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金属和金属材料--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江西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5 金属和金属材料--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江西专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 金属和金属材料(5年4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认识金属材料 5年1考 选择题 2025年1分 金属材料的判断、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金属的物理性质 5年1考 选择题 2023年1分
金属的化学性质 5年3考 填空题 2025年8分 2024年4分 2021年9分
命题点01认识金属材料
1.(2025·江西卷)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青铜面具 B.龙凤玉佩 C.立人陶俑 D.青花瓷瓶
命题点02 金属的物理性质
2.(2023·江西卷)大国工匠秦世俊展现数控技术所使用的铝箔,是由铝块加工而成,这体现了铝具有
A.密度小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延展性
命题点03 金属的化学性质
3.(2025·江西卷)化学社团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
(1)用砂纸打磨铁片的目的是 。
(2)铁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 。
【查阅资料】室温下,氯化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粉末状的银为黑色
【提出问题】在水中,铁能与溶于水的硝酸银反应,是否也能与难溶于水的氯化银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I:能反应 猜想II:不能反应
【实验预测】
(3)若猜想I正确,则可观察到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为 。
【进行实验】
(4)取少量氯化银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再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搅拌,静置后液体颜色无明显变化。甲同学据此认为猜想II正确,乙同学认为影响液体颜色变化的因素很多,液体颜色无明显变化不能说明反应没有发生。于是他们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继续实验。请完成表格中①~③处填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的成分为 。猜想I正确
b.取滤渣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 产生气泡,烧杯内有黑色固体剩余
【反思提升】科学探究中,我们要敢于质疑、收集证据、修正错误观点,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4.(2024·江西卷)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比较镁、锌、银的金属活动性 锌片、银片和氯化镁溶液
B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明矾
D 鉴别酒精与白醋
5.(2024·江西卷)慧眼识化学。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气体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B.汽油除去油污——汽油能溶解油污
C.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浓硫酸有吸水性 D.铝制品耐腐蚀——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6.(2021·江西卷)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图1 所示的实验。

图1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2 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 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 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知 连接导管a 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小彬的猜想正确
小辰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小彬 连接导管a 与导管 (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气体燃烧,听到 轻微的“噗”声
【教师释疑】图1 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 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 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1.(2025·吉安市·一模)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金属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汞 B.铜 C.锌 D.
2.(2025·吉安市·三模)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稀盐酸、Zn、Fe、Ag
B.Zn(NO3)2溶液、Fe、AgNO3溶液
C.Zn(NO3)2溶液、Fe(NO3)2溶液、Ag
D.
3.(2025·九江市·一模)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化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高温氧化铁粉末
B 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把锌片、铁片同时插入硝酸铜溶液中
C 除去CuCl2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检验稀盐酸中是否混有H2SO4 取样,加入 溶液,观察现象
4.(2025·九江市·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
B 区分羊毛纤维、棉纤维和涤纶 取样,点燃,观察是否能燃烧
C 鉴别氧化铜粉末和碳粉 取样,分别加入稀硫酸,观察
D 比较Cu、Ag的金属活动性
5.(2025·九江市·修水县·二模)向盛有一定质量打磨过的镁条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相关量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可以表示
A.烧杯中水的质量 B.物质的总质量
C.烧杯中氯化镁的质量 D.烧杯中氯元素的质量
6.(2025·九江市·一模)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硫磺代替红磷
B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分别滴加稀硫酸
C 除去铁钉表面上的铁锈 将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D 验证铁、铜、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7.(2025·吉安市·一模)往盛放适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铁粉并充分搅拌得到如下图像。若横坐标x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则下列纵坐标y表示的量与图像中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生成铜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硫酸铜的质量 D.固体的总质量
8.(2025·新余市·三模)向盛有一定质量的铜、锌固体混合物粉末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相关量y与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可以表示
A.烧杯内水的质量 B.烧杯内氯化锌的质量
C.烧杯内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烧杯内氯化铜的质量
9.(2025·新余市·仙女湖·三模)劳动赋能,助力成长。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在自行车链条上涂油 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链条生锈
B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石灰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C 铅笔芯用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 铅笔芯具有导电性
D 炒菜时锅内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A.A B.B C.C D.D
10.(2025·南昌市·二模)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瓷器制作过程中需要施釉上色,而釉中含有铅(Pb)这种元素,铅的金属活动性如图。以下对铅的化学性质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A.铅能与氧气反应 B.铅能与稀硫酸反应
C.铅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 D.铅能由一氧化碳与铅的氧化物反应制得
11.(2025·南昌市·二模)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锰钢韧性好、硬度大——制造高铁钢轨 B.伍德合金有导热性——保险丝
C.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球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霓虹灯
12.(2025·九江市·第十一中学·二模)下列图像所表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9的NaOH溶液
B.等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
D.向盛有HCl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13.(2025·九江市·第十一中学·二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陶罐陶壶 B.刘贺玉印 C.海昏侯铠甲 D.海昏简牍
14.(2025·九江市·永修县·二模)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固体与溶液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进行测量,测得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则该反应中固体与溶液可能是
A.铜与硝酸银溶液 B.铁与硫酸铜溶液
C.碳酸钡与稀硫酸 D.铜锌合金与稀盐酸
15.(2025·上饶市·信州·二模)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图像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浓硫酸加入适量的水中 B.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C.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6.(2025·赣州市·一模)《格物粗谈》中记载:“赤铜人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该方法是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为)、赤铜(主要成分为)与木炭粉制得黄铜(铜锌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铜为混合物
B.黄铜的熔点和硬度比纯铜的高
C.冶炼黄铜的过程会产生温室气体
D.可用灼烧法鉴别黄铜和黄金
17.(2025·南昌市·一模)“火焰分割”趣味实验: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1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丝属于金属材料
B.铁块拉成铁丝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是由于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18.(2025·萍乡市·二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典籍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火的利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下列有关火的利用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是______。
A.驱赶野兽,开拓家园 B.火攻水淹,夺城掠地
C.取暖照明,改善生活 D.冶炼金属,发展生产
(2)《梦溪笔谈》中记载:“高奴县有洧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其中“洧水”指的是石油。石油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进行分馏,得到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物质。
(3)《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生铁打成薄片”是利用了铁的 性:“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主要成分是KNO3,在肥料中属于 (选填“复合肥”或“农家肥”)。
19.(2025·新余市·二模)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金属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①认识文物: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比纯铜的硬度更 (填“大”或“小”)。
②文物制备:黄河铁牛共四尊,铸造于725年。黄河铁牛由生铁浇铸而成,生铁生产中,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文物鉴别:海昏侯马蹄金,做工精美。不法分子常用假黄金(铜锌合金)仿制纯黄金文物,从原理角度上分析,下列鉴别真假黄金文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滴加稀盐酸 B.用火灼烧 C.观察颜色
(2)铁制品经常有锈蚀现象,某兴趣小组围绕“锈”进行一系列研究。
①探锈:
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如图实验:
一周后,观察A、B、C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锈蚀需要与 接触的结论。
②除锈:
取出生锈的铁钉,将其放置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黄,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用文字解释)。稀盐酸可用于除锈,但铁制品不可长时间浸泡其中。
③防锈:
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
20.(2025·新余市·三模)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的作用是 ,实验可验证燃烧的条件为 。
(2)图2为验证铝、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试管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C中还需补充的试剂是 。
(3)图3为电解水实验,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选填“a”“b”或“c”)处,该实验说明水由 组成。
21.(2025·吉安市·吉水县·二模)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江西选手在单板滑雪项目表现优异,其滑雪板由多种材料制成。
(1)滑雪板含钛合金材质,钛合金的硬度比纯钛 (选填“大”或“小”),合金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滑雪板表层涂层含耐磨的碳化硅(SiC)材料。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硅与焦炭(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碳化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滑雪板通常采用了防锈措施,如在金属表面进行镀硬铬处理。镀硬铬的防锈原理是 。
(4)从资源与环保角度,提出处理滑雪板生产边角料废弃物的合理建议 。
22.(2025·上饶市·一模)金属材料性能优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之一。
(1)江西省博物馆汇集了江西各地发现的珍贵文物和古代艺术精品,是全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藏品类别有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藏品中的古代书画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 ;青铜是由铜、锡、铅组成的合金,青铜的硬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纯铜的硬度。
(2)世界上最薄的钢铁的厚度只有A4纸的,薄到可以用手轻易撕开。“手撕钢”学名为不锈钢箔材,广泛应用于军事、电子产品、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手撕钢”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3)世界上每年有大量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因腐蚀而报废,造成巨大的浪费。金属铁的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写出一条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 金属和金属材料(5年4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认识金属材料 5年1考 选择题 2025年1分 金属材料的判断、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金属的物理性质 5年1考 选择题 2023年1分
金属的化学性质 5年3考 填空题 2025年8分 2024年4分 2021年9分
命题点01认识金属材料
1.(2025·江西卷)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青铜面具 B.龙凤玉佩 C.立人陶俑 D.青花瓷瓶
【答案】A
【详解】A. 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金是由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因此青铜面具由金属材料制成;符合题意。
B. 玉佩由玉石(如翡翠、和田玉等)制成,玉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 陶俑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 青花瓷是陶瓷的一种,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命题点02 金属的物理性质
2.(2023·江西卷)大国工匠秦世俊展现数控技术所使用的铝箔,是由铝块加工而成,这体现了铝具有
A.密度小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延展性
【答案】D
【详解】由铝块加工制成0.01mmm的铝箔,体现了铝的延展性,即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故选D。
命题点03 金属的化学性质
3.(2025·江西卷)化学社团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
(1)用砂纸打磨铁片的目的是 。
(2)铁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 。
【查阅资料】室温下,氯化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粉末状的银为黑色
【提出问题】在水中,铁能与溶于水的硝酸银反应,是否也能与难溶于水的氯化银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I:能反应 猜想II:不能反应
【实验预测】
(3)若猜想I正确,则可观察到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为 。
【进行实验】
(4)取少量氯化银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再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搅拌,静置后液体颜色无明显变化。甲同学据此认为猜想II正确,乙同学认为影响液体颜色变化的因素很多,液体颜色无明显变化不能说明反应没有发生。于是他们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继续实验。请完成表格中①~③处填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的成分为 。猜想I正确
b.取滤渣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 产生气泡,烧杯内有黑色固体剩余
【反思提升】科学探究中,我们要敢于质疑、收集证据、修正错误观点,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答案】(1)除去铁片表面的杂质
(2) Fe+2AgNO3=Fe(NO3)2+2Ag 强
(3)浅绿色
(4) 产生白色沉淀 稀盐酸(或稀硫酸) 铁、银(或Fe、Ag)
【详解】(1)铁片表面有铁锈等杂质,用砂纸打磨铁片的目的是除去铁片表面的杂质,使铁与硝酸银溶液充分接触反应 故填:除去铁片表面的杂质。
(2)铁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
(3)若猜想I正确,铁与氯化银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银,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 ,所以可观察到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4)a.结论中滤液含有氯化亚铁,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氯化亚铁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亚铁,所以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b.根据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及实验中用了过量的铁粉,可知加入的是足量酸,铁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填:稀盐酸(或稀硫酸 )。
取滤渣,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 ,铁已经完全反应酸足量;烧杯内有黑色固体剩余,说明是不能酸反应的银,则黑色固体是银(粉末状银为黑色 ),所以滤渣的成分为银和铁(或Fe、Ag)。
4.(2024·江西卷)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比较镁、锌、银的金属活动性 锌片、银片和氯化镁溶液
B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明矾
D 鉴别酒精与白醋
【答案】 B 闻气味(或紫色石蕊试液、活泼金属等)
【详解】A、锌片、银片和氯化镁溶液均不发生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锌、镁>银,无法比较锌和银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需要进行溶解、过滤、蒸发,选项实验方案合理,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明矾净水时是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不符合题意;
D、酒精具有特殊香气味,白醋具有酸气味,则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同时白醋中的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气体,而酒精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和活泼金属反应;
故填:B;闻气味(或紫色石蕊试液、活泼金属等)。
5.(2024·江西卷)慧眼识化学。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气体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B.汽油除去油污——汽油能溶解油污
C.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浓硫酸有吸水性 D.铝制品耐腐蚀——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D
【详解】A、气体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该选项解释合理;
B、汽油除去油污是由于汽油能溶解油污,该选项解释合理;
C、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是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该选项解释合理;
D、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了进一步氧化,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故选D。
6.(2021·江西卷)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图1 所示的实验。

图1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2 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 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 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知 连接导管a 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小彬的猜想正确
小辰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小彬 连接导管a 与导管 (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气体燃烧,听到 轻微的“噗”声
【教师释疑】图1 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 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 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答案】 无明显现象 质量守恒定律 品红溶液不褪色 c 锌 没有 A
【详解】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图1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作出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稀硫酸中含有硫、氢、氧元素。
(2)设计并进行实验:
连接导管a 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气体不是二氧化硫;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说明气体不是氧气;
该气体应该是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连接导管a 与导管c,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气体为氢气;
学生感悟:图3 实验中,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片上,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锌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
图2 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是锌失去的电子形成锌离子。
延伸应用:
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铁若,这种金属可以是锌;
故填:A。
1.(2025·吉安市·一模)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金属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汞 B.铜 C.锌 D.
【答案】 C 铁(合理即可)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汞排在氢后,汞和稀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排在氢前,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符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故选C,填:铁(合理即可)。
2.(2025·吉安市·三模)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稀盐酸、Zn、Fe、Ag
B.Zn(NO3)2溶液、Fe、AgNO3溶液
C.Zn(NO3)2溶液、Fe(NO3)2溶液、Ag
D.
【答案】 C Zn(NO3)2溶液、Ag、Fe(合理即可)
【详解】、、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并且比反应更剧烈,说明比活泼;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最不活泼,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B、不能与溶液反应,说明没有活泼;能与溶液反应,说明比活泼,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C、与溶液、溶液都不反应,说明最不活泼,无法比较、的活动性,无法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符合题意;
D、溶液、Ag、Fe,Ag、Fe与Zn(NO3)2溶液都不能发生反应,说明Zn最活泼,无法比较Ag、Fe的活动性,则无法验证Zn、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故选C,补充:溶液、Ag、Fe
3.(2025·九江市·一模)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化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高温氧化铁粉末
B 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把锌片、铁片同时插入硝酸铜溶液中
C 除去CuCl2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检验稀盐酸中是否混有H2SO4 取样,加入 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 A 氯化钡(合理即可 )
【详解】A、CO与高温氧化铁反应生成CO2,反应方程式为,能除去CO2中少量CO,该方案可行。
B、锌片、铁片都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只能证明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但无法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方案不可行。
C、过量的铁粉会与CuCl2、盐酸都反应,Fe+CuCl2=FeCl2+Cu 、Fe+2HCl=FeCl2+H2↑ ,会把主要物质CuCl2也除去,该方案不可行。
D、检验稀盐酸中是否混有H2SO4,可利用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加入BaCl2(或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混有H2SO4,反应方程式为。
综上,答案依次为:①A;②氯化钡(合理即可)。
4.(2025·九江市·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
B 区分羊毛纤维、棉纤维和涤纶 取样,点燃,观察是否能燃烧
C 鉴别氧化铜粉末和碳粉 取样,分别加入稀硫酸,观察
D 比较Cu、Ag的金属活动性
【答案】 C 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详解】A、泥沙难溶于水,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不符合题意;
B、取样点燃,羊毛纤维、棉纤维和涤纶都能燃烧,若要区分需要进一步观察燃烧气味和残留物,不符合题意;
C、取样,分别加入稀硫酸,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碳粉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D、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可将打磨后的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形成,说明铜比银活泼。
故选C,填:将打磨后的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5.(2025·九江市·修水县·二模)向盛有一定质量打磨过的镁条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相关量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可以表示
A.烧杯中水的质量 B.物质的总质量
C.烧杯中氯化镁的质量 D.烧杯中氯元素的质量
【答案】C
【详解】A、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Mg+2HCl=MgCl2+H2↑,稀盐酸中的溶剂是水,反应开始前烧杯中没有水,即起始时水的质量为0,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加,镁完全反应后,随着盐酸加入,烧杯中水也会不断增大,所以y不能表示烧杯中水的质量,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但在该反应中有氢气生成并逸出体系,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氢气不断逸出,物质总质量会逐渐减小(因为氢气逸出,相当于体系质量减少),与图像不符,所以y不能表示物质的总质量,错误;
C、开始时没有加入稀盐酸,没有氯化镁生成,氯化镁质量为0。随着稀盐酸的加入,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质量逐渐增加。当镁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氯化镁质量不再变化,与图像变化趋势相符,所以y可以表示烧杯中氯化镁的质量,正确;
D、氯元素只存在于加入的稀盐酸中,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氯元素的质量一直增加,不会出现先增加后不变的情况,与图像不符,所以y不能表示烧杯中氯元素的质量,错误。
故选C。
6.(2025·九江市·一模)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硫磺代替红磷
B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分别滴加稀硫酸
C 除去铁钉表面上的铁锈 将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D 验证铁、铜、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答案】 B 将铜丝分别伸入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中(合理即可)
【详解】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了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B、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蓝色,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C、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铁均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不能将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故选B;
D验证铁、铜、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将铜丝分别伸入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中,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不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合理即可)。
7.(2025·吉安市·一模)往盛放适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铁粉并充分搅拌得到如下图像。若横坐标x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则下列纵坐标y表示的量与图像中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生成铜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硫酸铜的质量 D.固体的总质量
【答案】B
【分析】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质量关系为:,可见每56份的铁粉能置换出64份的铜,溶液质量减小,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生成铜的质量增加,故图像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随着铁粉的加入,溶液的质量减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减小,故图像正确;
C、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随着铁粉的加入,硫酸铜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为0,故图像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每56份的铁粉能置换出64份的铜,随着铁粉的加入,固体总质量不断增加,故图像错误。
故选:B。
8.(2025·新余市·三模)向盛有一定质量的铜、锌固体混合物粉末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相关量y与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可以表示
A.烧杯内水的质量 B.烧杯内氯化锌的质量
C.烧杯内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烧杯内氯化铜的质量
【答案】C
【详解】A、稀盐酸中含有水,且反应生成水,随着稀盐酸加入,烧杯内水的质量应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段,A 错误。
B、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锌质量从 0 开始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变化,图像应从 0 开始上升,B 错误。
C、铜不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固体混合物质量因锌反应而减小,锌反应完后,固体质量(只有铜)不再变化,与图像相符,C 正确。
D、铜不与稀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氯化铜,氯化铜质量始终为 0,D 错误。
故选C。
9.(2025·新余市·仙女湖·三模)劳动赋能,助力成长。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在自行车链条上涂油 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链条生锈
B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石灰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C 铅笔芯用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 铅笔芯具有导电性
D 炒菜时锅内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自行车链条涂油防锈,是利用自行车链条与氧气和水蒸气隔绝的原理,此选项正确;
B、用石灰浆粉刷墙壁,是因为石灰浆(氢氧化钙)与CO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此选项正确;
C、铅笔芯含石墨,石墨导电可作电极,此选项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隔绝空气的原理,着火点不能改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0.(2025·南昌市·二模)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瓷器制作过程中需要施釉上色,而釉中含有铅(Pb)这种元素,铅的金属活动性如图。以下对铅的化学性质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A.铅能与氧气反应 B.铅能与稀硫酸反应
C.铅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 D.铅能由一氧化碳与铅的氧化物反应制得
【答案】C
【详解】A、铅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铁与铜之间,铁与铜均能与氧气反应,则预测铅能与氧气反应,故A正确;
B、铅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B正确;
C、铅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锌,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故C错误;
D、铁与铜都能由其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反应制得,则预测铅能由氧化铅与一氧化碳反应制得,故D正确。
故选C。
11.(2025·南昌市·二模)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锰钢韧性好、硬度大——制造高铁钢轨 B.伍德合金有导热性——保险丝
C.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球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霓虹灯
【答案】A
【详解】A、锰钢韧性好、硬度大,可用于制造高铁钢轨,故A正确;
B、伍德合金用作保险丝体现了伍德合金熔点比其组成成分的低这一性质,故B错误;
C、氢气用于氢气球体现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这一物理性质,故C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体现的是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12.(2025·九江市·第十一中学·二模)下列图像所表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9的NaOH溶液
B.等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
D.向盛有HCl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详解】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的NaOH溶液,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但相对于氢氧化钠来说,溶液的碱性也在逐渐减弱,故溶液的pH只会无限接近9,不会超过9,A错误;
B、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24份质量的镁能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65份质量的锌能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B错误;
C、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每生成56份质量的氧化钙时,会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最终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应该大于二氧化碳的质量,C错误;
D、向盛有HCl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D正确。
故选D。
13.(2025·九江市·第十一中学·二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陶罐陶壶 B.刘贺玉印 C.海昏侯铠甲 D.海昏简牍
【答案】C
【详解】A、陶罐陶壶是由黏土等经过烧制而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玉印一般是由玉石雕琢而成,玉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铠甲通常是由金属制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海昏侯铠甲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简牍是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属于天然有机材料,不是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5·九江市·永修县·二模)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固体与溶液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进行测量,测得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则该反应中固体与溶液可能是
A.铜与硝酸银溶液 B.铁与硫酸铜溶液
C.碳酸钡与稀硫酸 D.铜锌合金与稀盐酸
【答案】D
【详解】A、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即,64份质量的铜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即,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二氧化碳和水,即,197份质量的碳酸钡置换出233份质量的硫酸钡,固体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铜锌合金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固体逐渐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5·上饶市·信州·二模)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图像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浓硫酸加入适量的水中 B.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C.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详解】A、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加入适量的水中,随着浓硫酸的加入溶液温度由室温逐渐升高,当浓硫酸加完,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至室温,错误;
B、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锌粒完全反应,固体质量减小至0,错误;
C、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蔗糖不断溶解,溶质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错误;
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剂质量的增加一方面来自加入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溶剂,一方面来自反应生成的水,当硫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不再有水生成,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只随氢氧化钠溶液的增加而增加,增加速度变缓,正确;
故选D。
16.(2025·赣州市·一模)《格物粗谈》中记载:“赤铜人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该方法是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为)、赤铜(主要成分为)与木炭粉制得黄铜(铜锌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铜为混合物
B.黄铜的熔点和硬度比纯铜的高
C.冶炼黄铜的过程会产生温室气体
D.可用灼烧法鉴别黄铜和黄金
【答案】B
【详解】A、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B、合金的熔点通常低于其组成金属的熔点,但硬度更高。因此,黄铜的熔点应比纯铜低,而非更高,故说法错误;
C、炉甘石(ZnCO3)受热分解生成CO2,木炭参与还原反应也可能生成CO2,故说法正确;
D、黄金灼烧时无明显变化,而黄铜中的铜灼烧会生成黑色氧化铜,可用此法鉴别,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7.(2025·南昌市·一模)“火焰分割”趣味实验: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1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丝属于金属材料
B.铁块拉成铁丝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是由于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答案】D
【详解】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则铁丝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块能拉成铁丝,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是由于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酒精温度低于着火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8.(2025·萍乡市·二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典籍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火的利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下列有关火的利用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是______。
A.驱赶野兽,开拓家园 B.火攻水淹,夺城掠地
C.取暖照明,改善生活 D.冶炼金属,发展生产
(2)《梦溪笔谈》中记载:“高奴县有洧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其中“洧水”指的是石油。石油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进行分馏,得到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物质。
(3)《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生铁打成薄片”是利用了铁的 性:“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主要成分是KNO3,在肥料中属于 (选填“复合肥”或“农家肥”)。
【答案】(1)B
(2) 不可再生 沸点
(3) 延展
(4)复合肥
【详解】(1)A、用火驱赶野兽,开拓家园,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正确;
B、火攻水淹,夺城掠地,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错误;
C、用火取暖照明,改善生活,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正确;
D、燃烧提供热量,冶炼金属,发展生产,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正确;
故选B;
(2)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使用后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馏,得到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物质;
(3)“生铁打成薄片”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铁片为胆水所薄”,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4)“硝石”主要成分是KNO3,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在肥料中属于复合肥。
19.(2025·新余市·二模)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金属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①认识文物: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比纯铜的硬度更 (填“大”或“小”)。
②文物制备:黄河铁牛共四尊,铸造于725年。黄河铁牛由生铁浇铸而成,生铁生产中,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文物鉴别:海昏侯马蹄金,做工精美。不法分子常用假黄金(铜锌合金)仿制纯黄金文物,从原理角度上分析,下列鉴别真假黄金文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滴加稀盐酸 B.用火灼烧 C.观察颜色
(2)铁制品经常有锈蚀现象,某兴趣小组围绕“锈”进行一系列研究。
①探锈:
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如图实验:
一周后,观察A、B、C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锈蚀需要与 接触的结论。
②除锈:
取出生锈的铁钉,将其放置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黄,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用文字解释)。稀盐酸可用于除锈,但铁制品不可长时间浸泡其中。
③防锈:
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
【答案】(1) 大 AB
(2) 氧气、水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刷漆(合理即可)
【详解】(1)①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比纯铜的硬度更大;
②赤铁矿的作用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黄金与盐酸不反应,而假黄金中的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因此滴加稀盐酸可以鉴别,故正确;
B、黄金灼烧时不会与氧气反应,而灼烧能使假黄金中的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因此可用火灼烧的方法鉴别,故正确;
C、黄金和假黄金都是由黄色的,无法通过观察颜色来鉴别,故错误。
故选:AB;
(2)①一周后,观察A(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B(与氧气隔绝)、C(与水隔绝)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锈蚀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的结论;
②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③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刷漆、涂油等。
20.(2025·新余市·三模)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的作用是 ,实验可验证燃烧的条件为 。
(2)图2为验证铝、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试管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C中还需补充的试剂是 。
(3)图3为电解水实验,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选填“a”“b”或“c”)处,该实验说明水由 组成。
【答案】(1) 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 溶液蓝色变浅,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 Al
(3) c 氢元素和氧元素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烧杯内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a处白磷通入氧气发生燃烧,b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则没有燃烧,故该实验可验证燃烧的条件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试管A中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铝,实验现象为溶液蓝色变浅,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
试管A中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铝,说明金属活动性;试管B中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镁,说明金属活动性,不能验证铝、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则试管C中还需补充的试剂是铝,铝与氯化镁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由此可得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3)电解水时,水在电极处产生气体,故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c处;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1.(2025·吉安市·吉水县·二模)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江西选手在单板滑雪项目表现优异,其滑雪板由多种材料制成。
(1)滑雪板含钛合金材质,钛合金的硬度比纯钛 (选填“大”或“小”),合金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滑雪板表层涂层含耐磨的碳化硅(SiC)材料。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硅与焦炭(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碳化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滑雪板通常采用了防锈措施,如在金属表面进行镀硬铬处理。镀硬铬的防锈原理是 。
(4)从资源与环保角度,提出处理滑雪板生产边角料废弃物的合理建议 。
【答案】(1) 大 金属材料
(2)
(3)隔绝水和氧气
(4)回收再利用
【详解】(1)合金的硬度通常比纯金属大,因此钛合金的硬度比纯钛大;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故填:金属材料;
(2)二氧化硅与焦炭(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碳化硅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
(3)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镀硬铬是通过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铬层,隔绝金属与空气、水接触,从而防止金属锈蚀;
(4)可以对滑雪板生产边角料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能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2.(2025·上饶市·一模)金属材料性能优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之一。
(1)江西省博物馆汇集了江西各地发现的珍贵文物和古代艺术精品,是全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藏品类别有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藏品中的古代书画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 ;青铜是由铜、锡、铅组成的合金,青铜的硬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纯铜的硬度。
(2)世界上最薄的钢铁的厚度只有A4纸的,薄到可以用手轻易撕开。“手撕钢”学名为不锈钢箔材,广泛应用于军事、电子产品、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手撕钢”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3)世界上每年有大量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因腐蚀而报废,造成巨大的浪费。金属铁的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写出一条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
【答案】(1)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大于
(2)金属材料
(3) 氧气和水 刷漆(合理即可)
【详解】(1)古代书画因墨中含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能长久保存;
合金硬度通常高于纯金属,因此青铜硬度大于纯铜;
(2)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中的合金;
(3)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减缓锈蚀的方法常见的有涂油、刷漆、镀层、保持干燥等。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