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昌宁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模拟考
历史试卷
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晋南陶寺与陕北石峁是两个并存的区域性文明。据研究,陶寺中期的陶器类型与纹饰较其早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反而与同时期石峁陶器特征更为接近。陶寺与石峁陶器的趋同表明
A.石峁制陶技术取得突破B.陶寺文明陷入衰落阶段
C.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加强D.权贵阶层垄断陶器生产
2.周人认为,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敛怨以为德”,为上天所弃;为此,周奉行“惟德是依”“敬天保民”。这主要体现了周人
A.能够借鉴历史经验B.推崇神权至上思想
C.沿袭前朝价值观念D.坚持礼法并重传统
3.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发现北周大象元年(579)去世的同州(今属陕西省)官员安伽的墓。墓主人安伽是从凉州迁到关中的安国粟特人,其墓志载:“其先黄帝之苗裔,分族因居命氏。”这可用以佐证,北周时期
A.实现了对西域的管辖B.多族群文化交融的特征
C.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D.敬天保民思想影响深远
4.开元年间,唐玄宗以节度使牛仙客政绩突出拟提拔他为尚书,但宰相张九龄认为:“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唐玄宗怒形于色道:“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仍然任命牛仙客为尚书。由此可知,当时
A.皇权相权相互制约B.门阀观念左右朝政
C.人才任用不拘一格D.藩镇势力逐步崛起
5.明中后期,各地出现具有全国影响的特色产业,如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杭州的丝织业,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广东佛山的冶铁业,福建的造纸业,河南、山东的棉花种植业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A.实现了南北经济的平衡
B.瓦解了传统生产方式
C.促进了工商业市镇发展
D.提升了商人政治地位
6.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7.1914年4月,黄炎培考察皖南冲田村公立高等小学,发现该校教师仍有脑后“累累垂辫”者,学生人数由去年40人减少至20人,去年慕名前来学习算术和体操的私塾生今年也不再来了。据此可推知当时
A.崇尚儒学仍是时代潮流B.新旧势力斗争激烈
C.政党政治造成政策摇摆D.私塾退出历史舞台
8.中央苏区各级党组织在乡村广泛建立读报组,以读报小组的形式集体阅读党报。闽浙赣省苏维埃大会要求各村建立俱乐部,开展读报工作,1933年7~8月,“10个县成立俱乐部357个”,各俱乐部应“读报八次”。这些举措
A.旨在提高苏区群众文化水平
B.体现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视
C.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D.凸显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9.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确立了尊重国际社会主体多样性的原则。在万隆精神的指引下,发展中国家正形成一种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和集团对抗,强调自主性与平等共治的“全球南方安全观”。该安全观
A.蕴含了不结盟的外交思想
B.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C.体现了国际旧秩序的瓦解
D.巩固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10.1985年9月12日,陕西一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夏收后,家人从西安买回一台“黄河”牌彩色电视机,他赋诗一首:“电视机,真方便,不用银幕不用片,千里以外把戏演,坐在家里就能看。科学技术大发展,黑白又把彩色换,红红绿绿多鲜艳,老人娃娃都爱看。”这反映了
A.农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B.农村商品市场更加繁荣
C.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完善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实施
11.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据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12.13世纪,法国神职人员樊尚及其助手痴迷于阅读和摘录各种资料,力图将所有值得人们了解的知识整理成百科全书(部分作品如下表)。他们的编写工作
书名 篇幅 内容
《学理宝鉴》 17卷 科学基础及其分类
《历史宝鉴》 31卷 从创世到12世纪中叶的人类历史
《自然宝鉴》 32卷 自然和人类知识
A.促进西欧文化的传承发展
B.开启理性和科学的时代
C.冲击宗教伦理的主导地位
D.顺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13.北美独立运动期间,革命者以英国《大宪章》为依据,并为其注入自然权利、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思想,加以新解释,使之成为抵制英国政策的政治话语和反抗英国议会权威的合法性依据。这反映了,当时
A.大陆法系原则在北美地区得到运用
B.北美独立运动影响欧洲政治文化重构
C.北美革命者融汇多种思想谋求独立
D.议会权力至上的理念在北美深入人心
14.《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
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
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
15.如图是1942年的一幅苏联宣传画,描绘的情景是:乌拉尔生产的钢铁被制造成炸弹,摧毁了前线的德军坦克。该宣传画反映出
A.敌后民众以钢铁般意志抵抗侵略
B.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
C.苏军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D.工业化为争取卫国战争胜利创造条件
16.1990年,美国主动并首次与欧共体就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问题达成《欧共体-美国关系宣言》,确立了6项协商与对话机制,并规定双方在一切国际组织中尽可能协调立场,只要有一方提出要求,即应进行协商。这表明
A.两极格局崩溃推动欧美合作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形成
C.世界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D.欧美协调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疏议》继承了此前数百年的成果,共30卷500条,分列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等12篇。《唐六典》对其内容和性质作了简洁准确的说明:“凡律以正刑定罪”,即有关犯罪和处罚的法律规定。《唐律疏议》开篇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晨昏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因此在关于斗、杀、伤等的规定中,同一种行为甚至可能出现“尊长不坐、卑幼处斩”的判罚。当然,《唐律疏议》仅仅是唐代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他法律形式还有令、格、式等,均由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和它的代表皇帝发布。《唐律疏议》被宋元明清所继承,为东南亚诸国效仿,直至近代面对侵略被迫“变法”,中华法系才最终瓦解。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宋《吕氏乡约》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至明初,朱元璋颁《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清代雍正帝《圣谕广训》则要求:“每月朔望,地方官聚集士民,逐条宣讲,务令家喻户晓。”-摘自《吕氏乡约》《明实录》《清实录》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法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至清基层教化方式的变化及历史背景。(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789年7月14日到1791年瓦伦事件发生,英国对法国的政策总体上是保持中立。瓦伦事件爆发后,法国大革命逐渐走上对外宣战、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的道路。在1792年9月的对外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法国革命军由被迫防卫走向了主动地对外进攻,英国和法国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占领低地国家,给英国的经济带来了重大威胁。1793年2月英国开始组织了第一次反法联盟。法国大革命前,欧洲已存在不少共性,如基督教是共同的信仰,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封建庄园制是中世纪欧洲普遍的经济体制,欧洲特别是中西欧地区大都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和殖民扩张的历史发展阶段。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资本主义的法国与封建主义的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产生了制度上的分歧与对立,欧洲的共性削弱了,差异性扩大了。然而,拿破仑战争及其改革扭转了这一趋势,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在被征服地区,欧洲大陆处处闪耀着法国大革命原则与理念的光辉,欧洲的共性重新得到加强。
摘编自宛凤英《拿破仑发动战争与近代欧洲一体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对法政策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战争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地区地域辽阔、民族聚集,边疆治理历来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了解和研究边疆治理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及形成的政策、制度,可为当今的边疆治理提供历史智慧和启示。
-摘编自林文勋《开创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等
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区域的边疆治理,拟定一个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列出所选的关键词;逻辑严密;史论结合)(12分)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C C B B B A A A A C C D C
二、非选择题
17.(1)特点:体系完备,以《唐律疏议》为核心,辅以令、格、式;礼法结合,以礼为根本,以刑为补充;维护等级秩序,量刑因身份不同而有差异;影响深远,被后世及东南亚国家效仿。
(2)变化:从民间自发制定乡约(如《吕氏乡约》)到政府主导宣讲教化(如《圣谕六言》《圣谕广训》);教化形式从民间自律转向官方强制推广;教化内容更强调封建伦理和安分守己。历史背景:宋代以后,儒学进一步世俗化、大众化;明清君主专制加强,需要通过教化巩固统治;小农经济占主导,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地方治理的需要,通过教化规范民众行为。
18.(1)发展:“一五”计划期间,建立起汽车、重型机器等新兴工业制造部门,形成多个制造基地;改革开放后,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重大装备研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新时代以来,创新成果丰硕,产品自给率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加快,稳居世界第一。
(2)主要因素: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产业政策支持,推动转型升级;市场需求扩大,拉动产业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剧。
19.(1)原因:法国大革命走向对外宣战、废除君主制,与英国制度产生冲突;法国占领低地国家,威胁英国经济利益;法国革命军从防卫转向主动进攻,威胁欧洲安全;英国与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
(2)影响: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与理念,加强了欧洲的共性;削弱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为近代欧洲一体化奠定基础。
20.示例论题:西汉对西域的治理,奠定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西域都护府、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民族交融。
短文: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有效管辖。西汉通过军事威慑、政治安抚、经济交流等方式,维护了西域的稳定;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西域的开发和民族交融。西汉对西域的治理,不仅扩大了中国的疆域,更奠定了西北边疆的发展基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