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山西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5年中考化学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山西专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0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5年3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化学研究对象 5年1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3年2分 2021年2分 化学研究对象
绿色化学 5年2考 选择题 绿色化学
考点02 走进化学世界(5年2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年1考 选择题 2022年2分 2024年2分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走进化学实验室 5年1考 选择题 液体试剂的取用
考点03 我们周围的空气(5年3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空气 5年1考 选择题 2021年2分 2022年5分 2023年2分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氧气 5年1考 实验题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振荡和搅拌
制取氧气 5年1考 选择题 氯酸钾制取氧气
考点0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2023·山西·中考真题)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中有诗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它描绘了绵绵春雨百草充满生机,隆隆春雷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变化最大的是
A.光合作用加强 B.能量消耗减小 C.新陈代谢加强 D.物种数量减少
【答案】C
【详解】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它的意思是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被春雷惊醒过来,开始活动了,说明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变化最大的是新陈代谢加强。故选C。
2.(2025·山西·中考真题)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有害垃圾是
A.果皮菜叶 B.过期药物 C.废旧报纸 D.陶瓷碎片
【答案】B
【详解】A. 果皮菜叶:属于厨余垃圾,因其易腐烂分解,可用于堆肥;错误。
B. 过期药物:含有化学成分,随意丢弃可能污染环境或危害健康,属于有害垃圾;正确。
C. 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因废纸可回收再利用;错误。
D. 陶瓷碎片:属于其他垃圾,因不可回收且无害,通常填埋处理;错误。
故选B。
3.(2021·山西·中考真题)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每年的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都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诠释造林绿化、厚植绿色中国的重大意义、造林绿化最主要的作用是
A.储备工业原料 B.改善生态环境 C.阻止阳光照射 D.生产农家肥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环保问题。
【详解】造林绿化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从环保的角度进行分析辨析即可。
考点02 走进化学世界
4.(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A.放烟花 B.贴对联
C.剪窗花 D.包饺子
【答案】A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详解】A、烟花中的火药燃烧时会放发光,故放烟花是利用了火药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贴对联,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C、剪窗花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D、包饺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5.(2024·山西·中考真题)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常用倾倒的方法取用。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B.试剂瓶标签的位置
C.试剂瓶瓶塞的放置 D.试管口倾斜的方向
【答案】D
【分析】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试管应略倾斜,标签应向着手心,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
【详解】A、使用试管时,不加热情况下所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加热情况下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图示操作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A错误;
B、图示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可能导致标签被腐蚀,B错误;
C、图示操作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会导致瓶塞被污染,C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口应略倾斜,D正确。
故选:D。
考点03 我们周围的空气
6.(2021·山西·中考真题)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A.O2、P2O5 B.P、P2O5 C.O2、P D.N2、P2O5
【答案】A
【详解】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燃烧过程中氮气不参与反应,故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选A。
7.(2023·山西·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A.试管口应该倾斜 B.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C.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 D.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
【答案】D
【详解】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此选项错误;
B. 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此选项错误;
C.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此时是纯净的氧气,开始收集,此选项错误;
D. 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中会混有空气,此选项正确。
故选D。
8.(2022·山西·中考真题)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人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水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上述设备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2)练泥机将水和环料充分调和,其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 。
(3)施釉机先将蓄光釉料印刷在坯体上,再涂抹一层透明釉料的作用是 (合理即可)。
(4)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利用稀有气体的性质是 。
(5)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1)烧成炉 (2)搅拌 (3)保护蓄光釉料/提高釉面性能
(4)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合理即可)
(5)
【详解】(1)如图前几步中,都是物质的形状等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烧成炉中陶坯经过加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烧成炉;
(2)练泥机将水和坏料充分调和,其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搅拌;
(3)施釉机先将蓄光釉料印刷在坯体上,再涂抹一层透明釉料,这样就将里面的蓄光釉料覆盖起来起到保护作用,故填:保护蓄光釉料或提高釉面性能;
(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釉料发生化学反应,故填: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或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5)根据题意,残留的铁会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0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2025·山西阳泉·二模)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各项建设都离不开中国制造,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A.5G信号的传输技术 B.生产施工所用新材料
C.铸造颁奖所用的奖牌 D.场馆器械的杀菌消毒
【答案】A
【详解】A、5G信号的传输技术属于通信工程领域,主要涉及电磁波和电子技术,与化学无直接关系,该选项正确;
B、新材料的研发需化学知识,如合成与性能优化,该选项错误;
C、奖牌铸造涉及金属冶炼和合金制备,属于化学工艺,该选项错误;
D、杀菌消毒通常使用化学药剂(如消毒剂),涉及化学反应,该选项错误。
故选A。
2.(2025·山西朔州·模拟预测)化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相符的是
A.徐寿研发了多种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B.屠呦呦提取了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C.闵恩泽院士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D.侯德榜在《化学鉴原》中翻译的许多元素名称沿用至今
【答案】B
【详解】A. 中国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院士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而非徐寿。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就属实。 符合题意;
C. 张青莲院士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不符合题意;
D. 《化学鉴原》由徐寿翻译,侯德榜的贡献是“侯氏制碱法”,选项混淆了人物与著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5·山西太原·一模)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就,我国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研发了稀土分离技术的中国化学家是
A.屠呦呦 B.张青莲
C.徐光宪 D.徐寿
【答案】C
【详解】A、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不符合题意;
B、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C、徐光宪提出了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符合题意;
D、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等并创造出铝、钾、钠等化学元素汉语名称,是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02 走进化学世界
4.(2025·山西吕梁·二模)烟花爆竹是我们庆祝传统节日的重要物品,但对烟花的使用和储存要有提醒标志。储存烟花的仓库里所贴的标志为
A.易燃液体 B.毒性物质
C.爆炸性物质 D.腐蚀性物质
【答案】C
【详解】储存烟花的仓库里应张贴爆炸性物质标志。
故选C。
5.(2025·山西·二模)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在以下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刺绣 B.剪纸
C.砖雕 D.彩瓷
【答案】D
【详解】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砖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彩瓷的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5·山西吕梁·二模)如图所示,在使用量筒量取5mL液体的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50mL量筒 B.细口瓶倾倒液体至5mL
C.倾倒液体接近5mL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D.滴管滴加液体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答案】C
【详解】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50mL量筒量取5mL液体,误差太大,量筒选择不合理,故选项操作错误;
B、细口瓶倾倒液体至接近5mL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故选项操作错误;
C、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5mL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故选项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C。
7.(2025·山西朔州·三模)为确保化学实验顺利开展,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对我们至关重要。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中,其表达的含义与图片不相符的是
A.防止割伤 B.及时洗手
C.带护目镜 D.小心火灾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该图标表示锐器,防止割伤,故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表示洗手,离开实验室前需要清洗双手,故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表示护目镜,需要戴防护眼镜,防止发生危险,故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表示排风,开启排风扇可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发生危险,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5·山西·一模)某同学蒸发氯化钠溶液的操作如图,实验用品使用及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无需使用玻璃棒搅拌
C.加热时使用陶土网 D.出现固体即停止加热
【答案】A
【详解】A、蒸发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能直接加热,不需要使用陶土网,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5·山西忻州·模拟预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在以下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刺绣 B.剪纸
C.砖雕 D.彩瓷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砖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彩瓷的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5·山西·一模)实验课上,小明用酒精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一系列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倾倒液体 B.夹持试管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液体
【答案】A
【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正确;
B、夹持试管时,试管夹要从试管底部向上套,不能从口部套,否则容易将杂质落入试管,污染试剂,错误;
C、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引起火灾,错误;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故选A。
11.(2025·山西大同·一模)加热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某同学给固体试剂加热的操作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试管的倾斜方向 B.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导管伸入试管的长度 D.用镊子夹取粉末状固体
【答案】B
【详解】A、图示中试管向上倾斜,试管的倾斜方向错误,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应该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故A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由于外焰的温度最高,则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B正确;
C、导管伸入试管的长度过长,导管伸入试管的长度应刚露出橡胶塞即可,故C错误;
D、粉末状固体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才能用镊子夹取、,故D错误;
故选B。
12.(2025·山西朔州·一模)新鲜大蒜中含蒜氨酸,蒜氨酸受撞击后会转化为大蒜素。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易挥发,遇热或碱立即失去抗菌活性,但不受酸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挥发性是大蒜素的化学性质 B.捣蒜过程中仅发生物理变化
C.大蒜煮熟食用比生食抗菌效果更好 D.捣好的蒜泥可以与醋一起食用
【答案】D
【详解】A、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大蒜素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B、捣蒜过程中,大蒜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大蒜中的蒜氨酸受撞击后会转化为大蒜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大蒜素遇热会立即失去抗菌活性,所以大蒜生食比煮熟食效果更好好,故错误;
D、大蒜素不受酸影响,蒜泥与醋同食并不会破坏其抗菌活性,因此捣好的蒜泥可以与醋一起食用,故正确;
故选D。
考点03 我们周围的空气
13.(2025·山西晋中·二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供氧器。图甲为供氧器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氧剂可能是高锰酸钾
B.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
C.加湿过滤仓中水的作用之一是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
D.图乙用作加湿过滤仓时,a管与病人相连
【答案】D
【详解】A、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根据图甲可知,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所以制氧剂不可能是高锰酸钾,故选项错误;
B、反应仓产生氧气,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故选项错误;
C、水不能加快氧气生成的速率,但可根据加湿过滤仓水中气泡的多少,观察氧气的输出速率,故选项错误;
D、氧气密度比水小,则氧气应从b导管进入,a导管导出,所以与病人相连的是a管,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2025·山西吕梁·二模)酵母可用于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如图,塑料瓶会涌出柱状泡沫,它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浓度不影响反应快慢
B.颜料可使反应产生更多泡沫
C.酵母能促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气体
D.泡沫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D
【详解】A、其他条件不变,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选项错误;
B、颜料可以给泡沐上色,但不可使反应产生更多泡沫,选项错误;
C、酵母可用于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但不能促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气体,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泡沫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正确。
故选D。
15.(2025·山西阳泉·二模)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许多旅客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的空气里
A.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
B.氮气体积分数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大致为21%,但空气稀薄
D.氧气含量增多
【答案】C
【详解】A、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仍约为21%,并未降低,比较稀薄,故错误;
B、氮气体积分数仍稳定在78%左右,不会显著增加,故错误;
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总气压低,单位体积内的氧气分子减少,但氧气体积分数仍接近21%,故正确;
D、高原氧气比较稀薄,而非增多,故错误。
故选C。
16.(2025·山西朔州·三模)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到切开的苹果很快会“生锈”,同学们设计了下图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对本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②中苹果变色说明“生锈”与有关
B.①和③对比是探究苹果“生锈”的生成物
C.实验室用在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
D.由实验可知苹果加工厂保存苹果汁时需立即封装
【答案】D
【详解】A、②中苹果接触到氧气(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苹果变色;但仅根据②中苹果变色,不能直接说明 “生锈” 就一定与O2有关,因为没有排除水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与其他对比组综合分析,错误;
B、①中苹果与水接触,③中苹果与二氧化碳接触,①和③对比是探究苹果 “生锈” 是与二氧化碳有关还是与水有关,而不是探究苹果 “生锈” 的生成物,错误;
C、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时,KMnO4受热分解生成K2MnO4、MnO2和O2,不需要MnO2作催化剂,错误;
D、通过实验可知,苹果在空气中容易 “生锈”,所以苹果加工厂保存苹果汁时,为防止苹果汁与氧气接触而变质,需立即封装,正确。
故选D。
17.(2025·山西·三模)化学实验离不开水,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多次用到了水,其中利用了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收集氧气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利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原理,通过观察水中是否有气泡冒出判断装置气密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利用的是水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则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则该过程利用了水的化学性质,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主要体现水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利用的是水的物理性质(比热容较大等,能吸收热量),故错误;
故选B。
18.(2025·山西晋中·二模)趣味实验“大象牙膏”直观展示了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这一化学过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10mL过氧化氢溶液和5滴发泡剂,对影响“大象牙膏”泡沫喷出时间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催化剂/mL 催化剂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温度/℃ “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s
1 4 10% 10% 20 10
2 4 5% 10% 20 42
3 4 10% 10% 40 3
4 4 10% 5% 20 30
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两种单质
B.催化剂能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氧气
C.催化剂浓度越大,喷出瓶口所需时间越长
D.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喷出瓶口所需时间越短
【答案】D
【详解】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B错误;
C、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浓度越大,喷出瓶口所需时间越短,故C错误;
D、对比实验1和实验4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喷出瓶口所需时间越短,故D正确。
故选D。
19.(2025·山西晋城·模拟预测)空气炸锅是一种多功能厨房电器,可煎炸、烘烤、加热或解冻食物。其工作原理是将锅内空气加热后循环吹向食物,使食物变熟。下列有关空气炸锅的分析正确的是
A.锅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锅内的空气不参与食物反应
C.加热可以加快食物中的水分蒸发 D.解冻时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答案】C
【详解】A、空气中约有78%体积的氮气,因此锅内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A错误。
B、食物变熟过程中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等,B错误;
C、加热可以加快食物中的水分蒸发,C正确;
D、解冻时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会分解,在通电条件下水会发生分解反应,D错误。
故选C。
20.(2025·山西太原·一模)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基于安全考虑所进行的操作是
A.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 B.铁丝在实验之前先打磨
C.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瓶中 D.铁丝自上而下缓慢插入
【答案】A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A符合题意;
B、铁丝在实验之前先打磨,除去铁锈,使铁丝充分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更多的氧气,使铁丝充分燃烧,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丝自上而下缓慢插入,为了使铁丝充分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2025·山西吕梁·二模)实践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打开数字采集器一段时间后向漏斗内呼气,测得两种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人在呼吸过程中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B.图乙中A线表示二氧化碳,B线表示氧气
C.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氧气含量高
D.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二氧化碳变化大
【答案】D
【详解】A、人在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是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同样含有这些成分,只是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A错误;
B、打开数字采集器一段时间后向漏斗内呼气,随着呼气过程的进行,氧气含量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观察可知,A 线是下降的,代表氧气含量减少;B 线是上升的,代表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以 A 线表示氧气,B 线表示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氧气约占16%,二氧化碳约占4%,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仍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故C错误;
D、对比图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6%;二氧化碳含量从0.03%上升到4%,变化幅度相对氧气较小,所以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二氧化碳变化大,故D正确。
故选D。
22.(2025·山西大同·一模)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密闭容器中少量铜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质量测定,实验装置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小气球先变小后变大 B.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C.固体粉末会由黑色变为红色 D.反应后瓶内气体主要是氮气
【答案】D
【详解】A、加热时温度会升高,装置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先变大,铜和仰视加热生成氧化铜,消耗氧气,因为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气球又会变小,A错误;
B、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参加反应的铜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则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B错误;
C、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固体粉末会由红色变为黑色,C错误;
D、瓶内原来是空气,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因此反应后瓶内的气体主要是氮气,D正确;
故选D。
23.(2025·山西朔州·三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利用试管进行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振荡试管 D.废液处理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倾倒液体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应将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操作正确;
B、加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的位置,液体的体积不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45°角倾斜,试管口不可对着人,图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
C、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左右振荡,而不是上下振荡,操作正确;
D、废液应倒入废液缸,操作正确。
故选B。
24.(2025·山西晋中·一模)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以及装置,其中不合理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验满
【答案】D
【详解】A、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操作合理;
B、此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该发生装置合理;
C、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该收集装置合理;
D、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而不是将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所以该操作不合理。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0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5年3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化学研究对象 5年1考 选择题 2025年2分 2023年2分 2021年2分 化学研究对象
绿色化学 5年2考 选择题 绿色化学
考点02 走进化学世界(5年2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年1考 选择题 2022年2分 2024年2分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走进化学实验室 5年1考 选择题 液体试剂的取用
考点03 我们周围的空气(5年3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空气 5年1考 选择题 2021年2分 2022年5分 2023年2分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氧气 5年1考 实验题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振荡和搅拌
制取氧气 5年1考 选择题 氯酸钾制取氧气
考点0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2023·山西·中考真题)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中有诗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它描绘了绵绵春雨百草充满生机,隆隆春雷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变化最大的是
A.光合作用加强 B.能量消耗减小 C.新陈代谢加强 D.物种数量减少
2.(2025·山西·中考真题)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有害垃圾是
A.果皮菜叶 B.过期药物 C.废旧报纸 D.陶瓷碎片
3.(2021·山西·中考真题)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每年的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都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诠释造林绿化、厚植绿色中国的重大意义、造林绿化最主要的作用是
A.储备工业原料 B.改善生态环境 C.阻止阳光照射 D.生产农家肥料
考点02 走进化学世界
4.(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A.放烟花 B.贴对联
C.剪窗花 D.包饺子
5.(2024·山西·中考真题)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常用倾倒的方法取用。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B.试剂瓶标签的位置
C.试剂瓶瓶塞的放置 D.试管口倾斜的方向
考点03 我们周围的空气
6.(2021·山西·中考真题)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A.O2、P2O5 B.P、P2O5 C.O2、P D.N2、P2O5
7.(2023·山西·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A.试管口应该倾斜 B.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C.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 D.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
8.(2022·山西·中考真题)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人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水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上述设备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2)练泥机将水和环料充分调和,其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 。
(3)施釉机先将蓄光釉料印刷在坯体上,再涂抹一层透明釉料的作用是 (合理即可)。
(4)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利用稀有气体的性质是 。
(5)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考点0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2025·山西阳泉·二模)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各项建设都离不开中国制造,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A.5G信号的传输技术 B.生产施工所用新材料
C.铸造颁奖所用的奖牌 D.场馆器械的杀菌消毒
2.(2025·山西朔州·模拟预测)化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相符的是
A.徐寿研发了多种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B.屠呦呦提取了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C.闵恩泽院士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D.侯德榜在《化学鉴原》中翻译的许多元素名称沿用至今
3.(2025·山西太原·一模)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就,我国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研发了稀土分离技术的中国化学家是
A.屠呦呦 B.张青莲
C.徐光宪 D.徐寿
考点02 走进化学世界
4.(2025·山西吕梁·二模)烟花爆竹是我们庆祝传统节日的重要物品,但对烟花的使用和储存要有提醒标志。储存烟花的仓库里所贴的标志为
A.易燃液体 B.毒性物质
C.爆炸性物质 D.腐蚀性物质
5.(2025·山西·二模)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在以下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刺绣 B.剪纸
C.砖雕 D.彩瓷
6.(2025·山西吕梁·二模)如图所示,在使用量筒量取5mL液体的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50mL量筒 B.细口瓶倾倒液体至5mL
C.倾倒液体接近5mL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D.滴管滴加液体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7.(2025·山西朔州·三模)为确保化学实验顺利开展,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对我们至关重要。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中,其表达的含义与图片不相符的是
A.防止割伤 B.及时洗手 C.带护目镜 D.小心火灾
A.A B.B C.C D.D
8.(2025·山西·一模)某同学蒸发氯化钠溶液的操作如图,实验用品使用及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无需使用玻璃棒搅拌
C.加热时使用陶土网 D.出现固体即停止加热
9.(2025·山西忻州·模拟预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在以下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刺绣 B.剪纸 C.砖雕 D.彩瓷
A.A B.B C.C D.D
10.(2025·山西·一模)实验课上,小明用酒精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一系列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倾倒液体 B.夹持试管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液体
11.(2025·山西大同·一模)加热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某同学给固体试剂加热的操作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试管的倾斜方向 B.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导管伸入试管的长度 D.用镊子夹取粉末状固体
12.(2025·山西朔州·一模)新鲜大蒜中含蒜氨酸,蒜氨酸受撞击后会转化为大蒜素。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易挥发,遇热或碱立即失去抗菌活性,但不受酸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挥发性是大蒜素的化学性质 B.捣蒜过程中仅发生物理变化
C.大蒜煮熟食用比生食抗菌效果更好 D.捣好的蒜泥可以与醋一起食用
考点03 我们周围的空气
13.(2025·山西晋中·二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供氧器。图甲为供氧器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氧剂可能是高锰酸钾
B.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
C.加湿过滤仓中水的作用之一是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
D.图乙用作加湿过滤仓时,a管与病人相连
14.(2025·山西吕梁·二模)酵母可用于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如图,塑料瓶会涌出柱状泡沫,它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浓度不影响反应快慢
B.颜料可使反应产生更多泡沫
C.酵母能促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气体
D.泡沫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5.(2025·山西阳泉·二模)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许多旅客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的空气里
A.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
B.氮气体积分数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大致为21%,但空气稀薄
D.氧气含量增多
16.(2025·山西朔州·三模)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到切开的苹果很快会“生锈”,同学们设计了下图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对本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②中苹果变色说明“生锈”与有关
B.①和③对比是探究苹果“生锈”的生成物
C.实验室用在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
D.由实验可知苹果加工厂保存苹果汁时需立即封装
17.(2025·山西·三模)化学实验离不开水,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多次用到了水,其中利用了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收集氧气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8.(2025·山西晋中·二模)趣味实验“大象牙膏”直观展示了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这一化学过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10mL过氧化氢溶液和5滴发泡剂,对影响“大象牙膏”泡沫喷出时间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催化剂/mL 催化剂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温度/℃ “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s
1 4 10% 10% 20 10
2 4 5% 10% 20 42
3 4 10% 10% 40 3
4 4 10% 5% 20 30
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两种单质
B.催化剂能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氧气
C.催化剂浓度越大,喷出瓶口所需时间越长
D.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喷出瓶口所需时间越短
19.(2025·山西晋城·模拟预测)空气炸锅是一种多功能厨房电器,可煎炸、烘烤、加热或解冻食物。其工作原理是将锅内空气加热后循环吹向食物,使食物变熟。下列有关空气炸锅的分析正确的是
A.锅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锅内的空气不参与食物反应
C.加热可以加快食物中的水分蒸发 D.解冻时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20.(2025·山西太原·一模)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基于安全考虑所进行的操作是
A.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 B.铁丝在实验之前先打磨
C.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瓶中 D.铁丝自上而下缓慢插入
21.(2025·山西吕梁·二模)实践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打开数字采集器一段时间后向漏斗内呼气,测得两种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人在呼吸过程中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B.图乙中A线表示二氧化碳,B线表示氧气
C.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氧气含量高
D.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二氧化碳变化大
22.(2025·山西大同·一模)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密闭容器中少量铜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质量测定,实验装置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小气球先变小后变大 B.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C.固体粉末会由黑色变为红色 D.反应后瓶内气体主要是氮气
23.(2025·山西朔州·三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利用试管进行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振荡试管 D.废液处理
A.A B.B C.C D.D
24.(2025·山西晋中·一模)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以及装置,其中不合理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验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