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徐汇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徐汇区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N-14 K-39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题,共40分)
1~28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28分
1、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A.天体的运动规律 B.生物进化规律
C.光传播规律 D.化肥的研发
2、氯元素的符号是
A. Cl B. CL C. Al D. AL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O2 B. N2 C. He D. CO2
4、含有原子团的物质是
A. NaCl B. Fe2O3 C. KOH D. H2S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Al B. Ca C. Fe D. O
6、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盲人摸象 B. 南辕北辙 C. 火中取栗 D. 绳锯木断
7、0.1%的高锰酸钾可消毒杀菌,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4 D.+7
8、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可用于杀菌消毒的物质是
A.活性炭 B.明矾 C.氯气 D.氯化氢
9、自来水属于
A.混合物 B.单质 C.纯净物 D.化合物
10、加热时必须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试管 C.燃烧匙 D.烧杯
11、下列气体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A.一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氦气
12、缉毒犬可以通过鼻子嗅出行李箱中的毒品,这是因为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发生分解 D.分子间有间隔
1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H2O+CO2 = H2CO3 B. CuSO4+2NaOH = Na2SO4+Cu(OH)2↓
C. CH4+2O2 CO2 + 2H2O D. 2KMnO4K2MnO4+MnO2+O2↑
14、下列只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
15、下列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A.铁 B.水 C.氧化铜 D.二氧化碳
16、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铜丝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填充飞艇
C.稀有气体做霓虹灯 D.氧气用于急救
17、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嗅闻气味
C.通入水中 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8、氯酸钾制氧气中有关二氧化锰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可以增加氧气的质量
B.加入二氧化锰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C.二氧化锰也可以加快镁带燃烧
D.不使用二氧化锰该物质一定不反应
19、有关微粒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2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S + O2SO2↑ B.2CO + O2= CO2
C.2Mg + O22MgO D.4Fe + 3O22Fe2O3
22、下列两种物质不能用颜色来区别的是
A. 澄清石灰水、双氧水 B. 木炭、硫粉
C. 四氧化三铁、氧化镁 D. 氯酸钾、二氧化锰
23、根据化学方程式:CO + CuO Cu + CO2 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质量比 C.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CO有毒性
24、H2O和H2O2的相同点是
A.物质分子相同 B.构成原子个数相同 C.组成元素相同 D.化学性质相同
25、将“天宫一号”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
C2H8N2 + 2R = 3N2 + 4H2O + 2CO2 ,其中R的化学式是
A.N2O4 B.NO2 C.N2O D.CH4
26、某气体由SO2、H2、CO2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混合而成。现测知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不可能是
A.SO2 B.H2、CO2 C.SO2、H2、CO2 D.SO2、H2
2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的CO和CO2,CO2比CO所含的分子数多
B.质量相同的O2和O3、氧原子数前者大于后者
C.分子数相同的N2和CO,它们的质量相等
D.质量相同的H2和H2O,所含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29~34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12分
29、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aCO3 B. CO2 C. O2 D. H2O
30、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氢原子和氧原子 B. H2分子和O2分子
C. 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D. H2O2分子
3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 反应物是固体还是液体 B. 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C. 生成物是否可溶于水 D. 反应是否需要催化剂
32、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右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
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属于 X 范围的物质是( )
A. 铁粉 B. 水 C. 氯酸钾 D. 食盐水
33、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后质量/g 1.6 X 0.9 2.2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X=15.3
C.该反应中参与或生成的甲、乙的质量比为84:53 D.丙、丁一定是单质
3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甲、丁两种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C.甲,乙物质反应的质量比为17:40 D.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二、简答题(共60分)
1、(11分)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害气体
(1)它会引起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SO2由 种元素组成,硫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SO2的摩尔质量为 ,0.5molSO2质量为 ,含氧原子的个数为 。
(4)关于反应2CO + O2 CO2的读法或意义中,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 .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
D . 2g一氧化碳和1 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 g二氧化碳
2、(8分)分离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以提高纯度。常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等。
(1)过滤:是分离________和液体的操作。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右图是过滤装置的一部分,请根据图回答:
若滤纸的边缘有图中的三个位置,则最恰当的位置是________(填“a”、“b”或“c”)。
(3)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按照课本“活动与探究”的要求做粗盐提纯实验并计算产率。
①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
②“活动与探究”中,操作步骤有:①计算产率、②过滤、③溶解、④蒸发、⑤称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且可重复使用)。
③如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过滤后的溶液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
④如果学生通过正确计算,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分析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________。
3、(1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自来水生产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其中沉降过程中为了加快小颗粒物质凝聚,可以加入_____。
(2)为了测定水的组成,某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如图1)进行探究:
图4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与b中电极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选填“正”或“负”)极,检验a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
②电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有 (写微粒名称)
③电解水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请在如图2中画出产生氧气的体积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_____(不考虑水中的溶解)。
④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水由_____组成。
(3)水的用途
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也有一些其他用途。图5所示的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水的作用是 。下图是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 (选填序号)
(4)某探究小组用如图3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已知:Y形管内装有红磷,Y形管体积(已去除胶塞占的体积)为a mL,注射器中装有体积为b mL的水。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
实验步骤:
①用酒精灯加热红磷至燃烧,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c mL。
根据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③若将红磷换为铜粉,该实验能否成功?并写出原因______
4、(25分)下列是有关气体制取的一些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
(2)用B装置进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注意试管口要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宜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
(4)用块状大理石与盐酸溶液能够得到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的气体。若要检验该气体是否为CO2可以用澄清石灰水,请写出检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要制CO2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应从导管_____(填“g”或“h”)通入二氧化碳。
(5)甲同学想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三瓶氧气(每瓶含氧气0.01mol)。
①计算理论上至少需要氯酸钾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②甲同学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请对以上实验步骤中的错误,提出改正措施______。
(6)为了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氧气体积分数(%) 30 40 60 70
带火星的木条 不变 稍亮 复燃 复燃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积50%的水(如右图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推测实验
现象并说明理由。
(7)双氧水分解也可用氧化铜作催化剂。在0.5g氧化铜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固体为_______g。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双氧水分解反应后,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步骤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徐汇区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阶段性检测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N-14 K-39 Cl-35.5
一 二 总分
单选 不定项 1 2 3 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D A B C A C D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D B D A A B D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选项 C A D C A D D C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若有2个答案,答对一个选项得1分,有错误选项则不得分)(每题2分,共12分)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选项 BD D AB A BC C
二.简答题(共60分)
1、(1)第一空 酸雨 第二空___明亮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___
(2)第一空 两 第二空____1:2____
第三空 1:1 第四空___50%____
(3)第一空 64g/mol 第二空__32g___ 第三空__6.02*1023__
(4) B
2、(1)第一空 难溶性固体 第二空___引流_____
(2) a
(3)①第一空 电子天平 第二空____铁架台____
② 5 3 2 4 5 1
③____滤纸破损 / 液面高于滤纸______________
④_____蒸发时固体飞溅(合理给分)_________
3、(1) 明矾
(2)①第一空____2H2O 通电 2H2↑+ O2↑____ 第二空_____负____
第三空_____带火星的木条尖嘴口复燃________
②____氢原子和氧原子____

④____氢元素和氧元素______
(3)第一空_____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_______
第二空__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__ 第三空_____C___
(4)①_____4P + 5O2 点燃 2P2O5____
② (b-c)/a
③__能成功。铜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____
4、(1) 分液漏斗
(2)第一空_略向下倾斜_ 第二空__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___
(3)第一空____2H2O2 MnO2 2H2O + O2↑___ 第二空___AC___
(4)第一空_Ca(OH)2 + CO2 —— CaCO3↓+ H2O_ 第二空__石灰水变浑浊_
第三空 A 第四空____g_______
(5)①(写出计算过程)
(略)2.45g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②__I中应该称量2.45g II中应该在纸槽上混合均匀后加入试管____
___III中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__________
(6)第一空___带火星的木条在60%氧气浓度及以上时能够复燃________
第二空___木条复燃;因为50%的空气中含有约10%氧气,所以氧气的浓度达到了60%以上,能够复燃_________
(7)第一空__0.5____
步骤___将反应后的的氧化铜固体再次放入双氧水中__________
现象____双氧水中有气泡冒出(步骤、现象合理给分)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