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辽河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辽河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辽河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化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研究范畴与化学有关的是( )
A. 软件开发 B. 雷达探测 C. 药物研制 D. 地图测绘
2.传统制作豆腐的主要流程如下:
该流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研磨制浆 B. 纱布滤浆 C. 烧火煮浆 D. 挤压成型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酒精用作燃料 B. 铜丝用作导线 C. 氧气供给呼吸 D. 氮气用作食品防腐
4.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前提。下列有关液体的取用及加热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滴加液体 D. 量取液体
5.小丽同学在用俯视的方法量取了的液体,她量取的液体实际(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一定
6.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露天焚烧垃圾 B. 开发清洁能源 C. 积极植树造林 D. 倡导低碳出行
7.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量筒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解生成和 B. 产生的泡沫可用于灭火
C. 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变小 D. 图中催化剂只能使用二氧化锰
8.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冰水 B. 煤炭 C. 空气 D. 白醋
9.舞台上常营造干冰产生云雾缭绕的景象。下列对干冰升华过程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变大 B.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分子的数目增多 D. 分子的种类改变
10.有关分子和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分子的间隔一定比原子的间隔大 D. 铁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氧气,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
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高浓度氧气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通过该方法得到的高浓度氧气中还会混有少量稀有气体。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氮气、氧气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氮气、氧气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供氧方式主要有______种。
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氮气蒸发时由液态变为气态,其微观实质是______。
图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是______填“Ⅰ”“Ⅱ”或“Ⅲ”。
利用变压吸附制得的氧气袋气体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由图可知,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证据是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氧气瓶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
B.制氧机只有膜分离制氧方式
C.健康人不能盲目吸氧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2.“追梦”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一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将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从图一中选择最合适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______选填字母序号,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但需要做的一点改进是 ______。
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用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______填“”或“”进入中,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进行图二所示实验时,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放热,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铁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原因是 ______。
为验证氧气的某些物理性质,小组同学收集一塑料瓶干燥的氧气,进行图三所示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四所示。
从微观角度分析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
段曲线下降幅度明显超过段,体现氧气的性质是 ______。
图四中点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3.小明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催化剂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B.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称量二氧化锰,取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图所示实验。
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中的现象是______,多次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对比试管现象,说明二氧化锰可以______。称量固体的质量为______,步骤证明了二氧化锰______不改变,说明二氧化锰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任务二】传统实验探究催化剂的效果
为比较淀粉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测得收集气体所需时间如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催化剂的质量 收集气体所需时间
淀粉
二氧化锰
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______填“”、“”或“”。
【任务三】数字化实验探究催化剂的效果
分别取浓度为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淀粉,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氧气的压强分数。
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______两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上述实验过程中虽然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
14.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建构了“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如图甲,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催化剂的质量 收集气体所需时间
淀粉
二氧化锰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______先汽化。请结合图甲,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按图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
写出乙装置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探究三】
兴趣小组同学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图制氧机制得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试剂,将装置连接固定。
打开止水夹和,向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关闭止水夹和。此时,中水进入到中,测得中水的体积为。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现象是______。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中水倒吸进入到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
通过实验数据,小组同学计算所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填表达式。
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步骤中,仰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数值偏低
B.步骤中,鼓入的气体一定要让白磷露出水面
C.步骤中,白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
D.与图中的乙装置相比,图装置的优点有:减小误差和减少污染
【探究四】
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兴趣小组同学还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并关闭活塞。打开活塞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然后打开活塞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______。
A.和
B.和
C.和
D.和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理性质;分子间隔变大。
Ⅱ。
混合物。
时,随吸附压增大,氮气和氧气的吸附量差值逐渐增大或时,吸附压越大,氮气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气的吸附量变化不大。

12.长颈漏斗;水槽;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口处,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火星四射;;氧气浓度不同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中氧气浓度低;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密度比空气大;
13.;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
对比实验;
;分解;;
或;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和体积都相同,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则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
14.氮气或;分离转移;
充分消耗瓶内氧气;
;化合;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第5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