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空气考点01空气成分和用途(5年6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5年6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4年2分 2023年4分 2022年2分(云南) 2022年4分(昆明) 2021年2分(云南、昆明) 能够知道空气的组成,空气资源的保护,以及空气成分的运用考点02氧气的制取(5年6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氧气的制取 5年5考 实验题 2025年2分 2024年8分 2023年8分 2022年10分(云南) 2022年9分(昆明) 2021年10分(云南、昆明) 能够掌握制取氧气的操作、装置、原理、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的拓展。考点01空气的组成和用途1.(2025·云南·中考真题)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2024·云南·中考真题)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3.(2023·云南·中考真题)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A. B. C. D.4.(2023·云南·中考真题)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硫粉5.(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未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A.PM2.5 B.NO2 C.CO D.O26.(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A.78% B.21% C.0.94% D.0.03%7.(2022·云南·中考真题)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生成的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A.N2 B.O2 C.CO2 D.Ne8.(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该成分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考点02氧气的制取1.(2025·云南·中考真题)为探究硫燃烧产物的性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集满氧气的三颈烧瓶中(夹持装置省略),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塞紧带电热棒和燃烧匙的双孔塞,关闭止水夹,引燃足量硫粉,充分反应。资料卡片 I.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II.SO2与CO2的化学性质相似。(2)气球的作用是 。(3)燃烧结束,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振荡烧瓶,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色。打开止水夹,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2024·云南·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B装置收集氧气,体现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是 ;停止加热时,为防止倒吸,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填“熄灭酒精灯”或“把导管移出水面”)。(3)用上述收集的O2完成如图C所示的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向装置甲中通入空气,甲中的热水压入到乙中,甲、乙中的白磷均燃烧。由液面降低后甲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由热水进入后乙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3.(2023·云南·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3)若采用E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当 时开始收集。(4)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研究的性质。将Y形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溶液。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②注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为基础的科学。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常温下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若用C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 (填标号)端通入。5.(2022·云南·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B、E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操作步骤有:①点燃酒精灯,待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收集气体:②熄灭酒精灯:③装入药品,放置棉花并固定仪器:④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从水槽中撤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a.③④①②⑤ b.④③①⑤② c.④③①②⑤ d.③④①⑤②(3)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加入水或细沙的目的是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一种即可)。(5)现有一新制的碳酸钙产品,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测定反应生成的BaCO3的质量来确定该产品中CaCO3的含量(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①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慢滴加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空气。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②装置D的作用是 。③实验时,称取的碳酸钙产品的质量为m1g,反应后得到BaCO3的质量为m2g,则该产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1和m2的代数式表示)。6.(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再开始收集。(3)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若用G装置收集时,则气体要从 端通入。(4)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5)生活中常用草酸溶液除铁锈和瓷砖上的污渍。草酸晶体加热会发生如下反应: 。为检验分解后的产物,小赵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实验中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②乙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③要证明有CO生成,在不连接其他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是 。考点01空气的组成和用途1.(2025·云南楚雄·一模)下列能用于食品包装袋内作保护气的是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2.(2025·云南昆明·一模)空气成分中,含量最多且可用作保护气的是A.稀有气体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3.(2025·云南昭通·二模)近日,我国首台万瓦级氦制冷机研制成功。氦气属于空气中的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4.(2025·云南楚雄·二模)压缩空气储能(CAES)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储能手段,在现代能源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较大且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5.(2025·云南大理·二模)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养鱼”实验。实验中斑马鱼呼吸所需的气体为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6.(2025·云南楚雄·二模)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证明体积约为五分之一的物质是A. B. C.Ne D.7.(2025·云南楚雄·二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炼钢 B.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D.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考点02 氧气的制取1.(2025·云南昆明·三模)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为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依次通过图F、G装置,可否用装置G来干燥显碱性的氨气 (填“是”或“否”)。(3)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所示“制氧机”自制O2。【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Na2CO3易溶于水。【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写出H2O2在MnO2催化下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评价】实验结束后,分离出左瓶中二氧化锰固体的主要操作是 。2.(2025·云南楚雄·二模)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考,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1)图1:仪器a的名称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图2:使用图2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字母)端通入。(3)图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 时,插入集气瓶中。3.(2025·云南大理·二模)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取的部分仪器,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1)仪器a的名称是 。(2)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兴趣小组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乙中曲线、所示。加土豆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s(填“30”“65”或“120”)。4.(2025·云南·模拟预测)基于模型认识蜡烛燃烧。【构建模型】(1)小林基于化学变化的视角来认识燃烧的条件,并建构燃烧模型,请将其补充完整: +氧气生成物+能量。【应用模型】小林同学用上述模型认识蜡烛燃烧,回答下列问题:(2)点燃前蜡烛不能燃烧,其原因是 。点燃后蜡烛燃烧,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3)小林同学结合模型,进行如图实验来探究蜡烛燃烧。①由图1实验现象知,蜡烛外焰温度最高,结合对燃烧模型的分析,你认为外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 。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甲为过氧化氢溶液,乙为二氧化锰粉末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蜡烛火焰更明亮,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当甲为稀盐酸,乙为石灰石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可使B中蜡烛熄灭,其应用的灭火原理为 。5.(2025·云南昆明·三模)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用图1所示收集装置收集氧气,证明气体集满的现象是 。(2)用图1实验中收集的氧气做木炭燃烧的实验(如图2),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时,需要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 (填试剂名称)。实验结束后,用沙子盖灭红热的木炭,这种操作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空气考点01空气成分和用途(5年6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5年6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4年2分 2023年4分 2022年2分(云南) 2022年4分(昆明) 2021年2分(云南、昆明) 能够知道空气的组成,空气资源的保护,以及空气成分的运用考点02氧气的制取(5年6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氧气的制取 5年5考 实验题 2025年2分 2024年8分 2023年8分 2022年10分(云南) 2022年9分(昆明) 2021年10分(云南、昆明) 能够掌握制取氧气的操作、装置、原理、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的拓展。考点01空气的组成和用途1.(2025·云南·中考真题)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B【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常用作保护气等,但不能供给呼吸,该选项错误;B、氧气能参与人体的呼吸作用,在细胞内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所以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该选项正确;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不能供给呼吸,该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不能供给呼吸,反而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会使人感到窒息,该选项错误。故选B。2.(2024·云南·中考真题)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A【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3.(2023·云南·中考真题)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A. B. C. D.【答案】A【详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PM10、CO、O3不能形成酸雨。故选A。4.(2023·云南·中考真题)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硫粉【答案】C【详解】A.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燃烧,故A错误;B.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B错误;C.红磷燃烧会消耗氧气,集气瓶中的液面会上升五分之一,故C正确;D.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D错误;故答案为:C5.(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未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A.PM2.5 B.NO2 C.CO D.O2【答案】D【分析】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详解】A、PM2.5(细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D、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6.(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A.78% B.21% C.0.94% D.0.03%【答案】B【详解】空气中氧气体积约为21%,“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故“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仍然占21%。故选B。7.(2022·云南·中考真题)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生成的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A.N2 B.O2 C.CO2 D.Ne【答案】B【详解】A、氮气不支持呼吸,选项错误;B、氧气支持呼吸,能供给动植物呼吸,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不支持呼吸,选项错误;D、氖气是一种稀有气体,不支持呼吸,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选项错误,故选B。8.(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该成分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C【详解】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霓虹灯等。故选C。考点02氧气的制取1.(2025·云南·中考真题)为探究硫燃烧产物的性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集满氧气的三颈烧瓶中(夹持装置省略),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塞紧带电热棒和燃烧匙的双孔塞,关闭止水夹,引燃足量硫粉,充分反应。资料卡片 I.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II.SO2与CO2的化学性质相似。(2)气球的作用是 。(3)燃烧结束,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振荡烧瓶,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色。打开止水夹,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1)2H2O22H2O+O2↑(2)平衡瓶内压强(3) 红 烧杯中的NaOH倒吸入三颈烧瓶【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因为硫粉燃烧放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瓶内气压升高,气球是为了平衡瓶内压强,防止装置炸裂;(3)因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故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物质,故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恢复至常温后瓶内压强降低,故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NaOH倒吸入三颈烧瓶。2.(2024·云南·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B装置收集氧气,体现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是 ;停止加热时,为防止倒吸,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填“熄灭酒精灯”或“把导管移出水面”)。(3)用上述收集的O2完成如图C所示的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向装置甲中通入空气,甲中的热水压入到乙中,甲、乙中的白磷均燃烧。由液面降低后甲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由热水进入后乙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答案】(1)铁架台(2) 氧气不易溶于水 把导管移出水面(3)变浑浊(4) 与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故填:铁架台;(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可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从而体现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是不易溶于;停止加热时,为防止倒吸,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把导管移出水面,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把导管移出水面;(3)木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变浑浊;(4)甲中液面降低后,白磷与空气接触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乙中白磷与空气接触不燃烧,热水进入后乙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2023·云南·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3)若采用E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当 时开始收集。(4)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研究的性质。将Y形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溶液。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②注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1)试管(2)BD或BE(3)气泡均匀连续冒出(4) 先变大后变小 产生白色沉淀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E排水法收集,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BD或BE;(3)若采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某种气体时,由于刚开始排出的气体中混有空气,所以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4)①将Y形管倾斜,使N中试剂稀盐酸流入M中至 CaCO3 完全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气球会先变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 NaOH 溶液,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球又会变小,故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小;②注入足量 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M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4.(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为基础的科学。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常温下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若用C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 (填标号)端通入。【答案】(1)酒精灯(2) A(3)(4)m【详解】(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是固体加热型,所以发生装置选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检验CO2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大于29,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应从C装置的m端进入。5.(2022·云南·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B、E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操作步骤有:①点燃酒精灯,待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收集气体:②熄灭酒精灯:③装入药品,放置棉花并固定仪器:④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从水槽中撤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a.③④①②⑤ b.④③①⑤② c.④③①②⑤ d.③④①⑤②(3)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加入水或细沙的目的是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一种即可)。(5)现有一新制的碳酸钙产品,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测定反应生成的BaCO3的质量来确定该产品中CaCO3的含量(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①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慢滴加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空气。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②装置D的作用是 。③实验时,称取的碳酸钙产品的质量为m1g,反应后得到BaCO3的质量为m2g,则该产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1和m2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铁架台(2) b(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4) A C/E(5)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充分与氢氧化钡反应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的干扰【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同时得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B、E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操作正确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④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放置棉花并固定仪器;①点燃酒精灯,待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撤出导管;②熄灭酒精灯。对应选项为b.④③①⑤②。(3)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加入水或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对应图中为装置A;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氢气不溶于水,所以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法或者排水集气法装置,对应图中装置为C或E。(5)①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慢滴加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空气,瓶内压强一直在增加,可以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充分与氢氧化钡反应。②装置D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的干扰。③碳酸钙产品的质量为m1g,反应后得到BaCO3的质量为m2g,由可知二氧化碳与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关系为44~197,所以要生成m2g碳酸钡那么需要二氧化碳质量为g,由可知二氧化碳与碳酸钙质量关系为44~100,所以要生成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质量为g,那么该产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6.(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再开始收集。(3)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若用G装置收集时,则气体要从 端通入。(4)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5)生活中常用草酸溶液除铁锈和瓷砖上的污渍。草酸晶体加热会发生如下反应: 。为检验分解后的产物,小赵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实验中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②乙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③要证明有CO生成,在不连接其他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 试管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C n B 装置甲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装置丁后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防止一开始收集到装置中排出的空气导致气体不纯。(3)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甲烷密度比空气小,若用G装置收集时,则气体要短进长出,从n端通入。(4)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装置B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5)①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实验中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装置甲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③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要证明有CO生成,在不连接其他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是在装置丁后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尾气燃烧有淡蓝色火焰,说明存在一氧化碳。考点01空气的组成和用途1.(2025·云南楚雄·一模)下列能用于食品包装袋内作保护气的是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答案】A【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食品发生反应,且无毒无害,所以能用于食品包装袋内作保护气,该选项正确;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使食品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不能作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该选项错误;C、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且一般不用氢气作食品保护气,该选项错误;D、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不能用于食品包装,该选项错误。故选A。2.(2025·云南昆明·一模)空气成分中,含量最多且可用作保护气的是A.稀有气体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答案】D【详解】A、稀有气体占空气体积0.94%,含量较少,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A错误;B、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0.03%,含量较少,故B错误;C、氧气占空气体积21%,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用作保护气,故C错误; D、氮气占空气体积78%,空气含量中最多,且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D正确;故选:D。3.(2025·云南昭通·二模)近日,我国首台万瓦级氦制冷机研制成功。氦气属于空气中的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答案】D【详解】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气体组成,稀有气体包括氖气、氦气、氩气等,故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故选D。4.(2025·云南楚雄·二模)压缩空气储能(CAES)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储能手段,在现代能源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较大且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B【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符合题意;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且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故选B。5.(2025·云南大理·二模)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养鱼”实验。实验中斑马鱼呼吸所需的气体为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B【详解】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养鱼”实验。实验中斑马鱼呼吸所需的气体为氧气,因为氧气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B。6.(2025·云南楚雄·二模)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证明体积约为五分之一的物质是A. B. C.Ne D.【答案】A【详解】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故选A。7.(2025·云南楚雄·二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炼钢 B.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D.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答案】D【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氧气不具有可燃性,错误;B、空气质量指数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错误;C、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D、氧气具有氧化性,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正确;故选D。考点02 氧气的制取1.(2025·云南昆明·三模)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为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依次通过图F、G装置,可否用装置G来干燥显碱性的氨气 (填“是”或“否”)。(3)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所示“制氧机”自制O2。【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Na2CO3易溶于水。【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写出H2O2在MnO2催化下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评价】实验结束后,分离出左瓶中二氧化锰固体的主要操作是 。【答案】(1)酒精灯(2)否(3) 过滤【详解】(1)根据常见仪器的形状和用途,标号为①的仪器是酒精灯。(2)装置 G 中盛有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但浓硫酸显酸性,会与碱性的氨气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装置 G 来干燥氨气。(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实验结束后,要分离出左瓶中的二氧化锰固体,可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固体和液体分离。2.(2025·云南楚雄·二模)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考,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1)图1:仪器a的名称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图2:使用图2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字母)端通入。(3)图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 时,插入集气瓶中。【答案】(1) 铁架台(2)b(3)火柴快燃尽【详解】(1)仪器a是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实验装置;图1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图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长导管b端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c端排出。(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中。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保证铁丝在氧气中能顺利燃烧。3.(2025·云南大理·二模)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取的部分仪器,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1)仪器a的名称是 。(2)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兴趣小组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乙中曲线、所示。加土豆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s(填“30”“65”或“120”)。【答案】(1)锥形瓶(2) BFC(3)65【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装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于干燥氧气,则干燥装置选择装置F,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装置C,综上可知,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F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3)从曲线b(加土豆块)可以看出,在约65s时压强不再增大,说明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以加土豆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时间大约是65s。4.(2025·云南·模拟预测)基于模型认识蜡烛燃烧。【构建模型】(1)小林基于化学变化的视角来认识燃烧的条件,并建构燃烧模型,请将其补充完整: +氧气 生成物+能量。【应用模型】小林同学用上述模型认识蜡烛燃烧,回答下列问题:(2)点燃前蜡烛不能燃烧,其原因是 。点燃后蜡烛燃烧,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3)小林同学结合模型,进行如图实验来探究蜡烛燃烧。①由图1实验现象知,蜡烛外焰温度最高,结合对燃烧模型的分析,你认为外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 。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甲为过氧化氢溶液,乙为二氧化锰粉末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蜡烛火焰更明亮,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当甲为稀盐酸,乙为石灰石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可使B中蜡烛熄灭,其应用的灭火原理为 。【答案】(1)可燃物(2) 温度没有达到蜡烛的着火点 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3) 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蜡烛燃烧更充分,放出的热量更高 氧气分子在不断运动 隔绝氧气(或空气)【详解】(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2)点燃前蜡烛是可燃物,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石蜡的着火点;点燃后蜡烛燃烧,发光放热,故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3)①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原因是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蜡烛燃烧更充分,放出的热量更高;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作用下,生成氧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氧气分子不断运动,B中蜡烛接触到更多氧气分子,所以蜡烛火焰变得更明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5.(2025·云南昆明·三模)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用图1所示收集装置收集氧气,证明气体集满的现象是 。(2)用图1实验中收集的氧气做木炭燃烧的实验(如图2),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时,需要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 (填试剂名称)。实验结束后,用沙子盖灭红热的木炭,这种操作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答案】(1)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2) 澄清石灰水 隔绝氧气(或空气)【详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1中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氧气集满时,会从集气瓶口逸出,在水面上产生大量气泡,所以证明气体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需要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产物。用沙子盖灭红热的木炭,是因为沙子能覆盖在木炭表面,将木炭与空气(氧气)隔绝,阻止氧气继续与木炭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目的。所以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2 空气(云南专用)(原卷版).docx 专题02 空气(云南专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