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国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潍坊国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10月高中化学月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78g过氧化钠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4NA
B.0.1molCH3COOH与0.1molCH3CH2OH反应生成的CH3COOCH2CH3分子数目为0.1NA
C.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g,则阴极得到电子的数目为2NA
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B.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硒、氟应理解为元素
C.“玉兔号”月球车帆板太阳能电池片的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硅
D.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外壳材料中的钛合金是纯净物
3.2022年2月,我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速滑馆“冰丝带”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制冰,该制冰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赛事服务用车使用氢燃料电池车代替普通燃油车,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吉祥物“冰墩墩”外壳使用有机硅橡胶材料,该材料属于硅酸盐材料
D.火炬“飞扬”使用H2作燃料,火焰呈黄色是因为在喷口格栅处涂有钾盐
4.氯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往KBr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Br-+Cl2=Br2+2Cl-
B.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Fe2++Cl2 =Fe3++2Cl-
C.用烧碱和Cl2反应制漂白液:2OH-+Cl2=HClO+Cl-+H2O
D.用软锰矿与浓盐酸加热制Cl2:MnO2+4H++4Cl-Mn2++2Cl-+2H2O
5.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碘食盐可以使淀粉溶液变蓝
B.步骤④中发生的反应为2I-+MnO2+4H+=I2+Mn2++2H2O
C.步骤④如果用碘酸钾氧化,理论上每产生,转移2mol电子
D.步骤⑤中提取碘的方法是蒸馏
6.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关系十分密切,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通过铝热反应从铁的氧化物中冶炼铁
B.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NaCl溶液得到钠单质
C.镁在CO2的气氛中热还原TiCl4制钛
D.古代火烧孔雀石[Cu2(OH)2CO3]炼铜的方法中转移2mol电子时,1mol铜被氧化
7.将mgFe、Cu合金投入足量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NO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e、Cu和稀硝酸反应,稀硝酸只表现了氧化性
B.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C.整个过程中有0.1mol电子发生转移
D.理论上沉淀的质量为(m+5.1)g
8.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D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A.A B.B C.C D.D
9.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中生成黄色沉淀的反应是:Ag++I—=AgI↓
B.可依据a中现象推测,实验I中的棕黄色主要是I2引起的
C.加水的作用是排除稀释对溶液颜色的影响
D.还原性:实验a中I—>Fe2+,实验b中I—10.有关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装置:0.1000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溶液
B.乙装置:启停自如地制备
C.丙装置:观察钾元素的焰色
D.丁装置:检验中是否混有
二、不定选选择题
11.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通入含有HCl、的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有还原性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具有氧化性
C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再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已变质
D 将食品脱氧剂还原铁粉溶于稀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浅绿色 脱氧剂没有变质
A.A B.B C.C D.D
12.实验室制备KMnO4过程为:①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ClO3氧化MnO2制备K2MnO4;②水溶后冷却,调溶液pH至弱碱性,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③减压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减压过滤得KMn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用瓷坩埚作反应器 B.①中用KOH作强碱性介质
C.②中K2MnO4只体现氧化性 D.MnO2转化为KMnO4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
13.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个数之比为1:1 B.密度之比为11:7
C.质量之比为7:11 D.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1:1
14.下列有关铁的性质和用途正确的是( )
A.利用铁的导热性,可作炊具
B.利用铁的导电性,可作氯碱工业中电解槽的阳极
C.利用铁的“钝化”,可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
D.利用铁的还原性,可作铝热剂冶炼单质铝
1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与过量H2C2O4溶液反应: H2C2O4 + 2OH = + 2H2O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Al3+ + 4NH3 + 4H2O =[Al(OH)4] +4
C.FeSO4溶液中加入H2O2产生沉淀:2Fe2++ H2O2 + 4H2O = 2Fe(OH)3↓+4H+
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2+ +2OH +2H++ = BaSO4↓ +2H2O
三、填空题
16.现有六种元素A、B、C、D、E、F,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D元素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I1=738 kJ·mol-1;I2=1 451 kJ·mol-1;I3=7 733 kJ·mol-1;I4=10 540 kJ·mol-1
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F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
(1)B元素的电负性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元素的电负性。
(2)C与D形成的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3)E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个方向。
(4)下列关于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5)基态F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过量单质F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BC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
17.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请结合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溶液用于腐蚀铜箔印刷线路板,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某溶液中有Mg2+、Fe2+、A13+、Cu2+等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过滤,将滤渣投入足量的盐酸中,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标号)。
A.Mg2+ B.Fe2+ C.A13+ D.Cu2+
Fe(NO3)3的高纯度结晶体是一种紫色潮解性固体,适用于制磁性氧化铁纳米粉末。
(3)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
(4)写出磁性氧化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焙烧去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绿矾(FeSO4·7H2O),流程如图:
(5)“试剂X”化学式为 。
(6)“还原”时,若“试剂Y”选用SO2,则该反应中的氧化剂[Fe2(SO4)3]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7)“还原”后,经“一系列操作I”可得绿矾,则“一系列操作I”为 、过滤、洗涤、干燥。
18.氯化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某化学活动小组以废铁屑为原料,设计探究氯化铁制备的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①无水氯化铁在100℃左右时升华。②氯化铁遇水蒸气强烈水解。
I.干法制取
(1)预处理的目的是除去铁屑表面附着的油脂,操作方法为 。
(2)仪器甲的名称为 ,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湿法制备
实验步骤:
①将处理后的废铁屑加入三颈烧瓶中,缓慢加入适当过量的稀
盐酸,得到含FeCl2的混合液。
②缓慢通入足量的氯气。
③将三颈烧瓶中的FeCl3混合液转移出来,分离提纯得到无水氯化铁固体。
(4)加入适当过量的稀盐酸,目的是 。
(5)通入足量的氯气后,确认不存在Fe2+的操作是 。
(6)从溶液中分离提纯得到无水氯化铁固体的方法是 。
III.纯度测定
(7)准确称量mg固体,溶于稀盐酸配成100mL溶液,取出10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a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三次,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值为VmL。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氯化铁的纯度为 (I2+2Na2S2O3=Na2S4O6+2NaI)。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10月7日高中化学月测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B A D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D AC BD AC CD
1.C
【详解】A.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78g过氧化钠中含有的离子总数N=×3×NA/mol=3NA个,A选项错误;
B.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则生成的CH3COOCH2CH3分子数目小于0.1NA,B选项错误;
C.钠失去电子变为Na+,2.3g钠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N=×1×NA/mol=0.1NA个,C选项正确;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上放电的除了铜,还有比铜更活泼的金属,阳极质量减少64g时,阳极失去的电子不一定是2mol,则阴极得到电子的数目不一定为2NA,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2.B
【详解】A.煤的气化和液化均是化学变化,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一般在食品介绍中只涉及元素名称,没有说到具体化学物质的描述,均是指化学物质中所含某种元素成分,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C.硅单质是用来制作太阳能电池片的主要材料,不是二氧化硅,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形成的混合物,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B。
3.B
【详解】A.国际速滑馆“冰丝带”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制冰,利用固体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
B.赛事服务用车使用氢燃料电池车代替普通燃油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选项正确;
C.有机硅橡胶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属于硅酸盐材料,C选项错误;
D.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火炬“飞扬”使用H2作燃料,火焰呈黄色是因为在喷口格栅处涂有钠盐,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4.A
【详解】A.KBr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生成溴单质和氯化钾,反应离子方程式:2Br-+Cl2=Br2+2Cl-,故A正确;
B.电荷不守恒,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B错误;
C.烧碱即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故C错误;
D.软锰矿中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5.B
【分析】在坩埚中灼烧海带得到海带灰,再用蒸馏水浸泡海带灰得到悬浊液,过滤得到含I-的溶液,再加入MnO2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把I-氧化成I2,得到含碘水溶液,再用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蒸馏得到单质碘。
【详解】A.加碘食盐所含碘元素为KIO3,遇到淀枌溶液不变蓝,A选项错误;
B.Mn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发生的反应为2I-+MnO2+4H+=I2+Mn2++2H2O,B选项正确;
C.碘酸钾和碘离子的反应为IO+5I-+6H+=3I2+3H2O,每生成1molI2转移5mol电子,C选项错误;
D.步骤⑤中提取碘的方法是用四氯化碳溶液萃取、分液,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6.A
【详解】A.可用铝与铁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即铝热反应)制得铁单质,A项正确;
B.工业上钠单质的制备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B项错误;
C.由于Ti和Mg在高温下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所以该反应在惰性气体中进行,避免Ti和Mg被氧化,高温下Mg能与CO2发生反应,C项错误;
D.火烧孔雀石[Cu2(OH)2CO3]炼铜的方法中转移2mol电子时,0.5mol简式碳酸铜被还原,得到1mol还原产物Cu,D项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Fe、Cu和稀HNO3反应,稀硝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A项错误;
B.所得溶液中溶质有NaNO3和过量的NaOH两种,B项错误;
C.NO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合金与稀硝酸反应中转移0.3mol电子,C.项错误;
D.最后得到的沉淀是Fe(OH)3和Cu(OH)2,沉淀的质量等于合金的质量和增加的OH-的质量之和,而增加的OH-的物质的量也等于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即增加的OH-的物质的量也是0.3mol,所以理论上沉淀的质量为mg+0.3mol×17g/mol=(m+5.1)g,D项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氯水过量,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不能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A错误;
B.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需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题中没有将酸性环境调至碱性,B错误;
C.聚氯乙烯受热易发生消去反应而分解,放出氯化氢,不能得出氯乙烯加聚反应为可逆反应,C错误;
D.石蜡油裂解产物中的不饱和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结论正确,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由图可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碘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碘化银黄色沉淀,反应是的离子方程式为Ag++I—=AgI↓,故A正确;
B.依据a中现象可知,平衡逆向移动,铁离子浓度增大,但是溶液褪色,说明实验I中的棕黄色可是碘引起的,故B正确;
C.对比b、c实验现象可知,加水的作用是排除稀释对溶液颜色的影响,故C正确;
D.实验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碘化银沉淀,溶液中碘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没有体现碘离子的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A.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橡胶,不能选图中的碱式滴定管,应选择酸式滴定管,A错误;
B.过氧化钠为粉末,与水接触后不能分离,不能关闭活塞使反应停止,B错误;
C.观察K的焰色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不能直接观察,C错误;
D.酸性高锰酸钾可与二氧化硫反应从而除去二氧化硫,品红溶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如果品红不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存在,D正确;
故答案选D。
11.CD
【详解】A.将通入含有HCl、的溶液中发生反应,将氧化为,与生成BaSO4沉淀,在中,作还原剂,体现了还原性,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A错误;
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的集气瓶中发生反应,反应中C的化合价由+4价降到0价,作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再加稀盐酸,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能将氧化为,与生成BaSO4沉淀,不能证明溶液已变质,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C正确;
D.若脱氧剂部分变质,其中既有Fe又有Fe2O3,溶于稀盐酸后,Fe会将还原为,滴加KSCN溶液,溶液也会呈浅绿色,所以不能仅根据溶液呈浅绿色判断脱氧剂没有变质,该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D正确;
故选CD。
12.AC
【分析】根据制备过程知,①中发生的反应为KClO3+3MnO2+6KOHKCl+3K2MnO4+3H2O;②中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3K2MnO4→MnO2↓+2KMnO4;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①是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反应,瓷坩埚的主要成分SiO2会与强碱反应,不能用瓷坩埚作反应器,A项错误;
B.①的目的是制备K2MnO4,为了不引入杂质,应用KOH作强碱性介质,B项正确;
C.②中K2MnO4的Mn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6价升至KMnO4中的+7价、一部分降至MnO2中的+4价,K2MnO4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C项错误;
D.根据KClO3+3MnO2+6KOHKCl+3K2MnO4+3H2O、3K2MnO4→MnO2↓+2KMnO4,理论上3molMnO2经①生成3molK2MnO4,3molK2MnO4经②生成2molKMnO4和1molMnO2,MnO2转化为KMnO4的理论转化为、约为66.7%,D项正确;
答案选AC。
13.BD
【详解】A.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分子个数相等,比为1:1,故A正确;
B.二者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28:44 =7:11,故B错误;
C.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7:11,故C正确;
D.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根据二氧化碳含有2个氧原子,一氧化碳含有一个氧原子,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1:2,故D错误;
故选BD。
14.AC
【详解】A.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均匀传递,所以可作炊具,A正确;
B.氯碱工业中电解槽的阳极如果用铁,铁会失去电子被氧化,不能用铁作阳极,B错误;
C.铁在冷的浓硫酸中会发生 “钝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铁继续与浓硫酸反应,所以可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C正确;
D.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利用铝的还原性冶炼比铝不活泼的金属,而不是用铁来冶炼铝,D错误;
故选AC。
15.CD
【详解】A.草酸是二元弱酸,与过量NaOH反应应生成HC2O而非,方程式未分步中和,A错误;
B.明矾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而非[Al(OH)4] ,因氨水碱性弱无法溶解Al(OH)3,B错误;
C.Fe2+被H2O2氧化生成Fe(OH)3沉淀,方程式符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C正确;
D.Ba(OH)2与NH4HSO4按1:2体积混合时,H+与OH 完全中和生成水,Ba2+与生成BaSO4沉淀,NH未参与反应,D正确;
故选CD。
16.(1)小于
(2)离子键
(3)3
(4)C
(5) [Ar]3d5/1s22s22p63s23p63d5 3Fe+2+8H+=3Fe2++2NO↑+4H2O
【分析】A、B、C、D、E为短周期主要族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A为C;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电子排布为1s22s22p3,B为N;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4,C为O;由D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可知,D易失去2个电子,结合原子序数可知D为Mg;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E为主族元素,E的电子排布应为1s22s22p63s23p3,E为P;F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F为Fe;综上A、B、C、D、E、F分别为C、N、O、Mg、P、Fe。
【详解】(1)B为N、C为O;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B元素的电负性小于C元素的电负性,即电负性O>N;
(2)C与D形成的化合物是MgO,含有离子键;
(3)E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3p能级,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不同方向;
(4)
F为第四周期元素且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知F为铁元素,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选C;
(5)基态F3+即Fe3+,即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64s2,失去三个电子得到的Fe3+,所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或1s22s22p63s23p63d5);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Fe+2+8H+=3Fe2++2NO↑+4H2O。
17.(1)2Fe3++Cu=2Fe2++Cu2+
(2)BC
(3)Fe3O4
(4)3Fe3O4+28HNO3=9Fe(NO3)3+NO↑+14H2O
(5)NaOH或KOH
(6)1:1
(7)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分析】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加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铝,二氧化硅不溶,过滤得到滤渣Ⅰ,滤液Ⅰ中加入过量强碱使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过滤,滤液Ⅱ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最终在转化为氧化铝;滤渣Ⅱ用稀硫酸酸溶,得到硫酸铁、硫酸亚铁,加入过量的铁把硫酸铁转化为硫酸亚铁,然后过滤出铁,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绿矾,据此解答。
【详解】(1)FeCl3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可用于腐蚀铜箔印刷线路板,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2)某溶液中有Mg2+、Fe2+、A13+、Cu2+等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亚铁离子被氧化为氢氧化铁,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钠,铜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铜,过滤,将滤渣投入足量的盐酸中,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氢氧化铁转化为氯化铁,氢氧化铜转化为氯化铜,因此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Fe2+、A13+,答案选BC。
(3)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3O4。
(4)磁性氧化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3O4+28HNO3=9Fe(NO3)3+NO↑+14H2O。
(5)“试剂X”用来沉淀铝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化学式为NaOH或KOH。
(6)“还原”时,若“试剂Y”选用SO2,则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SO2+Fe2(SO4)3=2FeSO4+2H2SO4,其中的氧化剂[Fe2(SO4)3]与还原剂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7)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系列操作I”为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18.(1)碱煮水洗
(2) 分液漏斗 MnO2+4H++2Cl-Mn2++Cl2↑+2H2O
(3)A→E→C→B→C→D
(4)使铁屑完全反应,同时抑制Fe2+水解
(5)用一支试管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不出现蓝色沉淀,则不存在亚铁离子
(6)持续通入HCl气体,小心加热蒸干
(7) 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分析】Ⅰ.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然后与铁粉反应并收集产物,再通过浓硫酸,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详解】(1)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所以工业上常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即碱煮水洗。
(2)仪器甲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3)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然后与铁粉反应并收集产物,再通过浓硫酸,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C→B→C→D。
(4)加入适当过量的稀盐酸,可以使铁屑完全反应,同时可以抑制亚铁离子水解。
(5)可用K3Fe(CN)6溶液检验亚铁离子,若存在亚铁离子,则出现蓝色沉淀。
(6)为了防止氯化铁水解,需持续通入HCl气体,然后小心加热蒸干得到固体。
(7)Fe3+可将I-氧化成I2,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碘单质能与Na2S2O3反应,可得关系式2Fe3+~I2~2Na2S2O3,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10mL含FeCl3的待测液,消耗n(Na2S2O3)=aV×10-3mol,则mg固体中含有n(FeCl3)=10×aV×10-3mol=0.01aVmol,则FeCl3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