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河北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河北专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5年4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5年7分 2024年2分 2022年2分 2021年2分 根据相关化学反应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相关物质化合价的计算;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1.(2025·河北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均取得圆满成功,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反应:,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2025·河北卷)如图所示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降低水煤气中CO含量的反应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变化。
(2)该反应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 反应速率。
(3)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 。
(4)若反应中消耗14g甲和9g乙,则生成 g丙和1g丁。
(5)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2024·河北卷)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
4.(2022·河北卷)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5.(2021·河北卷)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A.CO B.CH4 C.CH3OH D.C2H5OH
1.(2025·河北保定·模拟)下列实验方案(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2.(2025·河北邯郸·模拟)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B~C段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Fe+6HCl=2FeCl3+3H2↑
C.C~D段压强变化主要是因为不再产生气体,温度降低,容器内压强变小
D.由此实验可知,铁锈能更好地保护铁不再被锈蚀
3.(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乙、丙、丁都由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反应中物质乙和丙的质量之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质量不一定相等
4.(2025·河北邯郸·模拟)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3种物质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发生反应,反应后容器内物质有丙、丁、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反应后的丙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一定均为化合物
B.物质丙反应前后质量一定相等
C.生成物丁和戊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5:4
D.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5.(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下面实验方案正确的是(夹持工具已略去)
目的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方案
A.A B.B C.C D.D
6.(2025·河北保定·模拟)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值为13
B.乙、丙是反应物,甲、丁是生成物
C.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当丁为2g时,乙与丙的质量之比为4:5
7.(2025·河北张家口·模拟)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如图所示为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环节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
(2)保持甲醇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催化剂 (选填“能”或“不能”)增加生成甲醇的质量。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反应物共含有18g碳元素,当生成甲醇质量最多时,生成H2O的质量是 g。
(6)你认为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对解决粮食、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是 (答一条即可)。
8.(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如图所示为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环节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微观粒子恰好完全反应)。
(1)该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该反应过程中属于单质的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
(3)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4)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
(5)若反应得到了8g丙和4.5g丁,则消耗了 g甲和1.5g乙。
(6)你认为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对解决粮食、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是 。(答一条即可)
9.(2025·河北唐山·模拟)我国自主研发了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将开启全球航运零排放的氨燃料时代。氨气(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丁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填微观粒子名称)
(2)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数目
(3)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消耗了17g甲和24g乙,则生成了14g丙和 g丁。
(5)氨燃料被认为是清洁燃料的原因是 。
10.(2025·河北邯郸·模拟)为实现“碳中和”,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反应得到了4g丙和16g丁,则消耗了11g甲和 g乙。
(4)根据该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5)该技术可减少CO2的排放,从而能够减缓的环境问题是 ,请再写出一种缓解该环境问题的做法 。
11.(2025·河北唐山·模拟)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控制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 。
(2)从如图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甲醇可作为燃料。现有一定量的甲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32.4g水,同时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甲醇的质量为 g。
12.(2025·河北邯郸·模拟)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但可以支持镁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和黑色颗粒炭黑。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2025·河北保定·模拟)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4.(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制取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5.(2025·河北保定·模拟)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从石英砂制取芯片的重要反应是SiO2+2CSi +2C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6.(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5年4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5年7分 2024年2分 2022年2分 2021年2分 根据相关化学反应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相关物质化合价的计算;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1.(2025·河北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均取得圆满成功,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反应:,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详解】,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故选:A。
2.(2025·河北卷)如图所示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降低水煤气中CO含量的反应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变化。
(2)该反应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 反应速率。
(3)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 。
(4)若反应中消耗14g甲和9g乙,则生成 g丙和1g丁。
(5)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答案】(1)不发生
(2)加快
(3)1:1
(4)22
(5)用于灭火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
(2)该反应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一氧化碳、乙为水、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氢气,该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
(4)由第(3)小问分析可知,甲为一氧化碳、乙为水、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氢气的质量比为,因此若反应中消耗14g甲和9g乙,则生成22g丙和1g丁;
(5)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3.(2024·河北卷)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为5g,故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也为5g,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气质量为:52g+9g+34g-80g-0g=15g,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5g-9g=6g,故B正确;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每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为:80g 52g=28g,生成的氨气质量为:34g 0g=34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28:34=14:17,故D错误。
故选:B。
4.(2022·河北卷)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答案】C
【分析】根据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回答。
【详解】A、乙是氢气化合价为0,丁是水,氢元素化合价为+1,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不符合题意;
C、丁是水,电解时可生成氧气供给呼吸,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1·河北卷)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A.CO B.CH4 C.CH3OH D.C2H5OH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6、2,反应后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2、1,所以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H3OH;
1.(2025·河北保定·模拟)下列实验方案(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答案】D
【详解】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直接使石蕊变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使石蕊变红,没有对照实验排除二氧化碳直接作用,不能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需控制除催化剂种类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如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温度等。此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3%和6%),变量不唯一,无法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此反应在敞口装置中进行,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①中,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②中,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可比较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Fe>Cu>Ag,该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D。
2.(2025·河北邯郸·模拟)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B~C段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Fe+6HCl=2FeCl3+3H2↑
C.C~D段压强变化主要是因为不再产生气体,温度降低,容器内压强变小
D.由此实验可知,铁锈能更好地保护铁不再被锈蚀
【答案】C
【详解】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AB段压强几乎不变,BC段压强增大,且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则AB段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BC段发生的反应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反应结束,装置中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铁锈比较疏松,不能保护铁不再被锈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乙、丙、丁都由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反应中物质乙和丙的质量之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质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A
【分析】根据图示,该反应是碳与氨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乙为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丙为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丁为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物质乙、丙、丁都由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乙的化学式为NH3,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3):14=3:14,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物质乙(氨气)和丙(氮气)的质量之比为(17×4):(28×2)=17:14,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甲、丙中均不含氢元素,则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2025·河北邯郸·模拟)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3种物质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发生反应,反应后容器内物质有丙、丁、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反应后的丙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一定均为化合物
B.物质丙反应前后质量一定相等
C.生成物丁和戊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5:4
D.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答案】B
【详解】A、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3种物质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发生反应,反应后容器内物质有丙、丁、戊,说明甲、乙为反应物,而丁、戊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为,说明丙的质量分数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则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则该反应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丁和戊,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不一定均为化合物,也可以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为,说明丙的质量分数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即物质丙反应前后质量一定相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于不确定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所以不能计算生成物丁和戊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A选项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丁和戊,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下面实验方案正确的是(夹持工具已略去)
目的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方案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红色物质,没有设计对比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种类均不相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导致天平不平衡,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①试管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说明铁比铜活泼;②试管中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可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铁>铜>银,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5·河北保定·模拟)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值为13
B.乙、丙是反应物,甲、丁是生成物
C.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当丁为2g时,乙与丙的质量之比为4:5
【答案】D
【分析】根据图像,反应前甲、乙、丙、丁的质量分别是10g、6g、10g、0g,反应后甲、乙、丙、丁的质量分别是ag、6g、0g、8g。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则,解得a=12,A选项错误;
B、反应后甲、丁的质量增加,丙的质量减少,乙的质量不变,说明丙是反应物,甲、丁是生成物,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B选项错误;
C、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C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每10g的丙反应生成2g的甲、8g的丁,当丁为2g时,丙的质量为,而乙的质量仍为6g,则乙与丙的质量之比为,D选项正确。
故选:D。
7.(2025·河北张家口·模拟)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如图所示为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环节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
(2)保持甲醇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催化剂 (选填“能”或“不能”)增加生成甲醇的质量。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反应物共含有18g碳元素,当生成甲醇质量最多时,生成H2O的质量是 g。
(6)你认为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对解决粮食、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是 (答一条即可)。
【答案】(1)原子
(2)甲醇分子/分子
(3)不能
(4)
(5)27
(6)缓解粮食危机(合理即可)
【详解】(1)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分子,则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变化的粒子为原子。
(2)甲醇是由分子构成,则保持甲醇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甲醇分子。
(3)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则不能增加生成甲醇的质量。
(4)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反应物共含有18g碳元素,当生成甲醇质量最多时,则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故根据化学方程式设水的质量为x则。
(6)人工合成淀粉时,能缓解粮食危机,且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能缓解温室效应等。
8.(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如图所示为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环节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微观粒子恰好完全反应)。
(1)该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该反应过程中属于单质的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
(3)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4)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
(5)若反应得到了8g丙和4.5g丁,则消耗了 g甲和1.5g乙。
(6)你认为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对解决粮食、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是 。(答一条即可)
【答案】(1)原子
(2)氢气
(3)3:1
(4)1:1
(5)11
(6)缓解粮食危机(或缓解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和丁,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一个丙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1个丁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丁为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1)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分子,则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2)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反应中氢气属于单质。
(3)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
(4)结合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5)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消耗的甲的质量为8g+4.5g-1.5g=11g。
(6)淀粉属于糖类,能缓解粮食危机,且该反应能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9.(2025·河北唐山·模拟)我国自主研发了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将开启全球航运零排放的氨燃料时代。氨气(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丁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填微观粒子名称)
(2)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数目
(3)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消耗了17g甲和24g乙,则生成了14g丙和 g丁。
(5)氨燃料被认为是清洁燃料的原因是 。
【答案】(1)水分子
(2)a、c
(3) 置换
(4)27
(5)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详解】(1)丁为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保持丁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图示,氨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即4个氨分子和3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氮分子和6个水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故选ac;
(3)根据图示,氨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和,若消耗了17g甲和24g乙,生成了14g丙,生成丁的质量为17g+24g-14g=27g;
(5)氨燃料被认为是清洁燃料,是因为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10.(2025·河北邯郸·模拟)为实现“碳中和”,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反应得到了4g丙和16g丁,则消耗了11g甲和 g乙。
(4)根据该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5)该技术可减少CO2的排放,从而能够减缓的环境问题是 ,请再写出一种缓解该环境问题的做法 。
【答案】(1)二氧化碳、水
(2)
(3)9
(4)AB
(5) 温室效应 积极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详解】(1)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为二氧化碳、水、甲烷和氧气,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甲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碳、水;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消耗乙的质量为:4g+16g-11g=9g;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故选AB;
(5)该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应。
11.(2025·河北唐山·模拟)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控制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 。
(2)从如图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甲醇可作为燃料。现有一定量的甲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32.4g水,同时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甲醇的质量为 g。
【答案】(1)氢分子
(2)1:3
(3)
(4)28.8
【详解】(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氢分子,故填:氢分子;
(2)删去两边相同的分子,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填:1:3;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则参加反应的甲醇的质量为,故填:28.8。
12.(2025·河北邯郸·模拟)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但可以支持镁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和黑色颗粒炭黑。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详解】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化学方程式为,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故选:C。
13.(2025·河北保定·模拟)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详解】化合反应的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分解反应的定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两个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发生的反应;
由该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金属单质铁与化合物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化合物硫酸亚铁,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14.(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制取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详解】该反应的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为新的单质和化合物,满足“单换单”反应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15.(2025·河北保定·模拟)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从石英砂制取芯片的重要反应是SiO2+2CSi +2C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16.(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分析】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涉及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详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D、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