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实验操作、空气和氧气--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江西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实验操作、空气和氧气--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江西专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实验操作、空气和氧气
考点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年4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年4考 选择题 2025年1分 2024年1分 2023年1分 2022年1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考点02化学实验仪器、操作判断(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化学实验操作判断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1分 2024年1分 2023年1分 2022年1分 2021年1分 化学实验操作判断
考点03空气和氧气(5年3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空气指数、氧气性质 5年3考 选择题 实验题 2025年1分 2024年1分 2023年7分 空气污染物、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考点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25·江西卷)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对青蒿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受热易分解 B.无色晶体 C.熔点为156℃ D.难溶于水
【答案】A
【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需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如可燃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则是不需化学变化即可观察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等。
【详解】A、分解是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颜色和状态可直接观察,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熔点仅改变物质状态,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难溶于水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江西卷)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采粽叶 B.洗糯米 C.系粽绳 D.煮香粽
【答案】D
【详解】A、采摘粽叶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淘洗糯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系粽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煮香粽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物质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江西卷)井冈山红色研学之旅体验的下列项目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编鞋 B.粗布裁衣 C.竹子制筒 D.红米煮饭
【答案】D
【详解】A、草鞋编制,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粗布裁衣,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竹子制筒改变竹子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红米煮饭,加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4.(2022·江西卷)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修剪盆栽 B.制作木雕 C.烧制瓷器 D.整理桌椅
【答案】C
【详解】A、修剪盆栽,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制作木雕,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烧制瓷器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整理桌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02化学实验仪器、操作判断
5.(2025·江西卷)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 B.倾倒
C.读数 D.溶解
【答案】B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应遵循 “左物右码” 原则,且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放在纸上称量,图中物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瓶塞沾上杂质污染试剂;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残留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瓶口要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顺利流入量筒,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D、溶解氯化钠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胶头滴管搅拌,应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氯化钠溶解,错误。
故选B。
6.(2024·江西卷)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蒸发溶液 D.滴加液体
【答案】A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引起火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7.(2023·江西卷)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添加酒精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详解】A、向熄灭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2·江西卷)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题中给出的仪器是量筒、试管、滴瓶、漏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选B。
9.(2021·江西卷)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称量固体用天平,量取水用量筒,溶解时需要玻璃杯、玻璃棒;不需要用到试管。
故选:C。
10.(2025·江西卷)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氮气 D.
【答案】 A 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等)
【详解】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故填:A;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等)。
11.(2024·江西卷)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氮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答案】A
【详解】A、氮气不会污染空气,故A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有毒,会污染空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2023·江西卷)下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有关实验示意图。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药品前使试管均匀受热的具体操作是 。
(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4)图二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 。对比步骤Ⅰ和Ⅱ的木炭燃烧情况,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铁架台
(2)
来回移动酒精灯
(3)C
(4) 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①为铁架台;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即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开始加热时,要让试管均匀受热,具体操作是来回移动酒精灯;
(3)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B排水法收集,而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排水法干燥,故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
可燃物燃的条件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步骤Ⅰ木炭直接放在空气中不会燃烧,步骤Ⅱ中木炭在酒精灯上引燃可以燃烧,对比木炭燃烧情况,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25·南昌.一模)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刘贺螭纽玉印雕刻 B.熊形石嵌饰雕琢
C.青铜编钟材料的冶炼 D.刘贺夫妇奏牍写字
【答案】C
【详解】A、刘贺螭纽玉印雕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熊形石嵌饰雕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青铜编钟材料的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刘贺夫妇奏牍写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5·景德镇.三模)“饺子粑”是景德镇的一道名小吃,其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剁馅 B.洗米 C.蒸粑 D.筛粉
【答案】C
【详解】A、剁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洗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蒸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筛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5·九江市永修二模)《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沙里淘金
【答案】C
【详解】A、活字印刷过程中,只是将活字排版,然后在纸上印出文字图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是把树木砍伐后,通过锯、削等物理加工手段制成舟船,木材的本质没有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时,泥土中的矿物质等在高温下转化为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是利用金的密度比沙子大的物理性质,通过水洗等方法将金从沙子中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5·九江市瑞昌三模)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刘贺螭纽玉印雕刻 B.熊形石嵌饰雕琢
C.青铜编钟材料的冶炼 D.刘贺夫妇奏牍写字
【答案】C
【详解】A、刘贺螭纽玉印雕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熊形石嵌饰雕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青铜编钟材料的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刘贺夫妇奏牍写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5·赣州市章贡区三模)在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机器人的舞蹈表演引发全球关注,展现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列有关机器人生产过程的相关描述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机器人外形图纸设计 B.机器人外壳金属材料的冶炼
C.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开发 D.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测试
【答案】B
【详解】A、机器人外形图纸设计,只是通过绘图工具对机器人外形进行规划设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B、机器人外壳金属材料的冶炼,是将金属矿石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等,将其中的金属元素提炼出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C、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开发,是通过编写程序代码等方式实现系统功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D、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是对已制造好的机器人进行性能检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
故选B。
6.(2025·吉安市吉州区一模)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生火 C.切菜 D.烧水
【答案】B
【详解】A、淘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生火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切菜过程中只是菜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烧水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7.(2024·九江市永修模拟)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 B.水结冰
C.天然气燃烧 D.水果榨汁
【答案】C
【详解】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水结冰是物体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水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02化学实验仪器、操作判断
8.(2025·九江·二模)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添加酒精 D.处理废液
【答案】A
【详解】A、加热液体时,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盛放在烧杯中,且垫上陶土网使受热均匀,操作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部应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未做相关处理,操作错误;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操作错误;
D、处理废液时,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有些废液可能会腐蚀下水道或造成环境污染,应倒入指定容器中,操作错误。
故选A。
9.(2024·南昌·二模)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味 B.连接仪器
C.检查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应用手把气体轻轻的扇过来,故A正确;
B、先用水润湿玻璃管一端,再插入橡胶管内,故B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错误。
故选D。
10.(2025·赣州·一模)有关硫酸的探究活动中有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量取浓硫酸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稀硫酸 D.测稀硫酸的pH
【答案】D
【详解】A、量取浓硫酸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硫酸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进行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5·吉安·吉州区·一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闻气体气味 D.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气体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5·井冈山三模)水是万物之源,化学上有很多涉及到“水”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用水稀释浓硫酸 B.蒸发食盐水
C.粗盐水的过滤 D.水的沸腾
【答案】A
【详解】A、用水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入水,慢倒快搅,该选项操作错误;
B、蒸发食盐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该选项操作正确;
C、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滤纸要贴在漏斗内壁上;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口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颈部应该靠近用于接收滤液的接收器的内壁。),该选项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试管口向上倾斜,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A。
13.(2024·鹰潭市一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气密性检查
C.液体读数 D.收集气体
【答案】C
【详解】A、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选项正确;
B、装置气密性检查时,连接好仪器,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双手握紧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选项正确;
C、量取液体药品时,将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选项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选项正确;
故选C。
14.(2025·九江市柴桑区一模)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所涉及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 B.称量
C.过滤 D.蒸发
【答案】C
【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要用药匙,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污染、腐蚀桌面,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使用托盘天平,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左右盘上要各放一张相同的称量纸,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5·景德镇三模)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涉及试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胶塞 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D
【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 一,试管口不要对准自己或别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6.(2025·赣州市章贡区三模)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添加酒精 D.处理废液
【答案】A
【详解】A、加热液体时,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盛放在烧杯中,且垫上陶土网使受热均匀,操作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部应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未做相关处理,操作错误;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操作错误;
D、处理废液时,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有些废液可能会腐蚀下水道或造成环境污染,应倒入指定容器中,操作错误。
故选A。
17.(2025·吉安市吉安县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测定溶液pH
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错误;
B、测定溶液pH的正确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该溶液的pH,正确;
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 “左物右码” 的原则,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一般为0.1g,它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不能准确称量到12.25g固体,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错误。
故选B。
考点03空气和氧气
18.(2025·新余·二模)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
C.SO2、NO2、CO、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D.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能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答案】A
【详解】A、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可以准确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物来源等信息,从而为调控工业布局提供依据,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SO2、NO2、CO、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水可以吸附和沉降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从而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5·吉安市青原区一模)2024年全国两会指出;“新三样”中电动汽车出口持续增加。电动汽车具有更优良的环保性能,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氧气
【答案】B
【详解】A、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5·景德镇市三模)电动汽车出口持续增加不仅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更优良的环保性能,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氧气
【答案】B
【详解】A.氮气(N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约占78%),无毒无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SO )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它会导致酸雨、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属于空气污染物,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CO )是空气的天然成分,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它,尽管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它不被视为空气污染物(直接有毒物质),而是温室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O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约占21%),支持生命活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2025·九江市永修县二模)地质勘探队员在探测深洞时常点燃火把,若发现火把燃烧不旺,就迅速撤离。若在此时进行测定,则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2% B.16% C.25% D.78%
【答案】B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氧气支持燃烧,氧气浓度越高火把燃烧越剧烈。
【详解】A、2%的氧气时,火把熄灭,故选项错误;
B、若发现火把燃烧不旺时就迅速撤离,则此时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16%,故选项正确;
C、25%火把燃烧更旺,故选项错误;
D、78%火把燃烧更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2025·新余市二模)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
C.SO2、NO2、CO、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D.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能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答案】A
【详解】A、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可以准确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物来源等信息,从而为调控工业布局提供依据,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SO2、NO2、CO、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水可以吸附和沉降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从而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2025·吉安市吉安县一模)2024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省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6%,下列关于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检测包括的含量检测
B.空气中、含量过高会造成酸雨
C.约占空气质量分数为78%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答案】B
【详解】A、空气质量指数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等,氮气(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包含在空气质量指数检测范围内,错误;
B、NO2、SO2在空气中能形成硫酸、硝酸,从而导致雨水的酸性增强,空气中NO2、SO2含量过高会造成酸雨,正确;
C、N2约占空气体积分数为78%,而不是质量分数,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这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错误。
故选B。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实验操作、空气和氧气
考点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年4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年4考 选择题 2025年1分 2024年1分 2023年1分 2022年1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考点02化学实验仪器、操作判断(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化学实验操作判断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1分 2024年1分 2023年1分 2022年1分 2021年1分 化学实验操作判断
考点03空气和氧气(5年3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空气指数、氧气性质 5年3考 选择题 实验题 2025年1分 2024年1分 2023年7分 空气污染物、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考点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25·江西卷)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对青蒿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受热易分解 B.无色晶体 C.熔点为156℃ D.难溶于水
2.(2024·江西卷)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采粽叶 B.洗糯米 C.系粽绳 D.煮香粽
3.(2023·江西卷)井冈山红色研学之旅体验的下列项目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编鞋 B.粗布裁衣 C.竹子制筒 D.红米煮饭
4.(2022·江西卷)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修剪盆栽 B.制作木雕 C.烧制瓷器 D.整理桌椅
考点02化学实验仪器、操作判断
5.(2025·江西卷)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 B.倾倒
C.读数 D.溶解
6.(2024·江西卷)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蒸发溶液 D.滴加液体
7.(2023·江西卷)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添加酒精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8.(2022·江西卷)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A. B. C. D.
9.(2021·江西卷)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10.(2025·江西卷)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氮气 D.
11.(2024·江西卷)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氮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12.(2023·江西卷)下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有关实验示意图。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药品前使试管均匀受热的具体操作是 。
(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4)图二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 。对比步骤Ⅰ和Ⅱ的木炭燃烧情况,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考点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25·南昌.一模)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刘贺螭纽玉印雕刻 B.熊形石嵌饰雕琢
C.青铜编钟材料的冶炼 D.刘贺夫妇奏牍写字
2.(2025·景德镇.三模)“饺子粑”是景德镇的一道名小吃,其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剁馅 B.洗米 C.蒸粑 D.筛粉
3.(2025·九江市永修二模)《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沙里淘金
4.(2025·九江市瑞昌三模)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刘贺螭纽玉印雕刻 B.熊形石嵌饰雕琢
C.青铜编钟材料的冶炼 D.刘贺夫妇奏牍写字
5.(2025·赣州市章贡区三模)在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机器人的舞蹈表演引发全球关注,展现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列有关机器人生产过程的相关描述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机器人外形图纸设计 B.机器人外壳金属材料的冶炼
C.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开发 D.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测试
6.(2025·吉安市吉州区一模)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生火 C.切菜 D.烧水
7.(2024·九江市永修模拟)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 B.水结冰
C.天然气燃烧 D.水果榨汁
考点02化学实验仪器、操作判断
8.(2025·九江·二模)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添加酒精 D.处理废液
9.(2024·南昌·二模)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味 B.连接仪器
C.检查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10.(2025·赣州·一模)有关硫酸的探究活动中有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量取浓硫酸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稀硫酸 D.测稀硫酸的pH
11.(2025·吉安·吉州区·一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闻气体气味 D.稀释浓硫酸
12.(2025·井冈山三模)水是万物之源,化学上有很多涉及到“水”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用水稀释浓硫酸 B.蒸发食盐水
C.粗盐水的过滤 D.水的沸腾
13.(2024·鹰潭市一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气密性检查
C.液体读数 D.收集气体
14.(2025·九江市柴桑区一模)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所涉及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 B.称量
C.过滤 D.蒸发
15.(2025·景德镇三模)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涉及试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胶塞 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6.(2025·赣州市章贡区三模)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添加酒精 D.处理废液
17.(2025·吉安市吉安县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测定溶液pH
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
A.A B.B C.C D.D
考点03空气和氧气
18.(2025·新余·二模)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
C.SO2、NO2、CO、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D.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能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19.(2025·吉安市青原区一模)2024年全国两会指出;“新三样”中电动汽车出口持续增加。电动汽车具有更优良的环保性能,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氧气
20.(2025·景德镇市三模)电动汽车出口持续增加不仅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更优良的环保性能,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氧气
21.(2025·九江市永修县二模)地质勘探队员在探测深洞时常点燃火把,若发现火把燃烧不旺,就迅速撤离。若在此时进行测定,则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2% B.16% C.25% D.78%
22.(2025·新余市二模)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
C.SO2、NO2、CO、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D.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能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23.(2025·吉安市吉安县一模)2024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省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6%,下列关于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检测包括的含量检测
B.空气中、含量过高会造成酸雨
C.约占空气质量分数为78%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