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百家争鸣(上课用)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百家争鸣(上课用)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1张PPT。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管理——公元前356年 ① 秦国从此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②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百家争鸣百家 鸣(春秋战国时期)争?
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____降为平民,文化教育传播到民间,逐步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________,
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_________,四处游说。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他的思想核心是“____”,他还主张以“____”来教化人民,以“____”来治理国家。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他主张一切事物都有_______,而且对立的双方能够________;他崇尚“______”,主张“_____”,反对侵扰百姓。
4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__________。自主学习单 浏览书本P15-17,完成以下填空贵族文士阶层治国理想孔子仁德礼老子对立面互相转化自然无为思想文化社会重要源泉 “百家”主要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 为什么能“争”(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2) P15(1)文士阶层的出现:
(2)学术争论的兴起: 西周以前,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动荡,一些贵族降为平民,……文士阶层。 在这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从而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
处于大变革时期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有这样一个人物: 他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鲁国一个大夫,用了八排六十四人的乐舞队伍。而当时礼乐制度规定,八排六十四人的乐舞队伍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 当这个人物知道这件事后,气愤难忍,大发感慨道:“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容忍,那么天下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他是谁?他为什么会那么气愤?
其对应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二)百家争鸣的主要表现:怎么“争”违反“礼”“仁”的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厩(马棚)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仁”,“爱人”,
关心和爱护他人。 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过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得知是残暴的统治逼得她全家背井离乡。不久,她的亲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愿意返回故乡。孔子感叹道:“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教育方面:1.推广私学2.“有教无类”3.“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学习态度:
实事求是 虚心求教温故知新文化方面:整理文化典籍“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孔子个人履历表姓名:
生活年代:
学派:
主要学说:



著述:
影响:孔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强调“仁”,“爱人”。“克己复礼”以“德”教化人民,
以“礼”治理国家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 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温文尔雅,
谦恭有礼,
亲切慈祥,
博大儒雅,
仁礼结合阅读课本P16,完成老子个人履历表姓名:
生活年代:
学派:
主要学说:


著述:李耳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家学派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老子》(《道德经》) 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资料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他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维方式?
你能举出其他反应这种思维方式的成语吗?以柔克刚的思想
对立双方互相转化的思想积少成多、转败为胜、无中生有、转危为安、苦尽甘来……资料1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一天,齐宣王问孟子:“真的有武王伐纣这回事吗?”孟子说“有”。宣王说:“当时武王还是纣王的臣下,臣下杀死他的君主,对吗?”孟子说:“我只听说周武王杀死了一个不仁不义的纣,没听说周武王弑君。”孟子他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阅读课本P17活动,归纳其观点①②③资料2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根源于人性的扭曲。他举例说,放开四足自由奔跑是牛马的天性,给牛穿上鼻环,给马套上笼头,这是违背自然的行为。因此,做人也应该顺其自然,这样才能返璞归真,社会才不会乱象环生。阅读课本P17活动,归纳其观点①②重视人的天性资料3 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前期的墨子。当时,著名巧匠公输般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立即日夜兼程感到楚国,劝楚王不要攻宋。他在和公输般模拟攻防时,破解了公输般的种种招数,使公输般折服,成功地制止了一场战争。墨子不仅反对战争,而且主张爱一切人,使人如己,互助友爱。阅读课本P17活动,归纳其观点①②“非攻”、“兼爱”资料4 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既然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
“法与时移”。但他同时强调法不能总是在变。他举例说,法就像秤砣和镜子,秤砣放的平正才能撑的准,镜子放的稳定才能照得清。同理,如果法律总是变来变去,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利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地位。阅读课本P17活动,归纳其观点①②③主张变法重视法律孟子到处劝说诸侯实行仁政,争取民心,结果,同孔子一样,始终未被重用。而法家却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什么法家在秦国会受到重视。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利;
②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要求百姓服沉重的兵役、徭役,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所以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孔子春秋晚期“仁爱” “克己复礼” “德”“礼”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老子春秋末期、战国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自然无为”墨子战国前期“非攻”“兼爱”韩非子战国末期主张变法、重视法律、加强君主权威孙武(孙子)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时期《孙膑兵法》孙膑、庄子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争”出了什么?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课堂小结(根本原因)(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的现象?课堂讨论儒家:这是品德问题 ,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这是无意识的,应顺应自然等学生自己觉悟寻根溯源1)评选全国道德模范2)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3)维护和平,反对战争4)廉正、廉洁、自律 孔子 “德治”韩非子“法治”墨子“非攻”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 “无为”试从以下做法中找出其思想渊源6)了解市场行情,确立投资方向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李菲同学在历史剧中扮演老子所说的台词最恰当的是( )
A.民为贵,君为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福兮,祸之所倚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政治格局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经济景象C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儒家,礼)团结友善(墨家,兼爱)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墨家,非攻)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儒家,有教无类)廉政、廉洁、自律(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依法治国(法家韩非子,法治)以不变应万变(道家老子,无为而治)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道家、老子 崇尚“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