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水和溶液(云南专用)--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4 水和溶液(云南专用)--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水和溶液
考点01水(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水的净化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6分 2024年4分 2022年8分(云南) 2022年5分(昆明) 2021年10分(云南、昆明) 水的净化过程以及个物质和仪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水的组成 5年5考 选择题 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现象及结论
水资源的保护 5年3考 选择题 节约用水的标志以及生活中对水资源的保护
考点02溶液(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溶液的形成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3年2分 2022年2分(云南) 2022年2分(昆明) 2021年2分(云南、昆明) 溶液的特征;判断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是否能形成溶液
溶解度 5年6考 选择题 简答题 2025年3分 2024年4分 2023年4分 2022年3分(云南) 2022年3分(昆明) 2021年3分(云南、昆明) 1.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2.仪器的选择;相关计算
考点01水
1.(2025·云南·中考真题)利用分解和合成探究水的组成的过程,对形成研究物质组成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管a、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图2中,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出现水雾,可知水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两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原子种类均发生改变
D.本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答案】C
【详解】A、图 1 是电解水实验,管 a 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管 b 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 2 中氢气燃烧,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出现水雾,说明氢气(H2)燃烧生成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中一定含有氢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微观上,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电解水和氢气燃烧这两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但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2024·云南·中考真题)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该装置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C.该装置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答案】C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卵石、石英砂等能起到过滤作用,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主要是过滤和吸附,只是除去了固体杂质、色素和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只是除去了固体杂质、色素和异味,仍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等,仍是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5·云南·中考真题)近年来,滇池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逐步实现“人水和谐”的景象。
(1)治理滇池时,用藻车打捞蓝藻,实现藻水分离,该原理与实验操作中的 类似。
(2)滇池水是当地的自来水水源之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能使水中悬浮杂质较快沉降的是 (填“活性炭”或“明矾”)。
(3)下列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 B. C. D.
(4)践行垃圾分类,有助于保护滇池水环境。下列属于有害垃圾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易拉罐 B.废旧电池 C.塑料瓶 D.废旧纸张
【答案】(1)过滤
(2)明矾
(3)A
(4)B
【详解】(1)用藻车打捞蓝藻实现藻水分离,是将固体(蓝藻)和液体(水)分离,这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类似,过滤就是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
(2)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而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悬浮杂质较快沉降,所以能使水中悬浮杂质较快沉降的是明矾。
(3)A 选项是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象征着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符合题意。
B 选项是可回收物标志;不符合题意。
C 选项是中国节能标志;不符合题意。
D 选项是绿色食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A易拉罐、C塑料瓶、D废旧纸张都属于可回收垃圾;B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属于有害垃圾;
故选B。
4.(2023·云南·中考真题)在古代,井,代替江河,聚拢着人气和城乡的繁荣。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的人们使用井水。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当地井水的使用情况、硬度及合理利用进行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调查井水的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部分家庭还在使用井水,主要用于饮用和菜园的浇灌。
任务二:探究井水的硬度
【实验探究】取适量蒸馏水和井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 ,搅拌。蒸馏水中泡沫较多,井水中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井水为硬水。
【咨询老师】该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知道,当地井水中含有较多的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水垢中主要含有和,还可能含有其他物质。
为确定水垢的成分,同学们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有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表(室温):
物质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推断预测】根据以上溶解性表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或 。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帘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①和②。向试管①中通入 无白色沉淀
向试管②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确定了水垢的成分。
【拓展延伸】定量研究也是确定物质成分的一种方法。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取该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的气体质量为4.8g,说明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
任务三:井水的合理利用
【小组交流】
①有些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 ,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灭水中的细菌。
②今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同学们认为可适当开发地下水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 (填一条即可)。
【项目总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答案】 肥皂水 MgCO3 水垢中还含有MgCO3 NaOH CaCO3、MgCO3 煮沸 地面沉降、塌陷
【详解】实验探究: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推断预测: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 Ca(OH)2 或MgCO3,Ca(OH)2 或MgCO3都是微溶物,溶解度小;
进行实验:向试管①中通入二氧化碳,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向试管②中加入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应含有碳酸镁,碳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加入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得出,水垢中还含有碳酸镁;
拓展延伸:、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看出,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10g碳酸镁完全反应生成5.2g二氧化碳,说明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CO3、MgCO3;
小组交流:①硬水危害较大,饮用前先将硬水软化,加热煮沸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灭水中的细菌;
②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造成地面沉降、塌陷。
5.(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1)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C.洗脸水冲厕所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2)①小新同学从翠湖取回水样,用自制净水器处理,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 (填“吸附”或“蒸馏”)水样中的异味和色素,所得的水 (填“是”或“不是”)纯水。
②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NH4C1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H4Cl 37.2 41.4 45.8 50.4 55.2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①40℃时,NH4Cl的溶解度是 g。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20gKNO3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②将等质量的NH4Cl、KNO3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所得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BCD
(2) 吸附 不是
硬水 加热煮沸
(3) 45.8 210 >
【详解】(1)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合理;
B、生活污水,如果不经净化处理就排放,会产生污染,合理;
C、洗脸水冲厕所,一水多用,节约用水,合理;
D、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合理;
故填BCD。
(2)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可以除水中异味和色素。用自制净水器处理过的水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不中纯水;
②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振荡,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把硬水软化成软水,煮沸可以将水中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
(3)①由溶解度表可知,40℃时,NH4Cl的溶解度是45.8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向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g+110g=210g。
②将等质量的NH4C1、KNO3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由于二者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二者都还是饱和溶液,但此时NH4C1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知,降温后所得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2022·云南·中考真题)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地下水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实验结束,可加入 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3)宇航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4)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 ,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
(5)如图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用一句话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或得到的启示 。

【答案】(1)混合物
(2) 防止暴沸 肥皂水
(3)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4) 活性炭 消毒杀菌
(5)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
【详解】(1)地下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可加入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3)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杂质;
紫外线照射可使蛋白质变性,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5)圆象征了地球,每个人手中只有一滴水,暗示大家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大家要节约用水,故填: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
7.(2021·云南·中考真题)在1800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 ,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 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答案】 氧气 20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详解】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氢气约为20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故填:氧气;20。
考点02溶液
1.(2025·云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 B.糖水 C.盐水 D.泥水
【答案】D
【详解】A、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糖水是白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盐水是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泥水中含有不溶性的泥土颗粒,这些颗粒会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属于悬浊液,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4·云南·中考真题)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6g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答案】D
【详解】A、该溶液是氯化钾溶液,溶质是氯化钾,溶剂是水,不符合题意;
B、标签上注明的是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故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不符合题意;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氯化钾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仍然是6%,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云南·中考真题)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食盐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
【答案】C
【详解】A、食盐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是固体,故A错误;
B、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是固体,故B错误;
C、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是液体,故C正确;
D、蔗糖溶液的溶质是蔗糖,是固体,故D错误。
故选C。
4.(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葡萄糖 B.高锰酸钾 C.酒精 D.石蜡
【答案】D
【详解】A、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蜡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
A.牛奶
B.面粉
C.花生油
D.葡萄糖
【答案】D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牛奶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牛奶和水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
C、花生油不溶于水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
D、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故选D。
6.(2023·云南·中考真题)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答案】C
【详解】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会使得称量药品的质量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选项A错误;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会使得水的量偏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选项B错误;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得量取水的量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选项C正确;
D、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7 .(2023·云南·中考真题)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答案】B
【详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则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夏季下雨之前,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氧气,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不符合题意。
D、增大气体和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溶解量,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增大了水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池的含氧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2·云南·中考真题)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g
【答案】D
【详解】A.①中温度为2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有50g水能够溶解硝酸钾15.8g,只加入10g硝酸钾,所以为不饱和溶液;③中温度为6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110.0g,所以有50g水能够溶解硝酸钾55g,而此时加入的硝酸钾有20g,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B.②固体有不溶的,③固体全溶,所以对应溶液的质量:③>②,正确。
C.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④中温度为1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20.9g,所以有50g水能够溶解硝酸钾10.45g,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正确。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20g-10.45g=9.55g,错误。
故选:D。
9.(2025·云南·中考真题)综合利用海洋资源,有助于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1)浅池蒸发法以太阳能为热源,蒸发海水,获得粗盐。粗盐中的氯化钠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20℃时,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小麦选种,步骤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已知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则该选种液为20℃时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选种时,将小麦种放入选种液中,劣质种子上浮,优质种子下沉。选种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配制选种液,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可能导致选出的优质麦种数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可用于制造高效率的深海探测器。为适应海洋的特殊环境,该材料应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任填一条)。
【答案】(1)离子
(2) 搅拌,加速溶解 不饱和
(3)减少
(4)耐腐蚀性
【详解】(1)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①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②20 C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6% 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16%=16g,溶剂水质量为84g;该温度下,84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84g=30.24g>16g,所以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俯视读数时,量取的水实际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种液密度偏大,优质种子更不易下沉,选出的优质麦种数量减少。
(4)该材料应具有的化学性质为耐腐蚀(海洋环境中有盐等物质,材料需耐腐蚀才能适应)。
10.(2021·云南·中考真题)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 C 降温结晶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详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降温到时,降温后,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还是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时的溶解度计算,但AB的溶剂不相等,故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等,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考点01水
1.(2025·云南楚雄·一模)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反应前注射器Ⅰ、Ⅱ的活塞均在0刻度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射器Ⅰ中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B.该实验说明水分子可以再分
C.电解液中加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一段时间后,注射器Ⅰ活塞移动至8mL刻度处,则理论上注射器Ⅱ活塞应移动至4mL刻度处
【答案】D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则注射器Ⅰ、Ⅱ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注射器Ⅰ中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说明水分子可以再分,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解液中加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A选项分析可知,注射器Ⅰ、Ⅱ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电解水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因此一段时间后,注射器Ⅰ活塞移动至8mL刻度处,则理论上注射器Ⅱ活塞应移动至16mL刻度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5·云南大理·二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与电源负极相连 B.管与管中气体体积比为
C.该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详解】A、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M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则与M相连的电极A为正极,选项错误;
B、M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N管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比为1:2,选项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错误;
故选C。
3.(2025·云南文山·二模)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水的合成: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先后用纯氧和“易燃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点燃,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出现了液滴,确认所得液滴是水。由此可知,水 (填“是”或“不是”)一种元素组成的。
(2)水的分解:现在我们用电解水的方式研究水的组成;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管b中气体,现象是 。
【证据推理】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组成的物质。
【模型构建】
(3)图中“▲”表示的是 。
纯净物 化合法:从物质化合的角度,分析反应物的元素组成
分解法:从物质分解的角度,分析▲
【类比运用解决问题】利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是因为铜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发生了化合反应,由此推断铜锈中含有 (填元素符号)。
【答案】(1)不是
(2) 2:1 木条燃烧更旺
(3)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4)
【详解】(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先后用纯氧和“易燃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点燃,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出现了液滴,确认所得液滴是水,即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可知,水不是一种元素组成的;
(2)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a、b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其体积比约为2:1;
由上述分析可知,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用燃烧的木条检验管b中气体,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
(3)分解法:从物质分解的角度,分析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是因为铜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发生了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铜、二氧化碳、氧气和水中含有铜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由此推断铜锈中含有铜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即。
4.(2025·云南楚雄·二模)让我们站在科学家的肩膀上一起探究水的组成。
探究1: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进行实验】用如图所示的电解器进行实验。
【证据推理】
(1)①由如图实验现象可知,a管产生的是 ,b管产生的是 。
②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发生变化,可知氧气、氢气中的氧原子、氢原子都来源于水,所以水由 组成。
探究2:水中氧元素、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设计方案】根据水电解产生氧气、氢气的体积比转化成氧气、氢气的质量比;再将氧气、氢气的质量比转化成原子个数比,即水中氧元素、氢元素原子个数比。
【证据推理】
(2)①根据密度公式,可以推出。已知相同条件下,氧气与氢气的密度比是16∶1。根据电解水时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可以计算出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 。
②如果水的化学式为,根据实际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再根据氢、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列出的等式是 ,计算得出。
【答案】(1) 氢气/ 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1:2 8:1
【详解】(1)①电解水实验中,跟电源正极相连的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跟电源负极相连的管内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由图中实验现象可知,a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大约是b管产生的气体体积的2倍,因此a管产生的是氢气(H2),b管产生的是氧气(O2)。
②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发生变化,可知氧气、氢气中的氧原子、氢原子都来源于水,氢原子属于氢元素,氧原子属于氧元素,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①电解水实验中,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相同条件下,氧气与氢气的密度比是16∶1,根据,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16×1)∶(1×2)=8∶1。
②假设水的化学式为,根据实际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可得:(即),计算得出。
5.(2025·云南昆明·一模)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水的净化:为方便师生的饮水,某校安装了管道直饮水,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活性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②在加热的过程中,水中溶解的碳酸氢钙等物质会分解,水的硬度降低。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
(2)水的组成:为探究水的组成,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氢气燃烧实验。看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出水是由 组成。
②小丽同学利用如图2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所示,电极M为 (填“正”或“负”)极。
(3)水的应用:水作为一种常见的溶剂,在医疗上常用来配制补充电解质的氯化钠注射液、抗惊厥的硫酸镁注射液等。图3是氯化钠和硫酸镁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别将t3℃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硫酸镁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相等”)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②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硫酸镁,可采用 结晶提纯氯化钠。
【答案】(1)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 氢元素和氧元素 正
(3) 大于 蒸发
【详解】(1)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活性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1个钙原子、2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和5个氧原子,缺少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横线处应补充;
(2)①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氢气燃烧实验,看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氢气燃烧生成了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则管A、B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则电极M为正极;
(3)①分别将℃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有固体析出,饱和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硫酸镁的溶解度增大,没有固体析出,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为℃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则降温后硫酸镁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②由图3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硫酸镁,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氯化钠。
6.(2025·云南昆明·三模)某校同学对昆明滇池水开展了“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跨学科实践活动。
任务一:自制净水器
(1)图1中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是因为其具有 结构。
(2)某净水器过滤采用了图2膜技术,滇池水经过该装置过滤后其硬度(通常用钙离子的含量来判断) (填“会”或“不会”)降低,由图2分析可知超滤膜的孔隙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微滤膜的孔径。
任务二:水质检测
(3)过滤后的滇池水可以用TDS检测笔来检测水中溶解物含量来判断水质,如图3所示。若通过检测笔测出某水样的TDS值为45,则显示滇池水质纯度情况是 。
(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生活中可用白醋(主要成分为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除水垢,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其化学式为Ca(CH3COO)2。写出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1)疏松多孔
(2) 不会 小于
(3)高
(4)
【详解】(1)活性炭因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强吸附性,可作吸附剂。
(2)根据图示,膜过滤不能除去钙离子等可溶性离子,水的硬度由可溶性钙、镁离子含量决定,所以硬度不会降低;
超滤膜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等,微滤膜过滤悬浮固体颗粒,说明超滤膜孔隙更小,可截留更小粒子,故超滤膜孔隙小于微滤膜孔径。
(3)由图 3,TDS 值 45 ,对应水质纯度为 “高”。
(4)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
7.(2025·云南昆明·二模)水是生命之源,某中学开展了关于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进行模拟,与a管相连的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
(2)某小组同学利用注射器、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自制如图2所示便携净水器。该净水器B层放置的材料是 ,该针筒式自制净水器,优点是 (请写一条即可)
(3)如图3所示的“生命吸管”是当今户外净水实用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
选,填序号)。
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C.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水
【答案】(1) 负极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填质量守恒定律)
(2) 活性炭 装置简单(合理即可)
(3)AB
【详解】(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与a管相连的电源的负极。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放置在净水器B层。
该针筒式自制净水器,装置简单,待处理的水自下而上,增强净化效果等
(3)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故A符合题意;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故B符合题意;
C、通过“生命吸管”不能除去可溶性物质,不能得到纯水,故C不符合题意。
则说法正确的是AB。
考点02溶液
1.(2025·云南楚雄·二模)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冰块 B.硝酸铵 C.氯化钠 D.酒精
【答案】A
【详解】A、冰块是固态的水,加入水中后会融化,最终形成纯净的水,属于同一种物质,不符合溶液的“混合物”特征,因此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易溶于水,溶解时吸热,形成均一、稳定的硝酸铵溶液,故符合题意;
C、食盐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氯化钠溶液,故符合题意;
D、酒精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均一、稳定的酒精溶液,故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5·云南大理·二模)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食盐 C.汽油 D.蔗糖
【答案】C
【详解】A、白醋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汽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D、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5·云南楚雄·一模)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冰 B.汽油 C.食盐 D.碳酸钙
【答案】C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冰与水是同一种物质,冰溶于水仍为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B、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D、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
故选:C。
4.(2025·云南昆明·模拟预测)下列厨房中的少量物质放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 粉 B.食 盐 C.辣椒面 D.芝麻油
【答案】B
【详解】A、面粉不能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B、食盐能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C、辣椒面不能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D、芝麻油不能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故选:B。
5.(2025·云南·模拟预测)“重庆火锅”是重庆的美食名片。下列吃火锅所用到的调味品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蒜蓉 B.食盐 C.香油 D.花椒
【答案】B
【详解】A、蒜蓉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食盐易溶于水,加入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C、香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花椒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5·云南昆明·一模)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D.用量筒量取时,若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C
【详解】A、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所需溶剂(水)的质量为50g 5g=45g,则所需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g:45g=1:9,故错误;
B、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先在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再将固体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以防止固体腐蚀托盘或污染天平,故错误;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为:计算(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溶质质量)、量取(用量筒量取溶剂体积)、溶解(将溶质和溶剂混合搅拌使其溶解),故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故选:C。
7.(2025·云南昆明·二模)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B.非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再计算气体溶解度
C.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大量气泡冒出,说明压强增大,溶解度降低
D.北方冬季养鱼池的冰面上要打很多洞,目的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答案】C
【详解】A、从教材中可知:在压强为101kPa和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选项A正确;
B、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含义,非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再计算气体溶解度,选项B正确;
C、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压强减小,大量气泡冒出,说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选项C错误;
D、北方冬季养鱼池的冰面上打很多洞,可促进空气与水体接触,目的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选项D正确。
故选C。
8.(2025·云南西双版纳·三模)40℃时,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氯化钾固体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B.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为50g
C.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20g D.烧杯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 ,烧杯③、④中溶液的溶质相等,烧杯③溶液中的溶剂少,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④,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 ,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为20g-8g+30g=42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3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氯化钾的质量为20g-8g=12g,则该温度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氯化钾的质量,即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烧杯④中溶质的质量为20g,溶剂的质量是90g,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90g=2: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9.(2025·云南文山·二模)下列关于如图所示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存放的溶液是纯净物 B.溶质的俗名是烧碱
C.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答案】C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选项错误;
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选项正确;
D、20%碳酸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0%:(1 20%)=1:4,选项错误;
故选C。
10.(2025·云南楚雄·二模)硼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20℃时,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2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5.0g;4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8.7g。
A.①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若②升温至40℃,溶质质量变大
C.若向③中加水,溶液质量变大
D.若④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A、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硼酸5.0g,①将2g(<5.0g)的硼酸加入到100g水中,形成的是硼酸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中水的质量为100g,硼酸的质量为2g+2g=4g<5.0g,则此时加入的硼酸全部溶解,形成的不饱和溶液,则升温至40℃,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③中水的质量为100g,加入硼酸的质量为2g+2g+2g=6g>5.0g,此时最多溶解5.0g硼酸,得到饱和溶液,若向③中加水,溶剂的质量变大,还会溶解部分溶质,则溶质质量增大,最终溶液质量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硼酸8.7g,则若④升温至40℃,水的质量为100g,加入硼酸的质量为2g+2g+2g+2g=8g<8.7g,此时加入的硼酸全部溶解,溶质质量为8g,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2025·云南楚雄·二模)医院吊瓶用的生理盐水是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B.该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溶解后就不再是溶液
C.该溶液中含有
D.将一瓶的该溶液倒出一半,溶液浓度不变
【答案】B
【详解】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溶质是氯化钠,选项正确;
B、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氯化钾能溶于水,该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后仍为溶液,只是溶质变成了两种,选项错误;
C、100g该溶液中含有 100g×0.9%=0.9gNaCl,选项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一瓶50mL的该溶液倒出一半,溶液浓度不变,选项正确。
故选B。
12.(2025·云南楚雄·二模)向盛有50℃硫酸镁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放入一只乒乓球,将溶液降温至30℃,过程中乒乓球一直处于漂浮状态(已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在30℃~70℃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
A.降温至30℃时,烧杯底部会有固体析出
B.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降温至30℃时,乒乓球露出水面比50℃多
D.50℃时,若将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70℃,乒乓球会沉到烧杯底部
【答案】A
【详解】A 、已知硫酸铁的溶解度在30℃~70℃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50℃降温至30℃,硫酸铁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会结晶析出,所以烧杯底部会有固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降温过程中,有溶质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温度从50℃降温至30℃,硫酸铁溶解度减小,溶液密度减小,乒乓球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露出水面的体积减小,所以降温至30℃时,乒乓球露出水面比50℃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醋酸镁的溶解度在30℃~70℃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至70℃,醋酸镁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溶液密度不变,浮力不变,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不会沉到烧杯底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3.(2025·云南昆明·二模)医生常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含医用氯化钠)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
C.每输入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
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答案】A
【详解】A、当溶液中有水时,水为溶剂,则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该选项正确;
B、100mL生理盐水中含医用氯化钠0.9g,若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则总质量为100g,溶剂量为100g - 0.9g = 99.1g。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0.9:99.1≈9:991,而非9:1000,该选项不正确;
C、100mL生理盐水中含医用氯化钠0.9g,是指每输入100mL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 0.9g,该选项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则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水和溶液
考点01水(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水的净化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6分 2024年4分 2022年8分(云南) 2022年5分(昆明) 2021年10分(云南、昆明) 水的净化过程以及个物质和仪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水的组成 5年5考 选择题 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现象及结论
水资源的保护 5年3考 选择题 节约用水的标志以及生活中对水资源的保护
考点02溶液(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溶液的形成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3年2分 2022年2分(云南) 2022年2分(昆明) 2021年2分(云南、昆明) 溶液的特征;判断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是否能形成溶液
溶解度 5年6考 选择题 简答题 2025年3分 2024年4分 2023年4分 2022年3分(云南) 2022年3分(昆明) 2021年3分(云南、昆明) 1.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2.仪器的选择;相关计算
考点01水
1.(2025·云南·中考真题)利用分解和合成探究水的组成的过程,对形成研究物质组成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管a、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图2中,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出现水雾,可知水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两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原子种类均发生改变
D.本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2.(2024·云南·中考真题)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该装置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C.该装置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3.(2025·云南·中考真题)近年来,滇池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逐步实现“人水和谐”的景象。
(1)治理滇池时,用藻车打捞蓝藻,实现藻水分离,该原理与实验操作中的 类似。
(2)滇池水是当地的自来水水源之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能使水中悬浮杂质较快沉降的是 (填“活性炭”或“明矾”)。
(3)下列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 B. C. D.
(4)践行垃圾分类,有助于保护滇池水环境。下列属于有害垃圾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易拉罐 B.废旧电池 C.塑料瓶 D.废旧纸张
4.(2023·云南·中考真题)在古代,井,代替江河,聚拢着人气和城乡的繁荣。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的人们使用井水。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当地井水的使用情况、硬度及合理利用进行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调查井水的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部分家庭还在使用井水,主要用于饮用和菜园的浇灌。
任务二:探究井水的硬度
【实验探究】取适量蒸馏水和井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 ,搅拌。蒸馏水中泡沫较多,井水中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井水为硬水。
【咨询老师】该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知道,当地井水中含有较多的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水垢中主要含有和,还可能含有其他物质。
为确定水垢的成分,同学们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有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表(室温):
物质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推断预测】根据以上溶解性表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或 。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帘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①和②。向试管①中通入 无白色沉淀
向试管②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确定了水垢的成分。
【拓展延伸】定量研究也是确定物质成分的一种方法。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取该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的气体质量为4.8g,说明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
任务三:井水的合理利用
【小组交流】
①有些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 ,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灭水中的细菌。
②今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同学们认为可适当开发地下水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 (填一条即可)。
【项目总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5.(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1)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C.洗脸水冲厕所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2)①小新同学从翠湖取回水样,用自制净水器处理,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 (填“吸附”或“蒸馏”)水样中的异味和色素,所得的水 (填“是”或“不是”)纯水。
②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NH4C1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H4Cl 37.2 41.4 45.8 50.4 55.2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①40℃时,NH4Cl的溶解度是 g。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20gKNO3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②将等质量的NH4Cl、KNO3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所得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2022·云南·中考真题)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地下水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实验结束,可加入 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3)宇航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4)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 ,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
(5)如图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用一句话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或得到的启示 。

7.(2021·云南·中考真题)在1800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 ,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 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考点02溶液
1.(2025·云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 B.糖水 C.盐水 D.泥水
2.(2024·云南·中考真题)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6g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3.(2023·云南·中考真题)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食盐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
4.(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葡萄糖 B.高锰酸钾 C.酒精 D.石蜡
5.(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
A.牛奶
B.面粉
C.花生油
D.葡萄糖
6.(2023·云南·中考真题)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7 .(2023·云南·中考真题)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8.(2022·云南·中考真题)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g
9.(2025·云南·中考真题)综合利用海洋资源,有助于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1)浅池蒸发法以太阳能为热源,蒸发海水,获得粗盐。粗盐中的氯化钠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20℃时,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小麦选种,步骤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已知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则该选种液为20℃时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选种时,将小麦种放入选种液中,劣质种子上浮,优质种子下沉。选种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配制选种液,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可能导致选出的优质麦种数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可用于制造高效率的深海探测器。为适应海洋的特殊环境,该材料应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任填一条)。
10.(2021·云南·中考真题)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考点01水
1.(2025·云南楚雄·一模)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反应前注射器Ⅰ、Ⅱ的活塞均在0刻度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射器Ⅰ中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B.该实验说明水分子可以再分
C.电解液中加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一段时间后,注射器Ⅰ活塞移动至8mL刻度处,则理论上注射器Ⅱ活塞应移动至4mL刻度处
2.(2025·云南大理·二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与电源负极相连 B.管与管中气体体积比为
C.该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3.(2025·云南文山·二模)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水的合成: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先后用纯氧和“易燃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点燃,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出现了液滴,确认所得液滴是水。由此可知,水 (填“是”或“不是”)一种元素组成的。
(2)水的分解:现在我们用电解水的方式研究水的组成;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管b中气体,现象是 。
【证据推理】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组成的物质。
【模型构建】
(3)图中“▲”表示的是 。
纯净物 化合法:从物质化合的角度,分析反应物的元素组成
分解法:从物质分解的角度,分析▲
【类比运用解决问题】利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是因为铜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发生了化合反应,由此推断铜锈中含有 (填元素符号)。
4.(2025·云南楚雄·二模)让我们站在科学家的肩膀上一起探究水的组成。
探究1: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进行实验】用如图所示的电解器进行实验。
【证据推理】
(1)①由如图实验现象可知,a管产生的是 ,b管产生的是 。
②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发生变化,可知氧气、氢气中的氧原子、氢原子都来源于水,所以水由 组成。
探究2:水中氧元素、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设计方案】根据水电解产生氧气、氢气的体积比转化成氧气、氢气的质量比;再将氧气、氢气的质量比转化成原子个数比,即水中氧元素、氢元素原子个数比。
【证据推理】
(2)①根据密度公式,可以推出。已知相同条件下,氧气与氢气的密度比是16∶1。根据电解水时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可以计算出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 。
②如果水的化学式为,根据实际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再根据氢、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列出的等式是 ,计算得出。
5.(2025·云南昆明·一模)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水的净化:为方便师生的饮水,某校安装了管道直饮水,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活性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②在加热的过程中,水中溶解的碳酸氢钙等物质会分解,水的硬度降低。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
(2)水的组成:为探究水的组成,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氢气燃烧实验。看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出水是由 组成。
②小丽同学利用如图2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所示,电极M为 (填“正”或“负”)极。
(3)水的应用:水作为一种常见的溶剂,在医疗上常用来配制补充电解质的氯化钠注射液、抗惊厥的硫酸镁注射液等。图3是氯化钠和硫酸镁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别将t3℃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硫酸镁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相等”)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②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硫酸镁,可采用 结晶提纯氯化钠。
6.(2025·云南昆明·三模)某校同学对昆明滇池水开展了“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跨学科实践活动。
任务一:自制净水器
(1)图1中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是因为其具有 结构。
(2)某净水器过滤采用了图2膜技术,滇池水经过该装置过滤后其硬度(通常用钙离子的含量来判断) (填“会”或“不会”)降低,由图2分析可知超滤膜的孔隙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微滤膜的孔径。
任务二:水质检测
(3)过滤后的滇池水可以用TDS检测笔来检测水中溶解物含量来判断水质,如图3所示。若通过检测笔测出某水样的TDS值为45,则显示滇池水质纯度情况是 。
(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生活中可用白醋(主要成分为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除水垢,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其化学式为Ca(CH3COO)2。写出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7.(2025·云南昆明·二模)水是生命之源,某中学开展了关于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进行模拟,与a管相连的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
(2)某小组同学利用注射器、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自制如图2所示便携净水器。该净水器B层放置的材料是 ,该针筒式自制净水器,优点是 (请写一条即可)
(3)如图3所示的“生命吸管”是当今户外净水实用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
选,填序号)。
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C.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水
考点02溶液
1.(2025·云南楚雄·二模)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冰块 B.硝酸铵 C.氯化钠 D.酒精
2.(2025·云南大理·二模)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食盐 C.汽油 D.蔗糖
3.(2025·云南楚雄·一模)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冰 B.汽油 C.食盐 D.碳酸钙
4.(2025·云南昆明·模拟预测)下列厨房中的少量物质放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 粉 B.食 盐 C.辣椒面 D.芝麻油
5.(2025·云南·模拟预测)“重庆火锅”是重庆的美食名片。下列吃火锅所用到的调味品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蒜蓉 B.食盐 C.香油 D.花椒
6.(2025·云南昆明·一模)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D.用量筒量取时,若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7.(2025·云南昆明·二模)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B.非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再计算气体溶解度
C.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大量气泡冒出,说明压强增大,溶解度降低
D.北方冬季养鱼池的冰面上要打很多洞,目的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8.(2025·云南西双版纳·三模)40℃时,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氯化钾固体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B.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为50g
C.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20g D.烧杯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9.(2025·云南文山·二模)下列关于如图所示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存放的溶液是纯净物 B.溶质的俗名是烧碱
C.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0.(2025·云南楚雄·二模)硼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20℃时,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2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5.0g;4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8.7g。
A.①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若②升温至40℃,溶质质量变大
C.若向③中加水,溶液质量变大
D.若④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11.(2025·云南楚雄·二模)医院吊瓶用的生理盐水是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B.该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溶解后就不再是溶液
C.该溶液中含有
D.将一瓶的该溶液倒出一半,溶液浓度不变
12.(2025·云南楚雄·二模)向盛有50℃硫酸镁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放入一只乒乓球,将溶液降温至30℃,过程中乒乓球一直处于漂浮状态(已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在30℃~70℃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
A.降温至30℃时,烧杯底部会有固体析出
B.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降温至30℃时,乒乓球露出水面比50℃多
D.50℃时,若将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70℃,乒乓球会沉到烧杯底部
13.(2025·云南昆明·二模)医生常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含医用氯化钠)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
C.每输入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
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