可知,乙组应注射与甲组等体积的液体。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耗氧量多,说明代谢水平高。
【解答】(1)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肾上腺素)处理的小组,对照组则接受对照处理(如生理盐水)。甲组注射了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是实验组;乙组作为对照,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 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乙组小鼠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3)由表中数据可知,注射了肾上腺素的甲组每10分钟平均耗氧量更多,说明甲组小鼠的代谢水平更高,即肾上腺素可提高小鼠代谢水平。
26.【答案】(1)A
(2)厘米
(3)应该在学校操场上走100米,然后数出总的步数,求一个平均值更精确(合理均可)。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步距是指行走时两脚脚尖或脚跟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
(3)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减小误差。
【解答】(1)步距是指行走时两脚脚尖或脚跟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测量两个连续的脚印的同一位置(如脚尖到脚尖或脚跟到脚跟)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A。
(2)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最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在测量结果0.600米中,最后一位“0”是估读位,说明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0.01米,即1厘米。
(3)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测量多步(如10步)的总距离,再除以步数,得到平均步距或应该在学校操场上走100米,然后数出总的步数,求一个平均值更精确。
27.【答案】(1)秒表
(2)翅身长、翅尾长度和翅身负重
(3)纸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身负重有关,当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相同时,负重越重,下落越快
【知识点】时间的测量;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时间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2)结合表中数据,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翅身长度、翅尾长度、翅身负重对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负重对下落速度的影响。
【解答】(1)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时间,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比较①和②组(翅身长度相同,翅尾长度不同),翅尾长度增加,下落时间减少(1.75秒→1.65秒),说明翅尾长度影响下落快慢。
比较①和③组(翅尾长度相同,翅身长度不同),翅身长度增加,下落时间减少(1.75秒→1.60秒),说明翅身长度影响下落快慢。
比较②④⑤组(翅身和翅尾长度相同,负重不同),负重增加,下落时间减少(1.65秒→1.53秒→1.42秒),说明翅身负重影响下落快慢。
可知翅身长度、翅尾长度、翅身负重(或重量) 会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
(3)比较②④⑤三组实验数据,发现随着回形针数量增加(负重增大),下落时间逐渐减少,说明翅身负重越大,纸蜻蜓下落越快。
28.【答案】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 根据图像中的意义找到对应的含义,“骷髅头”表示当心中毒;“闪电“”表示当心触电。“火”表示当心火灾等。
【解答】图标一为当心有毒的标志;图标二为当心腐蚀的标志;图标三为当心触电的标志;图标四为当心火灾的标志,如图所示

29.【答案】同意,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丙中空气多,故液柱上升最高(合理均可);同意,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管中升高的液柱更高(合理均可)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柱高度变化量越大,说明该温度计的精确度越高。
【解答】使用红墨水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同意他的观点。
丙中空气的体积最大,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所以液柱上升最高。
同意他的观点,升高相同的温度,使用酒精液面高度变化更大,使用酒精制作温度计时刻度之间的距离更远,读数更精确。
30.【答案】(1)量筒没有0刻度或者量筒刻度上小下大(合理均可)
(2)21.5
(3)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可以从量筒没有零刻度或量筒刻度是自下而上逐渐变大而滴定管是自下而上之间变小进行分析。
(2)根据分度值和刻度下大上小进行读数。
(3)俯视视线在正确刻度上方,即读出的剩余液体的体积偏小,则放出的体积偏大。
【解答】(1)滴定管与量筒的主要区别在于:刻度方向:量筒刻度从底部向上递增,滴定管刻度从上向下递增; 0刻度位置:滴定管顶部有明确的0刻度线,量筒没有;滴定管刻度更精确,通常精确到0.1mL。
(2)滴定管读数应精确到0.1mL,刻度下大上小,由图可知,示数为21.5mL。
(3)第一次平视0刻度:读数准确,第二次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比实际液面高,会导致放出的液体偏多。
31.【答案】(1)S=v/h=450cm3/(10+5)cm=30cm2
(2)V水=Sh水=30cm2×10cm =300cm3
(3)V球总=Sh=30cm2×3cm=90cm3
V球=90cm3/5=18厘米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正放和倒放时,水的体积不变,可知瓶子的体积为底面积乘以高(10cm+5cm),则底面积等于体积与高的比值。
(2)由水正放时的液面高度与瓶子的底面积计算水的体积。
(3)小球的总体积等于减少的空气的体积,再用总体积除以小球的个数即可求得每个小球的体积。
32.【答案】(1)设温度计B的示数为t1,则有,解得t1=-10℃。
(2)当温度计B的示数为50℃时,设A温度为t2,则有,解得:t2=5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信息先计算出B温度计示数变化量与A温度计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再设B的示数为进行等比例换算。
(2)解题思路与(1)相同,列出A与B温度变化量的比值,再设A的示数为t2计算A的示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