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7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组成的表示考点一 化学用语(5年2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化学用语 5年2考 选择题 2024年2分 化合价的简单计算、化学式的书写考点二 陌生元素(5年2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陌生元素 5年2考 选择题 2025年4分 2023年2分 2021年2分 根据元素周期表所给的陌生元素读取其相关信息考点三 分子的性质及构成(5年5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分子的性质及构成 5年5考 选择题 2分 根据生活中常见现象与分子的性质相联系考点四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5年5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微观示意图 5年3考 选择题 2023年2分 2022年4分 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考点一 化学用语(5年2考)1.(2024·河北卷)2024年4月25日,我国科学家发布了重大成果——制备出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下列关于氮化硼(化学式为BN)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两个原子组成B.其中的硼属于金属元素C.氮和硼元素的质量比为D.已知氮元素为价,则硼元素为价【答案】D【详解】A、氮化硼由氮元素和硼元素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硼不带“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氮化硼中氮元素和硼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氮化硼化学式为BN,已知氮元素为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硼元素为价,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二 陌生元素1.(2025·河北卷)我国科研团队设计的一种锂载体分子可无损修复废旧锂离子电池。由碳、氟、硫、氧、锂元素组成,上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A.2种 B.3种 C.4种 D.5种【答案】C【详解】碳、硫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氟、氧的偏旁为“气”,属于非金属元素;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碳、氟、硫、氧、锂五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4种,故选:C。2.(2025·河北卷)我国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里混入的稀土元素钪,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钪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B.属于氧化物C.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D.钪的原子序数为21【答案】C【详解】A、中O元素为-2价,设Ti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x + 2×(-2)=0 , x=+4,选项正确;B、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选项正确;C、在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故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选项错误;D、在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故钪的原子序数为21,选项正确;故选C。3.(2023·河北卷)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 B.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C.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D.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0【答案】A【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分析正确;B、元素周期表总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钨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并不是一个钨原子的质量,分析错误;C、化合物中,钙、钨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一种,分析错误;D、化合物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钨元素化合价为,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钨元素化合价为+6价,分析错误;答案:A。4.(2021·河北卷)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镓是金属元素B.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D.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答案】C【详解】A、镓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B、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单位是“1”,不是“g”,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在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考点三 分子的性质及构成(5年5考)1.(2024·河北卷)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改变 D.数目改变【答案】A【详解】冰升华的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水分子的质量、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A。2.(2023·河北卷)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答案】A【详解】 将袋子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这是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汽化,而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汽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了,故选A。3.(2022·河北卷)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种类减少【答案】C【详解】空气被压缩,是因为空气中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的缘故,故选C。4.(2021·河北卷)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答案】D【详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D。考点四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1.(2023·河北卷)《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黏土烧制砖的过程,如图所示为该过程中某反应的示意图(其中“”“ ”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微粒X中A.只含有 B.一定含有和C.一定含有和 D.一定含有、和【答案】B【详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微粒X中一定含有和;答案:B。2.(2022·河北·中考真题)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答案】C【分析】根据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回答。【详解】A、乙是氢气化合价为0,丁是水,氢元素化合价为+1,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不符合题意;C、丁是水,电解时可生成氧气供给呼吸,符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2·河北·中考真题)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C16H18O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原酸属于有机物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1个绿原酸分子含有9个氧分子【答案】D【解析】A、绿原酸的化学式为C16H18O9,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9×16),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1个绿原酸分子含有9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考点一 化学用语1.(2025·河北唐山·模拟)布洛芬(C13H18O2)是一种家庭常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下列关于布洛芬说法正确的是A.布洛芬属于氧化物B.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为加快缓解疼痛,可任意加大服用剂量【答案】B【详解】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布洛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布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6×2)=78:9:16,所以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C、布洛芬由布洛芬分子构成,一个布洛芬分子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D、药物需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过量可能导致副作用或中毒。故错误。故选B。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对乙酰氨基苯酚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下列关于对乙酰氨基苯酚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有机化合物 B.对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氧分子C.1个分子中含20个原子 D.4种组成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B【详解】A、对乙酰氨基苯酚由碳、氢、氧、氮组成,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1个对乙酰氨基苯酚分子由8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1个对乙酰氨基苯酚分子由8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含有20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酰氨基苯酚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9):14:(16×2)=96:9:14:3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3.(2025·河北邢台·模拟)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内会产生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产生酸痛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是一种氧化物B.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D.乳酸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错误;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正确;D、乳酸由乳酸分子构成,一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故选C。4.(2025·河北邯郸·模拟)季节转换,呼吸道传染病肆虐,奥司他韦(C16H28N2O4)是治疗甲型流感的特效药。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A.奥司他韦属于氧化物 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C.该物质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奥司他韦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答案】D【详解】A、奥司他韦是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的,而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不含有氮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C、奥司他韦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故C不符合题意;D、奥司他韦中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则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5.(2025·河北邯郸·模拟)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在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也可以提升食物口感、促进食欲。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1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21个原子B.柠檬酸中H、C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3C.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D.柠檬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D【详解】A、1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共21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B、柠檬酸中H、C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8:6=4:3,选项说法正确;C、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选项说法正确;D、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6.(2025·河北邢台·模拟)如图所示为某钙镁咀嚼片说明书的部分内容。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每片含量中的“钙、镁”是指元素 B.碳酸镁中镁、碳元素质量比为2:1C.主要成分均能与胃酸反应产生 D.每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200mg【答案】D【详解】A、每片含量中的“钙、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不符合题意;B、碳酸镁中镁、碳元素质量比为:24:12=2:1,不符合题意;C、该钙镁咀嚼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碳酸钙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镁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D、每片中含钙元素为200mg,则含碳酸钙的质量为,符合题意。故选D。7.(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A.2H:两个氢原子 B.AU:金元素C.:铵根离子 D.:钙原子结构示意图【答案】A【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A正确;B、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Au是金元素的元素符号,故B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铵根离子,故C正错误;D、微粒中质子数=20,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表示20号钙元素,核外电子数=2+8+8=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钙离子,故D错误;故选:A。8.(2025·河北唐山·模拟)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符号与表征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高阶思维活动的必备素养,对下列符号中数字含义的理解完全正确的是A.2Cl:2个氯元素 B.C6H12O6:1个C6H12O6分子C.O2-: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 D.N2:2个氮原子【答案】B【详解】A、位于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2Cl表示2个氯原子,故A错误;B、C6H12O6可以表示1个C6H12O6分子,故B正确;C、位于元素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O2-表示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C错误;D、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N2中的“2”表示1个氮分子中有2个氮原子,故D错误。故选B。考点二 陌生元素9.(2025·河北张家口·模拟)用氢、锶等材料制成的原子钟精准度极高,常用于卫星的精准计时。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C.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锶是金属元素【答案】C【详解】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也等于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以m=38,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n=38-2-8-18-8=2,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易失去电子,所以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不是得到电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锶元素名称带有 “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5·河北沧州·模拟)天津大学焦魁教授的团队与合作者研发出超薄碳纳米纤维薄膜及泡沫镍,这项研究的应用使氢燃料电池性能提高近两倍。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镍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镍的元素符号为NIC.镍的原子序数为28 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答案】C【详解】A、镍元素名称中带有 “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错误;B、元素符号书写时应遵循 “一大二小” 原则,镍的元素符号为Ni ,不是NI,该选项错误;C、在元素信息示意图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以镍的原子序数为28 ,该选项正确;D、元素信息示意图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图像,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该选项错误。故选:C。11.(2025·河北·模拟)镁元素和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3B.两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失去电子C.两种元素都为金属元素D.二者形成的离子所带电荷数不同【答案】A【详解】A、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铝的原子序数为13,即质子数为13,下方数字26.98是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铝原子中子数为,不是13,该选项错误;B、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是2、8、2;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2、8、3,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失去电子,该选项正确;C、镁、铝元素名称都带 “钅” 字旁,都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正确;D、镁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二者形成的离子所带电荷数不同,该选项正确。故选A。1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为部分元素周期表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B.钾和钙元素位于同一周期C.图中所示三种元素均为金属元素D.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答案】D【详解】A、元素信息示意图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该选项说法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横行表示周期,钾(K)和钙(Ca)在同一横行,所以钾和钙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该选项说法正确;C、钠、钾、钙元素名称均带 “钅” 字旁,均为金属元素 ,该选项说法正确;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而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3.(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铷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铷属于金属元素B.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答案】B【详解】A、铷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7,则m=37=2+8+18+8+n,n=1,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故正确;D、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bCl,故正确;故选B。14.(2025·河北邢台·模拟)我国的稀土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铈元素是一种稀土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铈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C.铈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D.铈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答案】D【详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铈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铈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位于第六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D、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考点三 分子的性质及构成15.(2025·河北邢台·模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香水敞口放置会闻到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B【详解】A、分子在不断运动,香水敞口放置,具有香味的物质分子运动到人的被开除,使人闻到香味,选项正确;B、原子间有间隔,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原子的体积不变,选项错误;C、电解水时,水分子被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氢分子,同时氧原子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氧分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选项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都随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二者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正确,故选B。16.(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有助于化学学习。下列结构化知识体系表示错误的是A.粒子之间转化关系 B.空气组成C.地壳中元素含量 D.水净化模型【答案】D【详解】A、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构成分子,A选项正确;B、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它气体约占1%,B选项正确;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C选项正确;D、水净化过程:先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活性炭)、杀菌消毒,D选项错误。故选:D。17.(2025·河北邢台·模拟)黔南州的州花“刺梨花”在盛开时,花香四溢,微风拂过,令人陶醉不已,深受群众喜爱。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A.分子有质量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体积很小【答案】B【详解】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含有花香的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B。18.(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传统工艺,古诗词或俗语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B.《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变化均为物理变化C.“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之间有间隔D.《天工开物·作咸》记载“井火煮盐”燃烧的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A【详解】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A解释正确;B、“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了丹砂”,即丹砂(HgS)受热分解为水银(Hg)和硫(S),再重新结合为丹砂,过程中均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解释错误;C、“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C解释错误;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使用后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D解释错误;故选:A。19.(2025·河北邯郸·模拟)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A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B 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C 湿衣服晾晒后会变干 水分子变成了原子D 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原因是碳原子的数量不相同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氯化钠固体由Na+和Cl 通过离子键紧密排列构成,固态时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导电,故A正确;B、碳酸钙与硫酸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其会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持续进行,所以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B错误;C、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是因为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C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D错误。故选A。20.(2025·河北保定·模拟)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西游记》中的天庭“云雾缭绕”主要靠干冰形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B.《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醉是因为武松饮用了过量的甲醇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借东风是为火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红楼梦》中芒种时节,大观园满园飘香,香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答案】B【详解】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会冒出大量白雾,故有云雾缭绕的效果,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醉是因为武松饮用了过量的乙醇,不是甲醇,甲醇有毒,故B选项符合题意;C、借东风是为火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其充分燃烧,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大观园满园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1.(2025·河北邢台·模拟)“倒春寒”是指进入初春时节后天气又变得很寒冷,早晚野外田地往往还会结霜。这一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 B.水分子的个数C.水分子间的间隔 D.水分子的体积【答案】C【详解】A、水蒸气凝华形成霜,是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水分子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水蒸气凝华形成霜,是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水分子个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凝华形成霜,是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故C符合题意;D、水蒸气凝华形成霜,是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水分子体积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科研人员在20℃,1个大气压和其它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竟然结成冰,这种冰称之为“热冰”,“热冰”能浮到水面上,其原因是A.水变成“热冰”水分子变小了 B.水变成“热冰"水分子发生了改变C.水变成“热冰”水分子间隔变大了 D.“热冰”中水分子不运动【答案】C【详解】物质的状态改变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水变成“热冰”,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水的密度变小,所以“热冰”能浮到水面上。 而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大小和种类并没有改变,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选C。23.(2025·河北邢台·模拟)下图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已变为无色,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B内溶液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B.烧杯A内溶液的质量变大C.烧杯B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D【详解】A、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无色,所以烧杯B内溶液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故A说法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烧杯A内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则溶液的质量变小,故B说法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氯化氢分子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可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不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C说法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氯化氢分子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可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说法正确;故选:D。考点四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24.(2025·河北廊坊·模拟)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式为 B.相对分子质量为62C.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D.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元素组成【答案】B【详解】A、由乙二醇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式为C2H6O2,说法错误;B、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 ,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62,说法正确;C、乙二醇(C2H6O2)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2:6=1:3,说法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故选:B。25.(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具有能量高、热值大等优点,将成为未来新能源。(1)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符号)。(2)如图是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中虚线方框内物质C的微观模型图是 (填字母)。 ②参加反应的物质A和B的质量之比是 。(3)甲烷与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前,应该先 。【答案】(1)CH4(2) c 1:4(3)验纯【详解】(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甲烷分子,化学式为:CH4;(2)根据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A为甲烷(CH4),B为氧气(O2),D为水(H2O),则C为二氧化碳(CO2),所以图中虚线方框内物质C的微观模型图是c;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参加反应的物质A与B的质量之比是:;(3)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前,应该先验纯。26.(2025·河北邯郸·模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一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科学家发现,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图二是其中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答案】(1) 40.08 失去(2) 置换反应【详解】(1)图一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一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因此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和氨气在催化剂和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7.(2025·河北张家口·模拟)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1)尿素的化学式为,其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为 (写化学式)。(4)该反应前后不变的微观粒子有 (写粒子符号)。(5)若反应得到了30gC和9gD,则消耗了17gA和 gB。(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反应的意义为 (写一条)。【答案】(1)(2)(3)、/H2O、CO2(4)C、H、O、N(5)22(6)消耗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合理即可)【详解】(1)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尿素CO(NH2)2中N、H元素的质量比=(14×2):(1×4)=28:4=7:1;(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A是NH3,B是CO2,C是CO(NH2)2,D是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CO2和H2O属于氧化物;(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反应前后不变的微观粒子是原子,即N、H、C、O;(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已知反应得到了30gC(CO(NH2)2)和9gD(H2O),消耗了17gA(NH3),设消耗B(CO2)的质量为x;则有:17g+x=30g+9g,解得x=30g+9g 17g=22g;(6)该反应可以消耗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合理即可)。28.(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我国科学家利用作催化剂,转化成某种燃料,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1)该反应可以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缓解 效应。(2)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元素的种类(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温室(2)①③(3)【详解】(1)该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水和甲烷,则可以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缓解温室效应。(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填①③;(3)据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29.(2025·河北邢台·模拟)如图是工业上用氨气()制取尿素【】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种。(2)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有17kg的氨气参加反应,生成尿素的质量为 kg.(5)该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的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答案】(1)两/二/2(2)20%(3)(4)30(5)原子【详解】(1)甲为氨气,氨气是由N、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丙为尿素,尿素是由C、O、N、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丁为水,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属于氧化物的有两种;(2)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解:设生成尿素的质量为x x=30kg答:生成尿素的质量为30kg;(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7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组成的表示考点一 化学用语(5年2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化学用语 5年2考 选择题 2024年2分 化合价的简单计算、化学式的书写考点二 陌生元素(5年2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陌生元素 5年2考 选择题 2025年4分 2023年2分 2021年2分 根据元素周期表所给的陌生元素读取其相关信息考点三 分子的性质及构成(5年5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分子的性质及构成 5年5考 选择题 2分 根据生活中常见现象与分子的性质相联系考点四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5年5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微观示意图 5年3考 选择题 2023年2分 2022年4分 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考点一 化学用语(5年2考)1.(2024·河北卷)2024年4月25日,我国科学家发布了重大成果——制备出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下列关于氮化硼(化学式为BN)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两个原子组成B.其中的硼属于金属元素C.氮和硼元素的质量比为D.已知氮元素为价,则硼元素为价考点二 陌生元素1.(2025·河北卷)我国科研团队设计的一种锂载体分子可无损修复废旧锂离子电池。由碳、氟、硫、氧、锂元素组成,上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A.2种 B.3种 C.4种 D.5种2.(2025·河北卷)我国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里混入的稀土元素钪,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钪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B.属于氧化物C.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D.钪的原子序数为213.(2023·河北卷)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 B.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C.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D.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04.(2021·河北卷)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镓是金属元素B.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D.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考点三 分子的性质及构成(5年5考)1.(2024·河北卷)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改变 D.数目改变2.(2023·河北卷)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3.(2022·河北卷)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种类减少4.(2021·河北卷)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考点四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1.(2023·河北卷)《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黏土烧制砖的过程,如图所示为该过程中某反应的示意图(其中“”“ ”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微粒X中A.只含有 B.一定含有和C.一定含有和 D.一定含有、和2.(2022·河北·中考真题)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3.(2022·河北·中考真题)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C16H18O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原酸属于有机物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1个绿原酸分子含有9个氧分子考点一 化学用语1.(2025·河北唐山·模拟)布洛芬(C13H18O2)是一种家庭常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下列关于布洛芬说法正确的是A.布洛芬属于氧化物B.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为加快缓解疼痛,可任意加大服用剂量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对乙酰氨基苯酚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下列关于对乙酰氨基苯酚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有机化合物 B.对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氧分子C.1个分子中含20个原子 D.4种组成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3.(2025·河北邢台·模拟)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内会产生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产生酸痛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是一种氧化物B.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D.乳酸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4.(2025·河北邯郸·模拟)季节转换,呼吸道传染病肆虐,奥司他韦(C16H28N2O4)是治疗甲型流感的特效药。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A.奥司他韦属于氧化物 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C.该物质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奥司他韦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5.(2025·河北邯郸·模拟)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在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也可以提升食物口感、促进食欲。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1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21个原子B.柠檬酸中H、C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3C.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D.柠檬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2025·河北邢台·模拟)如图所示为某钙镁咀嚼片说明书的部分内容。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每片含量中的“钙、镁”是指元素 B.碳酸镁中镁、碳元素质量比为2:1C.主要成分均能与胃酸反应产生 D.每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200mg7.(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A.2H:两个氢原子 B.AU:金元素C.:铵根离子 D.:钙原子结构示意图8.(2025·河北唐山·模拟)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符号与表征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高阶思维活动的必备素养,对下列符号中数字含义的理解完全正确的是A.2Cl:2个氯元素 B.C6H12O6:1个C6H12O6分子C.O2-: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 D.N2:2个氮原子考点二 陌生元素9.(2025·河北张家口·模拟)用氢、锶等材料制成的原子钟精准度极高,常用于卫星的精准计时。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C.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锶是金属元素10.(2025·河北沧州·模拟)天津大学焦魁教授的团队与合作者研发出超薄碳纳米纤维薄膜及泡沫镍,这项研究的应用使氢燃料电池性能提高近两倍。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镍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镍的元素符号为NIC.镍的原子序数为28 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11.(2025·河北·模拟)镁元素和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3B.两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失去电子C.两种元素都为金属元素D.二者形成的离子所带电荷数不同1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为部分元素周期表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B.钾和钙元素位于同一周期C.图中所示三种元素均为金属元素D.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13.(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铷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铷属于金属元素B.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14.(2025·河北邢台·模拟)我国的稀土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铈元素是一种稀土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铈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C.铈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D.铈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考点三 分子的性质及构成15.(2025·河北邢台·模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香水敞口放置会闻到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6.(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有助于化学学习。下列结构化知识体系表示错误的是A.粒子之间转化关系 B.空气组成C.地壳中元素含量 D.水净化模型17.(2025·河北邢台·模拟)黔南州的州花“刺梨花”在盛开时,花香四溢,微风拂过,令人陶醉不已,深受群众喜爱。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A.分子有质量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体积很小18.(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传统工艺,古诗词或俗语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B.《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变化均为物理变化C.“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之间有间隔D.《天工开物·作咸》记载“井火煮盐”燃烧的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19.(2025·河北邯郸·模拟)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A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B 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C 湿衣服晾晒后会变干 水分子变成了原子D 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原因是碳原子的数量不相同A.A B.B C.C D.D20.(2025·河北保定·模拟)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西游记》中的天庭“云雾缭绕”主要靠干冰形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B.《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醉是因为武松饮用了过量的甲醇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借东风是为火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红楼梦》中芒种时节,大观园满园飘香,香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21.(2025·河北邢台·模拟)“倒春寒”是指进入初春时节后天气又变得很寒冷,早晚野外田地往往还会结霜。这一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 B.水分子的个数C.水分子间的间隔 D.水分子的体积2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科研人员在20℃,1个大气压和其它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竟然结成冰,这种冰称之为“热冰”,“热冰”能浮到水面上,其原因是A.水变成“热冰”水分子变小了 B.水变成“热冰"水分子发生了改变C.水变成“热冰”水分子间隔变大了 D.“热冰”中水分子不运动23.(2025·河北邢台·模拟)下图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已变为无色,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B内溶液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B.烧杯A内溶液的质量变大C.烧杯B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考点四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24.(2025·河北廊坊·模拟)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式为 B.相对分子质量为62C.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D.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元素组成25.(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具有能量高、热值大等优点,将成为未来新能源。(1)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符号)。(2)如图是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中虚线方框内物质C的微观模型图是 (填字母)。 ②参加反应的物质A和B的质量之比是 。(3)甲烷与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前,应该先 。26.(2025·河北邯郸·模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一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科学家发现,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图二是其中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7.(2025·河北张家口·模拟)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1)尿素的化学式为,其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为 (写化学式)。(4)该反应前后不变的微观粒子有 (写粒子符号)。(5)若反应得到了30gC和9gD,则消耗了17gA和 gB。(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反应的意义为 (写一条)。28.(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我国科学家利用作催化剂,转化成某种燃料,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1)该反应可以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缓解 效应。(2)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元素的种类(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2025·河北邢台·模拟)如图是工业上用氨气()制取尿素【】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种。(2)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有17kg的氨气参加反应,生成尿素的质量为 kg.(5)该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的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7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组成的表示(原卷版).docx 专题07 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物质组成的表示(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