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上·地理八年上期中测试地理题 号 一 二 总 分得 分得分 评卷人1.当我国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B.我国地势落差大C.我国东西跨经度广 D.我国地形类型多样2.下列行政单位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级别不同的是 (A.上海市 B.长春市 C.河北省 D.内蒙古自治区3.下列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全部有两个简称的是 ( )A.湖北、湖南 B.西藏、台湾 C.辽宁、吉林 D.四川、云南截至2025年10月,中国已与156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如图1为中国疆域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B.全部位于北温带C.领土地跨中高纬度 D.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5.下列“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中,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A.俄罗斯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沙特阿拉伯6.与加入“一带一路”的其他国家相比,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体现,错误的是(A.南北气候差异大,利于发展多种农业 B.西部降水丰沛,利于农业生产C.海陆兼备,发展空间大 D.海岸线长,利于海洋事业发展“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对比线。读图2,完成7~9题。7.图中直线 ab 即“胡焕庸线”,它是A.秦岭—淮河一线 B.黑河一腾冲一线C.漠河—腾冲一线 D.祁连山一横断山脉一线8.图中四地,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9.“胡焕庸线”线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 (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内陆多,沿海少 D.山区多,平原少地理试卷 第1页 (共4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性前提。据此完成10~12题。10.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藏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11.我国通用的语言是 ( )A.粤语 B.天津话 C.东北话 D.普通话12.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 B.我国各民族人口均匀分布C.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D.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读图3“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13~15题。13.关于图中山脉③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横向山脉 B.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C.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 D.其南侧的地形区被称为“世界屋脊”14.图中甲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吐鲁番盆地15.古代典籍,如诗词、谚语,甚至一些歌曲中都包含许多地理知识。下列古诗词中提到的山脉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①)B.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一②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③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④读图4“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16~18题。16.分析该图,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西向东递减C.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17.划分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年等降水量线是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1600毫米18.图中半干旱区的天然植被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植被 D.沙漠、戈壁19.红树林是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的常绿木本植物群落。我国的红树林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省区。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 ( )A.中温带、寒温带 B.暖温带、中温带 C.亚热带、暖温带 D.热带、亚热带20.我国湖泊众多,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两大湖泊群。下列属于青藏高原湖泊群的是 ( )考 生 座位序号地理试卷 第2页 (共4页)八年上·地理得分 评卷人21.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时,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图是我国2001—2100年农村和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变化及发展趋势图和2000—2020年我国农村和城镇人口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2001-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是 。(2)2000—2020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呈 趋势,这种现象说明我国人口迁移方向是 。(3)2000-2020年老龄化程度更高的是 (城镇/农村);城镇与农村老龄化水平持平大约在 (填字母)。A.2007年 B.2018年 C.2036年 D.2050年(4)针对老龄化发展趋势,从2021年开始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 个子女的政策;此外我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一点)。22.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下图为中国民族分布图。(1)仔细观察,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其中 族分布最为广泛,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 和 地区。(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制度。【欣赏多彩的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拥有灿烂的文化,下面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介绍。(3)请在下表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完成对这三个项目的介绍。①名称:维吾尔族刺绣类别:传统美术简介:它是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民间刺绣艺术,主要流行于 (填省级行政区域全称)。地理试卷 第3页 (共4页)②名称:雪顿节类别:民俗简介:它是 族的重要节日。节日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③名称:回族民间器乐类别:传统音乐简介:主要聚居在 自治区的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传承了当地古代乐器和西北边塞乐器及其音乐,并将之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民间乐器。23.读图1“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吐鲁番和北京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 (河流)一线一致,该线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2)图1中甲处示意季风来自 洋,主要盛行于 季。(3)读“吐鲁番和北京气候资料图”,两地中年降水量更多的是 ,造成吐鲁番与北京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4)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没有像同纬度的西亚、北非一样成为沙漠地区,而成为了“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原因是 。24.图1为我国部分河流示意图,图2是黄河和长江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脉,黄河注入 海。(2)三峡是长江干流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其重要作用是 (答一点)。(3)长江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 ”。(4)黄河乙河段流经黄土高原,该地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著名的多泥沙大河,黄河的丙河段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 ”。(5)请你结合图2及所学知识,选择长江或黄河中的任意一条河流,从流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简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选择一条河流答出两点,2分)。地理试卷 第4页 (共4页)八年上期中测试 地理参考答案一、1. C 2. B 3. D 4. D 5. A 6. B 7. B 8. C 9. A 10. A 11. D 12. D 13. B14. C 15. A 16. D 17. B 18. B 19. D 20. C二、21.(1)持续上升(2)上升 由农村迁往城镇(3)农村 C(4)三 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22.(1)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汉 西北 东北(2)民族区域自治(3)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②藏 ③宁夏回族23.(1)淮河 0 800(2)太平 夏(3)北京 海陆因素(4)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叙述合理即可)24.(1)唐古拉 渤(2)洪水调蓄;发电;航运等(3)黄金水道(4)地上河(5)长江流量大;汛期长;冬季没有结冰期等(黄河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汛期集中在夏季;冬季有结冰期等)(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及以上得满分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