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7 燃烧与灭火考点01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5年2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5年2考 实验题 选择题 2025年5分 2024年2分 以白磷、红磷的燃烧为素材通过常规试验、创新实验考查燃烧条件的探究考点02 灭火原理与应用 消防安全(5年2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5年2考 选择题 2023年2分 重庆缙云山山火的扑救措施考点01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2024·重庆·中考真题)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2.(2025·重庆·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1)关闭弹簧夹,在U形燃烧管中加入等量的白磷和红磷,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注入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打开弹簧夹通入,燃着的白磷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3)请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 。考点02 灭火原理与应用 消防安全3.(2023·重庆·中考真题)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4.(2023·重庆·中考真题)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C.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考点01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2025·重庆北碚·模拟预测)从燃烧的角度看反应的发生,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S是可燃物 B.点燃条件表明该反应吸热C.点燃使温度达到S的着火点 D.S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2.(2025·重庆·三模)以下涉及磷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白磷不需要控制用量B.实验①②中水的作用相同C.实验②中a与c处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实验①②装置都可防止生成的白烟对环境的污染3.(2025·重庆·三模)火折子被誉为古代的“打火机”,其制作与使用方法如下:将棉花、草纸、硫磺等混合,点燃后装入竹筒,竹筒帽上有小孔,使用时取下竹筒帽,吹一下就能复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草纸和棉花的作用是提供可燃物B.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吹的时候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C.火折子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吹的时候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竹筒帽留有小孔是为了提供少量的氧气4.(2025·重庆·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利用催化剂(Pt-CoNi)可实现一氧化碳的氧化,具有无火焰、高效等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该过程中质量不变,故它不参与反应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碳、氧元素D.CO发生还原反应,整个过程涉及3种氧化物5.(2025·重庆九龙坡·模拟预测)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60℃),一段时间后通入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通入O2后甲、乙烧杯中的现象可知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B.对比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可知燃烧需O2C.该装置中的水能吸收白磷燃烧产生的P2O5减少空气污染D.该装置中的白磷全部换成红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6.(2025·重庆·一模)下图是面粉爆炸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鼓气增大了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燃着的蜡烛提供了燃烧所需的温度C.不装面粉并鼓入一氧化碳也可能爆炸D.打开塑料罐盖子也能达到实验目的7.(2025·重庆·一模)将蘸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混合物的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被点燃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酒精是可燃物B.酒精与混合物接触可能产生氧气C.酒精接触混合物后降低了其着火点D.酒精接触混合物后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考点02 灭火原理与应用 消防安全8.(2025·重庆巴南·二模)某些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是A. B. C. D.9.(2025·重庆·二模)4月29日,辽宁一餐馆发生重大火灾,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B.电线老化短路着火,可用CO2灭火器或沙土盖灭C.餐厅等场所必需保持逃生通道畅通D.若室内火势较大应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10.(2025·重庆垫江·模拟预测)2025年3月31日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安全常识及做法正确的是A.高楼火灾,乘电梯下楼 B.实验药品,带出实验室C.电线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D.煤气泄漏,关阀门,速撤离11.(2025·重庆大渡口·二模)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森林失火,设置隔离带可防止火灾蔓延C.用水浇灭炭火是清除可燃物灭火 D.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7 燃烧与灭火考点01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5年2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5年2考 实验题 选择题 2025年5分 2024年2分 以白磷、红磷的燃烧为素材通过常规试验、创新实验考查燃烧条件的探究考点02 灭火原理与应用 消防安全(5年2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5年2考 选择题 2023年2分 重庆缙云山山火的扑救措施考点01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2024·重庆·中考真题)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答案】C【分析】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详解】A、a处物质能燃烧,为白磷,故说法正确;B、b处物质没有燃烧,是红磷,跟氧气接触,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故说法正确;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说明燃烧时温度需达到着火点,故说法错误;D、c处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故说法正确。故选C。2.(2025·重庆·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1)关闭弹簧夹,在U形燃烧管中加入等量的白磷和红磷,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注入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打开弹簧夹通入,燃着的白磷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3)请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 。【答案】(1)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 隔绝氧气(3)未处理有毒的生成物【详解】(1)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U形燃烧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燃烧;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停止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打开弹簧夹通入,燃着的白磷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3)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因此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处理有毒的生成物。考点02 灭火原理与应用 消防安全3.(2023·重庆·中考真题)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答案】C【详解】A、植被茂密,可燃物多使大火旺盛,故A正确;B、高温少雨不利于火的扑灭,故B正确;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C错误;D、用水喷淋可以降低可燃物周边的温度,故D正确。故选C。4.(2023·重庆·中考真题)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C.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答案】C【详解】A. 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此选项正确;B. 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防止火势蔓延,此选项正确;C. 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此选项错误;D. 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的性质,此选项正确。故选C。考点01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2025·重庆北碚·模拟预测)从燃烧的角度看反应的发生,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S是可燃物 B.点燃条件表明该反应吸热C.点燃使温度达到S的着火点 D.S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答案】B【详解】A、由可知,硫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硫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点燃条件是为了达到磷的着火点,不是表明该反应吸热,故选项说法错误;C、点燃的目的是使温度达到S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支持燃烧,氧气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S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2025·重庆·三模)以下涉及磷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白磷不需要控制用量B.实验①②中水的作用相同C.实验②中a与c处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实验①②装置都可防止生成的白烟对环境的污染【答案】D【详解】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①)中,白磷需要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白磷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尽可能完全消耗掉,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B.实验①中,水的作用是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测定消耗氧气的体积,实验②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同时隔绝氧气,所以水的作用不同,故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C.实验②中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c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燃烧,a与c处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D.实验①是密闭装置,可防止生成的白烟对环境的污染,实验②中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收集到气球中,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故分析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2025·重庆·三模)火折子被誉为古代的“打火机”,其制作与使用方法如下:将棉花、草纸、硫磺等混合,点燃后装入竹筒,竹筒帽上有小孔,使用时取下竹筒帽,吹一下就能复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草纸和棉花的作用是提供可燃物B.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吹的时候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C.火折子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吹的时候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竹筒帽留有小孔是为了提供少量的氧气【答案】B【详解】A、草纸和棉花都具有可燃性,在火折子中作用是提供可燃物,该说法正确;B、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被降低,该说法错误;C、吹火折子的时候,加快了空气流动,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火折子复燃,该说法正确;D、竹筒帽留有小孔,能让少量氧气进入,维持内部物质缓慢氧化,不至于完全熄灭,该说法正确。故选B。4.(2025·重庆·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利用催化剂(Pt-CoNi)可实现一氧化碳的氧化,具有无火焰、高效等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该过程中质量不变,故它不参与反应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碳、氧元素D.CO发生还原反应,整个过程涉及3种氧化物【答案】B【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虽然催化剂质量不变,但它参与了化学反应,只是在反应过程中先与反应物作用,最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错误;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该反应利用催化剂使一氧化碳氧化,无火焰,这样就减少了因明火引发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的风险,相对较安全,正确;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说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元素。在这个变化中,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分解成碳原子、氧原子,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错误;D、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生成二氧化碳,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还原反应。整个过程中涉及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两种氧化物, 错误。故选B。5.(2025·重庆九龙坡·模拟预测)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60℃),一段时间后通入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通入O2后甲、乙烧杯中的现象可知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B.对比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可知燃烧需O2C.该装置中的水能吸收白磷燃烧产生的P2O5减少空气污染D.该装置中的白磷全部换成红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D【详解】A、通入O2后,甲中白磷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乙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A说法正确;B、通O2前乙中白磷不燃烧,通O2后乙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故B说法正确;C、由于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能污染空气,所以该装置中的水能吸收白磷燃烧产生的P2O5,减少空气污染,故C说法正确;D、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是260℃>热水的温度80℃,若该装置中的白磷全部换成红磷,热水中的温度也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不能探究燃烧的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说法错误;故选:D。6.(2025·重庆·一模)下图是面粉爆炸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鼓气增大了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燃着的蜡烛提供了燃烧所需的温度C.不装面粉并鼓入一氧化碳也可能爆炸D.打开塑料罐盖子也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D【详解】A、鼓气增大了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放热,可以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C、CO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也可能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D、面粉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才能爆炸,打开塑料罐盖子不会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7.(2025·重庆·一模)将蘸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混合物的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被点燃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酒精是可燃物B.酒精与混合物接触可能产生氧气C.酒精接触混合物后降低了其着火点D.酒精接触混合物后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答案】C【详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烧;B.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混合会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热,使酒精被点燃,故B正确;C.着火点是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C错误;D.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放热,达到了酒精的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C。考点02 灭火原理与应用 消防安全8.(2025·重庆巴南·二模)某些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是A. B. C. D.【答案】A【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故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故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错误;故选A。9.(2025·重庆·二模)4月29日,辽宁一餐馆发生重大火灾,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B.电线老化短路着火,可用CO2灭火器或沙土盖灭C.餐厅等场所必需保持逃生通道畅通D.若室内火势较大应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答案】A【详解】A、发现煤气泄漏,若立即打开排风扇,排风扇在启动时可能会产生电火花,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电线老化短路着火,用CO2灭火器灭火,CO2不导电,能隔绝氧气灭火;用沙土盖灭,可隔绝氧气灭火,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餐厅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保持逃生通道畅通,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保障生命安全,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室内火势较大,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过滤部分有毒烟雾,防止吸入过多有害物质,同时迅速离开火灾现场,保障自身安全,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2025·重庆垫江·模拟预测)2025年3月31日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安全常识及做法正确的是A.高楼火灾,乘电梯下楼 B.实验药品,带出实验室C.电线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D.煤气泄漏,关阀门,速撤离【答案】D【详解】A、高楼火灾时,电梯可能会断电,导致被困,且电梯井易形成烟囱效应,使火势蔓延更快,所以不能乘电梯下楼,A 错误;B、实验室药品有的有毒、有腐蚀性等,不能带出实验室,以防造成危险和危害,B 错误;C、水是导体,电线起火时直接用水浇灭,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C 错误;D、煤气泄漏时,首先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泄漏,然后迅速撤离现场,到安全处报警等,这样可避免发生爆炸等危险,D 正确。故选D。11.(2025·重庆大渡口·二模)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森林失火,设置隔离带可防止火灾蔓延C.用水浇灭炭火是清除可燃物灭火 D.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答案】B【详解】A、可燃物和氧气接触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设置隔离带,能清除可燃物,可防止森林火灾蔓延,正确;C、用水浇灭炭火是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是清除可燃物,错误;D、将木材架空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着火点一般不变,错误。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7 燃烧与灭火(原卷版).docx 专题07 燃烧与灭火(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