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云南专用)--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3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云南专用)--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考点01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5年6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酒精灯的使用 5年2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4年2分 2023年4分 2022年5分(云南) 2022年2分(昆明) 2021年4分(云南、昆明) 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5年4考 选择题 粉末状固体、块状固体、大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量筒的使用 5年3考 选择题 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
加热 5年24考 选择题 液体药品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比较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5年2考 选择题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测溶液的PH值 5年2考 选择题 测溶液PH值的正确方法
浓硫酸的稀释 5年3考 选择题 浓硫酸稀释的方法
考点02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6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实验设计与评价 5年3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4年2分 2022年2分(昆明) 常见单质化合物酸碱盐之间的鉴别除杂检验
考点01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
1.(2025·云南·中考真题)下列是配制稀硫酸并探究其化学性质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pH
C.取锌粒 D.倾倒液体
2.(2024·云南·中考真题)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3.(2023·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C. 倾倒液体 D. 蒸发
4.(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 B.量取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倾倒液体
5.(2022·云南·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 B.添加酒精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6.(2021·云南·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取用固体
C. 量取液体 D. 加热液体
7.(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02实验设计与评价
1.(2025·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
B 鉴别C、Fe、CuO粉末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C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足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适量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2.(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检验产生的气体探究水的组成 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爆炸 实验室制取CO2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实验
A.A B.B C.C D.D
3.(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灼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考点01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
1.(2025·云南昆明·三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溶液 B.检验气密性
C.取用滴瓶中的液体 D.测定溶液的pH
2.(2025·云南楚雄·二模)正确的实验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25·云南楚雄·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锌 B.放置滴管
C.点燃酒精灯 D.连接仪器
4.(2025·云南昆明·二模)在2025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老师看到了以下四个画面,其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测定盐酸值 B.蒸发精盐水
C.加入锌粒 D.检查气密性
5.(2025·云南昆明·二模)实验室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时,下列图标与该实验不相关的是
A.小心使用火源 B.小心用电
C.小心热烫 D.实验后洗手
6.(2025·云南西双版纳·三模)2025年西双版纳州森林草原防火高险期为3月1日至4月30日,高火险期内,森林草原防火区禁止一切违规野外用火。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7.(2025·云南楚雄·二模)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测定溶液的 D.读取液体体积
8.(2025·云南楚雄·二模)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相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A.取用氯化钠 B.称取氯化钠
C.量取水 D.溶解氯化钠
9.(2025·云南大理·二模)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中,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A.护目镜 B.热烫
C.排风 D.洗手
A.A B.B C.C D.D
10.(2025·云南大理·二模)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试剂 B.氧气的验满
C.连接仪器 D.转移蒸发皿
A.A B.B C.C D.D
11.(2025·云南昆明·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倾倒液体
C.滴加试剂 D.验满氧气
13.(2025·云南楚雄·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下蒸发皿 B.添加酒精
C.气体验满 D.检查气密性
14.(2025·云南楚雄·二模)面粉加工厂车间应“严禁烟火”,车间应张贴的消防安全标志是
A. B. C. D.
15.(2025·云南楚雄·一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溶液 B.滴加液体
C.过滤 D.配制溶液
16.(2025·云南楚雄·二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17.(2025·云南玉溪·二模)某校同学进行“探究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践活动,下列环节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称量土壤样品 B.溶解土壤样品
C.过滤得到浸出液 D.测定浸出液酸碱度
18.(2025·云南昭通·二模)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干燥氧气
C.处理实验废液 D.倾倒液体
17.(2025·云南昭通·二模)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夜间发现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B.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禁止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饪食物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8.(2025·云南昭通·二模)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D.测溶液
考点02实验设计与评价
1.(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灼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2.(2025·云南昆明·三模)下列除杂、分离和鉴别错误的是
A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分离CaCl2、NaCl的混合溶液 通入CO2,过滤、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D 鉴别CuCl2溶液和NaOH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
A.A B.B C.C D.D
3.(2025·云南昭通·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
C 鉴别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
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说明含有熟石灰
A.A B.B C.C D.D
4.(2025·云南楚雄·二模)基于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是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问题 实验方案
A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B 分离KCl和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C 验证Cu、Al的金属活动性 将洁净的铝丝浸入溶液中,观察现象
D 测定西瓜汁的酸碱度 将pH试纸浸入西瓜汁中,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A.A B.B C.C D.D
5.(2025·云南昆明·一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铜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C 分离食盐和蔗糖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羊毛和蚕丝 灼烧,闻气味
A.A B.B C.C D.D
6.(2025·云南玉溪·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D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灼烧闻气味
A.A B.B C.C D.D
7..(2025玉溪一模)分离、除杂、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SO4 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分离Fe片和Al片 磁铁吸引
D 检验某溶液中有Cl- 取样,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考点01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5年6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酒精灯的使用 5年2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4年2分 2023年4分 2022年5分(云南) 2022年2分(昆明) 2021年4分(云南、昆明) 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5年4考 选择题 粉末状固体、块状固体、大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量筒的使用 5年3考 选择题 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
加热 5年24考 选择题 液体药品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比较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5年2考 选择题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测溶液的PH值 5年2考 选择题 测溶液PH值的正确方法
浓硫酸的稀释 5年3考 选择题 浓硫酸稀释的方法
考点02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6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实验设计与评价 5年3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4年2分 2022年2分(昆明) 常见单质化合物酸碱盐之间的鉴别除杂检验
考点01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
1.(2025·云南·中考真题)下列是配制稀硫酸并探究其化学性质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pH
C.取锌粒 D.倾倒液体
【答案】A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该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该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操作会打破试管底部,该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应将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图中取下的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口没有紧挨着试剂瓶瓶口,试剂瓶上的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该操作错误。
故选A。
2.(2024·云南·中考真题)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C
【详解】A、量取水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中为俯视读数,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可以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错误;
C、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试管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同时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故D错误。
故选C。
3.(2023·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C. 倾倒液体 D. 蒸发
【答案】D
【详解】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实验操作错误;
B、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实验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实验操作错误;
D、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D。
4.(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 B.量取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倾倒液体
【答案】A
【详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正确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形成液封,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操作错误.
故选A。
5.(2022·云南·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 B.添加酒精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答案】B
【详解】A、通过运用手腕的力量,使试管底部左右振荡,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能向燃烧的酒精灯内加注酒精,容易引发失火,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从而测量溶液PH值,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1·云南·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取用固体
C. 量取液体 D. 加热液体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A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B不符合题意;
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故C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详解】A、酒精不能装得太满,以不超过灯壶容积的2/3为宜,若酒精量太多易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实验安全事故,符合题意;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不能使用浇水的方法灭火,尤其是大量酒精着火时,不符合题意;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灯帽使得酒精灯与空气隔绝,当灯帽内氧气完全耗尽后,酒精灯因为缺氧而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品燃烧三要素:氧气、可燃物、着火点,酒精灯具备氧气、可燃物两大要素,燃着的木条则可以使酒精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02实验设计与评价
1.(2025·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
B 鉴别C、Fe、CuO粉末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C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足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适量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均为无色透明液体,不能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方法鉴别,实验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B、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碳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现象不同,能鉴别C、Fe、CuO粉末,实验方案合理,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Fe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除去了原物质硫酸铜,不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碳酸钙,能除去杂质碳酸钠,但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检验产生的气体探究水的组成 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爆炸 实验室制取CO2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实验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尖嘴管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正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将点燃的木条放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尖嘴管口,观察到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有水珠产生,证明负极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由此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面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子,快速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子,会听到“砰”的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塑料盖被掀起,说明面粉发生了爆炸,故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将小木棍横放在火焰处,约1s后取出,外焰处炭化最明显,焰心处炭化最不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可以比较火焰各层温度,故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灼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不一定含碳酸根,也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A设计不合理;
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把铁消耗掉了,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设计不合理;
C、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铜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故C设计不合理;
D、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渣中为氢氧化铜沉淀,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设计合理;
故选D。
考点01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
1.(2025·云南昆明·三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溶液 B.检验气密性
C.取用滴瓶中的液体 D.测定溶液的pH
【答案】D
【详解】A、振荡溶液时,应手腕用力,左右振荡,而不是上下振荡,防止液体溅出,该操作错误;
B、检验该装置气密性,应先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再用手握住锥形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图中未形成液封,无法检验气密性,该操作错误;
C、取用滴瓶中的液体,滴管不能用自来水冲洗,否则会污染试剂,该操作错误;
D、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该操作正确。
故选D。
2.(2025·云南楚雄·二模)正确的实验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在液瓶中取液体时一般使用胶头滴管,应先在空气中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挤出,再伸入液瓶中吸取液体,图中未体现先挤出空气这一步骤,操作不规范;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要用外焰加热,图中液体体积未超过三分之一,且用外焰加热,操作规范;
③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位置不正确,操作不规范;
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操作不规范;
故选:A。
3.(2025·云南楚雄·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锌 B.放置滴管
C.点燃酒精灯 D.连接仪器
【答案】D
【详解】A、取用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图中操作会打破试管底部,故选项错误;
B、胶头滴管要始终保持胶帽向上,不能平放,故选项错误;
C、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选项错误;
D、仪器的连接方法:把橡皮管慢慢转动着插进试管口,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2025·云南昆明·二模)在2025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老师看到了以下四个画面,其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测定盐酸值 B.蒸发精盐水
C.加入锌粒 D.检查气密性
【答案】D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错误;
B、取用加热后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以免烫伤,错误;
C、取用金属颗粒或块状固体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使药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错误;
D、检查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在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气密性好,正确。
故选D。
5.(2025·云南昆明·二模)实验室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时,下列图标与该实验不相关的是
A.小心使用火源 B.小心用电
C.小心热烫 D.实验后洗手
【答案】B
【详解】A、在粗盐提纯中,加热可以帮助溶解盐分或蒸发水分,与实验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不需要电源,与实验无关,故B符合题意;
C、蒸发时,需要点燃酒精灯,注意热烫,与实验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要洗手,与实验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5·云南西双版纳·三模)2025年西双版纳州森林草原防火高险期为3月1日至4月30日,高火险期内,森林草原防火区禁止一切违规野外用火。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A、该图标表示易燃固体,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表示腐蚀品,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表示禁止吸烟,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表示禁止烟火,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5·云南楚雄·二模)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测定溶液的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详解】A、过滤操作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不能放在纸上称量,错误;
C、测定溶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这样会污染试剂。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错误;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故选D。
8.(2025·云南楚雄·二模)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相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A.取用氯化钠 B.称取氯化钠
C.量取水 D.溶解氯化钠
【答案】D
【详解】A、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用,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应遵循 “左物右码” 原则,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解氯化钠在烧杯中进行,不能放在量筒溶解,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5·云南大理·二模)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中,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A.护目镜 B.热烫
C.排风 D.洗手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图中是护目镜标志,在实验中,浓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需要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睛,图标与本实验有关,不符合题意;
B、图中热烫标志,本实验不涉及高温操作,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符合题意;
C、图中是排风标志,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需要排风,图标与本实验有关,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是洗手标志,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氨水残留对皮肤造成伤害,需要及时洗手,图标与本实验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5·云南大理·二模)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试剂 B.氧气的验满
C.连接仪器 D.转移蒸发皿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禁止用手取用固体试剂,应用药匙,防止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禁止用手去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防止烫伤,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5·云南昆明·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倾倒液体
C.滴加试剂 D.验满氧气
【答案】A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应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倒入,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当悬在试管口正上方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与试管内壁接触,防止沾污滴管,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对集气瓶内的氧气进行验满时,将带火星小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已满,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3.(2025·云南楚雄·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下蒸发皿 B.添加酒精
C.气体验满 D.检查气密性
【答案】D
【详解】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气体验满,应将带火星(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4.(2025·云南楚雄·二模)面粉加工厂车间应“严禁烟火”,车间应张贴的消防安全标志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图示标志表示有毒品,面粉加工厂无需张贴,不符合题意;
B、图示标志表示严禁烟火,面粉加工厂需要张贴,防止引燃粉尘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C、图示标志表示塑料制品回收标志,面粉加工厂无需张贴,不符合题意;
D、图示标志表示中国节能标志,面粉加工厂无需张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5·云南楚雄·一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溶液 B.滴加液体
C.过滤 D.配制溶液
【答案】A
【详解】A、倾倒液体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应将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置于试管口正上方悬空滴加,不可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口或触碰试管内壁,操作错误;
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规则,需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
D、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配制,因为量筒是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用于溶解、反应等操作,操作错误。
故选A。
16.(2025·云南楚雄·二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倾斜约45°,试管夹夹在中上部,手握试管夹长柄,拇指松开短柄,选项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倒入,选项错误;
C、检查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散失;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选项错误;
故选C。
17.(2025·云南玉溪·二模)某校同学进行“探究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践活动,下列环节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称量土壤样品 B.溶解土壤样品
C.过滤得到浸出液 D.测定浸出液酸碱度
【答案】D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应左物右码进行称量,固体粉末应放在纸上称量,选项正确;
B、将土壤和水混合,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选项正确;
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规则,选项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试纸浸入到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选项错误;
故选D。
18.(2025·云南昭通·二模)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干燥氧气
C.处理实验废液 D.倾倒液体
【答案】D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侧的长颈漏斗与大气连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没有气泡产生,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选项操作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于干燥氧气,用图示装置干燥氧气时,氧气应该长进短出,才能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故B选项操作错误;
C、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中,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故C选项错误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D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17.(2025·云南昭通·二模)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夜间发现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B.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禁止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饪食物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A
【详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时,开灯可能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或火灾。正确做法是关闭气源、开窗通风,禁止开灯或使用明火。 选项错误;
B、实验室安全规范要求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需放入指定回收容器,避免污染或反应。选项正确;
C、亚硝酸钠有毒,外观与食盐相似,但摄入少量即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水无法吸收CO。预防中毒需保持通风或安装CO报警器。 选项正确;
故选 A。
18.(2025·云南昭通·二模)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D.测溶液
【答案】B
【详解】A、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测定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否则会污染待测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02实验设计与评价
1.(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灼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不一定含碳酸根,也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A设计不合理;
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把铁消耗掉了,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设计不合理;
C、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铜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故C设计不合理;
D、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渣中为氢氧化铜沉淀,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设计合理;
故选D。
2.(2025·云南昆明·三模)下列除杂、分离和鉴别错误的是
A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分离CaCl2、NaCl的混合溶液 通入CO2,过滤、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D 鉴别CuCl2溶液和NaOH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Fe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Cu,Cu和过量铁粉过滤后无残留,方法正确;
B、稀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稀盐酸适量,无新杂质,方法正确;
C、CO2通入CaCl2和NaCl混合液中无法生成沉淀(需碱性条件),无法分离,方法错误;
D、CuCl2溶液显蓝色,NaOH溶液无色,通过颜色可鉴别,方法正确。
故选C。
3.(2025·云南昭通·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
C 鉴别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
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说明含有熟石灰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 铁具有铁磁性,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的方法可分离木炭粉和铁粉,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铜和碳粉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碳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发生反应,所以用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的方法可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明显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温度明显降低,所以用将三种固体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的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取样加水溶解,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不能说明生石灰中含有熟石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5·云南楚雄·二模)基于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是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问题 实验方案
A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B 分离KCl和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C 验证Cu、Al的金属活动性 将洁净的铝丝浸入溶液中,观察现象
D 测定西瓜汁的酸碱度 将pH试纸浸入西瓜汁中,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铁粉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气泡(),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溶液会变蓝(),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该方案合理;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MnO2,蒸发结晶滤液可得到KCl,能实现分离,该方案合理;
C、将洁净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铝能置换出铜,铝丝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验证Cu、Al的金属活动性,该方案合理;
D、测定溶液酸碱度时,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待测液,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D。
5.(2025·云南昆明·一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铜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C 分离食盐和蔗糖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羊毛和蚕丝 灼烧,闻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无法复燃,无法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氧气,故A不能达到目的;
B、氯化铜与适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可除去氢氧化铜沉淀,可除去杂质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能达到目的;
C、食盐和蔗糖均易溶于水,加水溶解后无法通过过滤分离,故C不能达到目的;
D、羊毛和蚕丝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灼烧时均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无法通过闻气味鉴别,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6.(2025·云南玉溪·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D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灼烧闻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泥沙难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通过溶解、过滤,除去泥沙,然后蒸发、结晶,得到精盐,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但是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钠,如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符合题意;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不同,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氮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无此气味,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5玉溪一模)分离、除杂、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SO4 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分离Fe片和Al片 磁铁吸引
D 检验某溶液中有Cl- 取样,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除去CO2中的CO,不能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被点燃的,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杂质氢氧化钡(过量),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用磁铁吸引,Fe片可以被吸引,Al片不能被吸引,可以达到分离目的,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根离子、氯离子都会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加硝酸银溶液不能检验某溶液中有氯离子,要检验某溶液中有Cl-,取样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溶液,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有Cl-,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