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选择填充题--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江西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0 选择填充题--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江西专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选择填充题
考点01选择填充题(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选择填充题 5年5考 选择填充题 2025年6分 2024年6分 2023年6分 2022年6分 2021年6分
考点01选择填充题(5年5考)
1.(2025·江西卷)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氮气 D.
【答案】 A 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等)
【详解】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故填:A;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等)。
2.(2025·江西卷)从盐卤水(含硫酸钠、氯化钠等)中提取的硫酸钠可用于制中药西瓜霜,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48.8g
B.t℃时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盐卤水中提取硫酸钠晶体
D.将t℃饱和硫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答案】 C 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等)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 C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8g,不是氯化钠,A错误。
B、t C时氯化钠和硫酸钠溶解度相等,但溶液是否饱和、溶液质量未知,无法确定溶质质量是否相等,B错误。
C、温度低于40 C时,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通过降温结晶使硫酸钠结晶析出;C正确 。
D、t C时小于40 C;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低于40 C时,升温可增大溶解度,使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或加溶剂也能使饱和溶液变不饱和 。
故填:C;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3.(2025·江西卷)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加水,测温度
C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 点燃,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答案】 B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生石灰)
【详解】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隔绝空气加强热,碳会与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会将氧化铜消耗,不能达到除杂目的,A错误 。
B、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取样加水,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可通过测温度鉴别,B正确 。
C、检验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点燃后将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能检验是否有水生成(证明含氢元素 ),不能检验碳元素,应检验燃烧后的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C错误 。
D、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或生石灰等干燥剂),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或生石灰),氧气不与浓硫酸、生石灰反应,可得干燥的氧气;
故填:B;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生石灰合理即可)。
4.(2024·江西卷)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的是
A.大理石 B.汞 C.植物油 D.
【答案】 A 氯化钠(或蔗糖、碳酸钠等)
【详解】A、大理石常温常压下是固体物质,故A符合题意;
B、汞常温常压下呈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常温常压下呈液态, 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D、氯化钠或蔗糖、碳酸钠等常温常压下均呈固态。
5.(2024·江西卷)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B.b点对应的溶液比a点对应的溶液所含溶质多32.3g
C.40℃时,烧杯中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若要使烧杯中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
【答案】 C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两点均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上,则a点对应的溶液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b点对应的溶液为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由于不明确a、b两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因此不能得出a、b两点所对应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差多少,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图中在40℃时将20g硝酸钾加到50g水中能全部溶解,得到的溶液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要使烧杯中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故选:C;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6.(2024·江西卷)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比较镁、锌、银的金属活动性 锌片、银片和氯化镁溶液
B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明矾
D 鉴别酒精与白醋
【答案】 B 闻气味(或紫色石蕊试液、活泼金属等)
【详解】A、锌片、银片和氯化镁溶液均不发生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锌、镁>银,无法比较锌和银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需要进行溶解、过滤、蒸发,选项实验方案合理,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明矾净水时是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不符合题意;
D、酒精具有特殊香气味,白醋具有酸气味,则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同时白醋中的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气体,而酒精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和活泼金属反应;
故填:B;闻气味(或紫色石蕊试液、活泼金属等)。
7.(2023·江西卷)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风能 D.
【答案】 C 氢能或风能或地热能或者核能等
【详解】A、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B、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C、风能在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新能源,符合题意;
故选C。
D、氢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属于新能源,故可填氢能或风能或地热能或者核能等。
8.(2023·江西卷)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B.时将氯化钠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溶液质量变大
D.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答案】 A 加入氯化钾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详解】A、由图可知,t℃ 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故A说法正确;
B、1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1g,即将 31g 氯化钾溶于 10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1g,所以10℃ 时将 31g 氯化钠溶于 100g 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故B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 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故溶液质量不变,故C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氯化钾、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
故选A,加入氯化钾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9.(2023·江西卷)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点燃
B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C 比较锌、铁的金属活动性 锌片、铁片和硫酸镁溶液
D 鉴别化肥硝酸钾和磷矿粉
【答案】 B 观察颜色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点燃,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A方案不合理;
B、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方案合理;
C、锌片与硫酸镁不反应,说明镁比锌活泼,铁片也不能与硫酸镁反应,说明镁比铁活泼,不能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故C方案不合理;
D、根据硝酸钾是白色固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鉴别;
故选B,观察颜色。
10.(2022·江西卷)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
A.中子数 B.核电荷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
【答案】 B 电子数(或原子序数)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故选B,填:电子数(或原子序数)。
11.(2022·江西卷)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100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a点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
D.t2℃时,在5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答案】 C 65
【详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C、将a点的乙溶液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果采取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增加,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该温度下,在5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只能溶解1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5g=65g。
故选C,填65。
12.(2022·江西卷)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D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
【答案】 A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或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等)
【详解】A、取样,氯化铵和氯化钾加入熟石灰,氯化铵和熟石灰研磨会有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钾和熟石灰则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正确。
B、将粗盐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难溶性杂质,不能得到氯化钠;还需要蒸发结晶才能得到氯化钠,错误。
C、氢气燃烧产生水,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用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壁上都有水雾产生,现象相同,无法区分,错误。
D、银不与盐酸反应,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可以在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反应后过滤,故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也可有利用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硝酸锌和银,即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合理即可)。
故填:A;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或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等)。
13.(2021·江西卷)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图书馆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灭
B.酒精灯失火——用嘴吹灭
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油锅着火——
【答案】 A 用锅盖盖灭
【详解】A、图书馆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这样既可以灭火,还不会损坏图书、资料档案,方法正确;
B、实验时,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灭火,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方法错误;
C、电器着火时不可用水浇灭,以免造成触电,方法错误;
D、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
故填:A;用锅盖盖灭。
14.(2021·江西卷)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C.t2℃时,在100g 水中加入50g 乙物质能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 乙(选填“>”、“<”或“=”)
【答案】 C =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他温度,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说法错误;
B、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30g,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g,溶剂的质量为100g,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不一定是3:10,说法错误;
C、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的质量为约35g,在100g 水中加入50g 乙物质能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D、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故选C;填:=。
15.(2021·江西卷)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B 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观察颜色
C 将硬水软化 加肥皂水
D 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钾溶液
【答案】 B 蒸发,观察有无固体留下
【详解】A、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不仅能除去铁锈,还能将铁反应掉,因为稀盐酸能与氧化铁、铁反应,方案错误;
B、取样,观察颜色,呈灰白色的是磷矿粉,呈雪白色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方案正确;
C、加入肥皂水,如果产生泡沫,是软水,如果产生浮渣,是硬水,肥皂水可以检验软水和硬水,但是不能软化水,方案错误;
D、蒸馏水中不存在溶质,蒸发,最终留下固体的是氯化钾溶液,没有留下固体的是蒸馏水;
考点01选择填充题(5年5考)
(2025·江西师大附中·三模)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升温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忽略水分蒸发)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D.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若要提纯硝酸钾,可以采用 的方法。
【答案】 C 降温结晶
【详解】A、没有指明具体温度,不能比较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将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升温至(忽略水分蒸发),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中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若要提纯硝酸钾,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选:C;降温结晶。
2.(2025·江西师大附中·三模)下列实验操作中,(除杂题中,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鉴别 取样,加入少量无色酚酞溶液
B 检验稀盐酸中混有稀硫酸 检验 取样,滴加少量溶液
C Cu粉(Mg粉) 除杂 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除杂
【答案】 B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足量铜网
【详解】①A、无色酚酞溶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蒸馏水也呈中性,加入少量无色酚酞溶液都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A错误。
B、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稀盐酸与Ba(OH)2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滴加少量Ba(OH)2溶液能检验稀盐酸中是否混有稀硫酸,B正确。
C、Cu粉和Mg粉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仅除去了杂质Mg粉,也把原物质Cu粉反应掉了,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
故选B。
②D、除去N2中的O2,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
故本题答案为: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足量铜网。
3.(2025·抚州市·南城县·三模)2025年1月份炎热、干燥、强劲的“圣安娜”风在美国加州肆虐,大风裹挟着山火,使得美国加州马里布海滩房屋烧成废墟,成片的木质结构豪宅化为灰烬,以下做法可以减少房屋火灾发生的是
A增加房屋周边绿化多植树 B设置房屋周围防火带
C.为防止消防栓锈蚀,平时不要灌水 D.
【答案】 B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合理即可)
【详解】A、增加房屋周边绿化多植树,树木属于可燃物,在干燥炎热等情况下,树木可能被引燃,增加火灾隐患,不能减少房屋火灾发生,A 错误;
B、设置房屋周围防火带,防火带可以隔离可燃物,能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减少房屋火灾发生,B 正确;
C、消防栓平时应保证有水,关键时刻才能正常使用来灭火,不灌水会导致消防栓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不利于火灾预防,C 错误;
D、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可避免因线路老化、短路等引发火灾;不在房屋周边堆放易燃物,减少了可燃物,都能降低火灾发生风险。
故填:B;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合理即可)。
4.(2025·抚州市·南城县·三模)“侯氏制碱法”大幅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NaHCO3、NaCl、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将20℃的NaCl饱和溶液升高5℃,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4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NaH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40℃时,将15gNaCl溶于50g水中,可获得NaCl (填“不饱和”或“饱和”)溶液
【答案】 C 不饱和
【详解】A、没有指明具体温度,不能比较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大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将20℃的NaCl饱和溶液升高5℃,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40℃时的溶解度氯化钠比碳酸氢钠大,但40℃时,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则4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大于15g,因此时,将溶于水中,可获得不饱和溶液。
故填:C;不饱和。
5.(2025·抚州市·南城县·三模)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安全
①缺铁会引起夜盲症 ②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①品尝实验药品 ②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环境
①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①CO2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② 等气体会形成酸雨
【答案】 C SO2或者氮的氧化物
【详解】A、①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错误;②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①实验室禁止品尝任何实验药品,故错误;②亚硝酸钠有毒,不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故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①熟石灰显碱性,可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②合成纤维灼烧产生特殊气味,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可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故正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D、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正确;②SO2或者氮的氧化物等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会形成酸雨,故填:SO2或者氮的氧化物。
6.(2025·新余市·分宜县·三模)下列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潮汐能 D.
【答案】 C 风能
【详解】煤和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C正确;
风能、太阳能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7.(2025·新余市·分宜县·三模)图1是和的溶解度曲线图,图2是的溶解和结晶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比的大
B.时,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C.一定温度下,图2中操作Ⅰ为增加溶剂
D.图2中b与c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 c(选填“>”“<”或“=”)
【答案】 B =
【详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A错误;
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在时,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正确;
C、图2中操作Ⅰ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C错误;
D、由于保持温度不变,b和c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b和c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填:B、=
8.(2025·新余市·分宜县·三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OH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C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
D 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 取样,分别滴加
【答案】 C 紫色石蕊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
【详解】A、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虽然除去杂质NaOH,但是又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都会熄灭,因此不能区分,B错误;
C、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氢元素,C正确;
D、稀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蒸馏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因此可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或滴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故填:C;紫色石蕊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
9.(2025·新余市·仙女湖区·三模)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会出现大量白烟
C.铁锈放入适量稀硫酸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答案】 C 1:2
【详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错误;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故错误;
C、铁锈放入适量稀硫酸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故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故选C;1:2。
10.(2025·新余市·仙女湖区·三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的是乙
C.t2℃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有溶质析出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A 降温结晶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则℃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的是乙,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丙的溶解度增大,没有固体析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中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故选:A;降温结晶。
11.(2025·新余市·仙女湖区·三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NaOH、NaCl、NH NO3固体 加水,测量溶解前后溶液的温度
C 分离CaO与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D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足量的
【答案】 B 稀盐酸(合理即可)
【详解】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氮气、氧气均与氧化铜不反应,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水,测量溶解前后溶液的温度,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C、加水充分溶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得到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溶液,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可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钠,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故选B,填:稀盐酸。
12.(2025·九江市·瑞昌市·三模)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复合材料:玻璃钢、不锈钢 B.人体中的微量元素:Zn、I
C.碱:苛性钠、纯碱 D.合成材料:合成橡胶、
【答案】 B 塑料、合成纤维
【详解】A、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Zn、I为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故选项正确;
C、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D、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
13.(2025·九江市·瑞昌市·三模)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在8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足量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中(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甲溶液的试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乙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最好采用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甲
【答案】 B 降温结晶
【详解】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此时固体甲析出,故装甲溶液的试管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错误;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温度降低,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乙固体又继续溶解,故装乙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故正确;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说法错误。
故选B。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4.(2025·九江市·瑞昌市·三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溶液后,过滤
C 除去中少量的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 C 加入二氧化锰
【详解】A、隔绝空气加强热,氧化铜与炭粉反应,会除去原物质,错误。
B、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引入新杂质和过量Ba2+,错误。
C、CO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CO2,可除去CO,正确。
D、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氧气),无明显现象的是水。
故填:C;加入二氧化锰。
15.(2025·新余市·渝水区·二模)以下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生石灰——Ca(OH)2 B.水银——Hg
C.小苏打——Na2CO3 D.火碱——
【答案】 B NaOH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Ca(OH)2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A 错误;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B 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Na2CO3是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C 错误;
D、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
故填:B;NaOH。
16.(2025·新余市·渝水区·二模)如图1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KNO3的溶解度减小
B.②溶液是饱和溶液
C.②→③析出KNO3的质量为8.4g
D.①和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① (填“>”“=”或“<”)
【答案】 C =
【详解】A、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①→②是升温过程,KNO3的溶解度增大,A 错误;
B、3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45.8g,即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实验中向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此时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 错误;
C、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②→③降温过程中,析出的质量为,C 正确;
D、①和③温度均为20℃,20℃时硝酸钾溶解度固定,①和③中溶剂均为100g水,溶解的硝酸钾均为31.6g(①中加入40g,最多溶解31.6g ;③中降温后最多溶解31.6g),根据,可知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填:C;=。
17.(2025·新余市·渝水区·二模)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 将20g食盐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完全溶解,装瓶贴标签
B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鉴别食盐和纯碱
【答案】 C 取样,滴加白醋,观察现象(或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或取样,加水溶解,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详解】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20%=20g,需要水的质量=100g 20g=80g。应将将20g氯化钠加入8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选项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故遇到无色酚酞溶液均会变为红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灼热的铜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和铜反应,故可以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O2,选项正确;
故选C。
为了鉴别食盐和纯碱,取样,滴加白醋,观察现象(纯碱碳酸钠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食盐氯化钠不可以)。或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氯化钠溶液为中性,碳酸钠溶液为碱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不变色。石蕊遇到酸性溶液变红,碱性溶液变蓝,中性溶液为紫色);或取样,加水溶解,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氯化钠和氯化钙、氯化钡等可溶性钙盐、钡盐不反应,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等钙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钡等钡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18.(2025·景德镇市·三模)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重的是 。
A.浓盐酸 B.碳酸钙 C.氢氧化钙 D.
【答案】 C 浓硫酸(合理即可)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该选项错误;
B、碳酸钙在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质量基本不变,该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每74份质量的Ca(OH)2反应生成100份质量的CaCO3,导致质量增重,该选项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会增重;氢氧化钠固体既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也会增重,所以可填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等。
故填:C;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等)。
19.(2025·景德镇市·三模)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30
B.从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判断,该物质可能是氯化钠
C.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以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
D.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答案】 B A>B>C
【详解】A.由图可知, t2℃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溶解度单位不能少 ),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由图可知,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能是氯化钠,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B受温度影响较小,A中混有少量B,应采用降温结晶提纯,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D.由图可知,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故填写:A>B>C。
20.(2025·景德镇市·三模)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B 除去中的NaCl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通入气体,观察现象
D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答案】 C 高温煅烧
【详解】A、铁锈(主要成分Fe2O3)能与稀硫酸反应( ),但铁也能与稀硫酸反应(),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稀硫酸中,会腐蚀铁制品,该方案不合理;
B、稀盐酸与Na2CO3反应(),而不与NaCl反应,这样会把需要保留的Na2CO3除去,不能达到除去Na2CO3中NaCl的目的,该方案不合理;
C、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与CO2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与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可以通过通入CO2气体鉴别二者,该方案合理;
D、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能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所以可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
故填:C;高温煅烧。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选择填充题
考点01选择填充题(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选择填充题 5年5考 选择填充题 2025年6分 2024年6分 2023年6分 2022年6分 2021年6分
考点01选择填充题(5年5考)
1.(2025·江西卷)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氮气 D.
2.(2025·江西卷)从盐卤水(含硫酸钠、氯化钠等)中提取的硫酸钠可用于制中药西瓜霜,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48.8g
B.t℃时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盐卤水中提取硫酸钠晶体
D.将t℃饱和硫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3.(2025·江西卷)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加水,测温度
C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 点燃,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4.(2024·江西卷)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的是
A.大理石 B.汞 C.植物油 D.
5.(2024·江西卷)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B.b点对应的溶液比a点对应的溶液所含溶质多32.3g
C.40℃时,烧杯中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若要使烧杯中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
6.(2024·江西卷)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比较镁、锌、银的金属活动性 锌片、银片和氯化镁溶液
B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明矾
D 鉴别酒精与白醋
7.(2023·江西卷)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风能 D.
8.(2023·江西卷)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B.时将氯化钠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溶液质量变大
D.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9.(2023·江西卷)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点燃
B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C 比较锌、铁的金属活动性 锌片、铁片和硫酸镁溶液
D 鉴别化肥硝酸钾和磷矿粉
10.(2022·江西卷)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
A.中子数 B.核电荷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
11.(2022·江西卷)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100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a点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
D.t2℃时,在5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12.(2022·江西卷)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D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
13.(2021·江西卷)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图书馆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灭
B.酒精灯失火——用嘴吹灭
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油锅着火——
14.(2021·江西卷)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C.t2℃时,在100g 水中加入50g 乙物质能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 乙(选填“>”、“<”或“=”)
15.(2021·江西卷)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B 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观察颜色
C 将硬水软化 加肥皂水
D 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钾溶液
考点01选择填充题(5年5考)
(2025·江西师大附中·三模)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升温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忽略水分蒸发)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D.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若要提纯硝酸钾,可以采用 的方法。
2.(2025·江西师大附中·三模)下列实验操作中,(除杂题中,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鉴别 取样,加入少量无色酚酞溶液
B 检验稀盐酸中混有稀硫酸 检验 取样,滴加少量溶液
C Cu粉(Mg粉) 除杂 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除杂
3.(2025·抚州市·南城县·三模)2025年1月份炎热、干燥、强劲的“圣安娜”风在美国加州肆虐,大风裹挟着山火,使得美国加州马里布海滩房屋烧成废墟,成片的木质结构豪宅化为灰烬,以下做法可以减少房屋火灾发生的是
A增加房屋周边绿化多植树 B设置房屋周围防火带
C.为防止消防栓锈蚀,平时不要灌水 D.
4.(2025·抚州市·南城县·三模)“侯氏制碱法”大幅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NaHCO3、NaCl、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将20℃的NaCl饱和溶液升高5℃,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4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NaH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40℃时,将15gNaCl溶于50g水中,可获得NaCl (填“不饱和”或“饱和”)溶液
5.(2025·抚州市·南城县·三模)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安全
①缺铁会引起夜盲症 ②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①品尝实验药品 ②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环境
①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①CO2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② 等气体会形成酸雨
6.(2025·新余市·分宜县·三模)下列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潮汐能 D.
7.(2025·新余市·分宜县·三模)图1是和的溶解度曲线图,图2是的溶解和结晶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比的大
B.时,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C.一定温度下,图2中操作Ⅰ为增加溶剂
D.图2中b与c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 c(选填“>”“<”或“=”)
8.(2025·新余市·分宜县·三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OH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C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
D 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 取样,分别滴加
9.(2025·新余市·仙女湖区·三模)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会出现大量白烟
C.铁锈放入适量稀硫酸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10.(2025·新余市·仙女湖区·三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的是乙
C.t2℃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有溶质析出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11.(2025·新余市·仙女湖区·三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NaOH、NaCl、NH NO3固体 加水,测量溶解前后溶液的温度
C 分离CaO与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D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足量的
12.(2025·九江市·瑞昌市·三模)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复合材料:玻璃钢、不锈钢 B.人体中的微量元素:Zn、I
C.碱:苛性钠、纯碱 D.合成材料:合成橡胶、
13.(2025·九江市·瑞昌市·三模)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在8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足量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中(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甲溶液的试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乙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最好采用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甲
14.(2025·九江市·瑞昌市·三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溶液后,过滤
C 除去中少量的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15.(2025·新余市·渝水区·二模)以下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生石灰——Ca(OH)2 B.水银——Hg
C.小苏打——Na2CO3 D.火碱——
16.(2025·新余市·渝水区·二模)如图1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KNO3的溶解度减小
B.②溶液是饱和溶液
C.②→③析出KNO3的质量为8.4g
D.①和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① (填“>”“=”或“<”)
17.(2025·新余市·渝水区·二模)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 将20g食盐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完全溶解,装瓶贴标签
B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鉴别食盐和纯碱
18.(2025·景德镇市·三模)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重的是 。
A.浓盐酸 B.碳酸钙 C.氢氧化钙 D.
19.(2025·景德镇市·三模)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30
B.从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判断,该物质可能是氯化钠
C.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以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
D.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0.(2025·景德镇市·三模)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B 除去中的NaCl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通入气体,观察现象
D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