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河北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河北专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质的变化 5年5考 选择题 2分 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常见变化能够进行判断
物质的性质 5年1考 选择题 2024年2分 对物质常见的性质能够进行分类判断
1.(2025·河北卷)文字的载体——甲骨、青铜器、简牍、丝帛和纸张等,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简牍探中华,帛书藏春秋。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用墨在竹简、丝帛上书写的文字历经千年而不变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
(3)纸书《天工开物》中有锻造铁器的记载,“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铁华、铁落”中含有四氧化三铁,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物理
(2)
天然
稳定(或不活泼)
(3)
【详解】(1)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时,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位置,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竹简(植物纤维)和丝帛(动物纤维)均直接来源于自然界,属于天然纤维;
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因此字迹不易变色。
(3)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2.(2024·河北卷)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捶打织品 B.梳理丝线 C.缝制衣物 D.烧炭熨烫
【答案】D
【解析】A、捶打织品是改变织品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梳理丝线,改变了丝线的缠绕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缝制衣物,改变了丝线的空间位置,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烧炭熨烫,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3.(2024·河北卷)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盐水用于选种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答案】C
【详解】A、盐水用于选种,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及异味,可用于冰箱除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河北卷)河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剪窗花 B.酿白酒 C.刻石雕 D.晒海盐
【答案】B
【详解】A、剪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酿白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刻石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晒海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5.(2022·河北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
【答案】A
【详解】A、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6.(2021·河北卷)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酒精挥发 C.摩擦生热 D.湿衣晾干
【答案】A
【详解】A、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湿衣晾干,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1.(2025·河北唐山·模拟)唐山蜂蜜麻糖起源于明朝万历四年,制作技艺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制作工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面团擀片 B.整形切割 C.火烧油炸 D.蜂蜜浇浆
【答案】C
【详解】A、面团擀片,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整形切割,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火烧油炸,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蜂蜜浇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2.(2025·河北保定·模拟)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垃圾分类 B.点火煮饭 C.晾晒衣服 D.整理书架
【答案】B
【详解】A、垃圾分类只是将垃圾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
B、点火煮饭过程中,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食物在加热过程中也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晾晒衣服是让衣服中的水分蒸发,只是水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
D、整理书架只是改变了书籍等物品的摆放位置,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3.(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2024年底,“春节”列入非遗名录。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 B.剪窗花 C.放鞭炮 D.挂灯笼
【答案】C
【详解】A、 贴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剪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放鞭炮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挂灯笼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2025·河北邯郸·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部分古法造物工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五谷酿酒 B.纺纱织布 C.海水晒盐 D.竹子制筒
【答案】A
【详解】A、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过程中,水蒸发,氯化钠结晶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竹子制筒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5·河北张家口·模拟)2025年蛇年春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下列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编竹蓝 B.打铁花
C.剪纸 D.放风筝
【答案】B
【详解】A、编竹篮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打铁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放风筝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与深厚底蕴。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的原理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粮食酿醋 B.用活字印刷 C.用磁石指南 D.用甲骨刻字
【答案】A
【详解】A、用粮食酿醋,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用活字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用磁石指南,是利用磁铁的磁性指向南北,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甲骨刻字,只是在甲骨上刻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5·河北邢台·模拟)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注燃料 B.点火升空 C.箭船分离 D.自动对接
【答案】B
【详解】A、加注燃料是将燃料添加到相应容器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点火升空,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箭船分离,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自动对接,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5·河北邯郸·模拟)我国是豆腐的发源地,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谷部豆腐》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下列制作豆腐的工艺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水洗大豆 B.浸泡大豆 C.过滤浆液 D.凝固成型
【答案】D
【详解】A、水洗大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浸泡大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浆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凝固成型的过程中需要加入盐卤或石膏(如氯化镁、硫酸钙)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蛋白质结构改变,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5·河北衡水·模拟)妈妈带小红制作“冰糖葫芦”,以下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山楂 B.小火熬糖 C.山楂蘸糖 D.冷却定型
【答案】B
【详解】A、挑选山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火熬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山楂蘸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冷却定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5·河北·模拟)下列成语的本意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炉火纯青 B.破釜沉舟 C.刻舟求剑 D.立竿见影
【答案】A
【详解】A、炉火纯青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破釜沉舟指打破锅、凿沉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刻舟求剑是在船上刻记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立竿见影是竖起竿子马上看到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11.(2025·河北唐山·模拟)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利用金属铜做导线
C.盐水用于农业选种
D.利用活性炭自制净水器
【答案】A
【详解】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氢氧化钙)能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B、 金属铜做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C、盐水选种利用盐水的密度特点,优种会下沉,属于物理性质;
D、利用活性炭自制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1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与其所用的矿石颜料有关。由此推断,所用矿石颜料的最大优点是
A.制作简单 B.储量较少 C.易溶于水 D.性质稳定
【答案】D
【详解】《千里江山图》能够流传千年色彩依旧艳丽、璀璨夺目,是因为所用矿石颜料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故选D。
13.(2025·河北廊坊·模拟)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中,未应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彩纸剪窗花 B.使用简易供氧器
C.生产碳酸饮料 D.用一氧化碳炼铁
【答案】A
【详解】A、剪窗花是改变彩纸的形状,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的应用。
B、供氧器通常利用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涉及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的应用。
C、碳酸饮料中CO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 CO ),属于化学性质的应用。
D、CO将铁矿石(Fe O )还原为铁,发生化学反应,体现CO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的应用。
故选A。
14.(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石墨作电极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金刚石作钻头 D.稀有气体可做霓虹灯光源
【答案】B
【详解】A、石墨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作钻头,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可做霓虹灯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2025·河北保定·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用于储存粮食 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一氧化碳作燃料 D.石墨用作电极
【答案】D
【详解】A、氮气用于储存粮食利用的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能防止粮食与氧气等发生反应而变质,属于化学性质的利用,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利用了二氧化碳能参与化学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利用,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一氧化碳作燃料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导电过程中石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所以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5·河北唐山·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二氧化碳灭火 B.用铁粉做双吸剂 C.铜制作成导线 D.用焦炭冶炼金属
【答案】C
【详解】A、用二氧化碳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铁粉做双吸剂是利用铁生锈,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制作成导线,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焦炭冶炼金属,利用其还原剂,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2025·河北衡水·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B.活性炭用作净水剂
C.乙醇用作燃料 D.用双氧水消毒
【答案】B
【详解】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活性炭用作净水剂,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C、乙醇作燃料,是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用双氧水消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故选B。
18.(2025·河北廊坊·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乙醇用作燃料 B.铜用于制导线
C.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答案】A
【详解】A、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19.(2025·河北廊坊·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制冷剂 B.干冰用于灭火
C.氖气用于指示灯 D.石墨制作电池电极
【答案】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
【详解】A、液氮冷冻机是利用液氮吸热汽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灭火注意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氖气用于指示灯是利用氖气通电会发光,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石墨制作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答案】A
【详解】A、铜用于制作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氧气用于气焊,利用氧气具有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质的变化 5年5考 选择题 2分 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常见变化能够进行判断
物质的性质 5年1考 选择题 2024年2分 对物质常见的性质能够进行分类判断
1.(2025·河北卷)文字的载体——甲骨、青铜器、简牍、丝帛和纸张等,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简牍探中华,帛书藏春秋。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用墨在竹简、丝帛上书写的文字历经千年而不变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
(3)纸书《天工开物》中有锻造铁器的记载,“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铁华、铁落”中含有四氧化三铁,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024·河北卷)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捶打织品 B.梳理丝线 C.缝制衣物 D.烧炭熨烫
3.(2024·河北卷)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盐水用于选种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4.(2023·河北卷)河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剪窗花 B.酿白酒 C.刻石雕 D.晒海盐
5.(2022·河北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
6.(2021·河北卷)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酒精挥发 C.摩擦生热 D.湿衣晾干
1.(2025·河北唐山·模拟)唐山蜂蜜麻糖起源于明朝万历四年,制作技艺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制作工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面团擀片 B.整形切割 C.火烧油炸 D.蜂蜜浇浆
2.(2025·河北保定·模拟)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垃圾分类 B.点火煮饭 C.晾晒衣服 D.整理书架
3.(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2024年底,“春节”列入非遗名录。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 B.剪窗花 C.放鞭炮 D.挂灯笼
4.(2025·河北邯郸·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部分古法造物工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五谷酿酒 B.纺纱织布 C.海水晒盐 D.竹子制筒
5.(2025·河北张家口·模拟)2025年蛇年春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下列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编竹蓝 B.打铁花
C.剪纸 D.放风筝
6.(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与深厚底蕴。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的原理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粮食酿醋 B.用活字印刷 C.用磁石指南 D.用甲骨刻字
7.(2025·河北邢台·模拟)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注燃料 B.点火升空 C.箭船分离 D.自动对接
8.(2025·河北邯郸·模拟)我国是豆腐的发源地,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谷部豆腐》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下列制作豆腐的工艺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水洗大豆 B.浸泡大豆 C.过滤浆液 D.凝固成型
9.(2025·河北衡水·模拟)妈妈带小红制作“冰糖葫芦”,以下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山楂 B.小火熬糖 C.山楂蘸糖 D.冷却定型
10.(2025·河北·模拟)下列成语的本意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炉火纯青 B.破釜沉舟 C.刻舟求剑 D.立竿见影
11.(2025·河北唐山·模拟)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利用金属铜做导线
C.盐水用于农业选种
D.利用活性炭自制净水器
1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与其所用的矿石颜料有关。由此推断,所用矿石颜料的最大优点是
A.制作简单 B.储量较少 C.易溶于水 D.性质稳定
13.(2025·河北廊坊·模拟)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中,未应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彩纸剪窗花 B.使用简易供氧器
C.生产碳酸饮料 D.用一氧化碳炼铁
14.(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石墨作电极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金刚石作钻头 D.稀有气体可做霓虹灯光源
15.(2025·河北保定·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用于储存粮食 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一氧化碳作燃料 D.石墨用作电极
16.(2025·河北唐山·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二氧化碳灭火 B.用铁粉做双吸剂 C.铜制作成导线 D.用焦炭冶炼金属
17.(2025·河北衡水·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B.活性炭用作净水剂
C.乙醇用作燃料 D.用双氧水消毒
18.(2025·河北廊坊·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乙醇用作燃料 B.铜用于制导线
C.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19.(2025·河北廊坊·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制冷剂 B.干冰用于灭火
C.氖气用于指示灯 D.石墨制作电池电极
20.(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