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溶解度、化学思维方法--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安徽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4 溶解度、化学思维方法--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安徽专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溶解度、化学思维方法
考点01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溶解度 5年3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5年1分 2024年2分 2023年1分 2022年1分 2021年1分 溶解度定义,溶解度涵义,不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解度曲线 5年2考 选择题 填空题 根据不同物质根据溶解度变化趋势比较溶解度大小,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根据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得出提纯方法。
考点02化学思维方法(5年2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质分类法 5年2考 选择题 2022年2分 2021年1分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材料分类。
逻辑推理法 5年1考 选择题 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判断
考点01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2025·安徽卷)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60℃时,将31.6g硝酸钾固体溶于100g水中得到溶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B.再加入31.6g硝酸钾固体,不能继续溶解
C.冷却到20℃,变为饱和溶液
D.升温到80℃,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C
【详解】A.60℃时,将31.6g硝酸钾溶于100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溶剂质量为100g,溶液质量为31.6+100=131.6g,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为:100%≈24.0%,故错误。
B.再加入31.6g硝酸钾固体,不能继续溶解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100g水最多可溶解110g硝酸钾。当前已溶解31.6g,再加入31.6g后,溶质总质量为31.6+31.6=63.2g<110g,仍可继续溶解,故错误。
C.冷却到20℃,变为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冷却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仍为31.6g,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D.升温到80℃,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升温到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中溶质质量31.6g和溶剂质量100g均未改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故选:C。
2.(2024·安徽卷节选)已知:①20℃时,几种盐的溶解度如表;
物质 NaCl NaHCO3 NH4Cl
溶解度/g 36.0 9.6 37.2
②氨气极易溶于饱和食盐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1)为配制饱和食盐水,应向100g水中至少加入 gNaCl固体。
(6)装置C中的物质过滤后得到的滤液在工业上称为母液。侯氏制碱法通过向母液中加入食盐,使NH4Cl结晶析出,析出晶体的原因是 。
【答案】(1)36.0
(6)增大Cl-浓度,生成氯化铵更多,所以氯化铵结晶析出
【详解】(1)根据20℃时,几种盐的溶解度表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即20℃时100g水中溶解36.0gNaCl固体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为配制饱和食盐水,应向100g水中至少加入36.0gNaCl固体。故填:36.0。
(6)一定条件下,可溶性物质的溶解存在限度,当相应离子浓度过大时,可溶性物质会部分结晶析出。所以增大Cl-浓度,生成氯化铵更多,所以氯化铵结晶析出。故填:增大Cl-浓度,生成氯化铵更多,所以氯化铵结晶析出。
3.(2023·安徽卷)煤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时,NaCl和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40℃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硝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与硝酸钠相比,氯化钠更适合通过蒸发结晶得到,不符合题意;
B、a1℃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该温度下,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D、40℃时, Na2SO4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升温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2·安徽卷)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 B.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I中的2倍 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答案】B
【详解】A. I中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B. Ⅱ中溶剂质量为50g。3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45.8g,则该温度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硝酸钾达到饱和,而此时加入的硝酸钾质量为5g+5g=10,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C. 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不是I中的2倍,错误。
D.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而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10g,能全部溶解,不会有晶体析出。错误。
故选:B。
5.(2021·安徽卷节选)(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 g水溶解。
【答案】(3)1000
【详解】(3)由图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设需水的质量为x,故, x=1000g;
考点02化学思维方法
6.(2022·安徽卷)某自热火锅的发热包成分标识如下图。下列各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成分
生石灰、苛性钠、铝粉、活性炭、还原铁粉、碳酸钠
选项 A B C D
物质 生石灰和苛性钠 活性炭和碳酸钠 苛性钠和碳酸钠 铁粉和铝粉
类别 碱 含碳化合物 盐 金属单质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可选用排除法进行快速排除,即只要发现一种物质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苛性钠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是混合物,它是将木炭精加工后制得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碳酸钠是由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含碳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钠是由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D、铁粉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铝粉是由铝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 (2022·安徽卷)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B.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则铝制品在空气中也易腐蚀
C.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氢氧化钙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则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也产生氢气
【答案】C
【详解】A. 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错误。
B. 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铝和空气接触进一步被腐蚀,所以铝在空气中抗腐蚀。错误。
C.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均为碱性,均能使酚酞变红。正确。
D. 锌活动性比氢强,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铜活动性比氢弱,不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故选:C。
8.(2021·安徽卷)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大理石华表 B.塑料水管
C.陶瓷餐具 D.黄金面具
【答案】B
【详解】A、大理石华表的主要成分是大理石,其属于无机材料,不符合题意;
B、塑料水管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陶瓷餐具主要是由黏土烧制而成,其属于无机材料,不符合题意;
D、黄金面具的主要成分是黄金,其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01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2025·六安市·三模)秸秆焚烧后的灰烬中主要有等。提取灰烬中钾盐的部分流程和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的溶解度为110g
B.浸洗灰烬时用60℃的热水比20℃的冷水好
C.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的物质①是
D.母液②是的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K2CO3的溶解度为110g,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K2CO3和K2SO4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浸洗灰烬时,用60℃的热水能使K2CO3和K2SO4等钾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从而能溶解更多的钾盐,比20℃的冷水浸洗效果好,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像可知,相同温度下,K2SO4溶解度较小,K2CO3溶解度较大,蒸发时溶剂减少,K2SO4先达到饱和并结晶析出,而K2CO3不易析出,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的物质①不是K2CO3,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母液②是经过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根据C选项分析可知,有K2SO4晶体析出,说明此时母液②不能再溶解K2SO4,是K2SO4的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2.(2025·宿州市·三模)下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时,水最多能配成甲溶液
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A、选项没有指明温度,则无法比较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则水最多能溶解25g甲物质,即时,水最多能配成100g+25g=甲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则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没有指明溶液的状态,无法比较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则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升高温度后,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2025·安师联盟·三模)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可以通过加水,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
C.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90g
D.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15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在t2℃时,甲和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即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1℃时,M点为乙的饱和溶液,N点为乙的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将乙溶液的状态由 M 点变为N 点的方法可以是加水,故正确;
C、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50g水最多能溶解30g甲,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故错误;
D、t3℃时,125g 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质量为125g-25g=100g,降温至t1℃,该温度下,丙的溶解度为40g,要想达到饱和,还应加入40g -25g=15g丙,故正确。
故选C。
4.(2025·合肥瑶海区·三模)《水经注》中描述:“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竭盐成。”“煮石成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C.40℃时,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氯化钾>氯化钠
D.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A、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说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对较陡,说明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错误;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而不是36%。错误;
C、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知,该温度下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钾>氯化钠,那么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氯化钾>氯化钠。正确;
D、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可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会变得更不饱和。错误。
故选C。
5.(2025·安徽名校大联考·三模)用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已知:20℃时,的溶解度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的质量/g 30 40 5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溶液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B.20℃时,饱和溶液中含有的固体
C.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的方法
D.向④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案】C
【分析】20℃时,的溶解度为,其含义是20℃时,水中最多溶解,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详解】A、溶液①中全部溶解,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故说法错误;
B、20℃时,饱和溶液中含有的固体,故说法错误;
C、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的方法,故说法正确;
D、溶液④为饱和溶液,若向④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剩余的会继续溶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增大,故说法错误。
故选C。
6.(2025·滁州市·三模)2025年2月8日起,脱氢乙酸钠将在中国被大范围禁用。脱氢乙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下表所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温度 21.5 26.0 30.0 34.5 40.5 49.5 50.5
溶解度/g 20.01 32.62 35.04 38.07 42.1 47.03 66.34
A.时,脱氢乙酸钠的溶解度为35.04
B.将时脱氢乙酸钠饱和溶液升温到时不会有晶体析出
C.时,脱氢乙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D.时,脱氢乙酸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
【答案】B
【详解】A、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单位是,时,脱氢乙酸钠的溶解度为,选项错误;
B、温度为,脱氢乙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脱氢乙酸钠的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选项正确;
C、26.0℃时,脱氢乙酸钠溶液最大浓度为,选项错误;
D、49.5℃时,147.13g脱氢乙酸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47.13g,选项错误;
故选B。
7.(2025·合肥蜀山区·二模) “木块”在溶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实验过程中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向乙烧杯中加水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35℃时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且由图可知,木块在三种烧杯中的排开液体体积逐渐减小,则说明实验过程中NaNO3溶液的密度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等质量的溶剂中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增加,则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乙烧杯中加足够多的水可能会降低溶液的密度,为产生足以托起木块的浮力,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2025·阜阳太和县·二模)与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1.0 34.0 37.0 40.0 42.6
20.9 31.6 45.8 63.9 85.5
A.的溶解度小于的溶解度
B.在时,向水中加入可得到的溶液
C.时,饱和溶液中含
D.50℃时,将KCl的饱和溶液冷却到10℃会析出晶体
【答案】D
【详解】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氯化钾和硝酸钾溶解度的大小,选项错误;
B、在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0g,即在20℃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34.0g,20℃时,向10g水中加入5g氯化钾只有3.4g溶解,得到3.4g+10g=13.4g氯化钾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C、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即在40℃时,在100g水中加入63.9g硝酸钾形成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即40℃时,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硝酸钾,选项错误;
D、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50℃时,将KCl的饱和溶液冷却到10℃会析出晶体,选项正确;
故选D。
9.(2025·巢湖市·二模)某同学根据结晶的原理在家进行“自制蔗糖晶体”的家庭小实验(如图所示),过程中得到a、b、c三种溶液(假设整个过程没有水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中用筷子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
B.b中溶液为蔗糖的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蔗糖的溶解度减小
D.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详解】A、a中用筷子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
B、b中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蔗糖,为蔗糖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温度降低后,析出的晶体变多,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D、b→c过程中,溶液始终饱和,但是温度逐渐降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5·池州市·二模)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在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在时,将乙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D. 在时,将甲加入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在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说法正确;
B、在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说法错误;
C、在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将乙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D、在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将甲加入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1.(2025·合肥高新区·二模)室温下,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测得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为溶液实时温度与初始温度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B.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
C.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
D.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温度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8mL稀盐酸时,温度没有达到最高,此时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溶液中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pH>7,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解度增大,但当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盐酸,溶液温度逐渐降低恢复至室温,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溶液体积不断增大,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而Na+的不变,可知Na+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5·马鞍山雨山区·二模)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小明用乙物质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a点对应的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 烧杯Ⅰ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D. 烧杯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0g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30g,此选项正确;
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点对应的甲溶液为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C.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则烧杯Ⅰ中最多可溶解15g乙物质,烧杯Ⅰ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此选项错误;
D.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烧杯Ⅲ中最多可溶解10g乙,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5g+5g -10g =10g,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3.(2025·阜阳市·二模)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和的溶解度恰好相等
B. T1℃时,不能完全溶解在水中
C. 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一定比溶液大
D. a、b两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数目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T1℃时,和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和的溶解度恰好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曲线可知,T1℃时,的溶解度远小于,因此该温度下不可能完全溶解在水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时,溶解度大于,因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溶液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两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数目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2025·合肥庐阳区·一模)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溶液甲,经历如图所示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30g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可能大于3g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B
【详解】A、丙是饱和溶液,若乙溶液为饱和溶液时,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等于3g,该温度下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30g,故A说法正确;
B、由于溶液甲蒸发掉10g水后,没有晶体析出,无法确定溶液乙是否饱和,故B说法错误;
C.、丙是饱和溶液,若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溶液丙若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可能大于3g,故C说法正确;
D、由于溶液乙蒸发掉10g水后,析出了3g晶体,则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乙溶液也是饱和的,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02化学思维方法
15.(2025·滁州市琅琊区·三模)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重要核心素养。下列有关推理中正确的是
A. 将一种纤维用火柴点燃无烧焦羽毛味,则该纤维为合成纤维
B.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不带电的微粒一定不是离子
C. 镁条放硫酸铜溶液中能反应,则铜片放硫酸镁溶液中也能反应
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答案】B
【详解】A、燃烧无烧焦羽毛味的纤维可能是植物纤维(如棉、麻),不一定是合成纤维,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这就表明离子的特征是带电。那么不带电的微粒肯定不符合离子的定义,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不是离子,正确;
C、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反应,是因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铜片放入硫酸镁溶液中不能反应,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无法将镁从硫酸镁溶液中置换出来,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是均一、稳定的,但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故选B。
16.(2025·淮北市·三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K+、S2-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氢气点燃前要验纯,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
C.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氯酸钾中也含有金属元素,则氯酸钾是一种合金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所以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都具有挥发性
【答案】B
【详解】A、、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氖原子、氩原子,A错误;
B、可燃性气体若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B正确;
C、合金是纯金属与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加热熔合制得的,属于混合物,氯酸钾是纯净物,不是合金,C错误;
D、易挥发、易吸水、易潮解、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而变质的试剂均需密封保存,所以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不一定都具有挥发性,D错误。
故选B。
17.(2025·宿州市·三模)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天然水中常见的软水和硬水都是混合物
B.结构观:和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转化观:氯化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氢氧化钠
D.能量观: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燃烧会放出热量
【答案】B
【详解】A、软水和硬水均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B、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分子结构不同(原子种类相同,但分子中原子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氯化钠溶液可生成NaOH,符合转化观,选项说法正确。
D、燃烧是放热反应,符合能量观,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2025·六安市·三模)推理法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则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会发生爆炸
B.NaCl、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则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与稀盐酸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显酸性
【答案】A
【详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在有限空间内遇明火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发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一氧化碳同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当达到一定比例(爆炸极限)时,也可能发生爆炸;该推理合理,符合题意;
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虽然像NaCl、CaCO3等常见盐中含有金属元素,但也有一些盐不含金属元素,例如NH4Cl,它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盐,其中没有金属元素。推理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排在氢前面,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铜排在氢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推理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CO2本身显酸性,推理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5·蚌埠市·三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和溶液的酸碱性
C.含碳物质转化
D.金属的化学性质
【答案】B
【详解】A、从宏观角度,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该模型正确描述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A 正确;
B、溶液的pH小于 7 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呈中性;pH大于 7 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此模型不符合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 错误;
C、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又可生成二氧化碳,该模型正确展示了含碳物质间的转化,C 正确;
D、金属单质能与盐溶液或酸反应生成新的盐,例如、,D 正确。
故选B。
20.(2025·阜阳市·三模)运用推理、类比等方法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溶液能够导电,则所有溶液都能导电
B.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D.活泼金属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C
【详解】A、溶液能够导电,但不是所有溶液都能导电,如酒精溶液不导电,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B、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D、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但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C。
21.(2025·合肥蜀山区·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观粒子,则带电荷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C.往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变化,则该溶液可能显中性
D.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则含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合金
【答案】C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如水,故选项错误;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观粒子,但带电荷的微观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质子、电子,故选项错误;
C、酚酞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故往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变化,则该溶液可能显中性,故选项正确;
D、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但含金属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合金,如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2025·池州市·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改良酸性土壤
B. 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会腐蚀农作物,故不能用其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
B、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与酸反应生 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选项错误;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选项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D。
23.(2025·安庆市·二模)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液氨 干冰 石灰乳 B.碱:纯碱 火碱 消石灰
C.人体供能物质:淀粉 油脂 蛋白质 D.合成材料:涤纶 塑料 合金
【答案】C
【详解】A、液氨是液态氨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石灰乳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它们是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它们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错误;
C、人体供能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淀粉属于糖类,也是人体供能物质,故正确;
D、涤纶、塑料都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故选C。
24.(2025·合肥瑶海区·二模)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因此性能相同
D.生石灰遇到水可以煮熟鸡蛋,是因为生石灰溶解于水放出热量
【答案】A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二者含碳量不同,所以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遇到水可以煮熟鸡蛋,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2025·亳州利辛县·二模)模型建构是化学学习的常见方法。下列模型建构不合理的是
A.空气各气体成分 B.反应关系
C.燃烧的条件 D.物质间的转化
【答案】A
【详解】A、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该模型中是氮气约占21%,氧气约占78%,模型建构不合理,符合题意;
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有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的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者属于交叉关系,该模型建构合理,不符合题意;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以通过三角形等模型直观展示,该模型建构合理,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模型建构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2025·蚌埠怀远县·二模)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如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 验证分子不断运动 探究水是铁生锈的主要条件之一 验证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蒸馏水显中性,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该实验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将胶头滴管内的浓盐酸滴入试管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一段时间后,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条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氯化氢分子运动到了纸条上,能验证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铁在干燥的条件下不生锈,铁在潮湿的环境下会生锈,能探究水是铁生锈的主要条件之一,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后,左边试管中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而右边试管中饱和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2025·合肥瑶海区·二模)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根据固体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B 归纳法 空气、过氧化氢溶液属于混合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 推理法 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显酸性
D 实验法 测浓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温度变化,探究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黄铜和黄金均为黄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无法区分,A 错误;
B、空气含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过氧化氢溶液含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但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不一定至少含两种元素,如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只含一种氧元素,B 错误;
C、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根据这一性质,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这是合理的推理,C 正确;
D、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测浓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温度变化,不能确定是酸和碱发生反应放热,还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不能有效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D 错误。
故选C。
28.(2025·合肥蜀山区·一模)推理论证是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元素
C.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盐酸
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答案】B
【详解】A选项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可能是活泼金属等;错误;
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正确;
C选项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盐酸,还有其他酸性溶液;错误;
D选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氦元素和镁元素。氦元素化学性质稳定,而镁元素容易失去电子;错误。
29.(2025·合肥高新区·一模)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中和反应有水和盐生成,有水和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答案】C
【详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质子和电子也带电荷,则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为离子,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B、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为酸,如碱中也都含有氢元素,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C、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中和反应有水和盐生成,但有水和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该选项说法合理;
D、铝比较活泼,但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则铝耐腐蚀,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故选C。
30.(2025·阜阳阜南县·一模)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人体呼出气体、冰水混合物、石油
B.人体内常量元素:C、H、O、K、Na
C.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D.化学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答案】A
【详解】A、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人体内常量元素有C、H、O、K、 Na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1.(2025·合肥瑶海区·一模)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见微知著:相同质量的水,由气态转化成液态,是因为分子体积减小
B.推理分析: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化学史实:由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翻译的元素中文名称可清晰知道元素的类别
D.化学排序:地壳中元素含量:硅>氧>铁>铝>钙
【答案】C
【详解】A、相同质量的水,由气态转化成液态,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翻译的元素中文名称可清晰知道元素的类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钙,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2025·芜湖市·一模)下列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②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C.③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D.④探究燃烧的所有条件
【答案】C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红磷少量,不能将氧气全部耗尽,使测得结果偏小,选项错误;
B、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应控制变量,除催化剂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选项错误;
C、向等量的碘(10g)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20℃)相同体积(10mL)的水和酒精中,加入水的碘几乎不溶解,加入酒精的碘逐渐溶解,说明不同溶剂对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选项正确;
D、左侧白磷达到着火点燃烧,右侧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没有探究燃烧需要氧气,选项错误;
故选C。
33.(2025·马鞍山第八中学·一模)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探究的部分性质 收集氧气并验满 比较铁、银金属活动性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第一个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生锈;第二个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第三个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发生收集氧气,导管应该伸入集气瓶底部且不触及瓶底,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0.5g铁粉和0.5g银粉分别加入5mL10%的盐酸中,观察到加入铁粉的试管中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加入银粉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可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银,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溶解度、化学思维方法
考点01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溶解度 5年3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5年1分 2024年2分 2023年1分 2022年1分 2021年1分 溶解度定义,溶解度涵义,不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解度曲线 5年2考 选择题 填空题 根据不同物质根据溶解度变化趋势比较溶解度大小,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根据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得出提纯方法。
考点02化学思维方法(5年2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质分类法 5年2考 选择题 2022年2分 2021年1分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材料分类。
逻辑推理法 5年1考 选择题 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判断
考点01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2025·安徽卷)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60℃时,将31.6g硝酸钾固体溶于100g水中得到溶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B.再加入31.6g硝酸钾固体,不能继续溶解
C.冷却到20℃,变为饱和溶液
D.升温到80℃,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2024·安徽卷节选)已知:①20℃时,几种盐的溶解度如表;
物质 NaCl NaHCO3 NH4Cl
溶解度/g 36.0 9.6 37.2
②氨气极易溶于饱和食盐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1)为配制饱和食盐水,应向100g水中至少加入 gNaCl固体。
(6)装置C中的物质过滤后得到的滤液在工业上称为母液。侯氏制碱法通过向母液中加入食盐,使NH4Cl结晶析出,析出晶体的原因是 。
3.(2023·安徽卷)煤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时,NaCl和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40℃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4.(2022·安徽卷)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 B.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I中的2倍 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5.(2021·安徽卷节选)(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 g水溶解。
考点02化学思维方法
6.(2022·安徽卷)某自热火锅的发热包成分标识如下图。下列各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成分
生石灰、苛性钠、铝粉、活性炭、还原铁粉、碳酸钠
选项 A B C D
物质 生石灰和苛性钠 活性炭和碳酸钠 苛性钠和碳酸钠 铁粉和铝粉
类别 碱 含碳化合物 盐 金属单质
A.A B.B C.C D.D
7. (2022·安徽卷)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B.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则铝制品在空气中也易腐蚀
C.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氢氧化钙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则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也产生氢气
8.(2021·安徽卷)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大理石华表 B.塑料水管
C.陶瓷餐具 D.黄金面具
考点01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2025·六安市·三模)秸秆焚烧后的灰烬中主要有等。提取灰烬中钾盐的部分流程和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的溶解度为110g
B.浸洗灰烬时用60℃的热水比20℃的冷水好
C.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的物质①是
D.母液②是的饱和溶液
2.(2025·宿州市·三模)下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时,水最多能配成甲溶液
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3.(2025·安师联盟·三模)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可以通过加水,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
C.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90g
D.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15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4.(2025·合肥瑶海区·三模)《水经注》中描述:“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竭盐成。”“煮石成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C.40℃时,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氯化钾>氯化钠
D.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5.(2025·安徽名校大联考·三模)用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已知:20℃时,的溶解度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的质量/g 30 40 5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溶液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B.20℃时,饱和溶液中含有的固体
C.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的方法
D.向④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
6.(2025·滁州市·三模)2025年2月8日起,脱氢乙酸钠将在中国被大范围禁用。脱氢乙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下表所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温度 21.5 26.0 30.0 34.5 40.5 49.5 50.5
溶解度/g 20.01 32.62 35.04 38.07 42.1 47.03 66.34
A.时,脱氢乙酸钠的溶解度为35.04
B.将时脱氢乙酸钠饱和溶液升温到时不会有晶体析出
C.时,脱氢乙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D.时,脱氢乙酸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
7.(2025·合肥蜀山区·二模) “木块”在溶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实验过程中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向乙烧杯中加水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
8.(2025·阜阳太和县·二模)与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1.0 34.0 37.0 40.0 42.6
20.9 31.6 45.8 63.9 85.5
A.的溶解度小于的溶解度
B.在时,向水中加入可得到的溶液
C.时,饱和溶液中含
D.50℃时,将KCl的饱和溶液冷却到10℃会析出晶体
9.(2025·巢湖市·二模)某同学根据结晶的原理在家进行“自制蔗糖晶体”的家庭小实验(如图所示),过程中得到a、b、c三种溶液(假设整个过程没有水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中用筷子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
B.b中溶液为蔗糖的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蔗糖的溶解度减小
D.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0.(2025·池州市·二模)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在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在时,将乙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D. 在时,将甲加入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2025·合肥高新区·二模)室温下,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测得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为溶液实时温度与初始温度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B.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
C.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
D.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
12.(2025·马鞍山雨山区·二模)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小明用乙物质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a点对应的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 烧杯Ⅰ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D. 烧杯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0g
13.(2025·阜阳市·二模)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和的溶解度恰好相等
B. T1℃时,不能完全溶解在水中
C. 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一定比溶液大
D. a、b两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数目一定相等
14.(2025·合肥庐阳区·一模)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溶液甲,经历如图所示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30g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可能大于3g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考点02化学思维方法
15.(2025·滁州市琅琊区·三模)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重要核心素养。下列有关推理中正确的是
A. 将一种纤维用火柴点燃无烧焦羽毛味,则该纤维为合成纤维
B.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不带电的微粒一定不是离子
C. 镁条放硫酸铜溶液中能反应,则铜片放硫酸镁溶液中也能反应
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16.(2025·淮北市·三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K+、S2-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氢气点燃前要验纯,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
C.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氯酸钾中也含有金属元素,则氯酸钾是一种合金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所以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都具有挥发性
17.(2025·宿州市·三模)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天然水中常见的软水和硬水都是混合物
B.结构观:和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转化观:氯化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氢氧化钠
D.能量观: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燃烧会放出热量
18.(2025·六安市·三模)推理法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则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会发生爆炸
B.NaCl、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则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与稀盐酸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显酸性
19.(2025·蚌埠市·三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和溶液的酸碱性
C.含碳物质转化
D.金属的化学性质
20.(2025·阜阳市·三模)运用推理、类比等方法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溶液能够导电,则所有溶液都能导电
B.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D.活泼金属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21.(2025·合肥蜀山区·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观粒子,则带电荷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C.往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变化,则该溶液可能显中性
D.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则含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合金
22.(2025·池州市·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改良酸性土壤
B. 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23.(2025·安庆市·二模)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液氨 干冰 石灰乳 B.碱:纯碱 火碱 消石灰
C.人体供能物质:淀粉 油脂 蛋白质 D.合成材料:涤纶 塑料 合金
24.(2025·合肥瑶海区·二模)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因此性能相同
D.生石灰遇到水可以煮熟鸡蛋,是因为生石灰溶解于水放出热量
25.(2025·亳州利辛县·二模)模型建构是化学学习的常见方法。下列模型建构不合理的是
A.空气各气体成分 B.反应关系
C.燃烧的条件 D.物质间的转化
26.(2025·蚌埠怀远县·二模)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如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 验证分子不断运动 探究水是铁生锈的主要条件之一 验证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
A.A B.B C.C D.D
27.(2025·合肥瑶海区·二模)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根据固体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B 归纳法 空气、过氧化氢溶液属于混合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 推理法 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显酸性
D 实验法 测浓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温度变化,探究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28.(2025·合肥蜀山区·一模)推理论证是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元素
C.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盐酸
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29.(2025·合肥高新区·一模)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中和反应有水和盐生成,有水和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30.(2025·阜阳阜南县·一模)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人体呼出气体、冰水混合物、石油
B.人体内常量元素:C、H、O、K、Na
C.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D.化学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1.(2025·合肥瑶海区·一模)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见微知著:相同质量的水,由气态转化成液态,是因为分子体积减小
B.推理分析: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化学史实:由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翻译的元素中文名称可清晰知道元素的类别
D.化学排序:地壳中元素含量:硅>氧>铁>铝>钙
32.(2025·芜湖市·一模)下列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②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C.③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D.④探究燃烧的所有条件
33.(2025·马鞍山第八中学·一模)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探究的部分性质 收集氧气并验满 比较铁、银金属活动性
A.A B.B C.C D.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