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8 物质的化学变化考点0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1分 2024年1分 2023年1分 2022年1分 2021年1分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考点02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判断 5年2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4年1分 2021年1分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判断化学方程式 5年2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5年1分 2023年1分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点03 质量守恒定律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5年2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5年2分 2024年1分 2023年1分 根据微观示意图进行判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5年2考 选择题 2021年1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考点0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1.(2025·河南卷)华夏历史悠久,中原文化厚重。下列传统工艺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镇平玉雕 B.禹州钧瓷 C.陕州剪纸 D.洛宁竹编2.(2024·河南卷)我国的古代发明及应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质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陶瓷烧制 C.活字印刷 D.火药爆炸3.(2023·河南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4.(2022·河南卷)《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煮楻足火 B.斩竹槌洗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5.(2021·河南卷)下河南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玉器雕琢 B.骨笛打孔 C.彩陶烧制 D.金筒刻字考点02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6.(2024·河南卷)《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7.(2023·河南卷)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酸雨形成的原因:B.盐酸除去铁锈: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8.(2021·河南卷)古籍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指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反应得到铜,该反应为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9.(2025·河南卷)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6.2g部分被氧化的铝粉,加入150g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被氧化的铝的质量为 g。考点03 质量守恒定律10.(2024·河南卷)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B.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NON2+H2O11.(2023·河南卷)下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D.化学方程式为:12.(2021·河南卷)黑火药爆炸事件的反应为:,则X是A.K2S B.K2SO3 C.K2SO4 D.K2S2O313.(2025·河南卷)某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甲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 ;反应中有 种单质;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2025·安阳二模)中国汉朝首次记录了豆腐制作。下列制作豆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浸豆 B.磨浆 C.煮浆 D.滤渣2.(2025·鹤壁一模)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下列习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贴春联 B.燃鞭炮 C.扫尘垢 D.舞龙狮3.(2025·郑州九校联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雕刻塑像 B.裁剪窗花 C.烧制陶瓷 D.编制中国结4.(2025·洛阳二模)洛阳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以下制作工艺的描述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将陶土研磨成细粉并加水混合 B.将成型后的陶坯置于阴凉处晾干C.在陶坯表面涂抹釉料后入窑烧制 D.对烧制完成的唐三彩进行抛光处理5.(2025·平顶山二模)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晾衣服 B.铲冰雪 C.酿米酒 D.剪窗花6.(2025·三门峡二模)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非遗技艺更是璀璨夺目,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三门峡陕州剪纸 B.滑县木板年画C.洛阳唐三彩烧制 D.南阳镇平玉雕7.(2025·平顶山一模)下列工艺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抽丝织稠 B.烧制汝瓷 C.竹子制筒 D.海水晒盐8.(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手工艺门类繁多,下列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中,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 B.木雕 C.刺绣 D.竹编9.(2025·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摸底)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谷物酿酒 B.蚕丝织布 C.稻草造纸 D.瓷器烧制10.(2025·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三模)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质变化中,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破竹为篾 B.焙烧硫磺 C.金简刻字 D.凿取砺房11.(2025·平顶山二模)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 B.NO2C.NH3 D.SO212.(2025·郑州九校联考)超氧化钾可做氧气源,可用于煤矿井下救援。能与水反应迅速放出氧气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则该化合物可能是A. B. C.KOH D.13.(2025·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摸底)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不符合题意的是A.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遇二氧化碳变红: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C.工业高炉冶铁的主要原理:D.除去氧化钙当中的碳酸钙:14.(2025·平顶山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盐酸除铁锈:D.工业炼铁反应原理:15.(2025·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摸底)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D.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16.(2025·平顶山一模)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是载人航天器中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个数比为4:1D.每处理22g二氧化碳,生成甲烷9g17.(2025·郑州九校联考)Cu基材料作为催化剂被广泛用于光催化还原CO2。某科学团队据此设计了碳循环路径,其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循环中涉及3种氧化物B.过程II属于分解反应C.过程I参与反应的CO2与H2O的个数比为2:3D.过程I中Cu基材料会不断减少18.(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D.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19.(2025·安阳二模)H2和CO2在同一条件下会发生两个化学反应(如下图)。反应I可制取甲醇(CH3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3︰1B.反应Ⅱ前后的分子数量发生改变C.若要增加甲醇的产量,就要减少反应Ⅱ的发生D.利用这两个反应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燃料20.(2025·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三模)氨气作为一种“零碳燃料”,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已知氨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保持不变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C.若丙物质为一氧化氮,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D.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丙物质一定为氮气21.(2025·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三模)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两组实验及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写出图A装置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酒精灯等装置未画出)。(2)如图B装置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用一种新试剂替代其中一种试剂,其余试剂和装置不变,写出具体的试剂替换方案。22.(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烧水的水壶中常会结一层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氢氧化镁),可用厨房中的 除去水垢。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中含有小苏打,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025·鹤壁一模)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的描述。船上的薪草、膏油燃烧,需要满足 ;风吹来时,船燃烧得更旺的原因是 。24.(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火法炼锌”是把炉甘石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中,高温即可得到金属锌。与碳酸钙性质相似,已知炉甘石高温时能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时高温加热炉甘石与碳酸钙,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则参与反应的碳酸锌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25.(2025·三门峡二模)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下图为用蚀刻硅芯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1)请将图中生成物丙的微观图示补画完整。(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生成乙和丙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26.(2025·郑州九校联考)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b处白磷和c处红磷均不燃烧。请从以下所给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①对比a、b处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什么条件?②对比a、c处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什么条件?27.(2025·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摸底)在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里,哪吒被炼化于三昧真火中,变得更强大。现实生活中,火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利与弊。结合生活常识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影响燃烧的因素角度解释做饭时调大灶具进风口的原因。(2)请从燃烧的条件角度解释如图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的原因。(3)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4)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的原理。28.(2025·安阳二模)宇航员在太空中钙质流失严重,需补钙。钙是人体必须的 (填“微量元素”或“常量元素”);如图是某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碳酸钙与胃酸(含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按用量服用,成人每天从该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 g。29.(2025·洛阳二模)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合”的思想: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该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反应。“分”的思想: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合”与“分”的思想: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30.(2025·洛阳二模)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青铜雁鱼灯里面是空的,腹部用于贮水。使用时将煤油加入灯内,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雁脖子进入腹部。(1)雁鱼灯通过开合灯罩可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当看到煤油燃烧产生大量黑烟时,要扩大灯罩进风口,目的是什么?(2)当灯罩完全闭合时可将雁鱼灯内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31.(2025·三门峡二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1)《浪淘沙》中写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中的“淘”和“漉”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哪种操作?(2)《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工厂常将煤粉碎后再燃烧,粉碎的目的是什么?32.(2025·三门峡二模)某消防救援支队对可乐是否能够灭火开展测试。消防员手持一瓶可乐,用力摇晃后拧开瓶盖,将喷溅而出的可乐泡沫对准火焰进行喷射,很快火就被扑灭。(1)解释拧开瓶盖后,可乐泡沫喷溅而出的原因。(2)请用灭火的原理解释可乐能灭火的原因。33.(2025·平顶山一模)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一现象说明燃烧条件是什么?(2)若要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写出改进措施。34.(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为探究燃烧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2)②中水的作用是什么?35.(2025·平顶山二模)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可充分体现科学研究中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装置甲中与a管相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该实验通过证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推断水是由 组成。(2)定量研究:将甲烷充分燃烧后的混合气体通过乙装置,若要证明甲烷中不含氧元素,则需要测定 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填序号)①实验前甲烷的质量 ②实验后c瓶增加的质量 ③实验后d瓶增加的质量36.(2025·安阳二模)利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若a、b均为白磷,可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2)若a、b均为红磷,该实验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或空气)接触,理由是什么?37.(2025·平顶山二模)从古至今,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家用燃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家用燃料变迁的大致历程为:(1)俗语说:“人要真心,火要空心”。柴草燃烧时需要架空,煤球要做成蜂窝状,目的是 。(2)从分子角度解释,丙烷气体在加压条件下能转化为液体 。(3)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液化石油气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调大”“调小”或“不变”)。(提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38.(2025·平顶山二模)通过使用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处物质的化学式为 。(2)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8 物质的化学变化考点0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5年5考 选择题 2025年1分 2024年1分 2023年1分 2022年1分 2021年1分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考点02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判断 5年2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4年1分 2021年1分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判断化学方程式 5年2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5年1分 2023年1分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点03 质量守恒定律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5年2考 选择题 填空题 2025年2分 2024年1分 2023年1分 根据微观示意图进行判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5年2考 选择题 2021年1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考点0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1.(2025·河南卷)华夏历史悠久,中原文化厚重。下列传统工艺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镇平玉雕 B.禹州钧瓷 C.陕州剪纸 D.洛宁竹编【答案】B【解析】A、镇平玉雕,雕刻玉石仅改变形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禹州钧瓷,黏土高温烧制时,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陕州剪纸,裁剪纸张仅改变形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洛宁竹编,编织竹条仅改变形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4·河南卷)我国的古代发明及应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质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陶瓷烧制 C.活字印刷 D.火药爆炸【答案】C【解析】A、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烧制陶瓷,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活字印刷,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3.(2023·河南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答案】C【解析】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B、棉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白土烧瓷,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化学变化;D、楠木造船,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答案:C。4.(2022·河南卷)《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煮楻足火 B.斩竹槌洗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答案】A【解析】A、煮徨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斩竹槌洗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日晒成干,是水分的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5.(2021·河南卷)下河南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玉器雕琢 B.骨笛打孔 C.彩陶烧制 D.金筒刻字【答案】C【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A、玉器雕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骨笛打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彩陶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金筒刻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02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6.(2024·河南卷)《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分析】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涉及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置换反应,符合题意;D、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3·河南卷)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酸雨形成的原因:B.盐酸除去铁锈: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答案】D【解析】A.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错误;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8.(2021·河南卷)古籍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指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反应得到铜,该反应为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同时生成一种亚铁盐,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9.(2025·河南卷)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6.2g部分被氧化的铝粉,加入150g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被氧化的铝的质量为 g。【答案】0.9【解析】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方程式为:;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方程式分别为:、;150g19.6%的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硫酸中的硫酸根质量等于反应后硫酸铝中硫酸根质量,故硫酸铝质量=,硫酸铝中铝元素质量等于6.2g固体混合物中铝元素质量,则6.2g固体混合物中铝元素质量=,则混合物中氧元素=6.2g-5.4g=0.8g,则氧化铝的质量为:,氧化铝中铝元素质量即被氧化的铝的质量=1.7g-0.8g=0.9g。故填:0.9。考点03 质量守恒定律10.(2024·河南卷)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B.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NON2+H2O【答案】B【分析】根据分析,该反应是由氨气与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氮气与水。【解析】A、根据分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图中的单质为氮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根据分析,该反应的产物为氮气与水,均为无毒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C、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生成物氮气属于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根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1.(2023·河南卷)下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D.化学方程式为:【答案】C【解析】A. 该反应的反应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都是气体污染物,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氮气是空气中固有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选项正确;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所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选项正确;C. 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2×44)=7:22,选项错误;D.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正确。故选C。12.(2021·河南卷)黑火药爆炸事件的反应为:,则X是A.K2S B.K2SO3 C.K2SO4 D.K2S2O3【答案】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S、C、K、N、O的个数分别是1、3、2、2、6,生成物中含S、C、K、N、O的个数分别是0、3、0、2、6,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S、2个K,故X的化学式为:K2S。故选A。13.(2025·河南卷)某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甲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 ;反应中有 种单质;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 14:3 两 1:3【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NH3,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在NH3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1×3)=14: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物质是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丙物质是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反应中有2种单质。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丙(N2)、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1.(2025·安阳二模)中国汉朝首次记录了豆腐制作。下列制作豆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浸豆 B.磨浆 C.煮浆 D.滤渣【答案】C【解析】A、浸豆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磨浆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煮浆过程涉及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滤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2.(2025·鹤壁一模)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下列习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贴春联 B.燃鞭炮 C.扫尘垢 D.舞龙狮【答案】B【解析】A、贴春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燃鞭炮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扫尘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舞龙狮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5·郑州九校联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雕刻塑像 B.裁剪窗花 C.烧制陶瓷 D.编制中国结【答案】C【解析】A、雕刻塑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裁剪窗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D、编制中国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5·洛阳二模)洛阳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以下制作工艺的描述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将陶土研磨成细粉并加水混合 B.将成型后的陶坯置于阴凉处晾干C.在陶坯表面涂抹釉料后入窑烧制 D.对烧制完成的唐三彩进行抛光处理【答案】C【解析】A、将陶土研磨成细粉并加水混合,只是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B、将成型后的陶坯置于阴凉处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C、在陶坯表面涂抹釉料后入窑烧制,烧制过程中陶坯和釉料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D、对烧制完成的唐三彩进行抛光处理,只是改变了唐三彩的表面光滑程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故选C。5.(2025·平顶山二模)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晾衣服 B.铲冰雪 C.酿米酒 D.剪窗花【答案】C【解析】A、晾衣服过程只有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铲冰雪只有冰雪的位置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酿米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剪窗花只有纸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5·三门峡二模)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非遗技艺更是璀璨夺目,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三门峡陕州剪纸 B.滑县木板年画C.洛阳唐三彩烧制 D.南阳镇平玉雕【答案】C【解析】A、三门峡陕州剪纸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滑县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洛阳唐三彩烧制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南阳镇平玉雕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5·平顶山一模)下列工艺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抽丝织稠 B.烧制汝瓷 C.竹子制筒 D.海水晒盐【答案】B【解析】A、抽丝织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烧制汝瓷过程中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竹子制筒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8.(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手工艺门类繁多,下列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中,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 B.木雕 C.刺绣 D.竹编【答案】A【解析】化学变化的核心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A、陶瓷制作需高温烧制黏土,黏土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盐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木雕仅改变木材形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刺绣是线在布料上的物理组合,材料本质未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竹编通过编织改变竹条形态,未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9.(2025·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摸底)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谷物酿酒 B.蚕丝织布 C.稻草造纸 D.瓷器烧制【答案】B【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析】A、谷物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蚕丝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瓷器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0.(2025·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三模)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质变化中,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破竹为篾 B.焙烧硫磺 C.金简刻字 D.凿取砺房【答案】B【解析】A、破竹为篾:将竹子劈成细条,仅改变形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焙烧硫磺: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 + O → SO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金简刻字:在金属片上刻字,仅改变形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凿取砺房:开采贝壳或石灰岩,仅物理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11.(2025·平顶山二模)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 B.NO2C.NH3 D.SO2【答案】B【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硝酸铜分解不会生成二氧化硫、氨气,氮气是无毒气体,二氧化氮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选B12.(2025·郑州九校联考)超氧化钾可做氧气源,可用于煤矿井下救援。能与水反应迅速放出氧气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则该化合物可能是A. B. C.KOH D.【答案】C【分析】超氧化钾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K、O、H,生成物中也应含K、O、H。【解析】A、碳酸钾由K、C、O元素组成,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碳酸钾,不符合题意;B、硝酸钾由K、N、O元素组成,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硝酸钾,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由K、O、H元素组成,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化合物可能是氢氧化钾,符合题意;D、硫酸钾由K、S、O元素组成,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硫酸钾,不符合题意。故选C。13.(2025·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摸底)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不符合题意的是A.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遇二氧化碳变红: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C.工业高炉冶铁的主要原理:D.除去氧化钙当中的碳酸钙:【答案】B【解析】A、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遇二氧化碳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不能通过点燃的方法除去,正确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该选项符合题意;C、工业冶铁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高温条件下,氧化钙不反应,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氧化钙当中的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4.(2025·平顶山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盐酸除铁锈:D.工业炼铁反应原理:【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以正常雨水呈弱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正确;B、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不是KMnO2,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错误;C、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Cl3)和水,不是氯化亚铁(FeCl2),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错误;D、工业炼铁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条件是高温,该反应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且反应物中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后面不用标 “↑”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错误。故选A。15.(2025·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摸底)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D.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答案】D【解析】A、图中的单质是氮气,不是氧气,A选项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选项错误;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反应前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产物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零,C选项错误;D、反应的产物是氮气和水,均为无毒物质,D选项正确。故选:D。16.(2025·平顶山一模)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是载人航天器中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个数比为4:1D.每处理22g二氧化碳,生成甲烷9g【答案】C【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氢气,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丁是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解析】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故说法错误;B、由【分析】A、 B、 C、 D、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C、由可知,参加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个数比为4:1,故说法正确;D、由可知,参加反应二氧化碳和生成甲烷的质量比为:44:16=22:8,所以每处理22g二氧化碳,生成甲烷8g,故说法错误。故选C。17.(2025·郑州九校联考)Cu基材料作为催化剂被广泛用于光催化还原CO2。某科学团队据此设计了碳循环路径,其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循环中涉及3种氧化物B.过程II属于分解反应C.过程I参与反应的CO2与H2O的个数比为2:3D.过程I中Cu基材料会不断减少【答案】C【解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循环中涉及二氧化碳和水2种氧化物,故A说法不正确;B、过程Ⅱ是C2H5OH和O2反应生成CO2和H2O,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说法不正确;C、由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Ⅰ反应是也要和他和水在Cu基材料和光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参与反应的CO2与H2O的个数比为2:3,故C说法正确;D、过程Ⅰ中Cu基材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18.(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D.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甲(CO)、乙(H2O),共两种,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2H4O2,故B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C符合题意;D、反应物中氧元素均显-2价,丁(氧气)中氧元素显0价,则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2025·安阳二模)H2和CO2在同一条件下会发生两个化学反应(如下图)。反应I可制取甲醇(CH3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3︰1B.反应Ⅱ前后的分子数量发生改变C.若要增加甲醇的产量,就要减少反应Ⅱ的发生D.利用这两个反应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燃料【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Ⅰ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3:1,不符合题意;B、反应Ⅱ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C、H2和CO2在同一条件下会发生两个化学反应,故若要增加甲醇的产量,就要减少反应Ⅱ的发生,不符合题意;D、这两个反应均消耗了二氧化碳,且生成了甲醇和一氧化碳,故利用这两个反应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燃料,不符合题意。故选B。20.(2025·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三模)氨气作为一种“零碳燃料”,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已知氨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保持不变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C.若丙物质为一氧化氮,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D.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丙物质一定为氮气【答案】D【解析】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一定不变,故错误;B、反应物甲是NH3,其中氢元素显+1价,生成物丁是H2O,其中氢元素也显+1价,故错误;C、若丙物质为一氧化氮,该反应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故错误;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图可知,反应物甲是NH3(化合物),乙是O2(单质),生成丁是H2O(化合物),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则生成物丙应该是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丙中应该含氮元素,所以丙物质一定为氮气,故正确。故选D。21.(2025·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三模)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两组实验及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写出图A装置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酒精灯等装置未画出)。(2)如图B装置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用一种新试剂替代其中一种试剂,其余试剂和装置不变,写出具体的试剂替换方案。【答案】(1)(2)用氯化钙溶液替换稀盐酸【解析】(1)图A装置中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装置B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稀盐酸替换为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没有气体参与反应或生成,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具体的试剂替换方案为:用氯化钙溶液替换稀盐酸。22.(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烧水的水壶中常会结一层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氢氧化镁),可用厨房中的 除去水垢。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中含有小苏打,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食醋【解析】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二者均能与酸反应生成可溶物。厨房中常用食醋(含醋酸,CH3COOH)与之反应,故填“食醋”,小苏打为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Na2CO3)、水(H2O)和二氧化碳(CO2)。配平后方程式为:,故填:食醋;。23.(2025·鹤壁一模)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的描述。船上的薪草、膏油燃烧,需要满足 ;风吹来时,船燃烧得更旺的原因是 。【答案】 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增大了氧气的浓度,使燃烧更剧烈【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薪草、膏油属于可燃物,要燃烧需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风是流动的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风吹来时为燃烧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即增大了氧气的浓度,根据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所以船燃烧得更旺。24.(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火法炼锌”是把炉甘石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中,高温即可得到金属锌。与碳酸钙性质相似,已知炉甘石高温时能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时高温加热炉甘石与碳酸钙,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则参与反应的碳酸锌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答案】 5:4【解析】碳酸锌与碳酸钙性质相似,则碳酸锌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可知,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则参与反应的碳酸锌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故填:;5:4。25.(2025·三门峡二模)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下图为用蚀刻硅芯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1)请将图中生成物丙的微观图示补画完整。(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生成乙和丙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答案】(1)(2)置换反应 39∶7【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丙的微观示意图为:;(2)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生成乙和丙的质量之比为:(28×3+19×12):(14×4)=39:7。26.(2025·郑州九校联考)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b处白磷和c处红磷均不燃烧。请从以下所给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①对比a、b处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什么条件?②对比a、c处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什么条件?【答案】(1)避免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2)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气球可以阻止五氧化二磷飘入空气,作用是避免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2)①a白磷和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b白磷与空气隔绝,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燃烧。变量是是否和空气接触,则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c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a、c比较,变量是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则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7.(2025·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摸底)在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里,哪吒被炼化于三昧真火中,变得更强大。现实生活中,火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利与弊。结合生活常识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影响燃烧的因素角度解释做饭时调大灶具进风口的原因。(2)请从燃烧的条件角度解释如图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的原因。(3)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4)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的原理。【答案】(1)空气(氧气)供给更多,从而使燃料燃烧更充分、火力更强(2)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约40 ℃),在铜片上温度已超过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红磷着火点较高(约240 ℃),在此温度(约80 ℃)尚达不到着火点,故不燃烧(3)降低温度(吸收大量热量),并且在燃烧物表面形成水膜从而隔绝氧气来熄灭火焰(4)清除或隔断可燃物【解析】(1)灶具进风口调大后能让空气(氧气)供给更多,从而使燃料燃烧更充分、火力更强;(2) 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约40 ℃),在铜片上温度已超过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红磷着火点较高(约240 ℃),在此温度(约80 ℃)尚达不到着火点,故不燃烧;(3) 高压水枪灭火主要通过降低温度(吸收大量热量),并且在燃烧物表面形成水膜从而隔绝氧气来熄灭火焰;(4)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的原理是清除或隔断可燃物,切断火势继续蔓延所必需的“可燃物”条件,使火焰无法向外扩散。28.(2025·安阳二模)宇航员在太空中钙质流失严重,需补钙。钙是人体必须的 (填“微量元素”或“常量元素”);如图是某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碳酸钙与胃酸(含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按用量服用,成人每天从该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 g。【答案】 常量元素 0.6【解析】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碳酸钙与胃酸(含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每片含碳酸钙0.75g,若按用量服用,成人一次2片,一日一次,则成人每天从该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0.75g×2×()=0.6g。29.(2025·洛阳二模)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合”的思想: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该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反应。“分”的思想: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合”与“分”的思想: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答案】 化合 氢元素和氧元素【解析】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生成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0.(2025·洛阳二模)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青铜雁鱼灯里面是空的,腹部用于贮水。使用时将煤油加入灯内,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雁脖子进入腹部。(1)雁鱼灯通过开合灯罩可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当看到煤油燃烧产生大量黑烟时,要扩大灯罩进风口,目的是什么?(2)当灯罩完全闭合时可将雁鱼灯内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答案】(1)增加氧气供给量,使煤油燃烧充分(2)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1)雁鱼灯通过开合灯罩可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当看到煤油燃烧产生大量黑烟时,说明氧气不足,可燃物燃烧不充分,此时应扩大灯罩进风口,增加氧气供给量,从而促进燃料充分燃烧;(2)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要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即可。当灯罩完全闭合时,可隔绝空气(或氧气),从而可将雁鱼灯内火焰熄灭。31.(2025·三门峡二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1)《浪淘沙》中写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中的“淘”和“漉”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哪种操作?(2)《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工厂常将煤粉碎后再燃烧,粉碎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过滤(2)增大煤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解析】(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中的“淘”和“漉”相当于化学实验中分离固液的过滤操作;(2)工厂常将煤粉碎后再燃烧,粉碎的目的是增大煤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32.(2025·三门峡二模)某消防救援支队对可乐是否能够灭火开展测试。消防员手持一瓶可乐,用力摇晃后拧开瓶盖,将喷溅而出的可乐泡沫对准火焰进行喷射,很快火就被扑灭。(1)解释拧开瓶盖后,可乐泡沫喷溅而出的原因。(2)请用灭火的原理解释可乐能灭火的原因。【答案】(1)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2)“可乐泡沫”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解析】(1)拧开瓶盖后,可乐泡沫喷溅而出的原因: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2)用灭火的原理解释可乐能灭火的原因:“可乐泡沫”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3.(2025·平顶山一模)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一现象说明燃烧条件是什么?(2)若要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写出改进措施。【答案】(1)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将白磷置于烧杯中(,与Y型管中白磷对比)【解析】(1)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红磷温度低于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则若想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可将白磷置于烧杯中,与Y型管中白磷对比。34.(2025·南阳重点初中二模)为探究燃烧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2)②中水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不燃烧(2)防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1)①中纸片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②中纸片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但是水蒸发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不燃烧,故现象是: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不燃烧;(2)由以上分析可知,②中水的作用是:防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5.(2025·平顶山二模)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可充分体现科学研究中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装置甲中与a管相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该实验通过证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推断水是由 组成。(2)定量研究:将甲烷充分燃烧后的混合气体通过乙装置,若要证明甲烷中不含氧元素,则需要测定 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填序号)①实验前甲烷的质量 ②实验后c瓶增加的质量 ③实验后d瓶增加的质量【答案】(1)负 氢元素和氧元素(H、O)(2)①②③【解析】(1)由图可知,a管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b管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而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a管的气体是氢气,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 ,装置甲中与a管相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要证明甲烷中不含氧元素,需要证明燃烧的甲烷的质量等于生成物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之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吸收甲烷燃烧生成的水,故实验后c瓶增加的质量即为甲烷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可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实验后d瓶增加的质量即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如果实验前甲烷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之和,即可证明甲烷中不含氧元素。故则需要测定①实验前甲烷的质量,②实验后c瓶增加的质量,③实验后d瓶增加的质量。故选①②③。虽然盐酸也会与NaOH反应(),但该反应无气体生成,不符合题目要求。36.(2025·安阳二模)利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若a、b均为白磷,可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2)若a、b均为红磷,该实验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或空气)接触,理由是什么?【答案】(1)a 处的白磷不燃烧,b 处的白磷燃烧(2)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a、b 处红磷是否与氧气接触均不燃烧【解析】(1)由图可知,a、b处白磷温度均达到着火点,但a处白磷未与氧气接触,故可观察到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2)由题中信息可知,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若a、b均为红磷,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a、b处的红磷均不燃烧,不满足单一变量原则,故无法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37.(2025·平顶山二模)从古至今,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家用燃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家用燃料变迁的大致历程为:(1)俗语说:“人要真心,火要空心”。柴草燃烧时需要架空,煤球要做成蜂窝状,目的是 。(2)从分子角度解释,丙烷气体在加压条件下能转化为液体 。(3)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液化石油气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调大”“调小”或“不变”)。(提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答案】(1)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变小(3)调小【解析】(1)柴草架空、煤球做成蜂窝状,都是为了增加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根据燃烧的条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让燃料和氧气充分接触,从而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2)从分子的性质来看,分子间存在间隔。丙烷由气体变为液体,是因为在加压时,外界压力使丙烷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间距离缩短,从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3)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丙烷(C3H8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体积的丙烷和甲烷,丙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比甲烷多。所以当燃料由液化石油气改为天然气后,消耗氧气量减少,为了使天然气充分燃烧且不浪费能源,灶具的进风口应调小。38.(2025·平顶山二模)通过使用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处物质的化学式为 。(2)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 。【答案】(1)H2O(2)22:3【解析】(1)由图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缺少的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存在于空框内,则其中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分子数目分别为1和3,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之比=44:(2×3)=22: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8 物质的化学变化(原卷版).docx 专题08 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