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广州市第一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化学)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上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6小题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选项 混合物 化合物 电解质 酸性氧化物
A 空气 溶液
B 稀硫酸 胶体
C 氨水 晶体
D 铜
A.A B.B C.C D.D
2.酸性氧化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水反应生成酸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下列事实与胶体无关的是( )
A.明矾用于净水
B.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后振荡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盛有牛奶的烧杯中,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之间的分散系
4.依据下列实验事实,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 铁丝能导电 固体不导电
结论 铁是电解质 固体中不含离子
选项 C D
实验 溶液能导电 熔融能导电
结论 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离 是电解质
A.A B.B C.C D.D
5.下列反应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 )
A.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 B.硫酸钾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 D.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
B.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
D.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的是( )
A.、、、 B.、、、
C.、、、 D.、、、
8.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
B.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
C.铁和氯气反应:
D.氯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混合加热:
9.粗食盐水中常含有少量、、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粗食盐水制取食盐的流程如下,关于实验过程中所选用的试剂、目的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目的 离子方程式
A 溶液 仅除去
B 溶液 仅除去
C 溶液 仅除去
D 盐酸 除去和
A.A B.B C.C D.D
10.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产物为 B.铁元素在反应中被还原
C.还原性: D.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1.已知制备某无机化合物的转化流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转化流程中、均被循环使用
B.该循环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C.该循环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该工艺总体来看相当于利用食盐和石灰石制取纯碱
1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氯化铁溶液显酸性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Y中产生气泡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13.利用空气催化氧化法除掉电石渣浆【含】上清液中的,制取石膏()的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流程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B.过程Ⅰ中,为氧化产物
C.过程Ⅱ中,为还原剂 D.属于盐类
14.下图所示为Cr元素的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沉淀溶液溶液溶液
A.转化①可以加入溶液实现 B.转化②可以加入盐酸实现
C.转化③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 D.转化④中发生还原反应
15.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产生白色(其中I为价)沉淀,溶液变棕色(因为生成)。向反应后溶液中通入过量,溶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B.通入后,溶液变无色,体现的还原性
C.滴加溶液时,被氧化,是还原产物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
16.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对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性: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离子个数之比为
D.若有2个参加反应,则转移10个电子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6分)
17.(16分)Ⅰ.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从物质类别角度来看,属于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写出其与过量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Ⅱ.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B
(2)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_____(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
(4)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上述转化过程①→⑤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Ⅲ.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 ②铝 ③熔融 ④稀硫酸 ⑤氯化钠固体
(6)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
18.(20分)Ⅰ.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溶解在醋酸中:______;
(2)溶液与溶液混合:______。
Ⅱ.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后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然后又作了如下分析,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存在。
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时,溶液显红色。
②取该溶液用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其上层澄清的液体用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3)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4)按上述实验操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若不能请说明原因:______。
Ⅲ.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溶液中离子浓度与溶液导电能力关系的装置如图所示。首先在水槽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将一个表面光滑的小球(与稀硫酸不反应)放入溶液中,小球悬浮在溶液中央,闭合开关K,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5)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与稀硫酸密度相同的溶液(设及应后溶液的体积为两溶液的体积之和)至反应完全,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6)将溶液换成浓度相同(假设密度也相同)的以下两种溶液(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两溶液的体积之和):溶液、溶液。
①滴加溶液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滴加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19.(20分)Ⅰ.(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转变为易吸收的,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完善方程式,填化学式和系数,下同):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之比是______。
Ⅱ.某同学欲探究的氧化还原性。
一、理论分析
(3)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体现氧化性时可能生成______,体现还原性时可能生成______。(填序号)
a. b. c.
(4)同时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二、实验探究
(5)在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逐渐变成黄色,该过程体现了具有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Ⅲ.(6)工业上可利用制备亚氯酸钠(),反应体系中涉及下列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