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考点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5年5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物质的变化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4年4分 2023年4分 2022年4分 2021年4分 (2021-2024年A、B卷合并统计) “物质变化”考查内容聚焦基础与能力并重,涵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典型现象及实际应用。试题结合生活情境如食品腐败、金属冶炼等,考查物质变化的判断。考点02 物质的性质(5年1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物质的性质 5年1考 填空题 2024年1分 铁粉的性质考点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2025·重庆)勤劳质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劳动中的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裁剪布料 B.堆放砖块 C.粉碎矿石 D.粮食酿酒2.(2024·重庆)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扫地 B.生火 C.摘菜 D.提水3.(2024·重庆)制作豆腐的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挑选黄豆 B.研磨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火煮浆4.(2023·重庆)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5.(2023·重庆)重庆火锅备受追捧。下列火锅底料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刀切原料 B.清水洗涤 C.大火熬制 D.成品装袋6.(2022·重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7.(2022·重庆)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栗 D.绳锯木断8.(2021·重庆)铁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织网 B.矿石炼铁 C.钢铁生锈 D.湿法炼铜9.(2021·重庆)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佩戴口罩 B.测量体温 C.酒精消毒 D.清水洗手考点02 物质的性质10. (2025·重庆)重庆以“桥都”闻名世界,桥梁建设用到大量钢铁。(1)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填“>”或“<”)氧元素。(2)防锈和除锈是生产、生活中常面临的问题。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去除铁锈可用氯化铵,氯化铵在农业中可作 (填序号)。A.氮肥 B.钾肥 C.磷肥 D.复合肥(3)极细的铁粉呈黑色。“黑色”属于铁粉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这种铁粉在空气中能自发燃烧只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2025·重庆·三模)下列劳动实践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剪纸 B.酿醋 C.扫地 D.晒衣2.(2025·重庆·三模)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中呈现了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景,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捶打织物 B.梳理丝线 C.烧炭熨烫 D.缝制衣物3.(2025·重庆北碚·模拟预测)荣昌安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下列制陶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碾泥 B.制坯 C.陶刻 D.烧窑4.(2025·重庆·三模)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干冰升华 C.葡萄糖氧化 D.矿石粉碎5.(2025·重庆·三模)端午节刚过,下列制作粽子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浸泡糯米 B.捆绑粽叶 C.点火煮粽 D.盛粽入碗6.(2025·重庆北碚·三模)下列劳动实践中,所涉及的变化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A.扫地 B.炒菜 C.消毒 D.酿酒7.(2025·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伐木制舟 B.五谷酿酒 C.沙里淘金 D.粉碎矿石8.(2025·重庆·三模)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下列关于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开石磨光做成砚台 B.杂木烧炭集烟成墨C.竹作笔杆羊毛为毫 D.浆压薄片晾干成纸9.(2025·重庆北碚·一模)重庆荣昌的“安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下列制陶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采集泥料 B.制作毛坯 C.上釉装饰 D.烧制成型10.(2025·重庆·二模)中华传统工艺承载历史沉淀,彰显东方美学。下列工艺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绣制双面锦缎 B.烧制御窑陶瓷 C.雕刻木版年画 D.打磨翡翠玉石11.(2025·重庆·二模)下列传统工艺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雕花剪纸 B.湿法炼铜 C.粮食酿醋 D.烧制陶瓷12.(2025·重庆·模拟预测)重庆火锅传统制作技艺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重庆火锅底料炒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将干辣椒剪成小段备用 B.牛油在高温下融化成液态C.香料与辣椒在油中翻炒产生独特香气 D.熬制好的底料冷却凝固成块状13.(2025·重庆·模拟预测)“甲亢哥”的中国行,让世界认识中国,展示了中国的魅力,也凸显了我国文化自信。下面成语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水乳交融 B.烟消云散 C.趁热打铁 D.扬汤止沸14.(2025·重庆·一模)重庆有很多特色美食,下列加工工艺或制作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磨芋成粉 B.拉面成条 C.发麦成酒 D.包馅成粽15.(2025·重庆沙坪坝·模拟预测)节假日去公园露营是当下许多市民的出游选择。下列露营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搭建帐篷 B.围炉煮茶 C.观看露天电影 D.用彩灯装饰营地16.(2025·重庆·一模)2025年中国将首飞货运飞船。以下相关环节和其他三项存在本质区别的是A.高压喷漆 B.装载货物 C.折叠机 D.点火起飞17.(2025·重庆大渡口·二模)冰雪融水是江河源头的重要补给水源。在冰融化时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个数 C.分子间隔 D.分子体积18.(2025·重庆大渡口·二模)除夕夜,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精彩亮相。以下活动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烟火 B.悬挂彩旗 C.敲锣打鼓 D.张贴春联19.(2025·重庆九龙坡·模拟预测)“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四月的气温,已是清明和暖,适合户外活动。下列有关活动一定涉及有化学变化的是A.小河垂钓 B.生火烧烤 C.放飞风筝 D.采摘草莓20.(2025·重庆南岸·模拟预测)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 B.粮食酿酒 C.干冰升华 D.蜡烛燃烧21.(2025·重庆·一模)重庆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雕琢合川峡砚 B.酿制永川豆豉C.制作白沙风筝 D.建造石柱吊脚楼22.(2025·重庆合川·一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B.冰雪融化C.干冰升华 D.甲烷燃烧23.(2025·重庆开州·一模)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湿法炼铜 B.火药爆炸 C.粮食酿酒 D.棉纱织布24.(2025·重庆·一模)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重庆某中学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荣昌折扇 B.大足石刻 C.铜梁打铁花 D.梁平木版年画25.(2025·重庆垫江·模拟预测)豆浆是早餐中的美味饮品。下列豆浆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选豆 B.磨豆 C.滤浆 D.煮浆26.(2025·重庆·一模)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代表,下列诗词所描述的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千里江陵一日还 B.春风得意马蹄急C.蜡炬成灰泪始干 D.飞流直下三千尺27.(2025·重庆·三模)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制作蛋雕,体验非遗文化:将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在熔化的石蜡中裹上蜡衣,用金属丝划穿蜡衣雕“花”,吸取适量稀盐酸滴在划痕处,一段时间后,放入热水中熔去多余的蜡,做成蛋雕作品。结合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 B.盐酸有腐蚀性,要做好防护C.石蜡能与盐酸反应 D.可用白醋代替盐酸制作蛋雕28.(2025·重庆北碚·模拟预测)碳单质多种多样,不同碳单质的结构、用途等存在差异,如图是金刚石与石墨的结构图。(1)金刚石、石墨中可用作高铁列车的受电弓滑板的是 。(2)“石墨制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下列说法不支持这一结论的是______(填标号)。A.二者是不同物质B.二者含有相同元素C.二者转化时碳原子排列方式发生变化(3)2025年4月,同济大学团队发表的成果中提出:成功合成由6个碳原子构成的世界最小环状碳,该分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4)石墨粉与一种黑色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单质,化学方程式为 。29.(2025·重庆·二模)《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科技百科全书,详述了农工艺技,展现了我国古代智慧结晶。回答所涉及的下列问题:(1)古代造纸工艺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A.楮树取皮 B.入釜煮糜 C.日晒成干(2)“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古代劳动人民用天然气熬制井盐,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 (填名称)。(4)古代炼铁技术用木炭和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生铁水再用柳棍疾搅进行脱碳炒成熟铁。其中脱碳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02 物质的性质30.(2025·重庆江津·二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A.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生病发烧时物理降温B.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31.(2025·重庆·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盐酸除铁锈 B.甲醛溶液作防腐剂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大理石雕刻栏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考点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5年5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物质的变化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4年4分 2023年4分 2022年4分 2021年4分 (2021-2024年A、B卷合并统计) “物质变化”考查内容聚焦基础与能力并重,涵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典型现象及实际应用。试题结合生活情境如食品腐败、金属冶炼等,考查物质变化的判断。考点02 物质的性质(5年1考)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物质的性质 5年1考 填空题 2024年1分 铁粉的性质考点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2025·重庆)勤劳质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劳动中的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裁剪布料 B.堆放砖块 C.粉碎矿石 D.粮食酿酒【答案】D【详解】A、裁剪布料:仅改变布料的形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堆放砖块:砖块的位置或排列方式改变,未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粉碎矿石:矿石被破碎成小颗粒,物质种类未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粮食酿酒:粮食中的糖类经发酵转化为酒精(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2024·重庆)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扫地 B.生火 C.摘菜 D.提水【答案】B【详解】A、扫地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生火有燃烧发生,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摘菜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提水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4·重庆)制作豆腐的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挑选黄豆 B.研磨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火煮浆【答案】D【详解】A、挑选黄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研磨制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燃火煮浆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4.(2023·重庆)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答案】C【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详解】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B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C。5.(2023·重庆)重庆火锅备受追捧。下列火锅底料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刀切原料 B.清水洗涤 C.大火熬制 D.成品装袋【答案】C【详解】A、刀切原料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清水洗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大火熬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D、成品装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2·重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答案】C【详解】A、脱离空间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自由下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外壳烧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打开降落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7.(2022·重庆)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栗 D.绳锯木断【答案】C【详解】A、盲人摸象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南辕北辙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火中取粟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绳锯木断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8.(2021·重庆)铁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织网 B.矿石炼铁 C.钢铁生锈 D.湿法炼铜【答案】A【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铁丝织网只是形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矿石炼铁有新的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钢铁生锈有新的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湿法炼铜有新的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9.(2021·重庆)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佩戴口罩 B.测量体温 C.酒精消毒 D.清水洗手【答案】C【详解】A、佩戴口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测量体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清水洗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02 物质的性质10. (2025·重庆)重庆以“桥都”闻名世界,桥梁建设用到大量钢铁。(1)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填“>”或“<”)氧元素。(2)防锈和除锈是生产、生活中常面临的问题。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去除铁锈可用氯化铵,氯化铵在农业中可作 (填序号)。A.氮肥 B.钾肥 C.磷肥 D.复合肥(3)极细的铁粉呈黑色。“黑色”属于铁粉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这种铁粉在空气中能自发燃烧只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2)涂油、刷漆 A(3)物理【详解】(1)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则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氧元素;(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涂油、刷漆等;氯化铵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A;(3)“黑色”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故颜色属于铁粉的物理性质;铁粉在空气中自发燃烧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即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考点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2025·重庆·三模)下列劳动实践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剪纸 B.酿醋 C.扫地 D.晒衣【答案】B【详解】化学变化的核心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A、剪纸仅改变纸张形状,无新物质,属物理变化。B、酿醋通过发酵生成醋酸(新物质),属化学变化。C、扫地是灰尘位置变化,无新物质,属物理变化。D、晒衣是水分蒸发(状态变化),无新物质,属物理变化。2.(2025·重庆·三模)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中呈现了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景,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捶打织物 B.梳理丝线 C.烧炭熨烫 D.缝制衣物【答案】C【详解】A、捶打织物只是改变了织物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B、梳理丝线只是对丝线进行整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C、烧炭熨烫过程中,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D、缝制衣物只是改变了衣物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故选C。3.(2025·重庆北碚·模拟预测)荣昌安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下列制陶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碾泥 B.制坯 C.陶刻 D.烧窑【答案】D【详解】A. 碾泥是将原料粉碎,仅改变颗粒大小,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 制坯是塑形过程,仅改变陶泥的形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 陶刻是在陶坯表面雕刻,仅发生物理形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 烧窑过程中发生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4.(2025·重庆·三模)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干冰升华 C.葡萄糖氧化 D.矿石粉碎【答案】C【详解】A、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葡萄糖氧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矿石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5.(2025·重庆·三模)端午节刚过,下列制作粽子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浸泡糯米 B.捆绑粽叶 C.点火煮粽 D.盛粽入碗【答案】C【详解】化学变化指生成新物质的过程。A、浸泡糯米仅是吸水膨胀,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B、捆绑粽叶仅改变形状,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C、点火煮粽时,燃料燃烧生成CO2和H2O等新物质,属化学变化。D、盛粽入碗是位置移动,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故选C。6.(2025·重庆北碚·三模)下列劳动实践中,所涉及的变化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A.扫地 B.炒菜 C.消毒 D.酿酒【答案】A【详解】A、扫地仅改变灰尘的位置,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炒菜过程中食材受热发生蛋白质变性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消毒过程中会破坏蛋白质结构,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酿酒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酒精等,属于化学变化;综上,A是物理变化,其余均为化学变化;即A所涉及的变化与其他有本质区别;故选A。7.(2025·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伐木制舟 B.五谷酿酒 C.沙里淘金 D.粉碎矿石【答案】B【详解】A、伐木制舟的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五谷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沙里淘金,是将沙子与金子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粉碎矿石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8.(2025·重庆·三模)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下列关于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开石磨光做成砚台 B.杂木烧炭集烟成墨C.竹作笔杆羊毛为毫 D.浆压薄片晾干成纸【答案】B【详解】A、开石磨光做成砚台,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杂木烧炭集烟成墨,该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竹作笔杆羊毛为毫,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浆压薄片晾干成纸,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5·重庆北碚·一模)重庆荣昌的“安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下列制陶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采集泥料 B.制作毛坯 C.上釉装饰 D.烧制成型【答案】D【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采集泥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制作毛坯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上釉装饰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烧制成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0.(2025·重庆·二模)中华传统工艺承载历史沉淀,彰显东方美学。下列工艺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绣制双面锦缎 B.烧制御窑陶瓷 C.雕刻木版年画 D.打磨翡翠玉石【答案】B【详解】A、绣制双面锦缎,只是锦缎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B、烧制御窑陶瓷时,瓷土等原料在高温下会发生脱水、分解、化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如硅酸盐脱水、分解并重新结合,釉料中的金属氧化物熔融后与瓷胎反应生成玻璃质覆盖层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C、雕刻木版年画,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D、打磨翡翠玉石,只是玉石的形状、表面光滑程度等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故选B。11.(2025·重庆·二模)下列传统工艺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雕花剪纸 B.湿法炼铜 C.粮食酿醋 D.烧制陶瓷【答案】A【详解】A、雕花剪纸仅通过裁剪改变纸张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湿法炼铜有新物质铜生成(如如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12.(2025·重庆·模拟预测)重庆火锅传统制作技艺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重庆火锅底料炒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将干辣椒剪成小段备用 B.牛油在高温下融化成液态C.香料与辣椒在油中翻炒产生独特香气 D.熬制好的底料冷却凝固成块状【答案】C【详解】A、把干辣椒剪成小段,只是辣椒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有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牛油从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牛油这种物质本身没有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在翻炒过程中,香料和辣椒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有独特香气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底料从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底料的成分没有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13.(2025·重庆·模拟预测)“甲亢哥”的中国行,让世界认识中国,展示了中国的魅力,也凸显了我国文化自信。下面成语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水乳交融 B.烟消云散 C.趁热打铁 D.扬汤止沸【答案】C【详解】A、水乳交融属于乳化现象,没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烟消云散是形状改变,没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趁热打铁,生铁中的碳会与氧气反应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扬汤止沸,是降低温度,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14.(2025·重庆·一模)重庆有很多特色美食,下列加工工艺或制作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磨芋成粉 B.拉面成条 C.发麦成酒 D.包馅成粽【答案】C【详解】A、磨芋成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拉面成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发麦成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包馅成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2025·重庆沙坪坝·模拟预测)节假日去公园露营是当下许多市民的出游选择。下列露营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搭建帐篷 B.围炉煮茶 C.观看露天电影 D.用彩灯装饰营地【答案】B【详解】A、搭建帐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围炉煮茶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观看露天电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用彩灯装饰营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16.(2025·重庆·一模)2025年中国将首飞货运飞船。以下相关环节和其他三项存在本质区别的是A.高压喷漆 B.装载货物 C.折叠机 D.点火起飞【答案】D【详解】A、高压喷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装载货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折叠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点火起飞,涉及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与ABC三峡存在本质区别;故选D。17.(2025·重庆大渡口·二模)冰雪融水是江河源头的重要补给水源。在冰融化时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个数 C.分子间隔 D.分子体积【答案】C【详解】冰融化时,水分子本身不变,分子种类、体积、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水分子的间隙改变,故选:C。18.(2025·重庆大渡口·二模)除夕夜,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精彩亮相。以下活动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烟火 B.悬挂彩旗 C.敲锣打鼓 D.张贴春联【答案】A【详解】A、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B、悬挂彩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敲锣打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张贴春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9.(2025·重庆九龙坡·模拟预测)“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四月的气温,已是清明和暖,适合户外活动。下列有关活动一定涉及有化学变化的是A.小河垂钓 B.生火烧烤 C.放飞风筝 D.采摘草莓【答案】B【详解】A. 垂钓是物理操作(鱼钩运动、鱼线伸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 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 风筝飞行是机械运动,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 采摘草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20.(2025·重庆南岸·模拟预测)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 B.粮食酿酒 C.干冰升华 D.蜡烛燃烧【答案】C【详解】A、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1.(2025·重庆·一模)重庆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雕琢合川峡砚 B.酿制永川豆豉C.制作白沙风筝 D.建造石柱吊脚楼【答案】B【详解】A、雕琢合川峡砚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酿制永川豆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C、制作白沙风筝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建造石柱吊脚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2.(2025·重庆合川·一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B.冰雪融化C.干冰升华 D.甲烷燃烧【答案】D【详解】A、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只是将物质吸附在活性炭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甲烷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3.(2025·重庆开州·一模)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湿法炼铜 B.火药爆炸 C.粮食酿酒 D.棉纱织布【答案】D【详解】A、湿法炼铜,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药爆炸,燃烧引起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棉纱织布,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4.(2025·重庆·一模)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重庆某中学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荣昌折扇 B.大足石刻 C.铜梁打铁花 D.梁平木版年画【答案】C【详解】A、荣昌折扇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大足石刻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铜梁打铁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梁平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25.(2025·重庆垫江·模拟预测)豆浆是早餐中的美味饮品。下列豆浆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选豆 B.磨豆 C.滤浆 D.煮浆【答案】D【详解】A、选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磨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烧火煮浆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6.(2025·重庆·一模)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代表,下列诗词所描述的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千里江陵一日还 B.春风得意马蹄急C.蜡炬成灰泪始干 D.飞流直下三千尺【答案】C【详解】A、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表示速度快,没有新物质产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春风得意马蹄急,没有新物质产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该选项符合题意;D、飞流直下三千尺,不涉及新物质产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7.(2025·重庆·三模)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制作蛋雕,体验非遗文化:将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在熔化的石蜡中裹上蜡衣,用金属丝划穿蜡衣雕“花”,吸取适量稀盐酸滴在划痕处,一段时间后,放入热水中熔去多余的蜡,做成蛋雕作品。结合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 B.盐酸有腐蚀性,要做好防护C.石蜡能与盐酸反应 D.可用白醋代替盐酸制作蛋雕【答案】C【详解】A、石蜡熔化仅是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正确;B、盐酸具有强酸性,接触可能腐蚀皮肤,需防护。正确;C、石蜡主要成分为烃类有机物,不与稀盐酸反应。划痕处反应的是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错误;D、白醋含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可替代盐酸。正确。故选C。28.(2025·重庆北碚·模拟预测)碳单质多种多样,不同碳单质的结构、用途等存在差异,如图是金刚石与石墨的结构图。(1)金刚石、石墨中可用作高铁列车的受电弓滑板的是 。(2)“石墨制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下列说法不支持这一结论的是______(填标号)。A.二者是不同物质B.二者含有相同元素C.二者转化时碳原子排列方式发生变化(3)2025年4月,同济大学团队发表的成果中提出:成功合成由6个碳原子构成的世界最小环状碳,该分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4)石墨粉与一种黑色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单质,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石墨(2)B(3)C6(4)【详解】(1)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高铁列车的受电弓滑板;(2)A、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即石墨制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石墨和金刚石均是由碳元素组成,不能说明石墨制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二者转化时碳原子排列方式发生变化,说明石墨和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碳单质,说明石墨制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世界最小环状碳的每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6;(4)石墨粉与一种黑色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单质,则黑色氧化物为氧化铜,红色单质为铜,石墨粉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9.(2025·重庆·二模)《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科技百科全书,详述了农工艺技,展现了我国古代智慧结晶。回答所涉及的下列问题:(1)古代造纸工艺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A.楮树取皮 B.入釜煮糜 C.日晒成干(2)“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古代劳动人民用天然气熬制井盐,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 (填名称)。(4)古代炼铁技术用木炭和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生铁水再用柳棍疾搅进行脱碳炒成熟铁。其中脱碳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B(2)(3)甲烷(4)C+O2 CO2【详解】(1)A、楮树取皮,只是将楮树的皮从树上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入釜煮糜,在煮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日晒成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2)这里的石灰指的是碳酸钙(CaCO3),经火焚炼即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4)生铁中含有碳,碳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碳的含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考点02 物质的性质30.(2025·重庆江津·二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A.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生病发烧时物理降温B.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答案】C【详解】A、酒精具有挥发性,挥发过程带着大量的热,可用于生病发烧时物理降温,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正确;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错误;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以吸附异味,可用做冰箱除味剂,正确;故选C。31.(2025·重庆·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盐酸除铁锈 B.甲醛溶液作防腐剂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大理石雕刻栏杆【答案】D【详解】A、盐酸除铁锈,是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利用的是盐酸的化学性质,A 错误;B、甲醛溶液作防腐剂,是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的是甲醛的化学性质,B 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氢氧化钙 )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利用的是熟石灰的化学性质,C 错误;D、用大理石雕刻栏杆,只是改变了大理石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大理石硬度较大等物理性质,D 正确。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原卷版).docx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